APP下载

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意义

2021-12-13刘新彦孟逍逸

婚育与健康 2021年20期
关键词:老年

刘新彦 孟逍逸

【摘 要】目的:分析医养结合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社区于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管理的2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年入院次数、年住院天数、SAS、SD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之间上述指标对比均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其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评分,能够降低患者年入院次数以及住院天数,可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相较于常规干预措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老年;慢性病护理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均寿命逐渐延长,慢性病患者逐年增长,老年患者普遍体质低下,免疫力低,更容易出现多种慢性疾病。而部分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疾病的进展导致身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对患者的生理健康及心理健康均造成较为严重影响,且长时间慢性疾病影响下增加了一个家庭的经济负担,患者家庭成员也要经常往返奔波于医院和住所之间,给家庭增加了巨大的压力,同时,医院的床位也因为此类病人压床而不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医疗效用,因此急需社区医护人员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延缓病程进展,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减少每年的住院次数和时间,并改善患者负性心理情绪。医养结合模式结合了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利用社会资源,集医疗护理、养老、康复为一体,为居家老年患者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模式,帮助促进患者身体康复[1]。对此,本次研究针对本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医养结合模式,旨在分析其应用价值,详见下文所示。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社区于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管理的26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3例,男性7例,女性6例,年龄75岁~89岁,平均年龄(82.6±2.1)岁,其中高血压5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3例,脑卒中3例;对照组13例,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75岁~88岁,平均年龄(82.4±2.2)岁,其中高血压6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4例,脑卒中2例。两组患者年龄等资料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患者均为75岁以上有慢性病伴功能性障碍需社区治疗护理者;近3年每年均有入院治疗过程,患者或家属均在护理开始前知情研究内容;所得疾病均经由临床诊断确诊;患者或家属能够与医护人员正常沟通;无精神疾病史;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患者或家属不能积极配合治疗者;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者;近期内采用抗抑郁等相关药物治疗者;存在酒精、毒品等相关依赖及滥用史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遵医嘱对患者用药,并告知患者在用药期间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告知在药物使用治疗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咐患者感觉异常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检查治疗。

1.2.2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医养结合模式护理干预措施,护理方式为:①建立患者个人档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姓名、性别、既往疾病史、现疾病等建档,并根据患者病情与日常生活习惯等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并实行;②对于有上门治疗需求的家庭提供上门医疗护理服务,如导尿、插鼻饲管、造口护理、肌肉注射、静脉注射。③成立不同慢病患者交流小组,定期组织线下交流,并予以指导鼓励。④健康教育康复指导与心理干预:定期联系患者或家属监护人,讲解关于疾病相关知识,使患者了解到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治疗的重视度;讲解疾病治疗成功案例提高患者对疾病治愈的信心,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告知患者在疾病治疗期间以良好的心态应对疾病康复的优势,并指导患者正确调整心态,改善负性心理情绪,也可适当给予患者采取音乐疗法或心理咨询措施;嘱咐患者家属多陪伴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属的关心和支持,天气晴朗时可陪同患者在室外多走动,能够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⑤日常生活干预:观察患者飲食习惯及身体营养状态,根据患者日常饮食喜好制定合理的饮食结构,补充身体营养;嘱咐患者可多开展散步、太极拳等运动锻炼,可增强体质;嘱咐患者家属注意患者日常所处环境的安静,使患者能够得到充足的休息;⑥用药指导:与患者讲解药物正确的服用方式与服用剂量,嘱咐患者及家属禁止私自加减药物,禁止私自停药治疗;服药后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嘱咐患者注意监测自身指标,例如高血压患者应注意血压的观察和记录,糖尿病患者需注意清晨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变化。⑦并发症预防:与患者讲解关于患者疾病治疗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并发症临床表现,嘱咐患者日常多注意自身变化,如感觉异常时应立即联系医护人员;日常多注意锻炼,保证房间内通风和温度,避免受凉。⑧寻医与救助:教会患者遇疾病紧急状态时所应采取的临时性措施及简单的自救方案,以及寻医求救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分别护理后年入院次数、年住院天数。

SAS: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其中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以上为重度焦虑。

SDS: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其中53分~62分为轻度抑郁,63分~72分为中度抑郁,73分以上为重度抑郁。

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分值在0分~100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分值在80分~100分为满意,对护理分值在60分~79分为较满意,护理分值在59分及以下为较满意,护理总满意度为满意以及较满意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两组患者之间护理满意度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 分析两组患者年入院次数、年住院天数

两组患者年入院次数、年住院天数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 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SDS评分

在展开医养结合模式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更低,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病多见老年患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多种疾病,是影响我国中老年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这类病人需要提供经常性的治疗护理服务,通常需要经常性的住院或门诊治疗,在增加了就医住院次数的同时使得患者及家属经常性地往返于医院与住所之间,疲于奔波。同时这类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负性心理情绪,这可能是由于长时间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使得患者对自身疾病过度担心或放大疾病,影响心理健康[2]。医养结合是指有一定医疗康复需求的慢性病人,在家中休养的同时能获得相应的医疗服务、康复服务和心理健康服务,以解决此类病人过多占用医疗资源的问题,从而把医院宝贵的医疗资源留给更多需要完全依赖医院救治的病人,同时减轻社会医保经济负担。患者能够在康复过程中减少往返医院的奔波,减轻自身经济负担,同时获得更完善的连续的医疗康复服务。医养结合的护理实践中,通过与患者讲解疾病知识、治疗重要性以及成功案例等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也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重视,以达到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的目的,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3]。上门护理治疗服务,为患者解决了在家享有治疗护理的方便快捷,减少了不必要的住院次数和住院天数。心理干预的开展,通过家属陪伴、心理咨询等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治疗,从而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更愿意信任医护人员,更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4]。此外,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疾病稳定的影响也很大,良好的飲食习惯能够补充患者身体营养,而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环境可改善患者身体休息状态。用药指导及并发症干预措施能够使患者重视药物治疗,并改善日常生活行为,降低并发症发生,在并发症发生率中能够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在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时能够及时反应,并配合医护人员救治[5]。

本次研究针对本社区收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医养结合模式,研究可见,两组患者之间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明显更高(P<0.05),可见,医养结合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更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两组患者的年入院次数、年住院天数对比可见,观察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提示相较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医养结合模式更有利于降低患者年入院次数以及住院天数,可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不仅如此,本次研究中还发现,在展开医养结合模式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明显更低(P<0.05),由该项研究数据可见,对老年慢性病患者采取医养结合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治疗。由此可见,医养结合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十分显著的。

综上所述,在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对其采用医养结合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自身的自我管理评分,能够降低患者年入院次数以及住院天数,可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相较于常规干预措施更有利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尹宝苓,李存峰.医养结合模式在农村老年慢性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8):378-379.

[2] 谢穗雅,邓素玲,沈海靓."互联网+医养结合"管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病人群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0):125-127.

[3] 曹晓东,王世平,徐莹.多元文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意义[J].现代护理,2007,13(22):2120-2121.

[4] 刘德云,朱军,任波.以家庭医生为主导的医养结合模式中社区护士的作用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0):391-392.

[5] 陈婉红,邝英桥,张顺仪,等."医养结合"模式下老年人多层次个性化护理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1):187-188.

猜你喜欢

老年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文拉法辛联合米氮平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及安全性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人工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