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探索
——以茶文化生态育人为背景

2021-12-13

福建茶叶 2021年11期
关键词:茶文化育人思政

朱 凯

(浙江农林大学,浙江 临安 311300)

1 茶文化与生态育人

1.1 茶文化的内核解读

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耀眼的明珠,它贯穿于悠久的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之中,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逐渐由物质文化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范畴,是融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于一体的文化体系。因儒学、佛教、道教的哲学观点介入茶文化,因此茶文化成为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古代儒家都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格言,不断在生活中十分严格的提醒自己:道德的建立先从自身做起,然后再去影响他人,以至于影响社会。由于茶叶具有高洁、恬淡、高雅的品性,因此茶就成了古代名士寄托自己思想的理想信物。在此基础上形成起来的茶文化,在历史传承与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先进的哲学思想,使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而保证了内核的丰富性和自身生命的延续性。

1.2 生态与育人的意义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核心内容。

针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议,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学校提出了全面实施“生态育人、育生态人”教育工作方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特色和农林底色,依托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紧扣“双一流”建设目标,构建生态特色鲜明、具有较强农林标识度和较高社会知名度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在此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以生态育人为指导思路,形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对高校思政教育非常重要。

1.3 茶文化与生态育人的联系

茶叶的生产环节中始终贯穿着生态理念。好的茶叶必须生长在自然生态环境优质的地区,而生态环境对于茶的品质起到决定性作用。生态育人也是利用这样的观念,在思想领域,搭建“优质而自然”的外界环境,为大学生成为优秀的人才提供保障。

茶的行为文化充分表达了生态理念。古人创制茶道,融合哲学思想和宗教文化,最终形成的一种以茶为载体的文化理念,它讲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泡茶和品茶的过程,精致而简约,在茶的行为文化中也是一种生态文化的表达,从饮茶中领悟茶文化之美,感受生态文化的美。理解茶文化内涵,探求茶道精神,收获较多人生哲理,这也是茶文化育人性的重要体现。更重要的是在理解茶文化,体悟其内涵深处的生态理念,在学习认识茶文化的过程中了解生态理念,让茶文化指导生态育人实践,同时从生态育人过程中去弘扬与传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中,育人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但常常因太过理论性而晦涩难懂;或由于简单直白,难以调动学生兴趣。茶文化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其中的以文化人、开悟思辨的思想,能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带来非常重要的启示,利用好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哲学思想,便能在未来成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和效果的有力“武器”。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2.1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猛,截至2019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首次超过50%,2020年我国入学率保持增长趋势,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高质量培育人才,这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新的历史任务。普及化高等教育时代的来临,必然会带来高等教育在制度、结构、发展模式、教育政策等诸方面的改变。大学生群体不仅目前是高等学校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其毕业后也将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代大学生存在思维活跃、思想趋于个性化和理想化、主体意识强、集体意识淡薄等特点;大学生由于课业安排不均匀,课外活动多等复杂情况,导致集体学习时间难统一,但存在大量的碎片化时间。这从整体规模到个体特点都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挑战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匮乏。在国内,马克思主义专业教师以及专职辅导员群体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长期以来,他们奋斗在思想政治教育一线,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是却存在着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渠道单一、思政教育创新性严重缺乏等问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单向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专业知识教育,不能生拉硬套,应该通过各种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只关注向学生笼统的介绍相关概念,没有重视学生的学习互动。单程化的教育过程,缺少教育工作主体与学生的积极互动,忽略了学生的反馈。然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间断化。按传统的教学安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时非常有限,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思想政治知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难成体系的掌握,没有形成“入眼—入心—入手”的学习链。最后,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单一化。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式,还是以线下课堂为主,教师为主体讲授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较于其他课程来说,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比较抽象、难以促动大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室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很难适应现在大学生的学习节奏,大学生吸收和理解相关知识的能力有限,缺乏多样性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全面地讲解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茶文化的缺失

茶文化和生态育人紧密相关,将其应用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可延伸思政教育深度并开拓广度,更会为思政教育赋予更充沛的生态含义。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自信建设的攻坚时期,思政教育方面尤为重要,但是高校传承、发展和应用茶文化的意识依然不够深刻,茶文化在人民群众甚至是在高等院校的影响力仍然不容乐观。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专任教师在展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并没有认识到茶文化重要性,更不会将茶文化和生态育人融汇到思政教育活动中,茶文化应用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如果他们不能为茶文化正确定位,学生也就很难对茶文化产生兴趣。长此以往,不仅不利于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不利于生态育人和茶文化的融合,更重要的是难以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

3 茶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的探索路径

3.1 专业课堂上落实好课程思政

从大思政的角度上来说,其不仅要把“课程思政”的要求传达给教师,更要承担起监督者的作用,要求所有任课教师都能严格按照“课程思政”的要求将课堂打造成为思政教育平台。首先,学校可以在学生群体间进行调研,询问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情况,对那些阳奉阴违的教师提出批评,并要求这些教师限期改正;其次,学校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培训,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并掌握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技巧,结合茶文化背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思政内容。

3.2 基层党组织上发挥好堡垒作用

作为党在高校的重要基层组织,学院党委和党支部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核心作用。学生党支部照搬工人组织等社会组织党员教育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大学生党员教育实际。学生党支部在广大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难以发挥,党支部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无法满足党员系统的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主题实践活动无法启发党员自发参加而流于形式。应创新大学生支部党建工作,培养优秀学生党员宣讲员,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制度化、常态化进行。同时,以常态化、诱导式、启发式的朋辈教育和兴趣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

3.3 第二课堂上努力建设思想政治生态育人体系

第二课堂泛指除专业课堂以外,所有能对学生产生教育的地点和活动。高校应将茶文化融入到教学楼、学生公寓设计,在校园户外设计中应考虑到突出茶文化“天人合一”思想,构建以文化人的生态育人体系。设立茶文化相关的社团,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利用学校平台和新媒体,积极向学生宣传生态育人思想。举办茶文化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学生公寓,也可以是第二课堂的“战场”。以学生公寓为中心包括食堂、文体活动场所和商业服务网点等在内的学生生活、学习、群体活动的校园特定区域。利用这区域的特点,可以在整个区域内展开茶文化宣传;在公寓楼内,设置茶室,开办学生读书会;邀请校内外的学者专家,举办生态育人品茗会,宣传茶文化生态育人理念。

猜你喜欢

茶文化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