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的思路构建

2021-12-12山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0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学生

山媛

[摘           要]  医教协同是培养临床医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对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相互促进有重要意义。医学教育主要是将医学院校以及临床教学基地进行有效结合并对医学人才培养起到协同作用。而为了改善并完善医学教育制度,首先就得对院校以及医院的临床教学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提高医教协同管理。鉴于此,科学有效的临床教学,既提高了临床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关    键   词]  医教协同;临床教学;教学质量;教学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0-0186-02

众所周知,医学的专业性极强,那么医学教育就必须培养学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为了提高以及规范医学教育质量和管理,在2008年教育部和卫生部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主要表明要了解生物以及临床医学课程,多采取小班、小组方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在2014年6月份由教育部等六大部门颁发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则提出:要求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深入的培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加强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出合格的临床医师,并且这一意见的颁发更是将医教协同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作为重点。在2017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医学教育的发展目标以及工作任务,同时提出了对院校医学教育的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强化医学教育质量,加强医教协同管理。鉴于此,将医教协同背景下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的思路以及实施方案进行简单综述,希望在以后的临床教学强化中可以提供相应的经验,以供参考借鉴。

一、医教协同的概况

医教协同主要是由医学院校协同政府、行业、医院、学习者等多方共同参与到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专业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制度保障等培养人才的各环节,并实施跨专业、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一种合作育人模式,即医学院校与医院共同协调,培养出有用的医学人才。通过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教学可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并熟悉掌握理论基础以及拥有高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故针对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的今天,就需要将不同医院间的差异,如背景、医疗水平、教学模式、医疗水平等不同,进行有效的同质化管理教学,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二、临床教学的重要性

医学教育质量的检验标准之一是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水平,且医学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尤为重要,临床教学是将平时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到实践应用中,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让医学生提高临床的思维应变能力。由此可见,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势在必行,进而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三、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的思路构建

针对强化临床教学质量,需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或者采取融合教学,尽可能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体系,加强临床教学各环节质量,建立明确的临床教学质量思路。

(一)重视医教协同医学人才的培养以及教学质量管理

随着近些年出台的意见、标准,主要是针对医学生临床能力培养的改革,以期在理论教学联系实践教学中注重医学人才的全面培养,为临床医疗及时提供所需的医学人才,同时对采用医教协同进行医学继续教育改革是否成功进行检验。鉴于此,医学院校需要加强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此时就需要强化临床教学质量管理,做到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全面性教学主要是将教学所需的内容进行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对临床教学进行全面管理;全程性主要是对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各环节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临床教学;全员性是将参与到医教协同继续医学教育的所有成员进行质量监控,并使每一位参与的人员意识到临床教学的重要性,进而在临床教学中充分把握,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二)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强化

拥有一批强大专业的师资队伍才能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应该培养一批有着较高教学、科研水平以及临床专业技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符合医疗事业需求的医学人才,此时的医学院以及医院应该对临床教学的教师进行严格筛选,首先,教师的医德应该是比较好的,并且还应该具备较为专业的医学水平,同时还要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掌握度较高,这样才有利于对学生教学进行优化,当然若是首次担任教学的老师,需要有专人指导并以公开课形式进行试讲,合格之后才能教学;其次,要定期对临床教学教师进行培训,对工作进行沟通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例如医学院校每半年或者一年对教学教师进行培训;定期组织教学活动,为临床教学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从中发现问题,一起探讨解决的同时探索创新教学理念,大家共同进步。

(三)重点培养医学生的临床能力

拥有强大的师资力量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毕竟医学本就是一门实践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学科。首先,医学院校以及医院要为医学生提供一個较为全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利于医学生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然后为医学生制定统一严格的临床技能训练,即以学生中心,改变传统的“理论、见习、实习”模式,建立新的临床教学安排(注重床边教学),这有利于医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思维应变能力;教学期间还可以开展临床技能竞赛,以检验医学生临床学习情况及时弥补不足。最后,为医学生进行分组,指定临床教学老师、导师为医学生进行临床教学时,可带领学生进入临床学习,对病患进行基本的技能操作,同时教学教师提供典型病例为学生讲解,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思维的训练,为学生开展全面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以提高医学生的岗位胜任,促进医学人才的培养。

(四)建立临床教学的标准

对教学计划、实习大纲、质量标准、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规范、成绩评定、教育评价、教研室规范、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规范化的统一。根据2018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将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反复修订后进行统一,并及时传达统一后的教学方案,按照该标准方案开展有效的临床教学,制订安排合理的课程,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强化临床教学建设,实施临床教学的统一,可以规范教学制度,明确医学人才的培养,在完善医学院临床教学管理的情况下,提高医教协同继续医学教育的作用,促进院校合作。

(五)建立科学的临床教学质量体系

在对医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后,需要对其实施综合能力进行考核,引入完善的结构性考核方法,对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学生的作业、论文设计、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学习报告、毕业考试等予以评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进行临床教学时将各项问题进行总结,并针对性地给学生提出个性化的建议;对临床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强化管理,同时对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予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目的;最后还要对开展临床教学时对接的医疗事业单位做有效评估,通过认真核实评估之后才能提高医疗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以及临床教学质量。

四、强化临床教学质量后的优势

在余结根等的文献报道中表示通过医教协同背景下改革临床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医学院校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优化临床实践教学的资源(将以往存在的医学生临床训练机会偏少、考核体系不规范、师资教学水平不一等问题进行了整合,在加强了院校合作的同时,为学生实现了课内外教学与校内外训练的有效融合)、提高了临床教学教师的医教研水平,总之在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积极贯彻了国家意见、标准的实践育人理念,贯彻落实“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实践育人模式,为医疗事业单位提供了符合需求的医疗人才。

通过医教协同背景下对临床教学质量进行强化,不仅使临床教学教育制度标准化和规范化,还提高了临床教学水平,促进了医学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印发《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08(12):27-37.

[2]教育部,卫生计生委,等.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12):82.

[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J].中国卫生法制,2017,25(5):71.

[4]梁文杰,高伟芳,石晓丽,等.医教协同背景下“十统一”模式在中医临床教学同质化建设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9,34(3):62-64.

[5]叶利军,廖海燕,金晓明.湖南某高校医类研究生对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认知情况的调查[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6):711-714.

[6]方熙茹,楊铭昊,朱娅君.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策略探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1):1422-1425.

[7]薛琴,李敏,樊耀.医教协同背景下校院合作培养临床医学生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23):3592-3594.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学生
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必然逻辑、实践探索及思考
循证医学教育在麻醉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美国继续医学教育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重大突破!我国医学教育认证质量获得国际认可
我院医务人员继续医学现状调查分析及建议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医学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就业状况及教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