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玉米市场供需和价格走势情况

2021-12-12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黑龙江粮食 2021年1期
关键词:玉米价格库存进口

□ 李喜贵(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明显改变,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价格上涨有利于调节供求关系、促进玉米生产恢复增加,国家对玉米价格容忍度提高,但对价格无序上涨和过高预期密切关注。2020年12月份以来东北地区玉米收购价格创历史最高记录,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同价,北粮南运各环节价格大幅“倒挂”,东北玉米外流不畅,市场风险正在逐步累积。据各种因素分析,后期玉米价格持续大幅上涨缺少支撑。

一、收储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我国玉米市场供需关系发生明显改变

收储制度改革以来,我国主动调减玉米播种面积5500多万亩,为消化玉米库存腾出市场空间。同时玉米价格回落,市场活力增强,我国玉米饲料需求和工业需求大幅增长,玉米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明显改变,临时存储玉米库存基本消化完毕。我国玉米供求关系偏紧运行,2020/21年度(当年10月至次年9月)国内玉米供需形势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玉米又获丰收。9月份东北地区发生的台风灾害对玉米产量影响有限,在台风发生前玉米产量基本形成,未受灾的地区单产明显提高。从11月份实际收获情况看,东北地区倒伏玉米单产受影响不大。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玉米面积6.19亿亩,比上年减少300万亩,我国玉米产量26067万吨,比上年减少11万吨。

二是进口大幅增加。2020年1-11月份我国玉米进口904万吨,比上年全年进口量增加425万吨,创历史新高。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出口销售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2020/21年度我国采购美国玉米数量1155万吨,上年同期仅为6万吨,目前采购的玉米正在陆续装运回国。一般情况下,我国每年还采购部分乌克兰玉米。本年度我国玉米进口将高于上年度的759万吨,而且后续增势非常明显。1月份预计2020/21年度(10月至次年9月)我国进口玉米1500万吨,将创历史新高。

三是用粮需求较旺。总体看,预计2020/21年度玉米总消费2.91亿吨,同比减少490万吨,减幅1.6%。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10月底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长31.5%,已连续13个月增长,生猪存栏增长26.9%,已连续9个月增长。国内畜禽养殖持续向好,饲料粮需求稳步回升。此外,动物疫情时而发生,仔猪死亡率高,养大猪多消耗饲料,总体上现阶段养殖肉料比偏高。因此预计2020/21年度国内能量饲料谷物(包括玉米及各种替代品)的消费量同比增长6%左右。由于玉米价格涨幅较大,饲料粮结构发生了变化,进口高粱、大麦等替代品、小麦及超期不宜存稻谷饲用替代增加,玉米饲料需求将有所下降。受国内外价差扩大拉动,预计高粱、大麦进口增加。2020年1-11月份大麦进口710万吨,比上年全年进口量增加117万吨;高粱进口427万吨,大幅高于上年全年83万吨的进口量。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玉米饲料消费水平的评估,是以玉米价格处于合理区间为主要标准,考虑了饲料粮刚性增长背景下,小麦、稻谷、高粱、大麦等粮食替代略有增加的情况下,玉米用于饲料消费的大致区间,仍然视性价比情况具有很大的上下波动的弹性空间。预计国内饲料消费和损耗1.90亿吨,同比减少600万吨,减幅3%。

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能不断增加,2019/20年度全国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1000万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19/20年度我国玉米工业消费粮略有下降。2020/21年度玉米深加工产能增加400万吨至1.27亿吨,预计工业消费恢复到8100万吨,同比增加100万吨,增幅1.3%。新建的深加工企业产业链价值链延长,明显提高原料成本的承受能力,但经过一段时间调整后,玉米价格上涨难以向下游产品顺利传导,进入12月份以来东北地区淀粉、淀粉糖等产品加工已经出现了产品滞销、加工亏损的境地,全年看,玉米原料充足程度、加工效益下降会成为影响用粮需求的主要因素。

四是缺口有所缩小。预计2020/21年玉米产量加进口与玉米消费需求间的缺口在1500万吨左右,缺口将比前两个年度收窄,当年存在的产需缺口通过投放库存、品种间调剂弥补,加上进口玉米及替代品,国内饲料粮供应是有保障的。国内玉米“硬缺口”不大,但是高度警惕预期影响缺口,即在价格上涨预期下,多环节囤粮导致社会增库存。

二、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但是价格持续大幅上涨不具备条件

受去库存周期基本结束、玉米供需趋于平衡等因素影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同比涨幅超过40%,已处于历史高位。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以来,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机制发挥了积极作用,玉米价格回升是主动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促进玉米消费的结果。由于生产成本逐年上升,粮价多年处于低迷状态,今年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有其合理性。

秋粮上市后,国内玉米收购价格高开高走,主要原因:一是东北地区由于三次台风等灾害天气,玉米收获期推迟10-20天,新玉米上市慢于往年,用粮企业提价收购掌握粮源,11月份雨雪天气又影响了玉米上市节奏,中下旬价格上涨。12月份各部门密集发声,加强对玉米市场预期引导,同时适当投放储备、暂缓中央储备玉米轮入有利于满足用粮企业需求,对过热收购市场降温,上中旬价格因此回调,下旬价格重新回升。当前东北、华北、广东阶段性区域自平衡明显,而从全局看,其他地区定价更加合理,东北玉米定价不太理性。二是倒伏玉米收获成本增加,相当于每斤增加4~8分钱,价格上涨,有利于调动农民种玉米积极性。农民对于价格总体是满意的,但难以在连续上涨时做出决定,因此持粮待涨心理强烈。三是年度玉米产需有一定缺口,用粮企业和贸易商收粮存粮意愿强,价格上涨从东北产区引发,但东北新产玉米外销受阻。四是社会资金充裕,资本炒作期货价格,甚至同现货市场价格形成联动。

从市场主体看,东北产区呈现“全民囤粮”现象,一方面,由于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产能不断增加,生猪复养增产速度为全国最快,当地消费明显增加。用粮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苦于腹地既无临储玉米库存,又无进口补充,普遍存在对后期缺粮的担忧,纷纷抬价抢粮增加库存,进一步减少本地粮源外流。另一方面,贸易商和烘干塔也都看好后市,甚至往年不做玉米贸易的非涉粮企业纷纷入市,资本炒作升温,部分企业囤粮不够理性,导致产区玉米市场“过热”,加剧南北玉米价格倒挂,粮食流通效率降低。

分析来看,目前玉米收购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从需求拉动、成本推动、舆情煽动等多个角度分析,春节之前玉米价格存在一定上涨空间,但是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缺乏支撑。主要原因:一是当前正处于玉米上市高峰期,也是玉米供应最充裕的阶段。11月下旬以来气温下降、“上大冻”有利于玉米脱粒和存储,玉米上市量增加。东北地区农民手中还有一半玉米尚未出手,销售进度虽是历史最快,但不少玉米截留于经纪人、烘干塔等流通环节,外销受阻导致东北玉米滞留产区。二是华北地区小麦与玉米价格倒挂100元/吨以上,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已由华北黄淮地区扩大到华中等地区,替代使用由禽料扩大到大猪料。玉米价格涨幅越大,小麦替代数量越多。10-11月份最低收购价小麦成交量明显加大,主要由于饲料企业参与竞买的积极性高,有利于抑制玉米价格上涨。三是前期成交的临储玉米和一次性储备玉米仍在继续出库供应市场,销区到货仍以陈粮为主,新粮价格出现产销区倒挂。北方锦州、鲅鱼圈等港口库存积压,库存水平逼近历史同期高位,主要在于南方销区对玉米需求不旺。四是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大量到货,近期甚至还传出部分进口碎米用于饲料。目前广东市场上东北玉米所占市场份额已经不足一半。今后几个月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将陆续到货,南方港口库存将会保持较高水平。

三、有关建议

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小麦稻谷两大口粮品种库存仍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需求,预计小麦和稻谷价格将保持在合理区间小幅波动。尽管玉米产需趋紧,但全年看玉米价格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一是从国际市场看,联合国粮农组织和美国农业部均预测全球玉米产量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经济疲软和原油价格下跌等因素影响,上半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价格下跌30%,下半年价格上涨是恢复性的,12月24日同比涨幅15%。二是从国内市场看,由于粮食的比价关系,玉米价格上涨将会受到小麦稻谷价格的制约。从调控角度看,玉米价格过高上涨存在向口粮市场传导的风险,在玉米收购季结束后,预计有关部门会采取多种措施加强玉米市场调控。

因此对多元主体和农民有所建议:一是建议收购主体要正确认识当前粮油市场供需形势,不应只关注玉米、关注产区,要整体看待粮食和国际市场形势。市场化条件下价格涨跌互现是正常的,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市场风险不断累积,预期价格过高总会有风险。一些贸易企业认为,如果长期存储粮食到5月份,各种费用不断增加,后期价格涨幅可能跑不赢成本费用。二是建议农民朋友均衡有序售粮,把握好售粮节奏,争取卖个好价钱。目前农户仍有不少地趴粮没有出手,而春节之后气温回升会影响安全储粮,建议未出售的粮食抓紧离地通风,储好粮卖好价,避免霉变坏粮造成更大损失。

猜你喜欢

玉米价格库存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乌克兰谷物和油料作物库存远低于2020年同期
苹果销售去库存,路在何方?
对进口代收保付业务的思考
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玉米价格波动趋势研究
三十六计第五计:趁火打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