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

2021-12-11张艳倪新强李康健许双虹韩新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厌食症消食党参

张艳, 倪新强, 李康健, 许双虹, 韩新民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广东深圳 518038;2.广东省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120;3.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 210023)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期食欲减退或食欲缺乏为主的症状。患儿因多种原因引起长期食欲不振,一般无其他不适。小儿厌食症若长期得不到改善,可使患儿抗病能力低下,导致易患他病,甚至影响生长发育[1]。西医认为儿童厌食多由微量元素缺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幼儿时期辅食添加不合理、不良饮食习惯等所致,治疗方法以纠正微量元素缺乏、服用助消化剂、促胃动力药物和调节肠道微生态制剂以及饮食运动指导为主[2]。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基于辨证论治原则,采取内外兼治的方法,治疗安全有效,易于被家长和患儿接受。多项研究结果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疗效显著[3]。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辨证分型多样,中药复方繁多,证型分类复杂。本研究通过搜集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的用药规律进行深入挖掘,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儿童厌食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方式以主题词=“儿童厌食”“小儿厌食症”“幼儿厌食”and全文=“中医”为检索式,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及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库建库时间至2020年12月。

1.2 文献纳入标准①明确诊断为小儿厌食症,年龄在2~14岁之间。②单纯中药复方治疗且具备完整的“理、法、方、药”的经验总结。③中药复方配合西药或非药物疗法(非中药疗法与对照组必须一致)治疗且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的临床对照试验,临床病例≥30例,疗效评价总有效率≥70%,或采用其他疗效指标且经统计学方法证明有效。④同一文献中对不同证型辨证治疗的中药复方,按不同方剂录入;同一方剂、不同方名但组成完全相同的方剂,只以1篇计,取发表较早或论述较全面者。

1.3 文献排除标准①中药复方药味不完整或疗效不确切,或联合西药、针灸等多模式治疗而无相应对照组的文献;②重复发表的文献;③综述文章、个案报道、实验研究;④厌食症明确为器质性疾病所致的患儿。

1.4 文献数据的筛选及规范化处理中药复方筛选、数据提取均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对有疑问的文献,通过讨论解决。采用Excel 2016分别建立中药复方(随证或症加减用药不录入)及药物数据库,包含作者、方名、证型、药名、四气五味、归经等信息。

以《中药学》[4]为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和《中华本草》[6],对中药名称、功效分类和性味归经进行规范化处理。数据规范化处理如下:统一规范药名,如将“龟板”统一为“龟甲”;同一中药,采用不同中药炮制方法,性能有较大差异者分别录入,如生地黄、熟地黄,甘草、炙甘草等;同一中药炮制方法、药物作用部位不一样,但功能差异不大者,按同一药物处理,计为1味,如将“瓜蒌”“瓜蒌皮”统一录入为“瓜蒌”。

数据量化:将每味中药频数及对应的性味、归经、功效采用二值量化处理,药物按“有=1,无=0”赋值;凡一药归数经、入数味者分别统计。

1.5 数据统计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20.0对单味中药及其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次分析;采用SPSSModeler 18.0的Apriori模块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

2 结果

初步检索得到2 146篇文献。依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最后筛选得到文献690篇,纳入690首中药复方,含单味药265味。单味药使用频次合计为6 772次。

2.1 高频药物统计治疗小儿厌食症的690首中药复方的265味药物中,高频次药物(频率≥10%)的中药有27味,频率居前的中药依次为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砂仁、苍术、太子参、白芍等。结果见表1。

表1 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的高频次(频率≥10%)药物分布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high-frequency herbs(relative frequency≥10%)in the complex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

2.2 药物归类分析参照《中药学》[4]对265味药物的功效进行归类,共分为19类。补虚药中以补气药、补阴药、补血药为主。将补虚药中的补气药、补血药、补阳药、补阴药作为不同功效归类分别而论,消食药总频次最高。频次居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结果见表2。

表2 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的中药功效类别频次与频率分布Table 2 Distribution of the frequency and relative frequency of the therapeutic-action categories for the herbs in the complex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

2.3 药性分析265味药物使用频次达6 772次,涉及9类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微寒之性(二者频次相近);若将大寒、微寒并于寒,微温并于温,则药物的“四气”按频次依次为温、平、寒;热性及大热药仅7味药,占总频率的0.47%。结果见表3。

表3 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的中药药性频次与频率分布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frequency and relative frequency of the properties of the herbs in the complex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

2.4 药味统计每味中药可具有多种药味及归经,但有主次之分,第一属性起主要作用。265味药物共涉及9种药味。药物的药味第一属性频次(主味频次)及总频次最高的为甘味,其次为苦味、辛味。结果见表4。

表4 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的中药药味频次与频率分布Table 4 Distribution of the frequency and relative frequency of the flavors of the herbs in the complex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

2.5 药物归经统计265味药物的归经涉及十二经脉,第一归经以脾经、心经的频次最高,其次为肝经、肺经。总归经频次以脾、胃、肺经为主,肝、心、肾经为次。结果见表5。

表5 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的中药归经频次与频率分布Table 5 Distribution of the frequency and relative frequency of the meridian tropism of the herbs in the complex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

2.6 关联规则分析关联规则的支持度和置信度分别表示该规则(药物组合)的频率和强度。设置支持度≥15%,置信度≥80%,共得到17种药物组合(见表6),涉及9种药物,均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药物。置信度高而支持度低的药物组合为重要复方关联分析中具有特色和值得关注的数据挖掘结果,在药对挖掘方面意义较支持度大[7]。在置信度为90%的条件下,得到白术-砂仁-党参等5条关联规则(见表7)。

表6 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的核心药物组合关联规则(支持度≥15%)Table 6 Distribution of the core herbal association rules of the herbs in the complex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support≥15%)

表7 治疗小儿厌食症复方的核心药物组合关联规则(置信度≥90%)Table 7 Distribution of the core herbal association rules of the herbs in the complex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anorexia(confidence≥90%)

3 讨论

3.1 高频药物分析频次分析结果显示,频次居前的单味药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等,消食药使用频率最高,补气药使用频率居其次,体现了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机为脾胃虚弱,小儿脾常不足。研究发现,消食药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等具有增强在体动物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8];白术的活性成分白术多糖可通过提高细胞钙离子水平以促进细胞迁移和E-钙黏蛋白表达,从而促进胃肠黏膜损伤修复[9]。化湿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也是治疗厌食症的主要药物,化湿药和利水渗湿药物在祛湿的同时兼顾了健脾的作用。研究发现茯苓能改善脾虚大鼠的行为状态,增强肠道的吸收功能,具有良好的改善脾虚作用[10]。各类药物相互配伍使用,效果相得益彰,比如消食药行气导滞配伍补气药健脾益胃,可达到标本兼顾、消补并用的作用。从频数分析可知,临床上治疗小儿厌食症常用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

3.2 药物性味归经分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是基于小儿稚阴稚阳的生理特性。过用寒凉或者大热之品易导致儿童过寒过热之偏性。过寒可损伤小儿本身不足之阳气,有碍生长,易出现湿邪缠绵、体寒等;过热则易致热病,伤及阴分,同样不利于生长。

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用药第一归经以脾、心经为最,而总归经频次以脾、胃、肺经为主,肝、心、肾经次之。结合高频药物分析,其药物归经特点与临床治疗小儿厌食症首重补气药(多先入脾肺经)、消食化湿理气药(多先入脾胃、肝经)、利水渗湿药(多先入脾经)相关。补气、消食、化湿药均入脾胃经,与厌食症病位主要在脾胃,脾为后天之本,以及小儿脾常不足理论相符合;同时选取入肝经的理气药物疏肝理气,符合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众多医家认为小儿厌食症多见脾弱肝旺、肝木横逆克脾土之证,加之家长娇纵,稍拂其意,则患儿心烦气躁,常致肝脾不和而厌食[11-12]。故在治疗选药中,需目的明确,针对主要病位,治病求本。

3.3 药物关联规则分析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茯苓、白术-党参-陈皮等常用药物组合。白术-党参健脾益气,白术-甘草-茯苓健脾益气利湿,白术-党参-陈皮健脾益气理气,山楂-麦芽-神曲消食导滞。其他药物组合大部分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化湿之功效。在置信度为90%时,后项以白术为主,提示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前项以砂仁、党参、茯苓、甘草、神曲、麦芽、山药为主。对前后项药物进行分析,结果提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药物以四君子汤为主方加减。实验研究证明,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的四君子汤能通过保护胃黏膜细胞,调整胃肠激素的分泌,促进胃肠道对葡萄糖等营养物质的吸收,继之改善机体的物质能量代谢而发挥对机体整体的调节效应[13]。

本研究对小儿厌食症中药治疗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数据挖掘。频数分析揭示了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药物、性味归经,关联规则分析反映了复方中配伍常用、稳定的药物组合。本数据挖掘从客观上量化地反映了中医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但因本研究未对厌食症不同证型进行分析及分型论治,故今后将深入挖掘及分析小儿厌食症相关证型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猜你喜欢

厌食症消食党参
国王的厌食症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消食药膳方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我家秘方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
胡天成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撷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