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艺术歌曲《如梦令》的演唱分析

2021-12-11徐倩倩

戏剧之家 2021年1期
关键词:附点如梦令织体

徐倩倩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 兰州 730000)

一、李清照及《如梦令》创作背景简介

(一)李清照生平简介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生于书香门第,婉约词派的代表,有着“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词作,并主张词必须有别于诗,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可以说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之一,为我国的诗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如梦令》创作背景简介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一首小令词作品,讲述了遭受重大变故后,自己回忆起旧时游玩的场景,是一首忆昔之词。开头两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回忆旧时经常在溪亭游玩到傍晚,醉酒忘记回家的路。接着两句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回忆乘舟找寻回家的路,却不小心迷路误入了藕花池的深处,看到此景,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回忆拼命地划船找路,却惊起了一滩的鸥鹭。语言纯洁自然,言尽而意不尽。该词被王超创作成艺术歌曲,体现了诗词的古典韵味,塑造了李清照清新可人的艺术形象。

二、《如梦令》的曲式作品分析

(一)调式调性

这首作品的调式是E 羽雅乐七声调式,王超在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的基础上加入变徵、变宫两个偏音,使全曲音乐听起来更加活泼可爱,体现了李清照早期在溪亭游玩时的少女形象和欢愉之情。这首作品虽然运用的是中国调式,但是创作手法借鉴了西方的半音阶旋律、离调和转调的创作方式。

(二)曲式结构

这首作品属于重复的单乐段曲式结构,4 小节为一个乐句居多,对仗工整,属于方整型乐句结构,也符合宋词中词律对仗的要求,使得歌曲整体的听觉效果更为规整,也突显了李清照作为一名古代深闺女子与生俱来的方正和恪守规则的严谨。这是一首4/4 拍的曲子,速度较慢,在王超作曲的这首作品里速度为50。这首作品在描写《如梦令》中李清照“沉醉”的形象时使用垫句的方式,凸显了少女时期李清照天真浪漫的性格特征。“垫句”类似于西方“卡农式”的创作手法,指的是当旋律音休止时,伴奏在此时进行篇幅较短的旋律修饰来填补空白,起到了色彩填充的作用。从节奏的层面看,《如梦令》主要以大小附点音符为主,有前附点和后附点的运用。《如梦令》的曲式结构图如下:

(三)伴奏织体

《如梦令》在伴奏织体中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琶音,每一小节的第一个音都会加入柱式和弦,我们会听到沉重的音色,因此演唱者在演唱时也应该突出每一句的第一个字,从而突出古诗词的韵味。而在之后使用分解琶音,把少女时期李清照朝气和柔情的一面展现出来。

三、《如梦令》的演唱分析

(一)《如梦令》文本解读

《如梦令》回忆了旧时傍晚时分在溪亭游玩时的情景。我们在演唱整首作品的时候是欢快愉悦的,演唱时的思绪是对往常的回忆,所以我们演唱时的情感也都是比较美好的,在表达的时候需要根据演唱的诗词内容进行画面的勾画和描绘。尤其是第二句“沉醉不知归路”,演唱者应表现出醉酒的状态,想象自己喝醉酒时是一个什么状态。此处的呈现是一段美好记忆的再现,是跟随着旋律的起伏来勾画一位醉酒少女摇晃泛舟、沉醉夕阳美景的栩栩如生的画面。前面四句都是比较平缓的,而最后一句“争渡,争渡”,则是本首作品中情感起伏比较鲜明的一句,也是全曲的高潮部分,演唱的时候并不需要激动的情绪表达,更多需要略带焦灼的情绪,作曲家在此处多采用八度和跳进,在演唱时应该把少女的紧张和见到鸥鹭飞起的兴奋面容表现出来。

(二)演唱分析

《如梦令》的唱词较短,仅有33 字,王超在创作上借鉴了京剧的唱腔元素,需要演唱者在充分理解作品内涵的前提下演绎作品。以王相周、杨西音子、张宇为例:

王相周在《如梦令》的演绎中,遵循词作的歌词韵律以及曲作的旋律走向,结合自身的音色条件,做出了较为精准的演绎。在《如梦令》第一句中,“记”和“亭”是下行音阶的旋律走向,王相周在此处运用了滑音和颤音的润腔方式演绎。“日”是该乐句中的长音,王相周在休止符前后用下倚音的润腔方式,显得“京味”更为浓厚。“暮”在旋律中运用一字多音的方式,在演唱过程中王相周采用了京剧中的“拖腔”方式进行润腔。

杨西音子在参加第二届深圳声乐季决赛时演唱《如梦令》,她在作品的处理上和王相周有所不同。最明显的就是速度慢,在“常记”和“溪亭”中间有换气,“亭”字运用了颤音的方式演绎,“暮”“醉”字使用小三度的下滑音演唱。

张宇在《如梦令》的演绎中,运用戏腔演唱方式,慢吐字,声断气不断。如“日”“深”字,她对此二字的处理很有意境。对于长音的处理,使用润腔的方式,维持声音的饱满和圆润。

通过对以上三位演唱者的分析,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唱,笔者认为演唱古诗词作品,必须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研究作曲家的音乐技法,对词义有详细的研究。在演唱古诗词类作品时,不仅需要注意气息、情感、润腔,还需要重视咬字。

就《如梦令》这首作品而言,虽然这首词短小,但是每个字都特别重要。在演唱之前我们可以大声地朗读歌词,在演唱时一定要注意咬字,比如第一个字“常”,咬住声母“ch”,韵母“ang”归韵。除了归韵,还要区分前后鼻音,比如溪亭的“ting”,很多人误唱为“tin”。笔者在演唱时,发现“藕花”二字比较难,需要多加练习,咬住字头“h”,口型不变,字尾“a”归韵时微微松弛打开,“花”一定要在“藕”的位置上演唱。

(三)不同正谱版本分析

第一版本速度为50,该作品的前奏简单明了,演奏时右手为旋律进行,左手多为和弦的运用,让听者刚开始就陶醉在寻找溪亭的氛围中。伴奏织体和感情色彩有变化。第一段伴奏织体流动性较强,听起来很轻盈,前面两句,右手采用旋律型的伴奏方式,后面两句多采用双八节奏;左手多采用柱式和弦和分解和弦,可以看出主人公纯洁天真、卓尔不群的特点。第二段的伴奏织体丰富了很多,最明显的就是音符数量的增加,还使用了附点、前八后十六、四十六的节奏型,表现出主人公潇洒豪放、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二版本为白栋梁配伴奏,他将《如梦令》的主旋律由八分音符变为十六分音符,grave 在音乐术语中是庄板的意思,速度是缓慢速,大概是每分钟40 的速度,在钢琴演奏中也解释为“沉重的”。在伴奏织体中,右手多采用双音或者柱式和弦,来表现沉重的心情,左手多采用后附点、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型,再加以琶音,使得在沉重中又不失青春活泼。

第三版本为任卓配伴奏,速度为75,相比较前一版本,速度变快了。在前奏部分,右手为单音的旋律,左手为向上的琶音走向,听起来比较轻松愉快。“暮”字伴奏音符为跳音,和后一句“沉醉”形成对比,两个“争渡”,使用双音、和弦加以烘托。

四、结语

我国著名歌唱家雷佳在首届深圳声乐季中提出了“中国声乐”这一概念。其中无论是中国声乐组还是美声组,都提出演唱古诗词作品,可见古诗词作品对中国声乐的重要性。《如梦令》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虽然唱词较少,篇幅较短,但是对于演唱者的要求极高,演唱者不仅需要高超的演唱技术,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文学修养,在演唱之前就必须认真研究、品味作曲家对音乐的表现和处理,真正理解作者内心的情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声乐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透露着中华千年厚重的文化底蕴,演唱这类作品不仅能提升演唱者的气质和内涵,也能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和精神。

注释:

①②王楠.漱玉古韵——对古诗词歌曲<如梦令>和<声声慢>的作品分析[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7.

③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1533.

④⑤林芳彬.三重诠释——艺术歌曲<如梦令>和<声声慢>的比较研究[D].福建:泉州师范学院,2018.

猜你喜欢

附点如梦令织体
惯性释放在白车身关键接附点刚度分析中的应用
车身接附点动刚度后处理方法对比
基于逆子结构分析方法的车门振动噪声分析
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
如梦令
论节奏中特殊时值的简快教学方法
作曲技术理论中多声部音乐织体的探讨
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
浅谈钢琴即兴伴奏中织体的应用
如梦令,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