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冷链物流业 促进西部农产品外贸发展研究

2021-12-10高维新全海恩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11期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西部地区冷链物流

高维新 全海恩

摘 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供需和我国生鲜食品走进国外市场均需冷链物流进行有机串接和高效协同。西部地区作为我国生鲜农产品主产区,蕴藏着巨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潜力。冷链物流可延长生鲜农产品的保鲜期,对扩大西部地区农产品贸易规模、增加贸易收益和促进产业融合起到重要作用。但西部地区冷链物流目前仍然存在冷链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冷链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水平较低和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等问题,因此,西部地区应积极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和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来推动生鲜农产品国际良好循环。

关键词:西部地区;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同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明确了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内核需求。对国内大循环来说,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资源供给地和产业转移承接地;对国际大循环来讲,西部地区是我国面向西亚、中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战略前沿和重要支點。我国西部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年产量充足,蕴藏着巨大的国际贸易市场潜力。在我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冷链物流业既能够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生鲜农产品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顺利运行,又能促进资源要素、产品等物资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上有序流动和良好循环,确保国内国际粮食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稳定。因此,提高西部地区的冷链物流水平,对西部地区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升生鲜农产品国际循环的动能,提高当地农民的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一、“双循环”视角下冷链物流业促进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发展的机理

(一)冷链物流力促西部生鲜农产品外循环市场多元化发展

“双循环”视角下,我国更加注重利用国内的产业链优势来稳定国际市场。西部地区作为我国农业资源富集区,水果、蔬菜、肉类、乳制品等生鲜农产品产量充裕,是我国输送国际市场的重要粮仓基地之一。以我国西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内蒙古是我国多种农牧产品的重要产区,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孕育了乌兰察布马铃薯、察哈尔羊肉、内蒙哈密瓜、科尔沁牛、贺兰山蘑菇等一系列优质绿色农畜产品,为西部地区出口创造了大量外汇。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资源丰富,但在传统进出口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遥远、果蔬鲜期短,农产品流通损腐率居高不下,从而放弃部分国际贸易。冷链物流的出现,保证了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以及消费前的各个环节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中,减少食品损耗。冷链可形成西部地区农产品质量价值提升,通过冷链为西部农产品打通国际市场做保障,在出口前保证了农产品的生鲜度,促进农产品出口规模扩大,在进口后能保证生鲜农产品的美味口感,提高消费者满意指数。

(二)冷链物流增加西部地区农民外贸收入,巩固脱贫成果

“双循环”视角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由数量边际驱动转变为质量边际驱动,性价比成为我国农产品出口额持续稳定增长的动力来源,坚持优质优价的高性价比出口模式将是保持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西部多个县区依托互联网跨境电商平台和冷链物流配送体系,成功将地方土特产和小品种发展为农民增收项,大大增加了农业外汇收益,为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提供了重要支撑。此外,冷链物流技术的提升带动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物资集散中心、地方特色农业园区、绿色农牧产品深加工工业园区等建设,推动冷链物流枢纽、物流节点城市下沉到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引导当地农民从事种养加工、货物搬运、仓储运输和商贸流通等工作,增加就业收入。例如内蒙古自治区通过融资、融智,大力发展察哈尔羊肉、内蒙古乳制品等特色农业,依托冷链物流运输体系,实现农业外贸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预期目标,帮助内蒙古打赢脱贫攻坚战。因此,西部生鲜农产品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冷链物流的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构建生鲜农产品冷链供应链,对于带动乡村振兴、西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

(三)冷链物流促进西部农业与国际流通业深度融合

在传统生鲜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进出口商往往重销售而轻流通,农业与国际流通业结合的紧密程度较低,导致出现生鲜农产品破损率高,退货率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冷链物流作为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型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和经济渗透带动效应,释放出巨大的服务供给能量,从而全面实现农业和流通业的国内外消费转型与升级。首先,冷链物流是生鲜国际流通业顺畅运行的关键,在生鲜农产品跨境贸易中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是农产品向商品发展的核心途径,如果生鲜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效率得到提升,将会促使整个生鲜农产品出口供应链实现效益最大化。其次,商品流通特别是冷链运输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助推农业与流通产业朝着纵深方向融合。例如,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可根据农产品流通企业采集到的国外市场需求信息,按需灵活变动生产任务,可有效矫正农产品生产供需均衡,避免农产品生产加工的盲目性。最后,以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基础、以国际流通产业为中心、以跨境电子商务为载体的生鲜农产品出口,冷链物流不仅解决了产品供求、物流信息的传递和共享问题,同时也产生了增值效应,带来了金融、数据和流量等商业价值。

二、西部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冷链物流资源分布不均衡

冷库在冷链物流所有环节中占据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投资在冷链建设投入中的比重也是最高的。2015-2019年我国冷库容量呈逐年增长趋势。2019年,全国冷库容量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而西南和西北地区冷库容量较少,只有8%和5%(见图1)。同时,我国西部地区的冷库分布不均匀,大多集中在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与各省份的生鲜农产品产量、进出口量适配性不足(见图2),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生鲜农产品生产规模较大,但冷库拥有量较少;云南省生鲜农产品进出口量大,但冷库容量不足以支撑其发展等。以云南为例,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省蔬菜、水果产地冷库缺口分别为109万和56万立方米。冷库分布不均,影响市场供需和冷库租金,部分地区冷库过多可能会导致冷库供过于求,租金下调,导致冷库空置率上升。部分地区冷库供给不足,又不能满足该地区对冷库的需求,从而限制生鲜食品行业的发展。西部地区冷藏车保有量较少,区域分布状况与冷库情况相似,也呈现出东西部分布不均的现象。且每个地区的冷链资源分布也不均匀,多数集中在城镇,偏远地区及产地的冷库、冷藏车数量偏少。

(二)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

对于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户而言,农村物流业相对落后。首先,在农村生产基地缺乏预冷冷库设施,加上乡村道路多且距离相距甚远,道路之间运输受阻,造成生鲜品在生产源头缺乏预冷,使得部分生鲜农产品容易腐烂变质。其次,许多特色农业地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区域性农产品配送中心等关键物流节点缺少冷冻冷藏设施,如新疆、广西大部分关键物流节点缺少专业的冷藏冷冻设备,冷链“断链”的情况时有发生。再次,冷链物流运输冷库分布比较零散,尚未形成集约化效应,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冷库设施老旧,虽然发挥保险仓储功能,但未能严格按高标准冷库功能进行,影响生鲜农产品冷链运输进度、质量及效率。同时,冷链运输能力有限,西部地区鲜活农产品主要以公路运输为主,运输中采取普通冰瓶、冰袋保鲜达到降温效果的约占95%,冷链运输约占5%,导致生鲜农产品腐损率居高不下。以“中越水果冷链联运”项目为例,中越水果运输历经越南胡志明西贡站—河内—同登—中国国铁凭祥口岸物流中心—国内水果集散地区,一方面是跨境接驳过程中,冷链两端存在仓储运输条件和配送标准达不到要求则容易造成断链现象,另一方面凭祥口岸和河口口岸冷藏车插电货场面积较小,配套设施不足,越南谅山、同登、老街等口岸冷藏车货场配套条件更加简陋,水果贮藏期间损耗严重,无形中增加了水果的储存成本。

(三)冷链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水平较低

受运营水平及设备技术水平的限制,西部广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率偏低,使得区域冷链信息化工作举步维艰,无法实现农产品物流众多节点之间的有效链接,更无从谈起先进技术如EDI技术、EFT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和条码技术在农产品物流中的推广和应用,客户与企业,以及企业与企业间的物流信息系统普遍处于“孤岛”状态,相互间缺乏信息沟通。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低,会导致企业无法监测到生鲜食品实时动态和满足客户对农产品溯源的需求;加之流通环节多,若无法通过大数据选择优选路径或运输最佳方案,会导致果蔬的流通腐损率非常高,直接影响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同时,在生鲜农产品跨境销售时容易出现退换货问题,若无法及时取得有效沟通,将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此外,西部地区冷链企业规模小而散,主要是中小型冷链物流企业居多。如图3所示,在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数量区域分布中,西部地区仅占5家左右,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能树立标杆性推动物流信息市场应用的企业,难以形成冷链物流业信息化、数字化和规模化发展。

(四)第三方冷链物流发展缓慢

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企业多为规模小而散,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可降低生鲜企业建设冷链运输模块的成本,且第三方物流公司比自营物流更专业、高效。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技术专业水平高,有完善的冷链运输系统和设备,冷链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最大限度保持产品的新鲜和安全。但西部地区冷链物流起步较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市场占有率不高。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物流企业大多从事正常的物流业务,少有公司拓展冷链业务,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的数量较少、规模较小。且现阶段西部地区第三方冷链物流主要涉及货代、库存管理和货物装卸搬运等方面,发展较为缓慢,提供服务有限,只有少数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能确保整个冷藏供应链准确、稳定的温度控制。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尚未形成网络化的冷链节点,冷链服務水平不高,极大地影响了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的流通质量。西部地区拥有多种物美价廉的土特农产品,深受国外市场欢迎。可当地第三方冷链物流缺乏,若想实现农产品对外出口贸易,需从郑州、西安、成都等大中城市组织冷藏车队进山,再运到周边城市的冷藏库,统一向跨境电商发货,大大延长了物流时间,生鲜品也容易在途中变质腐烂,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降低了生鲜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双循环”视角下建设冷链物流业促进西部农产品外贸发展的路径

(一)完善西部地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要实现生鲜农产品贸易经济由内循环带动外循环,势必要求有一个完善畅通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在国内循环中,加强对冷链制冷工艺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政策扶持和承接东部地区先进的冷链应用技术,逐步变更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落后冷链设施,提高国内冷链的保鲜质量;在国际循环中,应当加强对冷链核心技术、关键设备的引进。具体来看,其一政府可根据西部地区地域冷链需求量和市场情况,科学平衡发展冷链物流,逐步构建和完善覆盖西部地区农产品主要产地和外贸销售地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做好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规划。其二解决“最先一公里”痛点,推动冷链“预冷”设备建设和数字化产地仓建设,引进区块链技术实现生鲜农产品生产、运输和销售全过程监控、全链条可追溯,有效降低冷链物流行业“断链”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增强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其三通过采购引进符合大众标准的冷库设备,对租赁冷链设备公司给予低息贷款、补贴优惠,增加西部地区冷库、冷藏车拥有量;提高周转筐、集装箱的使用率,标准化果蔬周转筐循环共用模式。

(二)加强西部地区冷链物流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建设

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冷链物流实现数字化、平台化转型提供了重要机遇。政府及企业应抓住双循环契机重点强调技术创新,完善西部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型物流信息平台,加快建设5G网络、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预冷、加工、储存、包装、运输和销售环节的广泛应用。加强信息化赋能,支持大型企业构建集生鲜农产品生产信息、信息发布、冷库冷藏车辆配送处理中心、追溯跟踪、产品查询等功能一体化的农产品冷链智能物流管理平台。打造智慧冷链物流系统,实时观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生存环境、智能控制、政府监管等。政府、企业和农民多方联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化仓配体系,加快推进形成以大数据、云计算支撑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为接轨国外冷链物流网络信息系统做准备。将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国际循环中的“最前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高质量地衔接起来,努力做到农产品的人、地、品、种,全部实现数字化模式。

(三)发展西部地区第三方冷链物流

我国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分布比较广、规模小,如西部大山里的土猪肉、土鸡,内蒙古的牛羊肉,新疆的瓜果等,自建物流成本高,且西部地区农产品企业大多为小型企业。因此,可以考虑积极引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农户、农企与第三方冷链物流公司合作,进行渠道优化整合冷链资源。政府可加大对西部地区第三方冷链物流的投资建设力度,以大冷链物流企业为核心,沿途分散小型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并对来西部地区投资生产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政策倾斜。打造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输送物流模式,通过与散落社区(村委)合作,探索试点定线、定车、定点、定时间的乡村物流班线化收集模式,把生鲜农产品直接运输到生鲜农产品集散地,将物流部分全部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的冷链物流团队。以冷链网络信息平台为基础,建立由“农户+基地”到“初级加工+平台交易”到“跨境经销商+外国客户”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服务体系,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生鲜农产品外汇,带动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四)发挥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

西部陆海新通道是连接“一带”和“一路”的陆海联动通道,也是支撑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陆海贸易通道,更是促进交通物流经济深度融合的综合运输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出现和提速,缩短了西部地区外贸流通的距离,为西部地区生鲜农产品的外贸发展带来了强劲动能。以重庆企业为例,利用传统的海运方式,货物从中国进口需要30天才能运抵雅加达。而通过陆海新通道,运行时间比传统海运方式节约10天左右;同时,通关效率、物流周转速度大大提高。因此,西部地区要抓住机遇,借助自由贸易试验区,充分参与农产品国际循环、发挥比较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发展,连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依托内循环实现高质量的外循环,助力西部地区农产品外贸国内国际“双循环”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雪梅, 董银果.数量、质量抑或性价比:中国农产品出口增长动力来源与转换研究[J]. 国际贸易问题, 2019(11):100-115.

[2]许明威, 李红.产业融合视角下农产品出口冷链物流运作模式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21(7):112-114.

[3]陈文莉. 供应链金融视域下的农产品冷链物流金融运行模式探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15(19):34-35.

[4]冯欢欢, 冯旭, 李军, 等. 新疆羊肉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建设路径分析[J]. 保鲜与加工, 2019(6):211-215.

[5]梁军. 面向东盟的广西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对策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20):21-23.

[6]杨清. 中越跨境水果冷链物流运输的现状及对策[J]. 对外经贸实务, 2018(10):54-57.

[7]耿瑞, 王宇光, 马林, 等. 电商视角下中国水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J]. 农业展望, 2020(6):103-109.

[8]杨明宇. “互联网+”背景下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研究[J]. 农业经济, 2021(4):139-140.

[9]汪旭晖,张其林.基于物联网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框架、机理与路径[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41.

[10]丁五犇.基于安全可持续视角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0(26):56-58.

[11]王军,李红昌.时空视角下中间层组织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作用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19-128.

[12]谢泗薪,薛琳琳.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风险分析与战略控制研究[J].价格月刊,2018(3):50-56.

[13]蒙莉丝,李银昌.越南荔枝出口中国的物流風险识别及控制[J].对外经贸实务,2020(12):49-52.

[14]胡旭.陆海新通道连接“一带”和“一路”[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6):50.

[15]郭明德,李红.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评价——基于12典型省市数据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9(1):125-127.

猜你喜欢

生鲜农产品西部地区冷链物流
西部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资源配置的思考
以法治提高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实效
影响西部地区承接转移产业的原因分析
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海南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SWOT分析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对于药品冷链物流管理的研究
社会工作视角下贵州地区农村空巢老人家庭养老模式的探究
杭州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