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

2021-12-10谢万忠叶安照

文教资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管理学思政

谢万忠 叶安照

(广西财经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重要抓手,一方面要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全面推进思政课程体系化建设和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要加快课程思政建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管理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目的是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中侧重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情况,充分发挥课程德育作用,切实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一、“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要做到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

1.同向方面

核心是要解决与思政课程政治方向一致性、育人方向一致性、文化认同统一性的问题。要充分挖掘和运用管理思想、理论和实践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课堂把我们国家的理论、制度、道路、文化等融入教学内容,达到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切实增强“四个自信”。

2.同行方面

关键是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与思政课程步调一致、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享发展。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原则,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注意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变化,改革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变被动式说教为主动式学习,将主流价值观贯穿于专业教学和技能培养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下高校立德树人教育工作的新要求,虽然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大力推进,但是仍面临诸多问题。

1.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

虽然各高校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在加强,但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很难一蹴而就,需要从理念到执行的转变。同时,作为具体实践者的各学科专业教师,虽然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但还是把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理解为思政课的任务,对专业课程如何开展思政教育认识不足,在组织课程教学过程中,没有能将专业知识传授、职业技能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

2.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不够

就管理学学科发展沿革来看,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生产经营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课程教学内容也较为依赖企业案例,但是学生囿于自身知识素养水平,对讲授的内容缺乏感性认识。另外,相关理论的形成主要是在欧美发达国家,在理论内容、实践过程等方面与我国国情有诸多不符。在这种情况下,贯穿的思政要素容易出现生搬硬套的情况,难以起到让学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信息研判的平台建设,是信息集成的必要途径,是整合信息并得以功能化的必备基础。虽然信息研判平台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但在基础数据的扩张、专业信息应用平台、信息研判方法及信息战法探索等方面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化。

3.教学组织方式效果仍需要加强

作为基础理论课,“管理学原理”课程在教学组织过程中主要还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也采用了视频、案例讨论、自主讲授等方式,但这些教学方式方法在实现课程思政的效果方面仍有待检验。另外,在构建和利用第二课堂方面也有不足,课堂单调的理论讲授既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有达到课程思政全面、全员、全过程“三全育人”的要求。

4.课程考核标准仍需探索

“管理学原理”课程主要还是从专业维度进行教学效果评价,主要以平时表现和期考成绩作为评价依据,考试内容上也以管理理论知识记忆及应用为主,而思政方面的考核内容和要求不明确,由此导致学生学习该课程时,变成了以背诵记忆管理理论为主。考前死记硬背相关知识要点就能考高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得简单化、功利化,难以有效实现课程思政目的。

三、“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对策

根据当前“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按照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效应的基本思路,要重点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做好课程思政设计

“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按板块主要包括“管理概况”“管理理论”“管理职能”三部分基本知识。因此,可以根据课程思政目标,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找好思政切入点,做好教学设计(如表1)。

表1 “管理学原理”课程思政实施设计

续表

(二)构建思政教学内容

要深入挖掘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思政资源融入教学当中。

1.管理概述

2.管理理论

该部分主要讲授管理理论的发展,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做讲解,让学生能更全面了解管理学科;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上所积淀的管理思想精华,即以人为本,讲仁爱、守诚信、求同存异等,让学生加深对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增强国家文化本源的认同。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在我国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海尔集团的“人单合一,按单聚散”管理等,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对这些企业案例进行研讨,有助于进一步宣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可以结合华为公司被外国政府无端打压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发展的曲折性和紧迫感,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增强定力、担当作为。

3.管理职能

该部分主要讲授管理的基本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主要让学生熟悉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要求。该部分内容具有较强的延展性,从宏观层面而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在国际环境、科技发展等的大背景下,我国五年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十三五”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旗帜,统揽改革全局,推动改革攻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以此引导学生自觉听党话,坚定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从微观层面而言,结合相关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做好大学生活的规划,通过明确奋斗目标,以目标为导向、以计划为指引,充实大学时光。此外,在领导职能部分可以组织“管理就是沟通”主题研讨,使学生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培养理解和尊重意识,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拓宽教学方式

要达到课程思政目的,必须要在坚持“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下重视对教学方法的调整,在有效利用案例、课堂讨论等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

1.运用案例教学法

重点选择符合主流价值观、体现优秀文化传统、能引导学生树立榜样作用等的案例来配合相关知识和内容的讲授。注意案例的展示方式,可以通过视频方式进行展播,既能增强学生对案例的直观了解,也能较好提升学习的乐趣,从而降低“缺课率”,提高“抬头率”。

2.加强网络资源的利用

根据互联网条件下的教育教学新特点,可以利用线上相关教学资源,通过安排教学任务的方式布置学生开展自学,再通过线下“翻转课堂”,集中对重难知识点进行讲解,既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也能在完成理论教学目标的同时,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的目的。

3.积极构建第二课堂

一方面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志愿服务等,在不同的组织、活动中实践管理理念和方法;另一方面,在管理职能部分,可以安排相关班级到企业、教育基地、实习实训基地等开展现场教学。让学生自主策划组织活动,使其真正实践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深刻理解这些职能的含义和作用,从而培养管理理念,锻炼管理技能。

(四)做好课程考核评价

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考核记忆和应用管理知识情况为主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融入考核评价中,做好考核评价的反馈和结果运用,突出课程思政导向作用。

1.考核内容方面

要在传统理论考试中增加思想政治内容,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十三五”规划等,这些内容体现了管理与思想政治的紧密结合,同时也是学生亲身经历、身处其中的,因而能更深刻理解其中要义,能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知识的考核过程中有效开展思政教育。

2.考核评价依据方面

要确定合理的评价依据,如就华为公司被外国政府无理打压的案例,从管理学内容来说,涉及企业管理环境方面的知识,属于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层面;对其背后所反映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曲折性和发展的紧迫性,以及个人如何立足自身担当作为,属于思政教育层面的理解,要根据对问题认识的不同层次进行考核评价。

3.加大对课程参与程度的考核

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开展课程实训,并对学生策划组织校外实训活动过程中,对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的具体运用和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以此促进学以致用,培养管理意识。

四、结语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习近平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履行立德树人职责,做好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对于性格已经基本成形的大学生群体,一方面要发挥思政课程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另一方面,也要在专业教育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加强思政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

管理学原理管理学思政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谈管理学
公安院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