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思维,走向数学深度学习

2021-12-09宗菁

课堂内外·好老师 2021年11期
关键词:圆锥内角圆柱

宗菁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较大压力。由于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而给学生的理解造成困难,给老师的授课造成压力。同时,以往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往往更加倾向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和结果,而缺乏主动提问的精神和探究知识形成过程的意识,同时也缺乏“问题提出”的能力。

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会变成做题机器,而不是一个具有思考意识、思考能力和思维水平的人。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提高重视,制定针对性的措施,改善教学状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立足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问题提出”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对于数学学科而言,要想学好,就需要具备有效的学习方法。其中,善于提出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实践、运用、调整,在解决问题后又产生新的问题,这样才能够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并且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挖掘数学知识的本质,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因此,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而言,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其次,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核心素养,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既是批判精神与质疑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数学学习能力的重要表现。只有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才能够创新性地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不仅对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它也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性措施。

“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策略

第一,创设适宜情境,让学生敢问。要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就需要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适合的情境能让学生有兴趣去提出问题。老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构建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营造理想的教学氛围,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条件,给孩子问题提出提供基础和空间,促进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圆柱圆锥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图形博物馆”的情境,动态地给学生展示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结合前置学习来交流生活中“圆柱圆锥”形状的实物,大量的实例会给学生一种冲击,引发学生思考提问。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问,培养学生“问题提出”的能力。例如,老师可以这样说:“作为游客,我们踏进图形博物馆,参观了一圈,你有什么想和同伴们分享的吗?”结合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研究这样的图形,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引发学生思考并提问,基于前面学习经验的积累,学生会提出关于面、棱、顶点、高的问题,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些核心问题。在研究逐步深入时,老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圆锥和圆柱,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和我们之前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又有什么联系吗?”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往往更愿意发言,愿意与老师与同伴互动,并且积极参与思考,分享自己的问题。老师适时地引导,能够让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目标性、更具质量,也是为未来学习积累方法经验。构建适宜的情境,能够为学生问题提出提供条件,为学生思维发散做好铺垫,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借助实验活动,让学生有问。小学数学学习内容中,有很多关于数学实验的活动安排。开展相关的实验,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会随着自己的操作而产生问题,让学生经历实验活动就是让学生有问可提,可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提问欲望,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思考和提问,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圆锥体积”的学习中,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研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如:准备适量的等底等高的圆锥空心体以及圆柱空心体,也可准备一些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与圆锥。同时,准备适量的沙子或水,用于循环试验。准备一些三角板与直尺,以便于测量与测算。

在实验器材准备充足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实验,探究圆锥与圆柱的体积关系,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在摸索实验的过程中,会发现圆柱装满沙子,能够把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倒满三次,而没有等底等高关系的圆柱与圆锥则不能。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随着实验的进行与观察到的结果产生思考与疑问,这时问题就应运而生,学生有问题可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探究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操作促思考,有问可提。学生经历“问题提出”、思考与探索的阶段,才能逐步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思考。

第三,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必问。数学的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经历研究过程,是培养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一定是数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循环过程。随着研究的层层深入,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也会伴着新问题的产生,所以学生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必然会在研究思考的前提下产生问題,也必然会提出问题,才能使得自己的研究不断深入。

例如:学生在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时,看到课题,老师就引导学生提出了“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几度?”“多边形的内角和怎么算?”等问题,学生以这些问题为线索展开研究。在探索四边形内角和时,学生基于之前的学习经验,由长方形、正方形这些特殊四边形想到平行四边形、梯形的内角和是否是360°?可以如何进行验证?再到一般四边形的内角和也是360°吗?正是在这样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研究才会一步一步深入,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发生,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才能得以发展,数学思维也才能得以前行。

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它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因此,数学老师要注重学生“问题提出”能力的培养,通过创设适宜情境,借助实验活动,经历研究过程等方式,能有效实现“问题提出”能力培养的目的。通过这样的方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专家点评

如今,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性。具体到数学学科而言,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既有利于促进学生走向数学深度学习的过程,更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终身发展。作者从创造适宜情景让学生敢问,到借助实验活动让学生有问,最后至经历研究过程让学生必问的三个递进环节进行了论证,生动具体地展现了培养数学问题思维的教学过程与方式。

猜你喜欢

圆锥内角圆柱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三角形分割问题
学包圆锥粽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倍角三角形的几个性质 
圆锥计算题,“展开”来思考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