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藏羌绣大师杨华珍,一根绣花针惊艳世界

2021-12-09俞佳铖

老年博览·上半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绣品刺绣

俞佳铖

一针一世界,一绣一繁华。杨华珍通过一根小小的绣花针,不仅复活了几近失传的藏羌绣,带领山寨妇女脱贫致富,还赢得了多家国际品牌的青睐,让有着数千年历史的神秘藏羌绣惊艳世界。

杨华珍的家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的一个藏族村寨。生活在这里的女子几乎人人都会刺绣。藏绣繁复厚重,羌绣明艳绚丽,当地流传最广的藏羌绣则是“藏族编织、挑花刺绣”和“羌绣”的合称,融合了两个民族的文化精华。

杨华珍的家族世代传承刺绣手艺,从她的外曾祖母、外婆、阿妈延续至今,绣工精湛。作为家里唯一的女孩,杨华珍心灵手巧,从小就对针线感兴趣。5岁时,杨华珍在亲戚家看到一个布娃娃,爱不释手,于是回家后悄悄从妈妈的绣篮里拿了一块布料,绣起娃娃来。

初次接触针线活儿的杨华珍不仅浪费了布料,还戳破了小手。妈妈既心疼又生气,忍不住骂了女儿一顿。但杨华珍并没有就此打退堂鼓。她决定苦练绣艺,给自己做一双鞋。

杨华珍模仿妈妈的样子,拿着针线上下穿梭,终于完成了第一双自己做的鞋。“针线歪歪扭扭,也看不出绣花图案,但你小小年纪就能做成这样,已经很棒了!”乡亲们都夸杨华珍手巧,阿妈和外婆也发觉她在刺绣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于是决定正式传授她绣艺。

十多岁时,杨华珍就熟练掌握了藏羌绣的要领,绣的图案漂亮新颖,配色和谐,成了寨子里小有名气的小绣娘,不少出嫁的女子会指名请她绣嫁衣、剪鞋样。逢年过节,家里来了客人,阿爸阿妈会把女儿的绣品当作礼物送人。说起女儿,他们满脸骄傲。

那个年代,刺绣对当地很多人来说只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杨华珍虽然有着一手好绣艺,但并没想过以此为生。高中毕业后,她成了一名民办教师,教语文和美术。

1979年,杨华珍结婚了,丈夫冯青龙是她的小学同学。婚后不久,两人有了儿子。

后来,杨华珍爱上了摄影。1985年,她辞去教师工作,开了阿坝州第一家艺术婚纱照相馆,生意火爆,成了当时少有的“万元户”。

但杨华珍并不满足,她一直奔跑在追夢的道路上。1994年,她考入阿坝日报社,成为一名摄影记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她深入灾区,拍了很多珍贵的照片,这些照片成为新华社报道的第一手资料。

地震过后,杨华珍看到很多藏族、羌族同胞的家庭支离破碎,没有了生活来源,日子非常艰难,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她思前想后,决定带领大家用藏羌绣开辟出一条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道路。

2008年8月,51岁的杨华珍辞去工作,带着18个平均年龄60岁的藏族、羌族妇女走出大山。她拿出积蓄,在成都市中心的文殊坊附近租了房子,买来材料和工具,开了一家像模像样的绣坊。

这些年,杨华珍一直没有放弃刺绣。虽然她在这群人中年龄最小,但手艺最精,所以阿姐们推她当总设计师。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绣品虽然唯美精致,但她们不懂经营,生意冷清。偶尔来几个顾客,阿姐们还很慌:绣品如何标价?不同针法的绣品,价位如何区分?杨华珍按照布料、人工等成本估算绣品的价格,有热心顾客看不下去了:“你们这样卖是亏本的!”

杨华珍四处请教经营之道,了解绣品市场,忙得团团转。然而,两三个月过去了,生意依然不见起色,绣坊的开支全靠她的积蓄维持。阿姐们开始打退堂鼓,商量着散伙。

“咱们咬咬牙,再坚持几个月。”杨华珍的压力很大,但她不愿放弃。她积极开发能吸引客源的新绣品,比如小挎包、杯垫等,兼顾实用性和观赏性。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绣坊接到了第一个大单——一个到成都旅游的法国人无意中看到她们的绣品,被深深吸引,便请来翻译和杨华珍谈生意。原来,他在国外经营着多家五星级酒店,想订购一批靠枕、桌布、桌旗、床罩等,订单价值38万元。

“这么多钱啊!”赚到第一桶金,阿姐们兴奋不已,干起绣活儿来劲头十足。这笔订单还没完工,又接到了一个60万元的大单。绣坊的经营逐渐走上轨道,杨华珍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2009年,藏羌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杨华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藏羌绣传承人。

随着藏羌绣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杨华珍终于实现了让阿姐们“养活自己”的愿望。但她并不满足,又琢磨着要帮助更多困难家庭。

2011年10月,杨华珍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成立了“中国汶川藏羌绣传习所”,先后培训了三千余人,让很多没有一技之长的姐妹实现了“居家就业、在家致富”的梦想。

“想把这门手艺学精,不坐几年冷板凳是不行的。”杨华珍把锁绣、钩绣等针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还跟大家分享了自己多年的刺绣经验。藏羌绣渐渐驱散了地震带来的阴霾,也绣出了更多人投入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在杨华珍的努力下,藏羌绣和阿姐们一起走出大山,走向世界。2014年,一家日本彩妆品牌找到杨华珍,请她为即将上市的两款限量版产品“穿一件有民族特色的衣服”。杨华珍花了三天时间,设计出“生生不息”和“三生万物”两幅藏羌绣作品。之后,更多国际大品牌陆续来找她合作。杨华珍的绣品被美国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凡?高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她还多次受联合国邀请参加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

而今,年过六旬的杨华珍并没有歇下来的想法。她住在四川省邛崃市一套川西民居式的房子里,每天种菜、刺绣、带徒弟。她又萌生了新的念头:把民族与时尚相结合,让古老的绣艺打开年轻人的市场。

猜你喜欢

绣品刺绣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把传统文化精髓和中国女性之美展现给世界
外婆的绣品
男子刺绣
刺绣织成的日本传统美食
刺绣风尚
【花样盛年·欲望清单】华美刺绣
华美刺绣
刺绣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