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其社会支持研究

2021-12-09徐祯蔚

西部学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摘要:以鄂西南地区为对象,对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及社会支持现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老年人接受家庭养老,但很大程度上是被迫选择;对子女养老责任的期待较低,但对子女精神支持的需求较高,同时更加企盼来自政府和制度的养老支持。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养老问题,建议政府应制定并推广普惠政策,加强养老管理;养老机构要优化服务方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子女应强化赡养父母的意识,给予父母更多的情感慰藉;父母则要转变养老观念,逐步适应社会化养老。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养老意愿;影响因素;社会支持

中图分类号:D669.6;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1-0141-03

我国于1971年就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被确定为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至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已有44年的历史,这期间大多育龄夫妇受政策的影响只生育一个小孩,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迅速增加[1]。一方面,第一代独生子女(主要是指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而出现的第一批独生子女人口)已到不惑之年,其父母大多已经退休,因此第一代独生子女正在面临着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分身乏术的问題。同时,随着全国老年人口日益增加,国家面临的养老压力巨大,其中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更为突出。在这一背景下,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不仅成为子女个人的家庭问题,更是国家亟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鄂西南地区的独特性使该地区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更为特殊,其主要组成部分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居民以土家族、苗族为主。该地区的城市均属于四线城市,经济发展缓慢,人均收入水平较低;同时,该地区实施着较为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颁布了相关条例,有着明确的奖励及处罚细则。鄂西南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缓慢的经济、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以及比较严格的计划生育管理制度使该地区的养老问题较为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鄂西南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意愿会有哪些特点?又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笔者于2020年12月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鄂西南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家庭中了解父母的养老意愿,探讨其父母的养老问题,以期为鄂西南地区的养老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

一、鄂西南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

老年人的养老意愿是根据自身的安排,在原生养老观念基础之上,考虑各种客观现实条件后所做出的打算,是一种“情境理性”,是对未来养老方式、养老地点和养老内容的实际选择,而对养老地点的选择会直接影响或决定养老的内容以及养老的方式[2]。为了更好地了解鄂西南城市中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本文将从养老方式、养老期待、养老内容和养老需求这四个方面来考察老年人的养老意愿。

(一)老年人对养老方式的选择

在对“您今后选择在哪里养老”这一问题的看法上,所有的被访者都选择了“自己家”,可见独生子女家庭的老人宁愿忍受孤独也不愿去子女家居住,或者花钱去养老机构安享晚年。但是当被访者在回答“什么情况下您会选择去养老机构”时,46.43%的老年人选择因身体不好需要人照顾时去养老机构,21.43%的老年人选择因孤独寂寞需要人陪伴时去养老机构,但仍有25%的老年人选择无论如何都不会去养老机构。由此可知,老年人选择去养老机构只是被迫无奈的选择,而不是自愿的选择。

由“您愿意接受何种养老方式”这一问题了解到,当前我国的养老方式已不再是传统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这三种,旅游养老和抱团养老成为养老新时尚,但是绝大多数的老年人仍然倾向于家庭养老,其比例为67.86%,只有17.86%的老年人选择抱团养老。抱团养老这一方式是在实地走访居住在恩施市城区的李伯伯家了解到的,当被问到这一问题时,李伯伯说:“现在应该不止这三种养老方式,还有抱团养老的方式,抱团养老就是几个居住在同一小区的朋友相邀一起吃饭,一起出门游玩,生活上相互照顾,遇到困难互帮互助。”

(二)老年人的养老期待在发生变化

在对“您认为老年人的照料应该主要由谁承担?”这一问题的看法上,“政府、子女和老人共同承担”成为主流,有50%的老年人选择共同承担,42.86%的老年人选择政府或社区以及老人自己或配偶,只有7.14%的老年人选择子女。可见老年人对政府的期待很高,希望政府能承担起养老重担,为子女们减轻养老压力。传统上,子女是父母的养老责任主体,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发生了变化,不再把养老的希望全部寄托于子女身上,他们更加希望政府能出台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政策来减轻子女的负担,并且不断完善养老基础设施,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同时,老年人越来越倾向于自助型养老,即老年人更加注重养生,会提前规划养老生活,和配偶保持良好的关系以便未来相互照顾。近年来鄂西南地区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特色农业,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收入增加,2020年鄂西南的贫困地区全部脱贫,在这种条件下,老年人不再为吃饱穿暖而发愁,更多地希望自己能有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三)老年人需要经济、生活和情感方面的帮助

通过对鄂西南城市中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访谈可以发现,老年人对养老内容的要求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支持方面,二是生活照料方面,三是情感慰藉方面。

1.经济支持。经济支持是基础,自身的收入来源和子女的经济补助是老年人能更好地享受晚年生活的物质保证。在对“每月您的养老金收入”这一问题的回答上,32.14%的老年人选择了5000元及以上,25%的老年人选择了1000元以下,21.43%的老年人选择了1000—2000元,10.72%的老年人选择了2000—3000元,10.71%的老年人选择了4000—5000元。可见,老年人自身的收入水平呈现两极分化,中等收入的老年人较少。当被问到“子女给您的经济支持方式”时,48.49%的老年人选择的是子女节假日买礼物,定期给生活费和大钱子女出、小钱父母出的子女都只有3.03%。这一现象可以用卡德威尔的代际财富流理论来解释,代际财富流的流向有两个:一是从父代流向子代,二是从子代流向父代。在现代社会中,净财富流的流向是由父代流向子代,子女对父母的经济支持较少,父母的养老金大多来自自己的退休金或者存款积蓄。

2.生活照料。通过对“期待子女的陪伴方式”这一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老年人希望子女能主动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陪父母一起吃饭,帮父母做家务,在生活上照顾周到,只有1.76%的老年人选择请保姆照顾。由此可见,子女对父母的日常照料是父母养老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并且其替代性较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生子女父母的生活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差,越来越需要子女以及外界的照料和帮助[3]。目前,鄂西南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已经是60岁以上,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逐渐地会有各种疾病缠身,需要子女的陪护或者医护人员的照料。

3.情感慰藉。通过“子女多久会回家陪伴您一次”这一问题了解到,35.71%的子女是节假日回家看望父母,28.57%的子女是每年回家看望父母。分析可知,大多数子女都因没有太多空闲时间而无法经常回家看望父母,还有一部分子女因在外地工作和生活而无法经常回家,时空的限制让父母缺少了子女的陪伴,从而使老人感到空虚寂寞,不得不忍受着思念儿女的痛苦。

(四)老年人对政府、养老机构和子女的需求

从养老需求这一角度来考察鄂西南城市中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政府的需求,二是对养老机构的需求,三是对子女的需求。

1.期望政府加大政策宣传。通过“老年人及配偶是否购买了养老保险”这一问题,发现大部分老年人都有享受国家养老这一政策,但仍有25%的老年人没有购买养老保险。可见,鄂西南城市中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没有全覆盖。通过“您是否了解当地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您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的”这两问题分析出,老年人主要是通过电视新闻、亲朋好友和网络知道当地社会保障政策的,但是了解得不全面,并且接近一半的老年人不了解鄂西南的社會保障政策,由此可见,鄂西南的养老保障水平还较低,政府对社会养老政策的宣传力度不足,老年人了解政策的渠道较少。研究还发现,目前鄂西南地区还未出台专门针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优惠政策,只有高龄老人补贴和独生子女家庭补贴。

2.期望养老机构降低准入门槛,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对“您对养老院的印象”这一问题的分析发现,85.71%的老年人选择了一般,14.29%的老年人选择了较差,没有一位老年人选择较好。当被问及“您知道鄂西南城区有哪些养老机构”时,大多数老年人表示不知道,少数老年人只能说出一两个养老机构的大概位置,但并不知道名称。由此可见,鄂西南的养老机构较少,养老机构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经过研究发现,鄂西南地区的养老资源分配不均导致鄂西南城区中较好的养老机构并不是所有老年人都有资格享受,因为这些养老机构的收费较高,其准入门槛也较高。这使一部分想去养老机构养老但受经济条件限制的老年人只能选择家庭养老,其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3.日常生活中依赖子女。通过“您子女在哪儿居住”这一问题了解到,虽然大多数子女都居住在当地城市,但是都没有和父母同吃同住,甚至少数子女因为工作原因居住在湖北省外,离父母较远。根据“您子女多久回家一次”这一问题可知,大部分子女只有节假日才有时间回家看望父母,一部分子女一年只回家一次,其余时间只能打电话或者微信视频聊天。如果父母生病了,大多数子女只能冒着被扣工资的风险请假回家照顾父母,离家较远的子女只能拜托在父母身边的亲戚帮忙暂时照顾一下。研究发现,无论是父母日常生活的照料,还是父母的情感慰藉,都离不开子女的陪伴,因为子女在父母心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父母对子女的需求是最稳定最长期的需求。

二、促进独生子女父母老有所养的对策

鄂西南城市中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意愿反映出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期待,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存在的养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关乎独生子女家庭,而且关系社会治理,因此需要政府、养老机构、子女及老年人的多方努力来解决。

(一)政府制定并推广普惠政策,加强养老管理

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养老观念与养老意愿的转变是经济社会变迁下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在生育行为变迁和生育政策作用下,家庭规模减小、家庭功能弱化所带来的结果[4]。由于鄂西南地区在过去几十年中执行严格的计划生育制度,使那段时期内组建的家庭大多数成为独生子女家庭,因此该地区的独生子女数量较为庞大,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也就更为突出。各地政府需要了解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人口计划生育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为依据,完善同计划生育政策相适应的养老服务体系,制定更适合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政策规划,不断加大对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的政策倾斜力度[5]。例如给予独生子女家庭额外的经济补助,提高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高龄生活补贴,从而减轻独生子女赡养父母的经济负担;鼓励单位及公司实行独生子女回家照料父母的“带薪休假制度”,并给予一定的交通补贴;加大对城市养老机构的管理,避免养老资源的严重分配不均,加强对社区提供的社区养老的监督和考核,促使社区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二)养老机构优化服务方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这既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紧迫任务。养老服务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养老机构是提供养老服务的主体,因此,养老服务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老机构。养老机构需要针对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养老服务方案;要考虑到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异较大,实行阶梯式价格收费,使更多的老年人都有机会享受到机构养老;使养老服务规范化,避免发生虐待老年人的问题,给公众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时,养老机构还要探索更多的养老模式,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服务水平,逐步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服务模式。

(三)子女强化赡养父母的意识,给予父母更多的情感慰藉

子女是老年人养老的责任主体,在父母的养老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子女不仅能为父母养老提供物质条件和生活照顾,而且能给予父母精神支持,因此,子女需要继承孝顺父母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首先,独生子女要尽自己所能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保证父母衣食无忧,并定期带父母进行体检,掌握父母的身体状况,避免父母因省钱和怕麻烦子女而使病情恶化。其次,在智能化时代下,独生子女应该耐心指导父母使用各种电子产品,使父母拓宽了解与养老相关的新闻和政策渠道,进而适应智能化养老。再次,独生子女更应该多陪伴父母,多和父母沟通交流,了解父母的精神需求,例如每周或每日定期给父母打电话、节假日多回家看望父母、抽空带父母出去旅游等。最后,因为老年人年龄越大越容易啰嗦,越容易回忆往事,所以对待父母要更加有耐心,要多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

(四)父母转变养老观念,逐步适应社会化养老

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部分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无法享受到“儿孙绕膝”的幸福,甚至一部分老年人因丧失配偶而成为“空巢”老人,面对这些无法改变的现实,父母应该从“养儿防老”的观念转逐步变成“独立养老”的观念。“独立养老”的实质就是鼓励老年人在思想上、精神上树立起不依赖子女的观念,在行动上形成一种相信自己、依靠自己来度过晚年生活的习惯[6]。例如,老年人可以走出家门,多进行社交活动,结识新的老年朋友;可以积极融入社区,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填补自己的精神空白,使晚年生活丰富多彩。随着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的发展和不断完善,独生子女的父母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多听听亲戚朋友对社会型养老的评价,在全方位了解社会型养老后,逐步接受新的社会化养老方式,从而减轻子女的养老负担。

参考文献:

[1] 风笑天.一个时代与两代人的生命历程:中国独生子女研究40年(1980—2019)[J].人文杂志,2020(11).

[2] 陈建兰.空巢老人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苏州的实证研究[J].人口与发展,2010(2).

[3] 徐倩君,徐宁侠,赵瑛.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问题思考[J].就业与保障,2020(10).

[4] 陶涛,刘雯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家庭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学刊,2019(4).

[5] 苏征宇.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障困境及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5).

[6] 马嘉琪.独生子女养老问题研究[C]//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社区心理的浙江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杭州: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2019:8.

作者简介:徐祯蔚(1997—),女,土家族,湖北恩施人,单位为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方向为社会养老。

(责任编辑:王宝林)

猜你喜欢

社会支持影响因素
职高生家庭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脑卒中患者家庭照顾者的照护负担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社会支持与员工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关系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试论高职志愿者的职业指导及社会支持对策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