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阅读培养大学生乐观心态的实践研究

2021-12-09陈波佀军燕姬姣姣曹宝红

西部学刊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乐观机理阅读

陈波 佀军燕 姬姣姣 曹宝红

摘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发社会关注。乐观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阅读能够启迪智慧、陶冶性情、提升认知,是促进乐观的有效方式。通过测评和访谈等方式对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240名本科生进行调研,发现开展乐观主题阅读活动能有效提升大学生乐观水平。心灵共鸣和净化、积极语言暗示、乐观解释风格诠释问题和领悟更高层次思想境界,是阅读促进乐观的重要机理。鼓励大学生阅读乐观主题书籍、创造阅读环境和进行阅读指导,是培养大学生乐观心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阅读;乐观;机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21-0120-03

目前,高校已经迈入“00”后大学生时代。总体来说,“00”后大学生呈现出自信、乐观和开放的特点,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悲观、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状态。《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1]显示,我国大学生中,18.5%有抑郁倾向,4.2%有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焦虑倾向。这些问题的成因是多样的,譬如社会价值观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和价值冲突,生活压力和内卷竞争带来的过度焦虑和紧张,人际关系矛盾冲突带来的情绪情感问题等。

大量的研究表明,乐观与身心健康、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学业表现和社会支持正相关,与抑郁、焦虑负相关[2-3]。阅读能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启迪智慧和陶冶性情。通过阅读引导大学生转变认知方式、提升思想层次,是促进大学生乐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关于阅读疗法的研究[4-5]显示,通过对“症”读书能有效减轻心理或精神疾病患者的症状,通过阅读也可以增强普通人的心理素养。北京大学王波[6-8]教授提出了阅读疗法的原理、类型和书目,为阅读培养大学生乐观心态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阅读与大学生乐观的实证研究

(一)大学生的阅读情况

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240名本科生进行调研,得出大学生阅读量最大的时期为初中,进入高中和大学后阅读量逐步减少,由阅读量最大时的每月3—5本以上(占比60.41%)降到每月1本(47.92%);大学阶段的阅读频次大多为一周两次(36.25%);影响阅读的因素主要有:学业压力(81.25%)、玩手机或电脑(66.25%)、社团活动多(40.83%)和没有阅读氛围(31.25%);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主要有:文学(82.08%)、历史(52.08%)、科幻(47.92%)和科技(35.42%)。总体来说,多数大学生都有阅读习惯,但阅读量和频次比中学时期减少,阅读氛围不够浓厚,阅读书籍类型偏向人文和科技类。

(二)大学生的乐观状态

通过生活取向测验和生活满意度测试,评估南洋书院240名大学生的乐观水平。测试结果表明,超过60%的大学生乐观水平较高。譬如,在生活取向测验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常常期望最好的结果”选题中,67.5%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在“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乐观”选题中,62.08%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或“同意”。在生活满意度测试的“我的生活大致符合我的理想”选题中,77.91%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同意”或“少许同意”;在“我满意自己的生活”选题中,74.58%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同意”或“少许同意”;在“直到现在为止,我都能够得到我在生活上希望拥有的重要东西”选题中,61.24%的人选择了“非常同意”“同意”或“少许同意”。

(三)阅读有效提升大学生乐观水平

通过西安交通大学学生社团睿德文苑开展的“Reader养成计划”和南洋书院学生会心理部开展的“21天读书养成计划”两个项目,研究乐观主题阅读对提升大学生乐观水平的成效。项目组织学生阅读乐观主题书目,譬如《月亮与六便士》《社會心理学》《活着》《亲密关系》《爱的艺术》和《我们仨》等;在阅读的过程中,设置线上和线下打卡、三句话书评等考核环节,并开展讲座和分享活动,对阅读提供针对性指导;活动结束后,学生撰写读书心得,再次进行生活取向测验和生活满意度测试,并组织访谈。结果显示,乐观主题阅读活动有效提升了大学生乐观水平。譬如,在生活取向测验的“在不确定的情况下,我常常期望最好的结果”“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乐观”选题中,选择“非常同意”或“同意”的比例分别提高了9.83%和7.26%;在生活满意度测试的“我的生活大致符合我的理想”“直到现在为止,我都能够得到我在生活上希望拥有的重要东西”选题中,选择了“非常同意”“同意”或“少许同意”的比例分别提高了6.98%和8.99%。参与阅读训练的学生反馈,阅读实验给他们带来深思和触动,教会化解矛盾、调节情绪的方法,让他们学会更乐观坚强地应对人生。

二、阅读促进大学生乐观的机理

(一)心灵的共鸣与净化

对参加阅读训练的大学生进行访谈,很多人谈到“触动”“启发”“震撼”“畅快淋漓”等词,这说明阅读是一种共鸣和净化。大学生在进行阅读活动时,会将书籍中的人物、事件、情感和思想等跟现实生活经验比照,当两者相吻合时就可能引发强烈的共鸣[8]。共鸣能够慰藉大学生的心灵,借助书籍,大学生能从现实的迷茫、焦虑、悲伤等状态中走出来。大学生在阅读那些发人深省和触痛情感的书籍时,往往能与作品产生心灵契合与沟通,或者十分赞同作者的思想观点,带来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获得心灵支持和慰藉,情绪有所排遣,思想有所纠正和升华,这就是心灵净化的状态[8]。通过心灵的共鸣和净化,大学生获得更多积极体验和思想和情感支持,在面对现实生活时会更多采用乐观态度。

(二)语言框架的积极暗示

在访谈中,学生提到“象征”“我们必须承认”“他一定”“我猜想”等词,这些词是一种暗示。譬如有学生认为《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月亮象征理想和追求,六便士象征现实和世俗。书籍就是一个语言库,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语言素材。研究发现[9],语言“框架效应”对人的影响很大。面对同一件事情,采用不同语言框架进行阐述,会激发大学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这其实是一种语言“暗示”。当大学生选择阅读某种类型的书籍时,他们就是在选择接受某类语言素材,最终构建出相应的语言框架,并对自己进行暗示。大量的乐观主题阅读,使大学生积累丰富的正面语言素材库。这些素材库构建了大学生的正面语言框架,当大学生面临书中情景时,能自动调取和使用正面素材,进行积极语言暗示,并采取积极应对策略处理困境和问题。

(三)乐观解释风格诠释问题

在访谈中,学生会常常提到“依我看”“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从另一方面说”等词语,这其实是对书籍内容的一种解释。积极心理学的创始人塞利格曼提出“解释风格”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看待事件有三个维度——即永久性和暂时性、普遍性和特定性、个人化和非个人化,并将解释风格分为悲观和乐观解释风格。乐观解释风格是指在经历好事时,人们倾向于认为好事是永久的、普遍的,事情的发生归功于自己;而在经历坏事时,人们则认为坏事是暂时的、特定的,事情的发生是由于外在原因。阅读培养大学生乐观心态,就是训练大学生运用乐观解释风格从不同维度看待书中人事物,进而在应对现实时能自动开启这种思维习惯。书籍中有大量虚拟的事件和经历,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和多维视角,从而摆脱非理性信念,重塑合理信念,培养出乐观心态。

(四)领悟更高层思想境界

在访谈中,很多学生谈到“体悟”“思考”“透彻”等词,这其实是一种领悟。人的思想境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心态。阅读对大学生的意义在于他们能够突破人生阅历和视野格局的限制,获得更高级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并结合实践经受磨砺后,思想境界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冯友兰提出,人生递升的三个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越高,人生意义越大。境界越高,人就会更多超越自我,达到社会“我”和宇宙“我”的层次[10]。积极心理学强调“自助助人”,当一个人更愿意去帮助别人时,他所获得的幸福感是更强的,所谓“仁者无忧”,而境界的提升主要依靠觉解。对大学生来说,阅读是觉解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富有哲理的书籍,引发深思,转变认知,最终提升思想层次,这是乐观的精神之基。

三、培养大学生乐观心态的途径

(一)构建乐观主题书库

乐观主题书库,是大学生乐观心态的思想基础。根据共鸣、净化和暗示原理,大学生选择看什么书籍,其实是在选择用什么态度去解读和应对人生。大学生培养乐观心态应多阅读乐观主题书目,而且要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目。比如阅读哲学类型的书目,能为大学生从思想根源上树立一种乐观态度。阅读中华传统哲学经典是首选,四书五经的内容饱含哲理,但阅读过程中应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阅读文学类书籍,能扩宽大学生的视野,提供更多人生体验,从情感上树立更多乐观形象。阅读经典小说是很好的选择,小说里大量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情节,都更能激发大学生的共鸣;阅读心理类书籍,则能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理论知识,为培养乐观心态提供具体方法。在选择心理学书籍时,要有辨识书籍质量的能力,尽量选择权威心理学家的代表作。除此之外,大学生应尽可能阅读思政类、历史类和人物传记类书籍,通过不同类型的乐观主题书目阅读,最终构建一个乐观主题书库,作为乐观人生态度的基石。

(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浓郁的书香氛围,是大学生迈向“愉悦”书海的重要推手。调研结果显示,阅读氛围不够浓厚是阻碍大学生阅读的重要原因。内卷化竞争成为大学生的常态,将主要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学业上理所应当。但是有不少大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渐渐迷失自我,沉迷在玩手机和电脑中无法自拔,也有热衷于社团和社会活动的。不管是学业,还是玩游戏、交朋友,都是大学生阅读量减少、阅读频次变低的重要因素。在大学校园里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鼓励更多大学生阅读并最终养成阅读习惯,既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放松方式,也是将迷失的自我找回来的途径。阅读氛围营造起来后,大学生的阅读量有一定积累,才能构建自己的乐观主题书库。西安交通大学近年来推行“阅读100本经典”育人行动,在图书馆、书(学)院、行政楼等地方设置读书角,举办各种层次的读书报告会、分享会,并将读书活动纳入课外八学分项目,建设书香校园卓有成效。

(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指导

开展阅读指导是提升大学生乐观水平的加速器。通过阅读来培养大学生的乐观心态,其成效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乐观解释风格、平衡论和领悟原理,乐观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对人、事、物的解读和思想层次的提升。思想的转变有一个过程,中间既靠个人领悟,也离不开他人点拨。大学里有很多优秀教师,他们热衷于读书并积累了很多心得感想。组织高校教师开展读书讲座、报告,举办各种类型的分享交流活动,能为大学生提供精神盛宴,在讨论中迸发出思想火花。学校可邀请人文学院、心理健康与咨询中心的老师开展乐观主题讲座,并将这个主题延伸到心理健康、人文素养等方面,使大学生对乐观的理解更为通透;辅导员、班主任等学生工作队伍在与学生日常交往中,应尽可能地分享和交流读书心得,并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指导,跟他们一起应对困境和解决难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升思想境界;各类课程的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可适时分享人生阅历和读书感悟,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将课程思政工作落实落细。

参考文献:

[1] 傅小兰,张侃,陈雪峰,等.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2] 袁莉敏,张日昇.大学生归因方式、气质性乐观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2).

[3] 孙猛,毕蓉,王岩,等.大学生乐观和悲观与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7).

[4] 王波.阅读疗法的历史基因、民间土壤、理论新解和发展现状[J].图书馆论坛,2019(8).

[5] 宫梅玲.阅读疗法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尝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4).

[6] 王波.阅读疗法的类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6).

[7] 王波.阅读疗法书目[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4(5).

[8] 王波,傅新.阅读疗法原理[J].图书馆,2003(3).

[9] 王鉴忠,宋君卿.习得性乐观生成的心理机制与作用机理探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7(6).

[10] 安继民.冯友兰境界说的人生意义追思[J].中州学刊,2008(2).

作者简介:陈波(1988—),男,汉族,广西桂林人,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

佀军燕(1988—),女,汉族,陕西渭南人,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姬姣姣(1987—),女,汉族,陕西榆林人,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曹宝红(1985—),女,汉族,河北衡水人,西安交通大學南洋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宝林)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安交通大学2018年度基本科研业务专项科研项目(人文社科类)“通过阅读培养大学生乐观心态的实践研究”(编号:SK2018088)有关成果

猜你喜欢

乐观机理阅读
煤层气吸附-解吸机理再认识
雾霾机理之问
不忘初心,一路耕耘
《老人与海》与《活着》的生命意识比较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DNTF-CMDB推进剂的燃烧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