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新河教授运用药对治疗甲状腺囊肿经验*

2021-12-09李会敏左新河谢敏赵勇

天津中医药 2021年10期
关键词:莪术夏枯草包块

李会敏 ,左新河 ,谢敏 ,赵勇

(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3.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74)

甲状腺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甲状腺类疾病,约占甲状腺结节的5%~20%[1],指的是囊性结构体积占50%以上、呈海绵状改变的结节,主要由于甲状腺结节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变性,间质内瘀血水肿,液体积聚而形成囊肿,常表现为颈前一侧或双侧包块,触之柔软,按之有囊性弹动感,局部皮肤色泽、温度正常。西医对于肿大的甲状腺采取全切或次全切手术治疗,但因其破坏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经济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而超声引导下局部硬化治疗,部分患者有畏惧心理,目前并非甲状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有一定临床疗效。热消融法对操作有严格的要求,有局部出血、疼痛等并发症,其优点是恢复快,损伤小。中医认为该病属于“瘿病”“瘿瘤”,常以理气化痰、活血祛瘀等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等为治疗方法,有一定疗效且患者容易接受。

左新河教授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湖北省陈氏瘿病流派代表性传承人、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诊疗中心主任,长期从事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发现左教授善于运用药对治疗甲状腺囊肿,现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甲状腺囊肿,古代中医对其没有明确的记载,属于“瘿病”“瘿瘤”的范畴。左教授认为其发病与情志因素、饮食水土、体质因素有关,长期忧郁,故气机郁滞,肝木失于调达,津液不行,凝聚成痰,或长期居住于高山地区,水土失宜,或湿阻脾胃,脾胃运化不得,湿邪内生,痰凝颈前,痰凝日久,血行不畅,故可形成气滞、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壅结于颈前。甲状腺囊肿中医病机应分虚实,实证以气滞痰凝、痰凝血瘀、瘀水互结为主,而虚证以脾虚湿盛、阳虚痰凝为主。

2 药对举隅

2.1 浙贝母-白芥子 白芥子,味辛,性温,归肺、胃经,利气豁痰,温中散寒,通络止痛。《药性解》言:“其可消疟癖,辟鬼邪,驱疰气,除皮里膜外痰涎。”浙贝母,味苦、性寒,功能清热化痰止咳,用于风热咳嗽、痰火咳嗽、疮毒等病证。皮里膜外之痰,或因寒湿凝滞,或热毒炼化,留于肌肤、脏腑而形成顽痰、“胶痰”,则为结节、痈、癥瘕。白芥子、浙贝母辛苦配对,加强辛开苦降、开畅气机、调理肝脾的作用,气机通畅,则水液无以停聚,无痰可生,两者寒温并用,一寒一温,寓补于消,使治疗范围扩大,寒痰、热痰均可治,加强化痰、祛痰、豁痰之力,且消痰散结不伤正,也可用于寒热错杂性瘿瘤,对于囊液呈胶质、黏稠质地时,久病入络,形成痰核,可运用于此药对,消顽痰散结肿。白芥子虽辛温而不燥,久服而无弊,与浙贝母相互制约,此药对亦可用于虚人体质如老年等患者。

2.2 法半夏-瓦楞子 半夏,《中国药典》记载其性温,味辛,有毒,归脾、胃、肺经。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本品温燥,治脾不化湿、痰涎壅滞所致的痰多等症,其辛散消痞、化痰散结,用以治瘿瘤,左教授常用法半夏,其燥湿化痰之功效较强。瓦楞子,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贝壳,味甘,咸,性平,入肝、脾、胃经,主治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主瘰疬、瘿瘤、症瘕痞块、顽痰久咳、胃痛吐酸等,可内服外用(《中华本草》)。半夏燥湿辛散,瓦楞子消痰软坚收涩止痛,加之海洋生物含碘量较足,两者辛散有度,软坚使顽痰软化再加以温燥湿痰,并行气降气,消法、温法合力攻之,重在化痰散结,加强祛痰之力,对于缺碘且囊液质地胶着的甲状腺囊肿可以运用。左教授认为甲状腺囊肿多因湿邪所致,肝失疏泄,脾不得运化,水液代谢失调,遂日久成痰湿,痰湿日久成顽痰,壅聚于颈前,形成颈前包块,故需化痰散结,加以燥湿、软坚消痰[2]。

2.3 三棱-莪术 三棱,《本草拾遗》记载其苦、平,归肝、脾经,有破血逐瘀、行气止痛功效。莪术,《药性论》言其辛、苦、温,归肝、脾经。破血逐瘀、行气止痛之功效。破血之力三棱更甚,莪术行气止痛之效更强,两者相须为用。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言:“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而耳食者流,恒以其能消坚开瘀,转疑为猛烈之品而不敢轻用,几何不埋没良药哉。”两药配对,则相须而用,破瘀散结之力更佳,可疗一切血瘀气结,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癥瘕积聚、经闭经痛、心腹诸痛及饮食积滞、胃脘胀痛等病证。现代药理学表明,三棱、莪术具有抗血栓、抗炎、镇痛、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其药对抗肿瘤可从细胞凋亡方面发挥功效[3]。有研究表明,三棱-莪术与白细胞介素(IL)-6合并用药后诱导MCF-7细胞凋亡的作用明显增强,三棱-莪术提取液对A549、MCF-7细胞的凋亡作用比单独用药的作用更强[4-5]。甲状腺囊肿不易发现,多数患者发现已患病日久,日久必瘀,表现为颈前触之质地稍韧,甲状腺囊肿囊液为暗红色,舌质暗淡,脉弦涩,以三棱、莪术为药对,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取其活血逐瘀之效,囊肿得消。正合张锡纯“三棱、莪术治瘀血以徐徐缓消”之意。

2.4 夏枯草-猫爪草 夏枯草,辛、苦,寒。归肝、胆经。《神农本草经》言:“清肝明目,散结解毒。主目亦羞明,目珠疼痛,头痛眩晕,耳鸣,瘰疬,瘿瘤,乳痈,痄腮,痈疖肿毒。”夏枯草气虽寒而味则辛,凡结得辛则散。其苦能泄降,辛能疏化,善于宣泄肝胆木火之郁窒,而顺利气血之运行。猫爪草,甘、辛、温,归肝、肺经,化痰散结,解毒消肿。《河南中草药手册》言其可治瘰疬,取猫爪草、夏枯草适量,熬制成膏,贴患处,或水煎服。夏枯草中主要包含三萜及其皂苷类、甾醇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等,夏枯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6]。研究表明,夏枯草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转移,促进其凋亡,通过诱导甲状腺癌TPC-1和FTC-133细胞系凋亡以及下调TC-1和FTC-133中的B细胞淋巴瘤-2表达,从而在甲状腺癌治疗中发挥作用[7]。猫爪草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类、糖类、黄酮类等,具有抗肿瘤、抗结核、调节免疫、抑菌、保肝、抗氧化等作用。研究发现,猫爪草醇提取物、皂苷成分、脂肪酸等可以抑制肿瘤[8]。王爱武[9]发现猫爪草提取物抑制癌株生长,诱生肿瘤坏死因子。夏枯草、猫爪草相须为用,均可辛散,疏肝理气,宣通气血,散颈前壅结,散肝木之火,两者相辅相成,常用以散瘿肿、泻肝火、化痰结。可水煎服,亦可外用贴敷颈前,内服外治均可,以期疗效。

2.5 橘核-荔枝核 橘核,苦、平,归肝、肾经,理气,散结,止痛。荔枝核,甘,微苦、温,归肝、肾经,行气散结,祛寒止痛。《本草纲目》记载其“行散滞气。治颓疝气痛,妇人血气刺痛”。研究表明,橘核、荔枝核具有抗肿瘤、镇痛等药理作用。橘核与荔枝核均属理气散结止痛类药物,两者气血合治[10-11]。橘核多入气分,善于行肝中之结气。荔枝核辛苦而温偏入血分,善温肝经之寒,而行血中之滞,且两者均为果核之类,质沉重而主降下,行足厥阴肝经。两药相须合用,具有较强的理气散结止痛作用。气血不行,不通则痛,加以橘核、荔枝核可以疏肝行气,通利气血,气血同治,散结止痛。两者合用,出自于《沈氏尊生书》的荔枝橘核汤,用于治疗小肠疝气之方,但左教授亦用此治疗甲状腺囊肿伴颈前疼痛或刺痛,甲状腺囊肿患者大多素肝气不舒,此药对正好气血同调,调畅肝木并止痛力强,标本兼治。

2.6 海藻-昆布 海藻,苦、咸、寒、无毒,入肝、胃、肾经。主治消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神农本草经》曰:“其治瘿瘤结气,散颈下硬核痛,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雷鸣,下十二水肿。”昆布,咸、寒、滑、无毒,归肝、胃、肾经,《本草别录》言其“治十二种水肿,瘿瘤聚结气,瘘疮”。与海藻同功,两者常相须为用,同为咸寒之品,咸能软坚,寒能清热,加强软坚散结、清热消瘿之功。在治疗瘿瘤瘰疬方面,《医宗金鉴》海藻玉壶汤、《外台秘要》昆布丸等专方中,均选用了本药对,此药对应用的方剂在古代方剂总数的频次占56%[12]。两者均为富碘中药,可用以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天舒等[13]研究表明去除富碘中药的复方甲状腺肿块恢复不如富碘中药组,有研究显示,富碘中药在复方中使用未造成对碘缺乏机体甲状腺损伤,且消瘿散结作用明显好于碘酸钾,可能与富碘中药在复方中使用,有其他药物成分的佐制有关[14]。左教授认为根据甲状腺囊肿辨证用药,运用本药对并加以理气、活血等中药构成中药复方,疗效更佳。

2.7 仙鹤草-侧柏叶 仙鹤草,苦、涩、平,归肺、肝、脾经。收敛止血,止痢,杀虫之功效。主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赤白痢疾、崩漏带下、劳伤脱力、痈肿、跌打、创伤出血(《中华本草》)。《伪药条辨》载:“治瘰疬。”《百草镜》言:“下气活血,理百病,散痞满;跌扑吐血,血崩,痢,肠风下血。”侧柏叶,苦、涩,寒。归肺、肝、脾经。主凉血止血,生发乌发(《中国药典》)。《药品化义》记:“侧柏叶,昧苦滋阴,带涩敛血,专清上部逆血。”《医林纂要》亦言:“泄肺逆,泻心火,平肝热,清血分之热。”左教授认为两味药均为止血要药,且均入肝经,足厥阴肝经“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肝经络颈前,本药对循经入药,两者合用,可泄肝热,加强止血之功,仙鹤草可调补气血,侧柏叶味苦性寒,有伤中碍运之弊,只取暂用,不宜久服。当甲状腺囊肿出现囊内活动性出血时,可加以本药对加强止血之功。

2.8 瞿麦-泽泻 瞿麦,性寒,味苦。归心经、小肠经。利尿通淋、破血通经。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有利水渗湿,泄热,化浊降脂之功。《神农本草经》载:“主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益气力,肥健。”两者见于《外台秘要》瞿麦方,瞿麦利尿,兼破血通经;泽泻善于逐三焦、膀胱之水。两药合用,相使相辅,活血利水,使湿从小便而去。左教授认为一部分患者甲状腺囊肿同时伴随颈前刺痛、舌暗等瘀水互结证,可活血利水,有形湿邪遂有去路,颈前肿块便缓缓消去。

3 典型病案

患者男性,73岁,退休。初诊:2017年5月11日。主诉:发现颈前包块3 d。患者于3 d前无明显诱因发现颈前包块,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完善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左侧叶囊实性包块(约4.7 cm×2.7 cm×3.2 cm),甲状腺功能5项正常。诊断为甲状腺囊肿,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拒绝,遂来本院进一步就诊。现诉颈前肿胀,时有颈前隐痛,偶吞咽不适,无呼吸不畅,伴呕吐痰涎,口干,肢体沉重。查体:甲状腺Ⅰ°肿大,左叶可触及包块,质地中等,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舌暗,苔白腻,脉弦滑。中医诊断:瘿病,痰凝血瘀证。西医诊断:甲状腺囊肿。治法:化痰散结,活血祛瘀。处方:法半夏15 g,郁金10 g,瓦楞子 15 g,夏枯草 15 g,猫爪草 10 g,穿山龙15 g,鬼箭羽 15 g,生地黄 10 g,丹参 15 g,玄参10 g,炙甘草 10 g,玉竹 10 g,葛根 10 g。

2诊:2017年6月29日,患者诉颈前肿胀感、刺痛较前缓解,偶吞咽不适,口干较前缓解,无明显呼吸不畅,无发热恶寒、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脘痞泄泻等不适,舌暗苔白,脉弦滑。处理:1)守原方,继予以水煎服。2)予以院内制剂活血消瘿片6片,每日2次治疗。

3诊:2017年9月28日,患者诉颈前肿胀感、刺痛较前缓解明显,仍有口干,偶有吞咽梗阻感,无明显呼吸不畅,神清,无胸闷胸痛、胃脘不适、下肢水肿等,夜寐一般,食欲可,二便未见明显异常,舌暗苔白,脉弦滑。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左侧叶混合性包块(4.0 cm×2.8 cm×2.2 cm)。处理:1)守原方。2)继予以院内制剂活血消瘿片6片,每日2次治疗。3)嘱患者情志舒畅,戒焦虑。

4诊:2017年12月28日,患者诉颈前肿胀感好转,仍有口干,偶有吞咽梗阻感,无明显呼吸不畅,神清,精神可,夜寐欠佳,多梦,食欲可,二便未见明显异常,舌暗红苔薄,脉弦滑。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5项正常,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左侧叶混合性结节(2.32 cm×1.34 cm)。处理:1)守原方去葛根,加天冬 15 g,首乌藤 15 g,酸枣仁 15 g。2)继予以院内制剂活血消瘿片6片,每日2次治疗。3)嘱患者保持作息规律、情绪稳定,适当予以导引运动。

5诊:2018年3月18日,患者诉颈前无明显肿胀感,诉口苦、口干,多梦,偶有吞咽梗阻不适,无呼吸不畅,神清,精神可,食欲可,二便可,舌暗红苔微厚,脉弦。处理:1)调整中药处方:郁金10 g,法半夏 15 g,瓦楞子 15 g,夏枯草 15 g,猫爪草 15 g,玄参15 g,酸枣仁 20 g,柏子仁 15 g,生地黄 15 g,牡丹皮15 g,丹参 15 g,川芎10 g。2)继予以院内制剂活血消瘿片6片,每日2次。

6诊:2018年4月19日,患者颈前无明显疼痛及肿胀不适,吞咽梗阻感、口干较前缓解,食欲、二便可,夜寐可,余未诉其他特殊不适。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5项均未见异常,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左侧叶结节伴钙化(TI-RADS3类,大小1.6 cm×1.1 cm)。遂停药观察。

2019年2月21日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彩超示:左侧叶实性结节伴钙化(TI-RADS 3类,1.23 cm×0.84 cm)。经治1年,患者颈前包块缓解明显缩小,遂嘱患者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彩超,继续停药观察,保持情志调达、作息有节。

按语:甲状腺囊肿属于中医“瘿瘤”“肉瘿”之范畴。左教授认为,本病女性多发,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多为诱因,湿邪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肝郁失于疏泄,脾土运化失职,水液代谢失常,阻于颈前是本病发病的重要机制。湿邪侵袭,易困脾气,伤人阳气,脾运化失常,水液代谢失调,气机不利,气郁痰阻,痰水互结,患者为老年男性,痰湿日久,病久必瘀,遂予以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

半夏内服能消痰散结,外用能消肿止痛。治瘿瘤痰核,常配昆布、海藻、贝母等,临床常用法半夏,取其燥湿之力强而温性较弱。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咸能软坚,消顽痰,常用治瘿瘤,瘰疬。郁金,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辛散苦泄,既能活血祛瘀,又能疏肝以解郁,可与丹参相伍,加强活血祛瘀之力。夏枯草辛以散结,苦以泄热,有良好的清肝火散郁结的作用,治瘿瘤瘰疬,常与昆布、玄参等同用,如夏枯草膏。猫爪草化痰散结,解毒消肿。穿山龙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止痛,止咳平喘,取其活血利湿之效。鬼箭羽破血通经,活血化瘀。

患者要求中药治疗,且服药规律,坚持传统中药煎煮。期间贯穿始终的还有院内制剂活血消瘿片的使用。活血消瘿片是中药复方制剂[15],功效为活血通络,消瘿散结,其中由蜣螂虫、土鳖虫、蜈蚣、莪术、王不留行等中药组成,其中蜣螂虫活血破瘀,土鳖虫、蜈蚣解毒通络、散结消癥,莪术行气破血消积,王不留行活血散瘀。活血消瘿片为中成药,服用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简单方便,安全有效。患者多次复诊期间,未诉其他特殊不适,故方药基本一致,后期伴有多梦、夜寐欠佳,四诊合参,考虑服用药物时间长,情志失调,故予以情绪开导,并加酸枣仁、柏子仁等药物养心安神,去掉破血力量较强的鬼箭羽、穿山龙等药物,调整为生地黄、牡丹皮、川芎等药物调畅气血、活血祛瘀,避免伤阴太过。经治疗后患者颈前包块明显缩小,甲状腺B超最大肿物直径>60%,已达到临床显效[15],故予以停药观察,嘱患者定期复查。

4 小结

甲状腺囊肿,实证以气滞痰凝、痰凝血瘀、瘀水互结为主,而虚证以脾虚湿盛、阳虚痰凝为主。在临床工作中,采取常用药对来治疗,对于辨证因“痰”所致,囊液质地清晰或质地胶着、可黄绿色或褐色、寒热错杂或寒或热痰所致的囊肿可用浙贝母、白芥子。法半夏、瓦楞子燥湿化痰散结软坚,消顽痰;肝木不疏,木火炼痰者且可选用对药夏枯草、猫爪草来泻肝理气化痰散结。海藻、昆布可用于典型的缺碘性甲状腺囊肿,消痰软坚散结力强,也可用于瘀水互结型甲状腺囊肿。当患者明显有血瘀表现,或囊液呈暗红色、褐色,抽囊液有血块,颈前隐隐刺痛,囊肿质地韧者,可选用三棱、莪术破血通经;囊液褐色质稍清晰,可选用瞿麦、泽泻活血利水。若患者颈前疼痛,可加以橘核、荔枝核理气止痛;疼痛较剧烈,囊腔示活动性出血可予以仙鹤草、侧柏叶止血。临床中,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理选用药对,易取得较好疗效。

猜你喜欢

莪术夏枯草包块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莪术醇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夏枯草的妙用
夏枯草:清热去火的凉茶成分脾胃气虚者慎服
探讨莪术的栽培技术
莪术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分析
清肝散结夏枯草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