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丁苯酞对发病24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2021-12-09顾正华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23期
关键词:丁苯脑血管氧化应激

冯 飙,顾正华

(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1800)

急性脑梗死是指因脑血供突然中断所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此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损伤,且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1]。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的24 h 内,其梗死病灶尚未出现严重的结构改变,此时若能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脑血管的储备功能[2]。现阶段,临床上通常采用溶栓疗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此病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可迅速疏通其堵塞的脑血管,恢复梗死病灶的正常供血,进而可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3]。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同时,还需采用保护神经功能的药物对其实施辅助治疗。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是一种具有保护大脑神经元、改善脑能量代谢及缺血脑区微循环等作用的药物。本文主要是探讨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发病24 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对其神经功能及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选取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6 月我院收治的68 例发病至入院时间未超过24 h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且经MRI 检查、CT 检查等得到确诊;发病至入院的时间未超过24 h ;病历资料完整;其家属知悉本研究内容,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不耐受;合并有颅内出血性疾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的评分<3 分;存在脑血管畸形、陈旧性脑梗死、凝血功能异常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18 例,女16 例;其平均年龄为(66.01±2.54)岁,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3.01±0.33)h。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19 例,女15 例;其平均年龄为(66.20±2.60)岁,发病至入院的平均时间为(3.10±0.36)h。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包括对其进行溶栓、吸氧、抗凝、营养支持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同时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分散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拜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20130078;规格:100 mg/片)的用法是:口服,100 mg/次,1 次/d。依那普利氢氯噻嗪分散片(生产厂家:赤峰维康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70;规格:5 mg:12.5 mg/片)的用法是:口服,1 ~4 片/次,1 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13005;规格:10 mg/片)的用法是:口服,10 mg/次,1 次/d。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生产厂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0041;规格:100 mL:25 mg:0.9 g/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其用法是:静脉滴注,每次用药100 mL,每天早晚各用药1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氧化应激因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on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检测方法是: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3 mL,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转速为3000 r/min,离心时间为15 min),分离出血清。采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中SOD、MDA 的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中GSH-PX、OX-LDL 的水平。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测定方法是:采用德国EMG 公司生产的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扫描患者的颞窗及枕窗,对扫描结果及上述指标进行记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及NIHSS 评分。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包括脑血管储备功能(cerebral vascular reserve,CVR)、脑动脉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脑动脉搏动指数及脑动脉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值,这些指标均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NIHSS 包括11 个条目,总分为42 分,患者的评分越高表示其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6.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GSH-PX、MDA、OXLDL 的水平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GSH-PX 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血清MDA、OX-LDL 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 s)

表1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 s)

组别 血清SOD(U/mg) 血清MDA(μmol/mg) 血清GSH-PX(mmol/L) 血清OX-LDL(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4) 47.90±3.32 55.23±3.76 22.60±0.43 13.02±0.32 25.55±1.87 37.65±2.54 657.23±23.32 581.39±18.87观察组(n=34) 47.91±3.35 79.02±4.59 22.61±0.44 9.30±0.21 25.56±1.88 50.02±4.32 657.30±23.35 534.44±14.32 t 值 0.012 23.379 0.095 56.671 0.022 14.393 0.012 11.557 P 值 0.990 <0.001 0.925 <0.001 0.983 <0.001 0.990 <0.001

2.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右大脑中动脉、左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快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cm/s,± s)

表2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脑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cm/s,± s)

组别 右大脑中动脉 左大脑中动脉 基底动脉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4) 47.51±3.22 53.23±3.65 48.71±3.34 55.70±3.42 25.83±1.65 36.59±2.36观察组(n=34) 47.52±3.23 61.32±3.70 48.72±3.35 64.51±3.88 25.84±1.66 43.41±2.87 t 值 0.013 9.076 0.012 9.932 0.025 10.702 P 值 0.990 <0.001 0.990 <0.001 0.980 <0.001

2.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及NIHSS 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VR、脑动脉的PI、脑动脉的搏动指数、脑动脉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值及NIHSS 评分相比,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VR 和脑动脉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值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脑动脉的PI、脑动脉的搏动指数和NIH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及NIHSS 评分(± s)

表3 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及NIHSS 评分(± s)

脑血管储备功能指标 NIHSS 评分(分)CVR(%) 脑动脉的PI 脑动脉的搏动指数 脑动脉平均血流量的增加值(cm/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34) 22.70±1.87 35.10±2.03 0.84±0.04 0.69±0.03 0.95±0.07 0.79±0.04 18.49±1.32 25.01±1.65 18.48±1.54 10.92±1.22观察组(n=34) 22.71±1.88 44.01±2.31 0.85±0.05 0.49±0.02 0.94±0.06 0.67±0.03 18.50±1.33 33.71±1.88 18.50±1.55 9.50±0.23 t 值 0.022 16.894 0.911 32.344 0.632 13.994 0.031 20.281 0.053 4.779 P 值 0.983 <0.001 0.366 <0.001 0.529 <0.001 0.975 <0.001 0.958 <0.001组别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及时有效地恢复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病灶的血流灌注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关键。患者在发生急性脑梗死后,其颅内处于缺血缺氧的状态,此时对其进行再灌注治疗会导致其颅内产生较多的氧自由基,使其脑细胞内出现较多无法及时被转运出的钙离子,易诱发酸中毒,从而可引发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改变,加重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5-7]。因此,对于发病24 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来说,在对其实施再灌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保护其脑神经,改善其脑能量代谢。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为丁苯酞。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此药可增加其梗死病灶中微血管的数量,强化脑血管的结构,进而可增加其脑血流量[8]。丁苯酞可增加人体内三磷酸腺苷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的活性,稳定线粒体膜,进而可对线粒体起到保护作用[9]。此外,丁苯酞还能改善脑能量代谢,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产生,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进而可抑制大脑神经元的凋亡[10-11]。SOD、GSH-PX、MDA、OX-LDL 均属于氧化应激因子。血液中MDA 水平的升高可诱发动脉粥样硬化,使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加重。SOD 是一种能够清除自由基的物质,可使组织中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含量减少。GSH-PX 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12]。OX-LDL 可参与T 淋巴细胞的凋亡,血液中OX-LDL 水平的升高可诱发氧化应激反应[13]。临床研究表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其血清MDA、OX-LDL 的水平呈正相关,与其血清SOD、GSH-PX 的水平呈负相关[14-15]。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发病24 h 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对其进行治疗能显著减轻其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脑血管的储备功能及血清氧化应激因子的水平。

猜你喜欢

丁苯脑血管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年上海市崇明区脑血管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环保低成本型高分子复合材料 人造草坪足球场地开发与实现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有效性探究
专家告诉你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都要注意些啥?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