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路径研究

2021-12-09王国光

职教论坛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主体教学质量院校

□王国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推进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我国高职院校进入了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职业教育作为特殊的教育类型,侧重实践教学是其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显著特征。强化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向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说,实践教学质量决定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而建构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成为助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全面质量管理及其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一)全面质量管理要义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是广泛流行于西方国家多个领域的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最早应用于工商管理领域。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人们对高等教育质量管理问题的关注,这种理论开始被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并对高等教育质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逐渐成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保障的有效方式和手段[1]。全面质量管理具有系统性,质量体系实质上是将全面质量管理视为一个由大大小小的系统而组成的整体。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至少包含社会性系统、技术性系统和管理系统,社会性系统涉及与正规或非正规组织特点相关的因素;技术性系统涉及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和有效手段等因素;管理系统涉及组织结构、组织使命与目标、组织运行活动等。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与传统质量管理概念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不再单纯强调产品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生产目标与产品规格的一致性;相反,是从更“全面”的意义上对质量加以界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观念是不断进行质量改进,及时根据变化和顾客需要调整目标和策略,从而实现更高的质量标准和更高的顾客满意率。全面质量管理关注每一个过程是如何改进的,并且及时提出完善的目标、标准和评价方法。

(二)全面质量管理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所反映的是人们对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教育价值选择,关乎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的实践教学质量关系。不能仅局限于工具理性层面,应秉持其根本的价值理性与终极关怀,关注质量文化与质量价值等内在要素,这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内在诉求。而基于价值理性与终极关怀的高职教育,要有高职教育之于人、文化、社会责任伦理的多维视界。因此,将全面质量管理范式运用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行性。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为中心,以调动校企全体成员和资源的积极参与为基础,以培养实践操作能力突出的人才为目的,以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享有预期权益的一种管理路径。同时,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目标与内容问题、监控与评价问题、反馈与改进问题、保障与维护问题,以全面质量管理为理论基础建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新时代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是破解上述问题并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如表1所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是由明晰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定位、建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主体间合作博弈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保障体系三个一级指标组成的系统;每个一级指标又有若干二级指标组成;每个二级指标又分为若干三级具体指标。通过三位一体举措建立“三全”质量管理新模式,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实践教学全资源,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良性运行,进而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目标。

表1 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指标体系

二、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定位

目标设定理论指出,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着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正直至目标的实现[2]。依据该理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也是追求实践教学高绩效的过程,明确的目标和适当难度是影响和制约实践教学质量的两大核心要素。因此,既让各行为主体明确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又确保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难度适当,是建构新时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在诉求。

(一)明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目标定位

当前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缺失,即高职院校并未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或者即便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但并未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和推广,致使参与实践教学质量及其质量管理的相关主体难以把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方向。所以,建构新时代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

1.明晰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要求和服务满意度。一方面,应该加强对学生关于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管理的满意度调查。通过定期的满意度调查,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管理的水平和质量,最终确保学生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具有较高满意度。另一方面,企业作为高职院校的顾客,是吸纳和接收学生就业的核心主体,其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水平最具发言权。高职院校只有在明确企业对实践教学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才能将育人标准与用人标准有效对接,从而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而非理论型人才,为新一轮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提供基础和平台。

2.提高全员对制定科学合理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参与度。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全员管理,即把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一名员工,让每一名员工都关心产品质量。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全员管理则是指实践教学所有环节涉及到的成员都应该关心实践教学质量,全员参与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做到对实践教学质量严格把控。所以,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制定不能仅仅依靠职业院校,必须邀请行业、企业等相关主体的深度参与,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及其实施的用人标准,为高职院校更高质量发展和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明确的目标导向。

3.营造追求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高职院校文化氛围。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运行模式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实现的人、机器、信息的协调发展与共建共享。为此,应加大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定位的宣传,在全校和校企合作企业中形成明晰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内涵、了解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形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良好文化氛围;让每一个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行为人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通晓应该在哪些方面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最终将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作为每一个行为主体的行动自觉而不是外在的约束或形式。该氛围的形成也将为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和空间,具有良好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又会助推良好氛围的形成,彼此之间围绕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形成良性互动和循环。

(二)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可操作性

按照目标设定理论,难度过大或过小的目标定位都难以激发主体的工作动力。所以,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的设定要坚持适度原则。首先是要依据学校自身基础和特色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难度适中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其次是要使该目标定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即让参与主体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实施过程、实施标准、实施方式等要求一目了然且简便易行。

1.确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实施细则。为加强利益相关者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定位的了解,需要进一步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细化为可操作的实施细则。首先,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制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例如培养什么样的人,建立什么样的课程,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其次,可以根据需要将阶段目标分层,例如用“三段式”目标分类法,将实践教学的整个过程分为准备期、实施期、效果期。

准备期的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策划教学方案、设立教学质量管理条例、组织实践教学动员大会等。实施期目标是以不定期抽查教学记录、期中考核、阶段性总结为主要内容。后期目标是将考核评价、构建跟踪反馈机制、设立1—3—5年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框架等纳入到细则中去(见表2)。

表2 实践教学目标实施细则

2.编制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实施手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是一个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目标群,而且这些目标要做到既能分解又要具体。因此,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往往通过系列文件分解到具体的工作项目中去。(1)明确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手册的主要内容。其内容应涉及对质量方针的阐述;与质量有关的组织结构;影响质量管理、执行、验证或评审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质量体系要素的描述;手册本身的管理办法等[3]。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讲,应主要根据学校选择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方案来进行编订。(2)制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程序文件。与课堂教学有所不同的是,实践教学需要学校、教师、学生走出书本、走出学校,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甚至是直接面对社会中最新的工作或职位。因此,实践教学显得更为复杂,也更加需要以程序文件的形式对活动的展开做出规定。如对实践教学的目的、内容、参与者与对象、教学时间及地点以及如何进行教学,甚至如何使用教学材料、设备等做出详细的规定。(3)制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记录文件。这既是一项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文件,也是一项对教学质量的总结性观察文件,简单来讲,它真实地记录已完成的实践教学活动或者实践教学已达到的成果,所有的材料都是对教学的客观陈述。这样做有利于高职院校掌握实践教学过程中各个部分的运行情况,并以此为参照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定,避免学校在管理时仅凭主观判断或刻板印象对实践教学的效果予以决断。

三、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合作博弈机制的建构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出,全面质量管理是以质量管理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使组织达到长期成功的一种管理模式。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是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前提和保障。所以,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打破非合作博弈困境,建立可以实现各主体优势资源共享的合作博弈运行模式。所谓合作博弈,亦称为正和博弈,是指博弈双方通过合作的方式使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4]。为此,厘清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合作博弈逻辑、规避相关主体间的非合作博弈并建立彼此协调、联动共生的合作博弈运行机制是建构新时代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主体间的合作博弈

从主体间的合作机制和运行方式看,合作博弈强调的是团体理性,追求的是效率、公平、公正。实现合作博弈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对联盟来说,整体收益应大于每个成员单独经营时的收益之和;二是对联盟内部而言,应存在具有帕累托改进性质的分配规则,即每个成员都能获得比不加入联盟时多一些的收益[4]。为确保团队合作的公平、公正,尤其是增加彼此收益,合作博弈隐含的前提是建立彼此遵守的责权利对等的规则。

1.明晰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合作博弈逻辑。全面质量管理追求的是全过程和全企业的全面管理,它不仅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而且要求企业所属各单位、各部门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产品质量负责,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着力控制产品质量,确保本组织所有者、员工、供方、合作伙伴和社会等相关方受益。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也是追求各责任主体责权利对等的过程。只有相关责任主体之间积极合作才能为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全面质量管理所遵循的合作博弈逻辑体系具体体现在:(1)全过程管理的合作博弈逻辑。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理念,相关责任主体应该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让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都围绕质量管理目标形成彼此协调、联动共生的合作博弈模式。一方面,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为实现预期目标而提供必要的支持;另一方面,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要依据其他环节的战略调整或完善而进行及时跟进,让整个环节链条形成彼此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利益共同体;(2)全部门管理的合作博弈逻辑。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不仅涉及校企合作企业,也涉及职业院校;不仅涉及职业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部门(一般为教务处),也涉及二级学院、科研处、学生处、后勤处等部门。各部门只有围绕实践教学服务质量形成彼此协调、协同发展的合作博弈,才能有效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

2.建立责权利对等的主体间合作框架协议。按照经济人假设,人是有理性的且总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责权利不对等必然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校企之间、学校内部各部门及主体之间产生偷懒、“搭便车”等非合作博弈现象。所以,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运行必须明确彼此之间的责权利,同时确保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收益大于投入。一方面,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而言,会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而积极参与投入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另一方面,对高职院校而言,会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角度出发而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同时,对高职院校各部门及其相关主体而言,也会从学校发展带动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在这种责权利对等框架协议的引导和支配下,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及其相关部门和主体都会积极主动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并为其提供相应的人力、物力或财力支持,进而推动各主体围绕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形成彼此协调、联动共生的合作博弈氛围。

3.明确职责分配以激发合作博弈行为。职责是指任职者为履行一定的组织职能或完成工作使命,所负责的范围和承担的一系列工作任务,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承担的相应责任[5]。合理的职责分配是激发任职者工作激情和动力、规范任职者行为的前提和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进行职责分配时应当明确各项工作的归口管理和分工协调,设计过程管理的组织结构。但由于实践教学涉及的部门众多,部分高职院校不仅有校内教学,还会有校外实训,所以我们在设计过程管理的组织结构时,应当考虑如何确保结构中不同机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分解得完全到位,以避免组织内部互相推诿责任的情况。

(二)实现实践教学相关主体资源的联动共生

联动共生是指若干个相关联的事物之间形成的彼此影响、互利共赢的关系模式。对于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而言,充分、合理地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是确保实践教学顺利进行进而实现质量管理目标的必要保障。所以,调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形成高效的资源联动机制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建构新时代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

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充分实现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的有机协调与合作博弈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在众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的核心资源,也是实践教学过程的主要力量。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专业要求聘请不同类型的教师,如聘请行业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实践操作技能过硬的技术能手担任实践教学教师。其次,制定相关规则制度,鼓励各种类型的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管理,鼓励教师按照专业特色、能力特色组成各种实践教学和管理团队,通过彼此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打造实力型教学和管理团队,通过人力资源的合作博弈共同支撑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另外,实践设施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过程质量管理的硬件保障,但单方面的设施、设备、仪器或场地无论多么先进和高端,一旦缺乏其他硬件的积极配合都难以发挥应有的效能。同时,设施、设备、仪器、场地作为实践教学的关键保障也应做到彼此协调、联动共生。

四、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完善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行为模式或社会规范体系。基于一定的制度框架作为行为人责权利的明确划分和强制规范,使每一个行为人的目的、手段及与之伴随的后果之间具有客观的因果关系,因此每个行为人的行为不仅具有最大程度的可预知性、可计算性,而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给主体间的合作创造了条件[6]169。有效的制度不仅可以降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抑制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而且可以降低交易成本。所以,建构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规避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相关主体的不良行为,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

(一)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监督制度

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是规范和约束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相关责任主体行为,确保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达成的保障。

1.建立权责制度,明确各主体之间的责权利。责权利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负有什么样的责任,就应该具有相应的权利,同时应该取得相对称的利益[7]。高职院校与企业应该建立切实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并细化各个主体的责权利。该规章制度可视为相关主体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契约。通过该制度让企业、高职院校各个部门及其主体清晰认识到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认识到其他相关主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一方面为各个主体的投入提供方向和标准,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让各个主体对彼此之间的权责有清晰认识和了解,为彼此之间的监督提供依据和参照。

2.建立奖惩制度,规范主体行为。制度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就等于告诉了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借助制度提供的信息,人们可以确定自己的行动,只要自己的行动是符合规则的,一般来说,他的行动就能达到目的[6]170。具体而言,一方面,应建立奖励制度以激活责任主体内在动力。如明确规定当企业按合作框架要求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并取得一定成效,高职院校或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成效价值大小为其提供不同级别的奖励或权利,确保企业有利可图。高职院校应按权责要求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并以此作为对校内相关部门和组织进行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对取得一定成效者,按照成效价值给与不同等级的奖励;同时,根据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责任主体的参与情况、努力程度、取得的成效等进行不同等级的奖励,对成效显著者在职称评审、职级晋升、评优等方面给与优先考虑。另一方面,应建立惩罚制度以规避责任主体的不良行为风险。如明确规定不按照合作框架要求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企业,应该受到一定程度的惩罚或约束;不按要求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校内各部门,年度考核视为不合格;不按要求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年度考核、评优、职级晋升、职称评审等方面将受到一定影响。通过惩罚制度倒逼相关责任主体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二)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考核制度

针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考核机制的缺失,建构凸显实践操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是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高效运行的保障。这不仅要明确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标准,而且要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各责任主体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力度和效度。

1.明确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推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高效运行必须建构凸显实践操作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其一,建立致力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培养的评价标准。一是为了能够积极引导各责任主体集中优势资源,合力参与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二是为了对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了解偏差或投入偏差的责任主体进行及时纠正和预警,确保各种资源投入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其二,建立衡量责任主体投入力度大小的评价标准。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有效开展,必须建构完善的且能衡量责任主体投入力度大小的评价标准,规范各责任主体投入的实际成效。该评价标准不仅可以让各责任主体明确自身投入的范围、投入力度,而且可以对各责任主体投入的力度、投入成效进行价值判断,以此作为奖惩的依据。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实践教学考评主要分为“教”和“学”两个系统。对“学”的考核评价主要是面向学生,而对“教”的考核评价则是面向教师、管理人员和实践基地。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主要有书面考核与实际操作两种方式,并对通过考评的学生颁发相应的合格证书、结业证书或者资格证书等。而“教”方面的考评则相对复杂很多。首先,高职学校应当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实施细则在准备期设立的管理条例和任务分配,对教学、管理、实训及学生学情划分不同的考核标准。然后,学校对教师教学、管理团队、实践基地的考评应当建立起一套三方多维的评价体系,即先由三方进行自我评价,然后互相进行客观评价,再对所有考核评价给予综合评定。最后,再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判断本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是否有成效的依据。

(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反馈和改进制度

反馈作为组织管理中常用的行为矫正和激励工具,对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价值[8]。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反馈是指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最终结果及其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返回到输入端,即返回至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各责任主体,为调整投入提供决策和依据,进而影响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整个系统的过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反馈制度是一个包括科学测量与分析、反馈和改进在内的制度体系。

1.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测量分析机制。任何一个管理过程如果没有测量分析,就无法对管理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也就无法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和完善。所以,应对实践教学过程各个责任主体的参与现状、投入力度及其效度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科学测量并建立完善的测量机制,系统搜集有效信息和数据,为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和改进提供依据。同时,高职院校应采取定期监督检查、问卷调查、访谈及讲座的形式,了解学生及用人单位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看法,及时收集学校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师授课情况、实践教学条件的信息,并做好相关记录。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反馈机制。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因反馈不畅、反馈不及时以及反馈不系统等问题,难以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反馈,造成实践教学质量管理各责任主体之间因信息不对称而无法及时调整投入或参与战略,最终导致实践教学质量管理难以形成明显合力。所以,在充分测量分析的基础上建构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是降低交易成本、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进而推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有效运行的核心抓手。如可以借助区块链典型特征建构完善的反馈机制,通过信息共建共享达到互通有无、信息对称的效能。

3.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改进机制。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改进机制的目的在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改进机制。高职院校应根据反馈信息进行自我改进,通过内部审核的方式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对教学团队、管理团队进行改进,加强组织内部的服务意识和协调能力,例如鼓励教师参与自主学习,让教师树立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的理念,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方法。(2)企业在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改进机制。第一,企业应依据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目标对自身的参与方式、参与力度进行定位思考与改进,保持投入方向与质量管理目标高度一致。第二,企业应根据用人标准要求不断改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方式和培养标准,确保育人标准与用人标准完美结合。第三,企业应及时将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运用于实践教学过程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第四,企业应积极吸纳职业院校及其他主体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校企合作方式,深化合作力度,提高合作效能。第五,企业应建立预警机制,定期对参与实践教学及其质量管理的过程、成效进行检查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猜你喜欢

主体教学质量院校
强化述职评议 落实主体责任
论碳审计主体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何谓“主体间性”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