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诗三百首》整合教学的处理方案

2021-12-08王学南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唐诗三百怀古杜甫

唐朝是中国古诗的巅峰时代,《唐诗三百首》作为流传最广远、影响最巨大的唐诗普及性读本,其诗歌经典、国学经典的地位毋庸置疑。同时也被很多高中学生了解、熟悉甚至背诵。但也应该看到,启蒙教育中往往单纯诵记,学生很少有在唐诗经典海洋中深读研习的经历,和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相去甚远。笔者期望让学生懂得读诗的美好,培养学生一颗诗化的心灵,进入古典诗歌妙趣的世界,并把这个世界带向未来的生命与生活,所以尝试探索整合《唐诗三百首》的有效教法、学法。

一、按照体裁整合

《唐诗三百首》是按照唐诗的体裁来选编成书。有乐府、五言古体、七言古体、七言乐府、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这八个类别的诗。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中共收录了21首唐诗,分别是:李白的《蜀道难》、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李商隐的《锦瑟》和《马嵬》(其二)。虽然仅有7首诗,但体裁却是多样的。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为七言古诗,杜甫《咏怀古迹》《登高》等为七言律诗,李白《蜀道难》则是七言乐府,并且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所选14首唐诗也为必修教材作了补充。

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开设诗歌体裁的课程,让学生对古体诗、近体诗的概念有了基本的认知,对近体诗的押韵、平仄,对仗有了初步的掌握,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声律之美。笔者还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对联教学,打通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关节。不过,这样的教学内容一定是较为浅层次介绍性质的,因为无论何种体裁,都只是展现诗歌情感的外壳,形式的差异,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不应花费过多的时间。

二、按照诗人整合

《唐诗三百首》和教材相比,在作者的选择上更为广泛,不论君王还是歌女,抑或无名氏,凡是脍炙人口、有影响力的篇目都收录到了。那些诗圣、诗仙、诗佛、诗豪的佳作也一定数量地选编了,如王维诗28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杜甫诗有40首之多等等。而教材则限于篇幅,只能选取了个别名家的一两首,最多则不过杜甫,必修选修共收入7首,所以《唐诗三百首》中的名家名篇就可以经过筛选作为必要补充。

在具体教学中,以杜甫诗歌为例,笔者整合了教材和《唐诗三百首》中的所有杜甫诗,先让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江南逢李龟年》《春望》《望岳》三篇,并对杜甫生平、杜甫诗歌艺术特点、杜甫诗歌情感表达等等内容进行了复习点拨教学,在此基础上,赏读必修三中的《杜甫诗三首》(《登高》《咏怀古迹》《秋兴八首》),加深对杜甫其人其诗的理解,学会诗歌鉴赏手法中的知人论世。选修教材中的《登岳阳楼》《蜀相》《阁夜》《旅夜书怀》四首则设置导学案,然后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完成学习任务。最后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作为辅助,以学生自由选择《唐诗三百首》中的杜甫剩余诗作中一篇到多篇不等进行赏读作为作业。不过学生赏读重复的篇目较多,有些篇目甚至无人赏读,比如2016年全国II卷高考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就被大家忽视。

三、按照诗歌题材整合

鉴赏诗歌,明确题材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题材相同,往往诗中的情感是近似的,手法也是大同小异的。笔者受到启发,在教学中也关注诗歌题材,按照诗歌中主要题材,如羁旅怀乡、边塞征战、咏史怀古、山水田园、送别怀人、托物言志、闺怨爱情等几种类型,将教材与《唐诗三百首》中的诗歌进行了梳理和整合。

比如咏史怀古类,必修教材中有《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赤壁怀古》《咏怀古迹》和《马嵬》,选修教材中有《越中览古》和《蜀相》,《唐诗三百首》中选取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崔颢的《黄鹤楼》,刘禹锡的《乌衣巷》《西塞山怀古》,杜牧《金谷园》《赤壁》和李商隐《贾生》多首,采用教师教授,学生梳理,学生自学探究,赏读分享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大量的诗歌引入课程,学生很容易明确咏史怀古类诗歌的普遍特点:有的咏古迹,有的怀古人,有的忆古事;情感表达上往往感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感慨国势衰微,感慨兴衰无常,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等;而手法上往往借古以喻今,古以讽今,怀古伤今,今昔对比和运用典故。

再比如边塞战争诗,必修教材并没有选入边塞诗,选修教材也仅有高适的一首《燕歌行》,但是作为唐代诗歌的重要题材,它有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是其它题材诗歌无法替代的,而且从高考来看,也是重要的考查内容。所以从《唐诗三百首》中进行选取补充就非常必要了。比如初中学过的高考必背篇目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陈陶的《陇西行》,王翰的《凉州曲》,李颀的《古从军行》,王昌龄的《塞下曲》,杜甫的《兵车行》,西鄙人的《哥舒歌》,柳中庸的《征人怨》,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通过这些诗歌,学生会知道边塞诗有其特定的意象,如玉门、瀚海、单于、将军、征儿、烽火、号角、羌笛、等等,也就可以感受诗人描摹的塞外风光,体会诗人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将士奋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豪情,或者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怨恨以及征人思乡念亲的愁苦和对和平深切的向往。

这样的题材整合是系统高效的,学生能更清晰掌握同一题材诗歌的常见意象、意境氛围和情感表达。同时,在同一题材下,大量相同的氛围渲染、情境创设,学生更容易和诗人产生共情,怀古诗让人心怀天下,心忧苍生;边塞诗让人满怀豪情,满腔壮志;山水田园诗让人回归心灵的祥和与安宁……从而真正体会中国诗歌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按照诗歌的不同历史时期整合

众所周知,唐诗按照其历史发展来划分,有四个时期。笔者尝试将《唐诗三百首》按此整合,在必修教材选入盛唐时期李白、杜甫,中唐时期白居易和晚唐时期李商隐的基础上,又引入了初唐张九龄、王勃、骆宾王、陈子昂和其它三个时期更多的诗人,希望学生感受不同时期的诗歌气象,了解诗歌作为文学艺术,和时代不可割裂的关系,进而倒推诗歌鉴赏的知人论世手法,还可以和教材中宋词的教学相结合,探讨南北宋时期不同诗人的诗歌情感的表达,抑或探讨同一个诗人比如李清照和李煜不同时期创作的差异。教学过程探索中发现,限于内容的纵伸性,教学方式应该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导,且学生在诵读中会更直观的感受诗歌气象的不同。

五、按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整合

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有多种,如王维笔下的闲适超脱的隐者形象,陈子昂笔下的怀才不遇、壮志难展的求仕者形象,李白笔下的淡于功名、傲视权贵的不羁者形象,皎然笔下的潇洒疏方的隐逸者形象,杜甫笔下的忧国忧民的圣贤者形象,秦韬玉笔下的忧郁神伤却又持重清高的贫女形象等等。

这些形象的整合,让学生看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与向往,风骨和悲悯,更好把握了诗歌情感,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当然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

六、按照诗歌关涉的主题进行整合

如从传统节日入手进行整合。有宋之问《途中寒食》,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刘长卿《新年作》,崔涂《除夜有怀》,学生能够体会在节日的背景下,诗人会生发更深切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对传统的节日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

从诗人仕途经历中的贬谪主题入手进行整合。如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王维的《归嵩山作》等等,看不同诗人的情感倾向、内心的矛盾挣扎或者最终的仕隐选择。

再有按照诗人间的酬唱交游进行整合,比如杜甫、李白、孟浩然、王维之间互相酬唱应答的诗作,这也是了解诗人间关系的一种有趣、激趣的探索。

《唐诗三百首》进课堂的整合方式还可以有很多,笔者也有一些初步的构想,如按照相同意象進行整合,按照表现手法进行整合,按照语言风格进行整合,按照诗中的关键语词进行整合,适合于诵读和吟唱的篇目整合,甚至按照诗人的籍贯地进行整合等等。

当然,无论何种的整合方式,都是期望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对内容进行更加体系化的梳理,然后在内容整合的基础上,为学生建立学习任务群,对学生的诗歌学习有更多的助益。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整和确实加深了学生对于诗歌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让其体会到了唐代诗歌、我国诗歌文化的盛大和繁荣,进一步激发了对我国古代文化探索的好奇心,形成了教与学的良好生态。

王学南,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四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唐诗三百怀古杜甫
行书方拱乾《混同江怀古》(33cm×21cm)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导读注译版本新近出版
清晏园怀古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杜甫改诗
上都怀古
杜甫与五柳鱼
翠云廊怀古
On Mo Yan
杜甫的维稳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