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悬吊下运动疗法联合冲击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1-12-08婧,时沛,宋

宁夏医学杂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冲击波肩关节上肢

保 婧,时 沛,宋 双

脑卒中后有12%~70%的患者并发肩手综合征[1-2],表现为肩关节疼痛、水肿、活动受限。有研究[3-4]指出,肩手综合征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一种表现,多发于脑卒中后3~16周。该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如控制不佳,上肢肌肉、关节功能障碍,故对于肩手综合征的及时诊治尤为重要。对患肢及时功能康复[3-4],能防止出现不可逆的功能障碍;现阶段对肩手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法有限,效果并不肯定。目前据国内外大量文献及研究显示,冲击波治疗肩手综合征有效,且效果得到肯定[5]。悬吊训练技术[6]是来源挪威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可改善运动损伤疾病及脑卒中后遗症带来的功能障碍。本研究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的合并肩手综合征患者进行悬吊下运动训练、冲击波、康复治疗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间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肩手综合征I期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A组、对照B组及观察组3组,每组30例。对照A组用冲击波治疗,对照B组用悬吊下运动治疗,观察组用悬吊下运动与冲击波联合治疗。3组患者年龄上、性别等相关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纳入标准:①所选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7]中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且肩手综合征分期属于I期;②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3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1.3 排除标准:①掌指关节局部外伤、感染等;②经X线等相关检查确诊的肩部疼痛及肩部活动受限者;③排除合并有严重内科疾病;④不能耐受体外冲击波者。

1.4 治疗方法:3组患者均进行以下治疗,即:①肢位摆放,使腕关节保持轻度背伸位,避免屈曲腕关节;②中频疗法镇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每日1次,每次20 min,每周治疗5 d,共治疗4周。

1.4.1 对照A组给予冲击波治疗:探头直径15 mm,初始能量一般设为频率5 Hz,压强2.0 Bar(相当于0.08 mJ/mm2,总能量密度不超过480 mJ/ram)。针对肩手部疼痛显著部位进行,冲击波次数为2 000次,每周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根据患者个体的耐受情况,可酌情调整冲击次数。

1.4.2 对照B组给予悬吊下运动治疗:患者取座位,使用3条悬吊带固定患侧上肢,分别置于上臂(肱骨大结节下5 cm)、肘关节、腕关节,使肱骨中立、肘伸直、腕伸直。治疗师辅助缓慢将患侧上肢前屈、外展、后伸,至肩出现疼痛即停止,用悬吊带将上肢固定在该角度保持15 min。在保持过程中,治疗师在上臂减重状态下对肩关节使用麦特兰德一级手法进行关节松动,视具体情况选择分离、滑动、旋转等附属运动。悬吊时间结束后,由治疗师将患侧上肢缓慢放置体侧,再次辅助患者将患侧上肢前屈、外展、后伸,重复之前动作。共治疗4周,每天治疗2次,每次治疗45 min,1周治疗5 d。

1.4.3 观察组给予悬吊下运动及冲击波治疗:患者在悬吊治疗(每天2次,每次治疗45 min,每周治疗5 d,共4周)后进行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4周),再给予冲击波治疗(每周1次,共4次)。

1.5 观察指标:选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8]测定患者的疼痛强度。Fugl-Meyer[9]量表上肢部分(FAM-UE)评定患者肩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用肿胀评分[10]观察患者患侧上肢的肿胀改善情况,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评定。

2 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Fuel-Meyer、VAS、肿胀评分较入院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uel-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见表2。观察组治疗后VAS、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A组及对照B组(P<0.05);对照A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B组(P<0.05);对照B组治疗后的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A组(P<0.05),见表3-4。

表2 3组患者Fuel-Meyer评分比较(分,

表3 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分,

表4 3组患者肿胀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冲击波治疗肩手综合征通过刺激重要部位来发挥作用,冲击波治疗可促进抑制疼痛的化学物质分泌,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受损部位组织再生[3-4]。另外,脑卒中后的肩手综合征患者肩关节因疼痛而减少活动量,逐渐会出现骨质疏松,体外冲击波能有效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生明显,进而使骨密度增加。对照A组单纯应用冲击波治疗后Fuel-Meyer、VAS、肿胀评分较入院前都有所改善。

悬吊训练技术主要特点就是悬吊下肢体由于重力[5],能对肩关节的浅层肌肉进行放松,重建神经肌肉控制能力及正常运动模式,有效激活因疼痛或制动而“休眠”的深层肌肉,提高核心肌群的肌力和肌耐力,进一步使肩关节稳定性日益提高[6]。对照B组单纯应用悬吊训练技术治疗后Fuel-Meyer、VAS、肿胀评分较入院前都有所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3组患者治疗后Fuel-Meyer、VAS、肿胀评分较入院前都有所改善。悬吊下运动、冲击波联合治疗肩手综合征早期患者效果,显著高于单独悬吊下运动及单独冲击波治疗效果。本研究显示,单独冲击波治疗肩手综合征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悬吊下运动,考虑冲击波改善肩手综合征的疼痛更具有优势;而单独悬吊下运动治疗肩手综合征后的肿胀评分显著低于单独冲击波治疗,说明悬吊下运动在改善肩手综合征肿胀更具有优势。

猜你喜欢

冲击波肩关节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爆炸切割冲击波防护仿真研究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爆炸冲击波隔离防护装置的试验及研究
防护装置粘接强度对爆炸切割冲击波的影响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体外冲击波疗法治疗半月板撕裂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