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业态共享经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

2021-12-07何志文

商场现代化 2021年20期
关键词:共享经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何志文

摘 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改变了我国社会信息传播模式,给商业社会信息传递带来了一定的革新和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各行业开始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形成了新兴的共享经济发展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各行业的管理效率以及企业运行效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不仅如此,共享经济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使共享经济下的人力资源具备了新的特征。本文主要阐述了新业态及共享经济的基本概念及发展情况,分析了共享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的新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新业态共享经济下人力资源的新特征,提出构建适应新业态共享经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关键词:共享经济;人力资源;企业管理

在传统的企业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建立大型的企业场地才能够同时协调几百上千人,甚至上万人同时工作,这主要是基于过去缺乏高效的信息沟通工具,只能够面对面进行沟通才能够协同工作,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互联网技术使得人们之间信息沟通和交流效率获得了空前提升,人们即便不在同一个时空协同工作也能够实现信息的及时沟通交流,并实现协同工作,这样的工作模式使得我国劳动力的就业方式发生了改变,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工作并通过互联网技术平台与他人协同工作,而企业对于人力資源的管理也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平台来开展,正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模式下劳动力就业模式的不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一、新业态及共享经济概述

1.新业态概述

新产业,指结合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既包括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也包括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全球各个产业链都进行了细化及分工合作,延长了产业的价值链,而产业链的延伸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出现与快速发展,并出现了共享合作平台等新型的组织形式,与传统企业组织结构庞大、组织分层较多的情况相比,共享经济等新的业态模式组织结构较为扁平,因此员工以及用户的需求信息能够得到更好的反馈,而管理层在接收到相关反馈后,也能够及时进行相关优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增强企业产品及服务的竞争力。

2.共享经济概述

共享经济自1978年被提出后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此后共享经济不断发展,关于共享经济的概念及研究也在不断完善,关于共享经济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目前我国关于共享经济的概念普遍采用的是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共享经济发展年度报告2019》给出的共享经济的定义,共享经济是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以使用权分享为主要特征,整合海量、分散化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在共享经济中主要参与这一经济活动的有三方,分别是资源的持有者、参与资源分配者以及资源需求者,通过资源分配者将闲置资源持有者与资源需求者连接起来,让资源需求者能够获取相关闲置资源一段时间的使用权限,从而在满足资源需求者的相关需求的同时,能够极大地调动社会闲置资源,提升社会资源的整体使用效率。

二、共享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特点

目前在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主要组织模式为平台型企业,平台型企业通过匹配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挖掘两个或者多个群体之间潜在匹配的需要,从而促成两个群体或者多个群体之间进行交易,达到满足双方需求的目的,在这一个过程中,平台企业通过收取一定的交易费用或者服务费用来盈利,正是基于此平台型企业通常具有以下特征:首先,交易平台中的群体具有广泛性,平台型企业服务于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其次,平台型企业促成两个群体之间的交易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凡是有相关需求的平台用户都能够通过平台的匹配找到对应的资源来满足自身的需要;最后,平台型企业具有较强的网络传播性,当某一群体中较多的人开始使用这一平台时,通过网络传播效应,不仅该群体中的其他人可能会使用这一平台,而且可能会影响到网络环境中的其他群体加入这一平台。

1.平台企业人才范围扩大

随着共享经济的发展,在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中形成了二元人力资源模式,在共享经济平台型企业中,平台型企业不仅具备传统人力资源模式下的雇佣关系,即员工在企业的特定地点工作,实行员工层级化管理制度,而且平台型企业还存在共享型人力资源,以曹操专车等共享汽车平台型企业为例,在曹操专车运行的过程中,平台技术型员工以及平台管理型员工大多是在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下工作,员工的工作模式为工作日前往企业工作,员工的工作时间受到企业严格的管理,而曹操专车平台中的司机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则为共享型人力资源,司机尽管与企业签订了相关的服务协议,司机需要履行一定的工作义务才能够获取相应的报酬,但是司机的工作时间并没有受到企业严格的约束,同时司机上班地点也是自由的。

2.人力资源管理关系复杂化

当前平台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复杂化主要是表现在平台外部环境的复杂化,一方面平台人力资源仍受到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约束,同时还需要面对消费者市场的检验,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另一方面,平台的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加大,企业人力资源除了在管理传统人力资源组织之外,还需要管理新兴的共享型人力资源,而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目前发展时间较短,关于共享型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除此之外,共享型人力资源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区别较大,员工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而类似于劳务关系,而相对于雇佣关系而言,在劳务关系下,企业对于员工的管理能力以及约束能力较低。

3.组织边界模糊化

共享经济是基于互联网展开的,而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因此依托互联网技术产生的共享型人力资源其边界性也逐渐消失,在共享型人力资源中,人员不再具体归属于某一个具体的部门,而是根据企业员工的个人能力以及某一岗位的需要,将员工匹配到合适的岗位中去完成某一项目任务,而当项目任务结束后,该员工将从任务组中撤离,然后匹配下一个与其能力相适应的岗位或者任务,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每一位员工的能力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使团队成员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4.人才管理信息化

一方面,在共享人力资源模式中,员工所有的行为都将记录在企业的信息平台中,同时用户也能够通过使用平台对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进行评价,使得企业能够根据相关评价来充分了解员工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的工资发放需要花费人力资源管理专员大量的时间进行核算,工资核算效率较为低下,而在共享人力资源模式下,工资发放的方式则是通过信息化管理来实现的,信息化平台根据平台中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时长、完成的任务量以及用户评价等方面综合对员工的薪资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完成后,在固定的工资发放时间,通过移动支付等形式来完成员工工资支付。

5.评价激励体系客观化

对员工工作进行评价,并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奖惩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且对于员工的评价是否公正客观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员工的忠诚度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而在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企业缺乏信息化人员管理工具,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企业主要是通过部门上级管理人员的评价来评判员工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而这样的判断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因此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对于员工的评价并不客观,而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在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员工所有的工作表现都能够通过平台数据反映,只要员工的工作表现符合企业的基本要求,就能够得到相应的薪资,同时,当企业激励员工多完成任务时,可以设置完成一定任务量给予员工额外奖励的设置,一旦员工的工作量达到相关设置门槛时,即可得到现金奖励,因此在信息化模式下,员工的评价更加透明、公正,且员工的薪资报酬也符合多劳多得的激励设定。

6.人力资源职能的淡化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下,所有的人員进入企业工作之前都需要经过招聘、培训、试岗环节才能够正式进入企业工作,而在当前的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人力资源的这些职能被逐渐弱化,当相关人才从事共享型人力资源类型的工作时,只需要填写个人的相关信息以及相关能力信息即可进入平台中,当求职人员的信息经过审核,求职人员的能力被认定基本满足平台的要求时,求职人员即可进入平台工作。

三、构建适应新业态共享经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1.新业态下共享经济平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建立

(1) 改变因事设岗的岗位设置模式,建立新型岗位设置模式

在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模式下,通常是根据企业组织框架体系来设置岗位而后进行招聘的,伴随着企业的扩张,当企业的某些工作无法完成时,企业才会新设相关岗位并对外招聘,而当前在新业态共享经济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这一岗位设置方式发生了改变,这主要基于在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企业组织以及组织结构的边界变得模糊,无法按照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因事设岗的方式来设置岗位。在共享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下,需要创新传统的人力资源设置岗位的模式。一方面,企业需要对自身的服务范围、发展方向及发展速度进行规划,并结合市场对人力资源的需要来设置人力资源岗位以及需要的人力资源数量,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还需要对员工实施轮岗制度,使员工的各方面能力都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因事设岗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因人招事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打破既定的组织架构,集聚、保持和发展优势人力资源。

(2) 改变按岗聘人的招聘模式,建立新型招聘模式

在过去的人力资源管理招聘的过程中,通常是根据岗位的职能要求以及能力要求来招聘员工的,而在信息化共享型人力资源发展模式下,通过建立人力资源库,以及人员招聘需要,人力资源招聘工具将根据企业用人需要自动筛选求职人员的相关简历,将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求职简历筛选出来,从而节省招聘专员的招聘时间,提高招聘效率,除此之外,通过建立人力资源数据库还能够根据候选人员的能力及其表现来预测企业员工可能离职的时间,从而进行更好的招聘规划,保障企业的稳定运行。

(3) 改变人尽其事的员工评价模式,建立新型评价模式

在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对于员工的评价主要是根据员工的绩效进行评价,而这一评价模式较为单一,难以形成对员工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共享经济的兴起,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将建立多元化、开放式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一方面,在共享型人力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用户能够通过共享平台评价相关人员的服务,为企业提供较为真实与客观的员工工作评价;另一方面,在共享经济模式下,用户与员工的评价是双向的,员工也能够对用户进行评价,当员工对于部分用户的评价过差时,平台则可以对用户的使用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通过这一评价模式的建立,使用户对于员工的服务评价更加客观、真实。

(4) 改变事得其酬的员工激励模式,建立新型激励机制

在过去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过程中,对于员工的激励主要是通过给予绩效或者业绩优秀的员工一定的奖励来实现的,同时在员工数量较多的企业,核算员工的绩效以及员工的工资时,人力资源管理者核算这些业务的工作量通常比较大,因此效率通常较低。而在共享经济模式下,通过将员工业绩等评价信息输入相关数据库软件,并通过数据库软件对员工的绩效等评价信息进行统计,并自动生成,能够极大减少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工作压力,同时将每位员工的绩效评价及薪酬信息进行公示,还能够体现企业的公平性与公正性,除此之外,优秀员工的绩效和薪酬信息被公布后还能够形成示范作用,激励其他员工努力工作,提升其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2.新业态下共享经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功能的实现

(1) 建立选拔人才的新方式

选拔人才是人力资源工作的开始,而当前在共享型人力资源模式下,相关求职者在共享型平台中填写相关信息完成后即可进入平台工作,但是缺乏对员工的系统性、全面性的评价,这导致企业可能招聘到能力与思想道德水平较低的员工,因此笔者认为在共享型模式下,招聘人才的过程中需要建设一套完整的人才录用标准,借助互联网和政府监管部门力量,引入相应的征信体系。并利用大数据平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监测和记录,并反馈到相关数据库进行分析,使得企业员工的服务能力以及思想道德水平能够有据可查,通过这一措施来逐步建设和提升企业人才库的质量。

(2) 建立平台化人才培训模式

由于当前共享型模式下,企业员工的分布较为分散,难以通过传统线下培训方式对员工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员工的思想素质,或是宣传企业的文化,因此在共享型模式下,需要建立起新型培训方式来对员工进行培训。例如:通过慕课以及公众号等网络化媒介及平台来传播企业文化价值,使员工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培训,提升自身的能力。

(3) 通过用户评估来调整用人方式

用人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用人大多是以部门领导的安排为主,而这样的用人方式可能难以选拔到最为合适的人才,为此需要调整用人方式。一方面,类似滴滴等需要大量司机等共享型人力资源的共享型平台,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需要来招聘和使用相关人员;另一方面,在企业需要提拔人才时,为了能够选拔到最合适的人才可以采用竞争上岗的形式,竞争岗位。

(4) 通过平台持续物质奖励留住人才

留住人才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任务及目标之一,为了留住相关人才。一方面,企业需要建立起公平的员工激励机制,给予工作努力且优秀的员工物质奖励,从而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并留住水平较高的员工;另一方面,还需要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平台企业应结合客户满意度以及服务提供者的价值贡献等服务性质的指标,对员工奖罚。

参考文献:

[1]来有为.新时代推动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政策选择[J].西部论坛,2017,27(06):58-64.

[2]于飞,吴红蕾.人力资源服务业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8(07):93-101.

[3]郭玮.新业态用工治理与政策创新[J].中国人事科学,2020(05): 12-19.

[4]姜红艳.新业态下人力资源服务业创新与发展[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0,10(08):29-31.

[5]杨志明.新业态下聚焦人力资源服务数字化[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20(10):37.

猜你喜欢

共享经济企业管理人力资源
山东青岛市张远问: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具体指什么
共享经济的冷思考
“共享经济”在中国变味儿了吗
中国网约车的规制范式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液晶生产企业客户管理新概念探究
浅析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基本类型及其对管理的意义
沙发客的共享经济特征及启示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