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员军工精神实境教育价值及实施路径研究

2021-12-07伟,余

关键词:实境军工党员

胡 伟,余 彪

(南京理工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4)

军工精神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全体军工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得到普遍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1],也是高校培育“时代新人”的珍贵思想资源,自诞生之日起便熔炼为我们党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5月16日,在国防科工局的《军工报国图》书画长卷中,军工精神一般内涵被完整阐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这为军工精神的发掘凝练与转化创新进一步明确了价值方位,也为学界深入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军工精神育人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当前,随着党史学习教育的深入开展,军工精神作为经由长期历史积淀所形成的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价值体系,其蕴含着的鲜明价值内核和独特育人功能[2],也成为高校构建党员教育实境、创新党员教育路径过程中不应忽略的一座经典“富矿”。

一、高校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的现实价值

1.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是军工背景高校落实党员教育新要求的现实所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指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也要求基层党组织以更实举措推进党员教育方法创新,推出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更多管用实用的教学方法,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推进有抓手、质量有保证。人民军工创建90年来,武器装备发展的峥嵘历程、国防建设的伟大成就、强军路上持续传承的精神品格,以及其中所贯穿的优秀党员的精神品格与党性光芒,共同铸就了高校党员教育的宝贵实境资源,构成了军工背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军工背景高校而言,基于实境资源,将军工精神融入党员教育实践,打造党员实境教育精品课程,可以丰富党员教育内涵,构建生动形象的党员教育氛围,帮助党员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培养党员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真正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2.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是高校传承弘扬优秀文化的现实要求

人民军工近百年的历史,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艰苦创业的奋斗史。1953年,哈军工成立之时,首任院长陈赓在开学典礼上发表了“忠于民族,孝于国家”的豪言壮语,一代代军工人在军工精神的感召和激励下,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忠诚奉献谱写了强军兴国的辉煌篇章,他们用实际行动传承并不断丰富着军工精神的时代内涵。

作为一座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宝库,军工精神与生具有纯粹、渗透和联结的特效,“国家利益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注定军工精神能够避开一切文化阻力,跨越维度地联结“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强大国防,繁荣祖国”的当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在国防科技战线的生动体现,军工精神融入高校党员实境教育既是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支撑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党员实境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具体实境课程设计过程中,寻找素材、挖掘素材、使用素材、补充素材等工作可以发挥对军工精神的凝练传承、塑造补充等作用。对军工背景高校而言,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就是要发挥好军工精神育人功能,创新教育方式,将大学特色文化资源运用至党员实践教育活动中,通过发扬军工精神,因地制宜,用身边的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不断创造学校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3.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是高校落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载体

高校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职责,如何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与高等教育事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任务有机结合,是当前高等学校应该统筹好的问题。

具体落实到教书育人的实践和发展中,就是要通过对军工精神的价值认同,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第一是要发挥挖掘效应。军工精神融入党员实境教育的课程建构中,必然要深入发掘军工背景高校自身发展史中所蕴含的育人资源,所记载的重要事件,所体现的校风、教风、学风,所反映的师生、校友风采等内容,都可以纳入到军工精神在不同时代的内涵之中。第二是要发挥共鸣效应,军工精神代表了军工背景高校时代特征和自身特质的校园文化,成为了一种无形的价值规范,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容易引起共鸣、获得认同,只要学生置身其中,便可感知到军工精神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并潜移默化地从中接受教育。第三是要发挥辐射效应,实境党课要体现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效应,推进“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做好党员培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融合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学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二、高校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的主要原则

1.高校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的价值导向原则

军工精神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熏陶功能、凝聚功能,对高校党员教育实践具有相似的功能[3]。一是导向功能,军工精神能够促进党员自觉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党员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二是激励功能,“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军工报国、甘于奉献、为国争光、勇攀高峰”,这都是当代军工精神的生动表现,通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释放,有利于党员激发学习工作热情,培养党员吃苦耐劳、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三是熏陶功能,军工精神可以陶冶党员的道德情操,潜移默化地对党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党员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意识。四是凝聚功能,军工精神是一种独特的粘合剂,其特有的号召力能够凝聚力量、团结人心,促使党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助推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2.高校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的浸润教育原则

如何将军工精神融入党员教育体系,提高党员培训教育教学质量,可以借鉴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由英国应用语言学家在20世纪初创立的教学方法,主要表现在陶冶和暗示(或启迪)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法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会有目的性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态度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技能得到发展。

根据情境教学法,高校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的课程设计需要坚持三个原则。第一是无意识与意识的统一和智力与非智力统一原则,这是情境教学要追求的效果。在军工精神实境情景基础上,受教育者的精神将处于集中与轻松并存的状态,党性认知沿着“实境现象—因果关系—事理—法理”的物化过程被落实为物质性代表特征。第二是愉悦轻松体验性原则,受教育者基于军工精神实境情景展开自己的思维和想象,把思考和发现体验为一种快乐,而不是一种强迫或负担。第三是师生互信互重下的自主原则,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突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要从人的实际出发,在完成课程教育的同时得到党性修养的升华。

3.高校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的学以致用原则

军工精神融入高校党员实境教育,可以提升教师党员从事军工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党员坚定信念、重塑人格,以实际行动投身强军兴国的伟大事业,为军工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要做到学以致用,必须抓好三个发力点。第一是加强思想引领。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军工精神教育和党性教育,帮助党员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第二是创新活动方式。注重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学校军工文化内涵,用身边的事教育引导身边的人,不断夯实党员教育体系建设和平台建设,持续激发广大师生自觉弘扬爱国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赤诚信仰。第三是坚持融合发展。坚持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工作理念,凝聚军工文化氛围,发扬军工精神,推动传统军工特色与“两个强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战略深度融合,不断创造学校蓬勃发展的新气象,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队伍保障。

三、基于军工精神的党员实境教育情境的建构路径

1.实境教育情境的创设

正如赞可夫发展教学理论所述,“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在实境教育中,需要通过实体、模拟、语表等方式创设情境,发挥情境教学法本身的“形真”“情深”“意远”“理寓其中”的特点,对受教育者主观意识进行作用[4]。

党员实境教育情境的创设途径初步可以归纳为6种方式。第一是实物演示情境。以实物为中心,考略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一般知识性的课程中涉及的物体对于学习者而言通常是陌生的,但在实物演示情境中实物一经展出,学习者会豁然领悟。第二是图画再现情境。以图画展示为主要手段,通过把课程内容形象化来再现情境。图画是展示形象的主要手段,课程用语言描写的情境通过图画方式再现出来,无疑会使得被展示的形象变得具体,学习者可以凭借具体真实的感知,辅助以想象力再现原本情境。第三是音乐渲染情境。即以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塑造出音乐形象,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丰富的美感,音乐渲染情境往往可以吸引学习者心驰神往,从而进入特有的意境之中。第四是表演体会情境。情景剧可以通过进入角色和旁观角色两种方式重构情境,直观展示事件和人物,从而让学习者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使渲染的形象直接作用于学习者感官,帮助学习者在参与或观看剧情的过程中真实体会情境。第五是生活展现情境。从工作或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将之鲜明地呈现,学习者可以经由参观或参与特定生活和工作的方式进入情境,从而具有一定的感知强度,在潜在的启发思考中诞生内心深入的向往与共鸣。第六是语言表达情境。以教师生动的语言教学为主要方式,促使实物演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喧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生活展现情境等5类直观的情境与语言描述相结合,发挥语言描述的主导性、形象性和启发性,从而达到画龙点睛、渲染强化的效果,构建具有导向性的语言情境。

2.实境教育情境的优化

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而言,组合使用上述6种方式的党员实境教育情境在实际行动时产生着更自由活动的空间,这一别有特色的呈现要求实境教育情境需要优化面对更高层的一致性,即情境教学的6种方式不是简单的堆积使用,而是要求教学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目的,选取、创设军工精神情境,采用递进式的教学方式,设计党员情境教育过程的最佳方案,从而在规定教学实践内,使教学、教育任务达到可能范围内的最优效果,作用于党员的感官,使党员浸润主题情境中,锤炼党性意识,筑牢党性根基。

基于军工精神的党员实境教育情境应然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军工精神和党员故事为实境教材,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一个整体心理场的媒介作用于党员的意识,给党员展示鲜明事迹人物的形象,使党员置身于军工精神主题情境中,身临其境地从形象感知迈步达到抽象理性的顿悟。同时,授课教师也必要辅之以生动、富有情感的引导,帮助党员在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中将党性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遵循爱国主义和奉献精神的情感逻辑彻底激发党员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使学习先进成为主动的、自觉的活动,推动党员认知不断发展。

3.“军工精神与党性教育党员教育实境课堂”情境教学案例

南京理工大学“军工精神与党性教育党员教育实境课堂”以军工精神为切入点,依据情境教学法理论,以我国武器装备发展历程和老一代军工人身上绽放的党性光芒创设党员教育情境,并优化为实物演示情境等6种创设途径,自觉激发青年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具体建构方式与以上实境教育情境的6种创设方式一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以兵器博物馆馆藏展示的6000余件武器装备为实物背景,构建“止戈为武,献身使命,铸造大国利器”等课程,以武器装备背后的故事和人物构建“物—事—人”关联的情境,展示我国武器装备发展的光辉历程,提高党员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第二是以王泽山院士(知名火炸药专家)和祝榆生(99式坦克总设计师)的光辉事迹为背景,构建“大境·大智·大成——王泽山院士的故事”“独臂总师祝榆生的传奇故事”等课程,以展示的图画和文字内容为呈现方式,构建“画—事—人”关联的整体,提高党员奉献精神。第三是以南京理工大学校歌《使命》和其它爱国主义歌曲为内容,构建“使命与传承——军工精神传唱”音乐教学课程,构建“乐—事—人”关联的整体,用微妙的音乐,给人以强烈的爱国暗示。第四是以历史剧《陈赓大将的共产主义信仰》《孔从洲》等为主题,通过参与表演角色或观看历史剧的方式,构建“剧—事—人”关联的整体,以鲜活的、生动的历史沉浸感,推动党员自觉提高党性修养。第五是以军事训练、实弹射击、军工科研实训、专家座谈等方式,通过体验、观摩等置身实地,真实感受国防军工发展的科技伟力、创新魅力,构建“境—事—人”关联的整体,激发党员的创造热情。第六在以上5种情境内,通过现场教学教师的语言引导,促使实物、图画、音乐和表演等更加鲜明生动,将丰富的感情色彩直接作用于党员的感官,使党员在受教育过程中变得更加的兴奋和更加的富有激情。

表1 南京理工大学以提升党员“献身意识”为设计目的军工精神党员实境教育方案

结 论

对军工背景高校而言,发挥好军工精神育人功能,创新教育方式建构党员实境教育情境,是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巩固特色创建一流的应然命题之一,也是完善对军工精神之探究的重要过程。如何将军工精神、乃至特色校本文化资源运用至党员实践教育活动中,将注定长期成为高校不断增添学校特色文化底蕴、强化党员教育管理的追求方向。

猜你喜欢

实境军工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研发支出政策在军工科研企业的应用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世界五百强:中国军工风云榜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顾帅圻:将“军工范儿”进行到底
军工版“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