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策略研究

2021-12-07

现代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育人院校

廖 佚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长沙41020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文化育人的重要所在。如何将这三种文化融入高职校园,在使广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使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得到提升,是当前备受关注的课题,值得重点研究。

1 高职院校开展文化育人的现状

新时代,各大高职院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红色文化进校园育人铸魂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也还存在有亟待改进之处。

1.1 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情感沟通有待加深。当前,高职学生多为00后青年,他们较难感悟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救国救民、披荆斩棘、不畏艰险的爱国情怀和革命精神,较难与改革开放以来的艰苦创业精神等产生情感共鸣,而且,他们对传统文化也有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同时,他们成长在信息化环境下,具有一定的互联网思维,传统教学方法与手段对其缺乏吸引力。文化教育主体大多由经验丰富、文化积累厚实的教师和青年思政教师构成,他们有的生于建国初期,对革命时期的文化历史耳濡目染,对建国后的文化建设历历在目,有的成长于改革开放初期,长期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他们自身较高的学识修养与成熟的“三观”,使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红色文化有着较高的重视度与认可度,对学生侧重于理性传达而常常忽略了人文关怀,且互联网教学思维不强。

1.2 文化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有待加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红色文化的教材,各个学校不一样,有的进行了选购,有的是自己编撰。经调研,当前部分文化教材时效性一般,更新速度较慢,与现代大学生特征结合不紧密等。同时,虽然当前文化教材在编排中开始关注学生的年龄层次、特征,但内容的重复性和交叉性较多,且教材内容的语气较为生硬,多采用说教式、学理式语言进行阐述,一些内容联系生活实际不多,专题性、情感升华类的内容编排较少。

1.3 校园文化教育实践活动的吸引力有待提升。有的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主题确定、活动内容选取、活动流程设计等方面相似度较高,创新性元素较少。有的文化活动只是为了完成年度任务,或者丰富教育形式而开展,内容设置上应付了事,对广大学生参与的实际需求等关注并不多。有的文化活动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使得有关文化的精神传承与育人意义等不鲜明,也缺少对文化活动的理论分析、经验总结以及情感升华。

1.4 学校开展文化教育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调查中发现,当前尽管部分学校点缀式、嵌入式的文化建筑较多,但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价值并不是很高,这些分散的文化建筑物尚未发挥出其价值功能,同时,蕴藏于学校文化馆、学校博物馆、校史馆中等文化基本载体的文化价值尚未得到深入而充分的挖掘,使得文化教育的氛围不浓厚。部分文化网站、公众号的管理不完善,形式花哨而内容浅显,难以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念、革命精神等渗透进学生的头脑、心中。

2 加强文化育人的基本策略

2.1 坚持智育与徳育齐头并进。实施文化育人,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要摆脱“重专业、轻素养”、一味追求提高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教育目标的束缚,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育并举”,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时代人才。深化对大学生道德与价值观以及红色情感等的培育,重视校园文化活动,营造文化环境,引导广大学生养成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拼搏创新、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文化教育目标的推进与文化精神的传承相辅相成,促使学生由“经济人”、“政治人”向“道德人”转变,从而实现智育和德育并举。

2.2 注重层次化与生活化相结合。一是要注重教育目标的层次化。学生因年龄、专业等差异,其知识储备、文化认知和思想素质等存在一定的差距,接受文化教育的能力、水平等也不相同。高职院校在设定文化教育目标时,既要重视广大学生的层次化差异,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从而增进学生对文化教育价值目标的认同,因材施教,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2.3 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高职院校在开展文化教育时,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也要凸显文化教育的双重价值,要以学生的合理需求和成长成才需要为基础,以实现社会发展、文化繁荣、教育兴盛为目的,增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最大化发挥文化对塑造学生理想信念、道德品格以及培树爱国主义情感等方面的德育目标价值,使文化教育走进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促进个人发展目标与国家、社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3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实现路径

3.1 加强顶层设计。高职院校要根据院校自身情况、学生认知水平等因素设计合理的宣教模式,并且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调整方案,一方面,要做到文化教育方案分层分类、有序,文化教育过程要环环相扣,教育内容要主题突出、各自独立,体现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另一方面,在制定教育方案时需要考虑各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了解他们对人文精神的认知度和吸收能力,方法上也要多样化,可以由低到高、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也可由具体到抽象、由里向外等等,同时要关心学生的情感诉求、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责任感和艰苦奋斗意识,将人文精神融入到他们的血脉之中。

3.2 提升教师素质。文化教育者需要文化功底扎实,能深刻把握三类文化的精髓,同时教学能力过硬,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与学习,全面辩证的加以理解,构建起较为系统准确的文化教育理论体系,并在掌握文化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人文精神的德育价值,经总结提炼形成文化教学的有益素材。同时还要提升语言亲和力,避免过度使用学理性语言,要融入真情实感,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比如在互动式教学中积极运用引导性话语点评学生的发言,让学生有快乐感、获得感。

3.3 优化课堂教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大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能力等也发生了变化,以往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合当下,要增强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教育内容等。一方面不能停留在知识的“灌输”,要增强学生对人文精神更深层次的理解,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兴趣点,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接受知识的敏锐性和对知识的选择性等特点,将单纯的讲授提升到引导学生的行为方式,使其正确思考,为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方案。

3.4 夯实实践教学。当代学生更关心亲眼目睹的事件,也更侧重于亲身体验,所以文化教育需要更加关注知识与行为的结合度,更注重于实践教学,在人文实践中使学生所吸收的人文知识从内到外转化为行为实践,做到知行合一。这就需要教育者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情境和创造机会,鼓励学生走出去,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加深对人文精神的深刻理解,同时锻炼自身意志、增长才能;需要依托人文历史场馆、革命纪念地、烈士陵园、红色文化展馆等开发一批稳定的、高质量的人文精神教育实践基地,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让大家在实践中完善人格修养,树立正确的三观。

3.5 打造校园文化。可通过举办校园传统文化艺术节、革命文化展、红色文化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学生在艺术欣赏中学习感受;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即通过标志景观或建筑等作为人文精神的宣教载体,如修建孔子广场、广德楼、集贤室、五四学习角等标志性建筑;举办征文、诗歌会、诵读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读写中提升自我;宣扬校训、校歌、校风等,如湖南商务职院的校训是“厚德明志、立信强能”,既能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还与实现中国梦所需的奋斗精神一脉相承,能够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通过学术活动传承人文精神,如开设“传统文化大讲堂”、“红色文化专题研讨会”、“革命史论坛”等,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与学术水平;通过校报、校电视台、校广播站、校官方微信等传播载体构建人文精神的校园传播系统;还可以建立志愿服务机制,让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山村,让广大学生在关爱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帮助居民中陶冶情操、完善自我。

3.6 开展网络宣教。高职院校需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推动文化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改革,建设“互联网+”人文精神宣教与传承平台。在内容上,除常规栏目外,还要从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入手,如开辟青春板块、热点点评板块等,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在形式上,设计具有青春感的传统文化专题网站、红色专题网站等,通过美观的排版、方便的链接技术等,提高学生对专题网站的学习兴趣;还需开设涉及时代热点、行业发展等相关话题的论坛来开拓学生视野,让学生表达内心想法,专职工作人员进行有效引导,把握舆论导向。同时,还要通过QQ、微博、微信等网络手段,构建师生良好的沟通环境,及时进行答疑解惑;发展学生网络建设团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文化网络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使得校园网络平台成为文化宣教的重要阵地。

3.7 实行家校联动。树立文化自信,推进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学校是主要场所,家庭也不可或缺。学生的道德品质、个人素养以及三观的形成都与家庭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学生的家庭配合学校的文化教育规划,将三类文化融入到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做好表率,以自身行动告诉学生,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弘扬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所在。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