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助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考

2021-12-07陈秋萍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馆藏马克思主义图书馆

陈秋萍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图书馆,福建福清 3503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数次就意识形态工作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会议中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的心脏”,与教师、实验室并称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可以说,高校图书馆是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之一。

当前从知网、维普等数据库检索有关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研究有500多篇,研究内容包含传统文化宣传、网络阵地建设、思政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及意识形态安全等,研究主体主要集中于党委、团委和学工处,仅有江涛和段玉柳、韩海苗和郭旭魁2篇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研究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策略[2-3]。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又系统、复杂、长期的工作,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储存与传播中心,如何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结合图书馆的中心工作,助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发展,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是图书馆界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应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是指一种观念的集合。也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它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作为意识形态的奠基人,提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论述,认为上层建筑在经济基础上形成,并组成社会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思想体系,有什么样的统治阶级,就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4]。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5]。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任务,指出意识形态建设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理论武装,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等。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坚决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夯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

二、高校图书馆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有利条件

高校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勇于承担起宣扬主流意识形态、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这是由高校图书馆的内涵、主要任务、社会职能以及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实施路径综合影响所决定的。

(一)信息资源的储存者定位

高校图书馆乃至高校开展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群体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产生感知与认同。感知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有组织的处理,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涵进行理解认识的过程;认同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感知的基础上,个体的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互碰撞,内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新建构个体意识形态的过程。因而,高校图书馆助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需要建立在引导学生群体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基础上开展工作。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拥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且能够借助新技术收集、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途径,拓宽学生群体的信息视野。可以说,高校图书馆助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过程中能够也应该发挥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优势,尽最大努力抓好各类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等工作,做好高校意识形态资源的储存者角色。

(二)文化知识传播者的定位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文化知识的储存机构,开展的服务工作是基于自身的文化知识信息体系,把各种文化知识传递给学生读者,而文化知识承载的是特定阶段人类思想活动的成果,代表了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故文化知识的传递本质上就是把特定时期的社会意识形态灌输到学生读者的头脑中,潜移默化地形塑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6]。同时,高校图书馆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肩负着文化知识的传播责任,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向学生读者辐射积极文化。因此,高校图书馆是文化知识与学生读者的“信使”,在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中肩负着文化知识传播者的责任。

(三)主流价值观引导者的定位

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要求建设主体重视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主体地位产生高度认同,推动学生价值观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实现良好对接[7]。学生群体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其主流价值观的正确与否对高校、国家稳定和未来走向有不容忽视的影响,然而学生是一个价值观发展不成熟、从众心理较强、易受外界因素干扰的群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遭受着社会加速转型中诸如利己主义、享乐至上等社会亚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诸如“中国威胁论”“中国模式论”等西方文化渗透和新媒体便捷性导致的价值观念多元化的侵害[8-10]。而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前沿阵地,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思潮的集散地[11],有义务有责任发挥教育职能,作为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者。

(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实施路径的要求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意识形态工作以来,业界学者纷纷探求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实施路径。贾耀忠和张剑英从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立足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途径入手[12];韩庆祥和张健从西方意识形态本质、意识形态转型、意识形态话语权维度探讨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驱动策略的实施路径[13];程洪宝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构角度提出要确立体现普遍性、时代性的价值取向,要建立体现包容性、合理性的目标体系,要选择体现建设性、灵活性的实施路径,要建设发挥积极性、主动性的执政党,以推动意识形态建构[14]。无论研究者从哪个角度出发,都跟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高校图书馆助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构想

(一)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馆思想

高校作为社会思想交融交汇的前沿阵地,是意识形态产生和交锋的敏感地带[15],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高校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中国图书馆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了图书馆绝不是一个中性文化机构,是宣传新思想、传播新观点的带有强烈政治文化功能的机构[16]。因此,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思想集散地和政治文化教化功能的机构,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战线,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意识形态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掌握住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和信息宣传等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在思想和行动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和开展中心工作。

高校图书馆应坚持中心工作与意识形态工作“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中心工作开展中以“两个巩固”明确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即在办馆指导思想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信息资源馆藏发展政策中巩固全党全校师生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符合高校学科发展、地方经济发展和馆藏特色发展的信息资源体系;在中心工作推进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一切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建立在满足好师生读者需求、维护好师生读者的根本利益,明确“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约读者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的有机体”,使中心工作每一次的开展和改革均是基于读者需求;在中心工作管理和监督中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守好自身宣传推广主战场,抓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工作,发挥好信息传播职能,有选择、有组织地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资源推送给学生群体,使得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统筹规划馆藏资源体系建设,制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馆藏发展政策

学者们依据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意识形态相关论述,对意识形态根本任务进行了多维度解读。有观点认为意识形态建设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优势,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17];亦有观点认为意识形态建设要传播好讲好中国故事,介绍好中国的现实情形[18]。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对高校发展任务提出了新要求,指出高校肩负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是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前沿阵地。因而,高校图书馆在新形势下要结合学校发展任务,响应党中央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要求,结合馆藏特色、学校人才培养任务和学科发展目标及地方经济发展要求,有选择地将国家和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本校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研究成果纳入馆藏资源体系,制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开放、发展的馆藏发展政策。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的编制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一要调整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录范围和重点,将地方文献建设重点放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上,建设定位为“全”;要结合图书馆的馆藏特色、高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精准地收录全国范围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本校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关研究成果信息资源,建设定位应为“精”;二要完善专门的数字馆藏发展政策,对意识形态馆藏资源、网络意识形态信息资源数据化作出规划,明确采选标准、数据化标准、建设原则和发展目标;三要完善馆藏建设经费分配政策,测算研究高校图书馆建设意识形态信息资源体系的经费使用比例,科学分配购书经费;四要修订馆藏书刊剔旧原则,立足意识形态文献资源的学术价值,科学、合理地开展意识形态信息资源的剔旧工作。

(三)深入挖掘意识形态信息资源,基于数字人文开展意识形态数据资源库建设

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简单的信息藏与用已无法突出图书馆信息资源中心的优势,图书馆的文献服务转向了知识服务,数字图书馆转向了智慧图书馆,正如刘炜和叶鹰所说的越来越多图书馆在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基础上,期望通过数据管理技术构造数字人文服务系统,通过数据分析技术构造数字人文应用平台,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逐渐转为数据化服务[19]。意识形态数字资源库是从知识的角度有效组织线上线下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指导,涵盖党的路线、基本纲领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历史传统等意识形态信息资源[20],以人物为核心,以资源为载体,运用数字人文技术构建人物与其他载体关系模型,实现意识形态信息资源数据化和智能化。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深入分析、挖掘意识形态信息资源特征的基础上,提取元特征,分析元特征之间的关系,构建意识形态数字人文主题资源。意识形态数字人文主题资源构建应该具有多元性、综合性特征,联合历史、思政等人文学科研究者,引入人文学科理论,基于元特征分析,利用知识模型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者及其相关理论等信息资源连接起来,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意识形态数据资源库。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结合馆藏特色、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等自选主题,建立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红色文化和本校优秀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主题资源,如在红色文化建设中以革命先贤为知识元核心,效仿上海“树人者”[21]数字人文数据库,对革命先贤的战斗轨迹进行“人物时事地”的提取,形成地方红色文化数据资源库。

(四)构建立体化的意识形态文化阵地,掌握意识形态绝对话语权

1.依托信息资源中心优势,打造意识形态文化空间

空间理论创新了高校图书馆新的内涵[22],其依托新技术融合馆藏信息资源的文化元素,对场馆空间进行科学设计和开发,赋予场馆空间文化内涵,打破传统书库、阅览室的设计局限,营造高校图书馆多维度形态的知识文化空间,立体化展示和宣传高校图书馆的文化理念。高校图书馆是“知识中转站”,是知识信息与高校人文价值交融的文化空间。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全方位整合意识形态物理和虚拟空间资源,凝练出主流意识形态,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意识形态文化空间。

高校图书馆构造意识形态文化空间一方面在空间设计上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思想,挖掘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元素,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意涵,打造一个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浸入式空间;另一方面要依据馆藏特色、学科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地打造功能文化空间,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讨空间、红色文化宣讲空间、地方传统文化研究空间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成果展览空间等,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意识形态信息资源的文化价值。同时,高校图书馆要突破物理空间范畴,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形态数据资源建设虚拟文化空间,并将之融合到图书馆的物理文化空间和微信公众号、图书馆网站等线上平台,使师生能够全方位体验意识形态信息资源的文化魅力,更加便捷地使用意识形态信息资源。此外,高校图书馆可以联合其他学科如计算机、物理或数学等学科研究者,利用VR等技术,通过知识挖掘意识形态知识元特征,在意识形态文化空间实现多维数据可视化服务,增加意识形态信息资源推广的趣味性,让师生读者更直观感受意识形态信息资源的文化魅力。

2.建设“安全性”和“互动性”为主的新媒体意识形态宣传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意识形态工作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塑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守好意识形态信息资源建设阵地的基础上,要树立“两个特性”理念落实落细抓好微信公众号、微博、网站等网络舆论集散地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占据新媒体意识形态话语权。

在意识形态推广监督上应坚持“安全性”。一是内容上的“安全”。即新媒体有关意识形态的宣传素材要始终秉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念,对本馆意识形态信息资源要进行科学的内容甄别、客观的科学评判和系统的整理优化,从而形成科学、正确的意识形态素材库;二是制度上的“安全”。即要建立新媒体意识形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新媒体的安全红线,规范新媒体意识形态推广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要建立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文化安全预警制度,利用数据追踪、网络监管等技术随时监控新媒体,第一时间甄别和预警不良网络舆论;另一方面要建立高校图书馆新媒体文化安全应急制度,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和评估不良舆论的风险等级,第一时间采取策略消弭潜在的错误意识形态言论,守好意识形态网络阵地。

高校图书馆在意识形态推广模式上应坚持“互动性”,立足师生读者泛化阅读和快餐阅读的特点,结合当下时事热点、节日和学校活动,积极开辟微信公众号、网页和微博等新媒体的意识形态文化专栏,全方位展示国家和地方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优秀理论,牢牢掌握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具体而言,高校图书馆要长期在新媒体上开展具有交互性、分享性的线上知识竞答、书摘分享等意识形态专栏活动,并不定期举办主流意识形态话题专栏活动,同时,利用新媒体评论转发等互动交流方式,构建师生读者个体意识形态与主流意识形态交互融合的交流机制,让师生读者可以在虚拟社交网络中参与意识形态教育。

猜你喜欢

馆藏马克思主义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黑龙江省书法活动中心馆藏拓片选
云南省档案馆馆藏《东巴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图书馆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