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补中益气汤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2021-12-07陈宏伟陈德宇

关键词:润肠气虚益气

陈宏伟,张 蕤,陈德宇

(1.阜阳师范大学 医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2.阜阳师范大学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便秘是指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结、燥结难解,或有便意而排便不畅、排出困难的病证[1]。当今,由于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快、人群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便秘的患病率不断升高[2],主要高发人群为老年群体[3],相关研究显示:老年性便秘多以气虚型为主[4],大便燥结成栗状、如厕努挣乏力,挣则气短汗出,体倦神疲,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患者脾虚气弱,则大肠气虚,传导无力,以致糟粕内停肠道,干结而难出[5];气虚如厕则无力努挣,努挣后排出,气亦随之泄,故汗出气短,神疲乏力。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性疾病以及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老年性便秘成为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发因素,严重时可危及生命[6]。鉴于此证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造成的严重危害,需要在临床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7]。本研究主要着眼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经方补中益气汤进行临证加减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探究其临床应用和效果,展开相关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2020 年12 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96 例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进行研究,96 例患者中男51 例,女45 例,年龄63-82 岁,均值(73.8±5.64)岁。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气虚型便秘主要症状为大便干结,如厕努挣乏力,挣则气短汗出,患者面色萎黄,舌质淡,脉弱,神疲体倦[8]。患者无肠道器质性病变,临床表现符合上述标准。将96 例纳入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可比性较强。西医诊断标准:患者在过去一年内均表现为持续性或是长时间处于便秘状态,主要包括患者排便费力,粪便呈团块状,排便时有不尽感,肛门有阻塞感或是排出困难的情况,每周排便次数在3 次以下。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7),每次1片,饭前服用,每日3 次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21天。治疗组治则为:补脾益气,润肠通便。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药用:黄芪25g,白术15g,党参15g,当归15g,肉苁蓉15g,陈皮10g,柴胡10g,枳壳6g,升麻6g,炙甘草6g。临证加减:便头干结者,加火麻仁12g、杏仁6g;兼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5g;阴液不足者,加生地15g、玄参10g。水煎服,一天一剂,每天两次,分早晚各一次服用,治疗时间为21 天。

1.3 疗效评价

依据2005 年版《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将便秘临床症状从6 个维度以数据评分进行考量和评价,每个维度0~3 分;依据2010 年版《胃肠疾病中医症状评分表》将中医症状从7 个维度以数据评分进行定量和评价,每个维度0~7 分,分数越高代表症状越明显。参照《中医辩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指标进行评价,治愈:大便至少每两天一次,排便通畅,便质软,肛门排气正常,腹部胀痛及其他伴随症状全部消失,半年内未见复发;好转:大便至少每三天一次,便质基本接近正常状态,排便略欠通畅,伴随症状部分消失;未愈:治疗之后症状及伴随症状未见缓解。治愈率+好转率=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分析

使用Microsoft Excel 建立原始数据库,采用SPSS 23.0 对数据做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构成比(%)表示,行双侧检验且P<0.05 时,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示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对比

表1 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各维度积分与症状总分水平组间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

2.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对比

2 显示: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各维度中医症状积分与总积分水平组间比较显著低于对照组,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

表2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

注:组内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

2.3 两组临床疗效分析

治疗组中患者治疗前的排便周期(4.33±1.01)天、治疗后的排便周期(2.6±1.02)天;治疗前周排便频数(1.6±0.49)次、治疗后周排便频数(3.45±1.02)次;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发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效果显著。表3显示:治疗组患者接受治疗3 周后,48 例患者中治愈占31 例,好转占14 例,未愈占3 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8%。

表3 临床疗效分析[n(%)]

治疗组中治疗有效的45 例患者排便情况和其他临床症状均有好转,排便频率和便质趋于正常,叮嘱患者继续服药一个疗程进行疗效巩固,半年随访未见复发情况。未愈的3 例患者经治疗后症状未见缓解,可能与年迈体弱,饮食不调,胃肠吸收功能差有关,这有待以后在临床实践中持续观察研究。

3 讨论

气虚型便秘多见于年老体衰者,其发病趋势与年龄大小呈正相关[9],中医认为,老年人因年事高,五脏亏损,气血衰少,肠道津液损耗,失于濡养,传导失常,而生便秘。老年人便秘多为虚证或虚中夹实,而气虚型便秘是较为常见的证型[10],患者大多脾虚气弱,大肠之气不足,无力传导[11]。脾胃吸收水谷精微,生化气血,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日久则气血不足,无力运化和推动,肠道失于濡润,腑气不得通畅,便下困难[12]。西医临床治疗此病主要以促胃肠动力药、泻药等药物治疗,如莫沙比利、乳果糖、酚酞片等,这些药物虽能暂时缓解便秘症状,但停药后易反复,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药物依赖等不良反应[13]。相关研究表明,中药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效果显著[14],中医治疗此证以虚者补之,损者益之为根本出发点,对老年气虚型便秘患者采用补脾益气,润肠通便的治疗原则[15],同时辅以适宜的运动以促进气血运行[16]。本研究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气虚型便秘,此方能益气升阳、调理脾胃、润肠通便,方中黄芪可补气升阳固表[17];白术健脾补气;党参补益元气;陈皮理气和胃又可调畅中焦气机;当归养血和营;肉苁蓉润肠通便,益精补肾,可有效改善老年患者身体机能[18];升麻和柴胡可升阳举陷,既能促进黄芪充分发挥升提功效;枳壳可下气宽肠,促进通便[19];炙甘草补气又可调和诸药。诸药联合,协同增效,使患者脾胃健运、大肠传导有力,达到润肠通便的治疗效果[20]。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给予患者中医治疗后,其症状改善明显,效果确切。

综上,运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虚型便秘,可有效促进患者恢复正常排便,显著改善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研究和推广。

猜你喜欢

润肠气虚益气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排便无力补补气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我家秘方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大枣煮浮小麦益气止虚汗
红薯蘸油吃润肠通便
疏肝理气润肠汤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
益气补肾化瘀泄浊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