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21-12-06张羽强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40期
关键词:纸杯动脑科学素养

张羽强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素养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对于公民改善生活质量,增强参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小学科学课程要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和民族发展、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未来人才素质的需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科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科学教育作为增强国民科学素养的基础性教育,是国家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入学开始对其进行科学教育,不仅有益从小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也对学生科常精神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深远影响。

一、培养科学观察习惯

科学教学过程中,观察至关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要引导学生全面地、多角度地对事物进行观察,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如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热在水中的传递,要将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木屑等综合起来,进行全面地观察,才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联。同时,要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感觉器官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比如对一个水果的观察,如果同时使用味觉、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去感觉,其观察效果显然更全面。因此,科学教学中要要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方向,养成有意识、有目的的观察习惯。

二、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过程的本质特征,且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教师是儿童学习科学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引导儿童主动探究,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这将有利于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激发儿童学习科学的主动性。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采用丕同的教学方式与策略,让学生将探究式的学习与其他方式的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获得最佳的学习结果。

三、培养动手、动脑的习惯

小学生往往是乐于动手,但不善于动脑,面对眼前的各种实验器材,往往盲目地急于操作,实验中也只顾“热闹”,看不到“门道”。所以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的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如在探究《小孔成像》时,让学生准备好材料:半透明塑料膜、纸杯、橡皮筋、蜡烛,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清晰的像为止。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像。

四、培养学生总结反思的习惯

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歷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重新成功,学生会收益很大。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合作讨论、自主分析,都有哪些因素可能导致小灯泡不亮,学生会饶有兴致地分析出很多种原因,诸如:电池没电了;线路某处没接好断路了;小灯泡的灯丝断了;两节电池接反了;开关连接不对或开关接线处松动;连接灯泡的两根导线接到一起短路了等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样对待“失败”,学生收益非浅,因为强烈地自发地反思过程,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实干的胆略,处事的机敏,思索的睿智。所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正确看待“失败”,使之成为获得锻炼和发展的契机,通过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成败中皆受益。

五、培养自主创新的习惯

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模仿到半独立的过程,通过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在合作中探究等途径来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方法,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发展他们对科学活动的预见能力,使孩子们通过探究,在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各方面都获得了发展和提高。在《七色光》的课堂中,让学生亲历彩虹的探究过程,培养他们勤于探究、乐于合作、敢于交流的科学态度,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孩子们的实验能力, 也发展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小学生的科学课堂需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才得以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在本课的结尾,我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份资料《七色光》:

以前,人们都认为像阳光这样的白光是单色光。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大吊灯上的玻璃会产生彩色的光,他感到非常好奇,决定探究在这些玻璃中究竟有什么秘密。在一次实验中,他让一束太阳光透过窗上的小孔射入黑暗的实验室,并让这束光线穿过固定着的玻璃三棱镜。这时,对面的墙上出现了七种颜色的光。牛顿又使用第二个三棱镜,让第一个三棱镜产生的七色光平行穿过,结果,这时的七色光合成了白光。牛顿也试着让红光单独通过三棱镜,结果发现红光并未改变。在实验的基础上他得出结论:白光本身是由折射程度不同的各种彩色光所组成的非均匀的混合体。这就是牛顿关于光的颜色理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和科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演化,科学教师将成为科学教育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成为科学课程改革的主力军和生命线。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小学科学教师进行科学教学时,能给学生学习新知造成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猜你喜欢

纸杯动脑科学素养
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学科的交叉渗透教学中得到提高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看谁填的快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当心,纸杯可能有毒
纸杯提气球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纸杯的艺术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