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桑代克联结主义学习理论下对激励2-7岁儿童记忆识别能力研究分析

2021-12-06赵国晓段芸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儿童教育

赵国晓 段芸

摘要:桑代克提出的主张认为学习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通过一系列小的步骤按顺序逐渐达到的。“学习即形成联结;教学则是安排各种情景,以便导致理想的联结并感到满意……”与之相同的事,儿童对汉字的学习和理解也是通过与不同事物之间产生联系得到的。我们如今的语言汉字文化是经过了几千年朝代历史的更替逐渐演变沉淀而来,其复杂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文字。如何启蒙孩子正确的学习不单单只依靠于本能,而是形成观念的联结;形成抽象的联结;形成选择性联结。

关键词:儿童教育;互动式文字启蒙;审美培养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儿童行为方式的研究

在教育部颁布的指导性文件《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2-7岁儿童能够做到情绪安定愉悦,且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的变化。能够感知外界的刺激。在语言领域上,2-3岁,能听懂日常会话;4-5岁,能结合情境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所表达的不同意思;5-7岁,能结合情境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在阅读与书写上,2-3岁,喜欢跟读韵律感强的儿歌和童谣;4-5岁,对生活中常见的标识、符号感兴趣,知道他们表示一定的意义;5-7岁,更专注地阅读图书,对和生活情境中的文字符号感兴趣,知道文字表示一定意义。在审美感受方面,会欣赏观察自然界中生活环境中的美的事物时,关注其色彩、形态等特征。

2.学习现象问题

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在不断成长发展以适应现在的社会。在此环境下,往往免不了使人们对学习掌握一份技能慢慢功利化,在这背景下,学前教育也慢慢被迫内卷。近几年新生一个词叫“超前学”。让孩子提前开始小学的内容;进行英语胎教….在某些教育方式上也存在问题,例如通过不断练习才能变成理解和最后掌握、应用的学习方式,极大消耗孩子的耐心及对学习的热情。日渐火爆的培训班,课外培优班一座难求的同时孩子的学习压力也会徒增,心理健康问题也会变的日趋严重。因此需要清晰的了解对于2-7岁的孩子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教育,世界再乱也不必焦虑

3.儿童的心理认知特征分析

在儿童早期的时候,孩子主要通过身体感官去感知世界,通过在头脑中建立表达来认识和理解世界。早期孩子通过对外界的不断探索,在加上父母给予大量的语言环境的帮助下,来构建整个世界在自己脑中的形象。人们常说学龄前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儿童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从各个领域吸收着不同的的新鲜知识,迅速扩张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但这些信息没有系统化整合加固就会被大脑逐渐分散掉。一般而言,3~5岁的学龄前儿童只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他们对什么是汉字有一些基本的概念,但存在许多错误认识。现代心理学证明,人的感知和智力过程的本质是活动[1]从父母的方面来说鼓励孩子尽量多可能参与社会实践中去,从旁观世界进入实际的操作世界。鼓励孩子多去联想和发散,在接触世界的过程中获得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常识性知识。皮亚杰是现代最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方面和认知发展理论方面的专家。他曾经批判儿童心理学史中各种形而上学的发展观,认为儿童心理发展是在内外相互作用中不断产生量和质变化的心理发展观。[2]很多时候父母发现小孩子很难注意力集中,学一会儿就学不下去,或者说急躁、大哭,这是因为大脑中的前额叶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我们在对儿童进行认知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孩子本身身体技能上面的特征。

二、儿童识字教学方式分析与设计

1.汉字的图形化表达

我们早先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所以说象形是汉字的基础,后来经过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象形文字又是由图画文字演变而来的,早期用线条或笔画把想表达的物品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勒出来。值得一说的是,中国最初的文字就属于象形文字,汉字虽然还保留象形文字的特征,但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已跟原来的形象相去甚远,所以不属于象形文字,而属于表意体系的语素文字。中国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是利用类似于“简笔画”的方式,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这类文字没有所谓的笔画概念,有的仅是线条,且并不统一与规范。这些就是汉字图形化再创作的先天优势和先天条件。

其实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中已经处处可见文字图像化。文字与图形的作业不同,文字更有利于准确性的传播,图形则是最直接最易辨别的事物信息的载体。将汉字与图形结合起来,更符合儿童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方面的思考。更能引起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进行汉字图形化再设计的同时,不能忽视汉字本身的结构和韵律表达,不能硬搬硬造,为了图形化而图形化;不能只是思考怎么样才更好看才能更有个性。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会影响文字本身的意义和辨识度。

2.儿童热门识字书籍合理性分析

在如今市场上对学龄前儿童识字需求的角度来说,其识字书籍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儿童认识汉字了解汉字学习汉字,这也是激发家长们购买的主要需求目的。这加入适当的互动性,能在玩的同时还能够轻松愉悦的去耐下心来阅读学习。内容形式上,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虽然说学习,可如果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必然是会然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压力,又变成一个枯燥的过程。想象游戏,梦境和白日梦所共有的象征性的思维本身总是把现实同化于自我,而不是心灵客观地适应于事物[3]。在教学上结合孩子对新鲜事物本能的追求,将识字与娱乐相结合,还设置游戏环节,使其增强儿童的学习兴趣,主动积极的参与进来。在此基础上,儿童的学习就转变为了一种全方位的参与和体验过程。

目前市场上的识字书籍或软件为了吸引儿童的兴趣,在颜色搭配上下足了功夫。书籍对不同板块的整合与归纳也是儿童学习提供简洁可行的方法。

三、结论

通过本次课题,深刻讨论了如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思维上的引导,将理论延伸到当今教育识字书籍上进行探讨。只有认真分析了解儿童心理上生理上的特征和需求,才能将教育得以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李景源.评皮亚杰的活动——认识理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5(6):21-23.

[2]汪正剛.基于认知发展理论的儿童早教类App设计开发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3]茂山.说文解字校订本[M].中国典籍与文化,2004(2):73-73.

作者简介

赵国晓(2000.12—)女,汉,山东省潍坊市,大连艺术学院在读本科,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段芸(1982.3—)女,汉,内蒙古,大连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儿童教育
乐听“蛙声”一片
新形势下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
鲁迅儿童教育思想背景研究
加强博物馆软件建设提高博物馆儿童教育水平
浅谈动画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卢梭自然教育观及其对儿童教育的启迪
关于低学龄儿童教育的思考
关于乐高机器人在儿童教育中应用的几点思考
关于乐高机器人在儿童教育中应用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