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体教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1-12-06刘仕宁

科学与生活 2021年23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中小学

摘要:近年来,关于中小学体教融合话题不断被提及,从“体教结合”向“体教融合”发展也逐渐成为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的具体方向。虽然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体教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是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壁垒仍然是显而易见。尤其是基于社会对体育教育的刻板偏见影响下,体育教育明显呈现出沦为边缘学科的趋势。因此,文章就中小学体教融合存在的问题以及其发展对策进行了研究与讨论。

关键词:中小学;体教结合;体教融合

1引言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育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该意见的通過也标志着我国体教融合观念发展进入到全新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体教结合”观念以来,我国虽然逐年加大青少年体育教育发展力度,并且出台各种政策、制度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从中小学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整体水平以及社会大众对体育教育的普遍认知倾向来看,很明显,青少年体育教育仍然流转于中小学教育体系的边缘。而且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普遍对体育教育的不认可更是导致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缺乏土壤,而这也是中小学体教融合观念提出的原因所在。但是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小学体教融合观念落实与推行的过程中,仍然面对着诸多困难与壁垒。中小学体育教育面对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方法问题,更主要的是观念、环境等问题的限制与约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探讨中小学体教融合问题,找寻更有效的体教融合发展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2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必要性

体育教育边缘化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面对的客观现象,也正是基于体育教育边缘化的趋势,所以无论是体校还是普通中小学都存在教育偏颇。从体校层面来看,由于体校专门从事专业的体育教育,所以在文化教育方面则相对所有局限,侧重于体育人才培养而忽视运动员文化素养的培育。而普通中小学虽然有意识增设各种体育活动以及体育教育课程,但是基于学校以文化课为核心,尤其是在中高考的压力下,学校更侧重于应试教育,而体育学科虽然也纳入到中高考成绩体系内。但是由于体育成绩的比重相较于其他文化课学科的比重较少,所以也就导致普通中小学在开展体育教育时缺少明显的专业性,体育教育沦为体育活动,学生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学内容和参与度,日常体育运动时间偏短,所以自然而然的也就无法从体育教育中获得乐趣。所以基于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处于相对边缘化的状态,才更需要通过体教融合的方式实现体育教育模式和内容的转变,通过体教融合,发挥中小学体育教育的专业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专业体育运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借由体育运动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中小学体教融合并不仅仅是“体教结合”观念发展到全新阶段所呈现出来的必然趋势,而是在我国中小学现代体育教育发展过程中,学生身体素质并没有因为体育教育的改革与优化而得到显著提高,相反,当前中小学学生身体素质在明显下降。以十堰市为例,2017年十堰市曾经就中小学健康体测进行过调查研究,研究报告显示十堰市中小学生肥胖程度中,小学生的肥胖程度高于高中生,而高中生高于初中生,其中小学生的肥胖率高达9.55%,这也就意味着10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孩子处于“偏胖”状态。而高中生的肥胖率为7.26%,初中生的肥胖率为6.84%。从数据层面反观我国中小学现代体育教育的成果可以清晰的发现,我国虽然高度关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并且也出台了各种中小学体育教育的支持政策来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并且积极推广“阳光体育”、“素质教育”等理念,然而效果并不明显。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因为只有通过体教融合,而打破体育教育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界限,让体育教育成为中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且让运动员不再成为学生中“特立独行”的存在,在提高运动员文化素养的同时,扩大运动员的培养范围,并深化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层次,一举三得,实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代化。

3中小学体教融合面对的阻碍

3.1长期“体教分异”的惯性教育理念

近年来我国虽然大力推动中小学体教融合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就目前来讲中小学体教融合度还是相对偏低,而其中最为明显的阻碍就是长期“体教分异”带来的惯性教育理念限制了体教融合的发展进度。尽管我国一直以来都在推行体教结合的理念,并且为体教融合奠定了一定的教育基础,但是也正因为体教结合进入误区,所以使得体教融合始终无法真正在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得以落实。在既有的体教结合教育模式中,我国对于体育教育和文化教育是采取并行的策略,即由专业的体校进行体育运动人才的培养,而普通中小学则以文化教育为核心。虽然体校也有文化课内容,而普通中小学也设有各种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但是彼此之间泾渭分明,体校对于运动员的文化课与普通中小学对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视程度有着相似之处。虽然都处于唯成绩论的状态,但是体校更侧重于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侧重于学生的文化成绩,也正是基于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处于这种“体教分异”的状态,所以看似体教有所结合,但是却也因为这种教育观念而导致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校等教育主体均存在单方面的侧重,无法创设适合体教结合的教育环境。但从学生视角就可以看到,学生群体中划分为体育生和普通学生两种群体,体育生经常参与体育训练,但是对于文化课却有所逃避。而普通学生虽然也参与体育运动,但是体育运动的参与时间和参与频率都比体育生低很多,甚至于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也要选择回到教室进行文化课学习,这些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是非常常见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也充分说明了“体教分异”的根深蒂固,这也是一直以来我国体教融合始终无法得以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现象在高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基于高考涉及到专业院校的选择,所以在高三阶段,高中体育生与高中普通学生之间的目标选择就更加具有差异性。学生的表现其实也隐含着教师、家长以及学校等教育主体的态度,所以我国中小学体教融合面对这样的壁垒迟迟无法获得突破。

3.2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异变

制度与政策环境的异变也是当前中小学体教融合发展面对的一个重要难题。虽然我国“阳光体育”政策在中小学得以广泛推广,并且基本上大部分中小学都能够按照“阳光体育”政策给学生提供日常体育运动参与的空间和环境。与此同时,我国也在积极的推动中高考体育改革,并且各高校也推出各种体育加试、免试等制度来带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但是这些政策、制度却并非是固定的,不同地区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各地区对于体教融合的政策和制度均有差异,同时各高校在体育加试、免试等方面的标准、尺度也都呈现出波动与变化趋势,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家长、学生还是学校与教师都会更倾向于让学生重视文化课,而将体育教育视为是最后的底线。在体育教育无法获得与其他教育相同资源倾斜,同时中小学专业体育教育资源又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想要在中小学实施体教融合,难度自然成倍增长。

4中小学体教融合发展的对策

4.1重塑“育体”与“育人”观念

打破中小学体教融合壁垒最首要的条件就是重塑“育体”和“育人”观念。一直以来我国某中学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所引起的网络舆论效应始终未曾停歇,而在这个过程中,网络舆论虽然以“撤换”为观念的热潮不断翻涌,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此持支持态度,这对于中小学体教融合来说是一件幸事。一直以来中小学体教融合始终无法获得实质性的进展就在于体育离学生的日常学习相距甚远,中小学生更多的将体育视为是一种放松内容,而非教育内容。所以由中小学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其实非常有利于重塑“育体”与“育人”观念,更何况,云南省在这方面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云南某中学不仅将体育教师的数量增加至6/7人,还成立了单独的体育教研组,而且每班每周的体育课数量也从原来的两节增加到四节,并且不会有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的时间。同时,家长对此也并不反感。这说明体教融合对于家长、学生来讲并非不能接受,而更关键的是,学校是否能够真正意义上重视体教融合的发展,并且能否让体育教育真正的融入到中小学教育体系中。从目前来看,引入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方式对于我国中小学体教融合发展来讲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中小学体教融合是否能够进入到全新阶段的一次考验,如果能够得到全面推广,对于我国中小学体教融合将会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当然,这也需要中小学以及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能够加大对体育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想要重塑“育体”与“育人”观念,体育教师拥有坚实的文化素养是前提条件。

4.2优化社会体育就业环境

优化社会体育就业环境对于中小学体教融合来讲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具体而言,以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的形式就可以很有效的提高社会体育就业空间,尤其是在中小学可以进一步丰富体育教育资源,强化体育教育专业性的情况下,对于社会体育就业环境的优化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济南市体校在2020年就与云世界实验小学共同探讨体教融合策略,两者之间进行教育资源互补,在提高体校文化课教育水平的同时,也促进云世界实验小学专业体育教育资源的丰富。瑞林市中心小学日前也推出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实施方案,并且明确提出未来三年将积极开展以足球为主的“1+1+1”体育运动项目(即足球+篮球+其他体育运动项目)。其实想要优化社会体育就业环境,并不一定是要强制性的开辟就业岗位,而是真正意义上从中小学体育教育实践出发,丰富学校体育教育资源,充实体育教育环境,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家长看到学校对于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看到体育教育在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地位的提升,以此来获得家长对中小学生参与体育教育的认可。而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优化中小学体育教育环境,增设更多的体育教育岗位,打破传统体育教师沦为边缘教师的僵局,这样才是真正的从需求层面出发优化社会体育就业环境,激发市场需求,自然也就会产生就业岗位。

4.3完善制度与政策环境

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政策和制度基础上,在这方面,云南省已经给我国很多地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和制度范本。云南省作为全国首个将中考体育分提高到100分的省份,可以说是全国试点。而在当前我国仍然处于应试教育理念笼罩的情况下,将中考体育成绩提高到与语文、数学等相同的分值无疑是真正意义上提高了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而这对于中小学体教融合发展来讲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再结合云南省以体育教师为班主任等具体的制度举措,更突显了完善制度与政策环境对于中小学体教融合的重要性。最结合和参考云南省在中小学体教融合发展方面的经验,我国其他地区也需要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统一体育教育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从根本上提高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占比,以此来从上至下实现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发展。当然,想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突破和发展并非易事,我国中小学体教融合的全面推广也是任重而道远,但是从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出发,树立体育教育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对于任何地区的中小学体育教育来讲都是重塑体育教育内驱动力的关键点。中小学只有更客观、理性的看待体教融合发展,并且结合学校自身资源做出足够的努力才能够形成体教融合的氛围,并为体教融合的落实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部分地区中小学在体教融合方面已经做出了突破与创新,但是与此同时纵观全国各地,这样的中小学还是少之又少。大部分地区中小学在体教融合方面仍然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以及各种发展壁垒。在我国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降,体育教育逐渐沦为边缘学科的情况下,想要打破现有体教融合发展束缚,落实体教融合观念,中小学必须要重新解读体育教育的育人意识。尊重体育教育所具有的教育内涵,并且提高体育教育在现有教育体系中的占比,以此来创设积极的体育体育教育环境。当然,这其中还需要中小学能够加大师资力量和专业体育教育资源的投入,只有中小学努力将“育体”与“育人”进行关联,让体育回归教育,体教融合才不会流于形式,才能够实现体育教育的全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爱群,吕万刚,漆昌柱.理念·方法·路径:体教融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7):5-12.

[2]王登峰.新时代体教融合的目标与学校体育的改革方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10).

[3]钟秉枢.问题与展望: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10).

[4]唐炎,陈佩杰.体教融合发展中的高考动力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0(10).

[5]劉海东,李娜娜.文化差异与主体认知:体教融合不可逾越的鸿沟[J].体育与科学,2020(5).

作者简介

刘仕宁,男,汉族,1997年2月,籍贯:辽宁省营口市,工作单位:青海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学历: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融合中小学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