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苏州下塘徐氏家世艺文考*

2021-12-05李秉星

关键词:徐氏长洲家族

李秉星

(南通大学 东亚文化研究中心,江苏 南通226019)

苏州长洲采云里下塘徐氏家族,在十六世纪的江南吴地有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影响力。文震孟《徐母沈硕人墓志铭》曾称徐氏为吴之巨族,鼎盛时家世显赫、人才辈出。[1]794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整理并勾勒出徐氏家族的初步谱系,指出明代中后期苏州的一些重要园林与徐氏家族有关,然所述谱系并不完整。①详见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第七章第三节“拙政园”、第四节“‘东园(留园)’和徐氏家族园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217~258页。有关徐氏家族的讨论在涉及某些成员的生卒、世系时,往往因宗谱阙如而语焉不详。文震孟曾受好友徐洌之托为徐氏族谱撰序[1]441-442,徐氏后人徐晟撰有《家乘识小录》四卷,其子徐遵又撰《续修徐氏家乘》,然相关宗谱暂无缘得见。笔者尝试在前人考证的基础上,整理和考辨徐氏在明中后期的家族世系与文化图景,进一步考证其重要家族人员的家世传承、生卒年,以此补正前人研究中被忽略或不甚明确的问题。

一、长洲采云里徐氏的家族世系

阊门徐氏先祖出自汉南州徐稚(97—168),字孺子。宋淳熙年间,有十三世徐寿自南昌徙海虞直塘里,称“直塘徐氏”。自寿始,至十二世徐渊徙苏州府长洲县武丘乡采云里。[2]295范允临《诰封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芝石徐公行状》将徐渊记为十一世[2]318。申时行《赠通议大夫应天府府尹徐公墓碣铭》将徐渊记为十三世:“后十三传而徙长洲之采云里,自渊始。”[3]439申时行《光禄寺大官署署丞徐君墓志铭》将徐渊子徐朴记为十四世:“后十四传为寻乐翁朴,始徙居邑之采云里。”②王世贞也认为“(徐寿)四十(‘四十’应为‘十四’之刊讹)传而为朴”。详见王世贞《赠文林郎徐君新墓碑》,《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878页。[3]632徐渊生三子,季子徐朴(号寻乐)生二子:徐焴(任南康府幕,号味泉)与徐耀(以其子贵封通议大夫,号雪井)[2]318-319,[4]147。姚希孟《紫藤阡记》载徐渊死后仍葬直塘祖茔,可见真正在长洲定居繁衍子嗣、开拓产业者应从徐朴开始。③徐朴事迹亦可参见陈继儒《白石樵真稿》卷五《徐氏寻乐公五图记》,《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6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09页。[5]104-105申时行《太学生徐翁夫妇合葬志铭》及《鸿胪寺序班徐君暨配胡硕人合葬墓志铭》明确指出徐渊徙采云里为长洲编户,以后徐耀一系仍保持长洲籍,而徐焴后代改吴县籍。此处分论两人子嗣世系如下。

(一)徐焴以下谱系

徐焴生三子:圭、封、佳。[1]319

徐封(1503—1587)字子慎,别号墨川,为徐焴仲子。①亦可参见范允临《太学生墨川徐翁暨配缪孺人传》(《输寥馆集》第296页);冯时可《冯元成选集》卷五十九《太学生徐墨川暨配缪孺人墓表》,明刻本。[3]648

徐佳(1525—1607)字子美,号少泉,后更号古怀。徐佳有三子:誉征、与回、用征。其中徐用征有子二人:湸和瀛;孙辈二人:树敏和树丰。[1]795-796,[3]657

此后子嗣可查者暂见徐封一系。徐封有三子:伯谅、仲简、叔谦。徐仲简(1527—1618)[2]321字可之,号芝石,生有四子:元孝、元正、元节、元俊。仲子徐元正(1551—约1641)②范允临《诰封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芝石徐公行状》:“(徐仲简)二十五而举太仆公(徐元正)。”详见《输寥馆集》第319页。陈仁锡《太仆寺卿振雅徐公墓志铭》言徐元正“九十而呼其子,复依依焉”,可见其生于1551年,且年过九十而卒。详见陈仁锡《无梦园初集》驻集二,《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第60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119页。字景文,初号桂岑,别号振雅,万历丙戌(1586)科进士。《万历丙戌科进士同年总录》载:“贯直隶苏州府吴县民籍,……曾祖焴,祖封,父仲简,母汤氏,……娶沈氏,子君模。”[6]10992可知徐元正登科时已有子君模,晚年有子树轸。③陈仁锡《太仆寺卿振雅徐公墓志铭》:“春秋高几八十有子庠生树轸。”见《无梦园初集》驻集二第120页。文震孟《明太仆寺少卿振雅徐公原配沈宜人墓志铭》载,树轸当为晚年嗣子,见《药园文集》卷二十六第842~845页。

此外,赵士履记载明末监生徐树启曾祖为徐性泉(徐圭)[7],其余宗系情况不详。

(二)徐耀以下谱系

徐耀生四子:履祥、履中、履和、履道。

履祥(约1512—?)字子旋,号古石,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④《嘉靖二十年进士登科录》:“贯直隶苏州府长洲县民籍,……曾祖渊、祖朴(义官)、父耀(阴阳典术)……弟履中、履和、履道。”后世存留起凤馆本《沧溟先生集》,跋文有“吴门后学徐履道”的署名,故学界向以“徐履道刻起凤馆本”称之。据姜妮《〈沧溟先生集〉明隆庆六年刻本及明起凤馆刻本研究》一文,“起凤馆”的主人实际为武林曹以杜(详见《中国典籍与文化》2016年第3期第21~27页),但对徐履道为何人尚俟考。此徐履道应为徐耀四子,其大致活跃在嘉靖末年至万历初期。此推测也与图书刊刻时间吻合。,有六子。

履中(1526—1599)字子本,号严石⑤郭明友《明代苏州园林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版第216~217页)讨论到“徐子本园”,但未明徐子本为何人,而据此处家谱整理,徐子本即徐耀次子徐履中。,有二子为永锡及敷锡;孙绍源(永锡子)、德清(敷锡子),次孙女适申时行从子申用明。[3]632-633

履和(1529—1566)⑥王世贞《赠文林郎徐君新墓碑》载履和以隆庆丁卯(1567)三月与妇陈孺人合葬虎丘,又言“盖公卒之一年而葬,九年而始徙,十一年而侍御成进士”,详见《弇州山人四部续稿》卷一百三十五第878~879页。申时行《赠通议大夫应天府府尹徐公墓碣铭》言履和“卒之年三十有八”,可推履和生卒年当为1529—1566年。字子乐,号三石,生四子:申、晋锡、文锡、蕃锡。

徐泰时(1540—1598)[2]317为徐履祥第三子,原名三锡,字叔乘,后字大来,号舆浦,为万历八年(1580)进士。据《万历八年进士登科录》,其“贯直隶苏州府长洲县民籍……字大来……兄受祉(监生);弟申(知县),九锡、师锡、永锡、敷锡、晋锡(俱监生),文锡,蕃锡”[6]10259。据徐履中、徐履和墓志铭,可见此处所记为徐泰时族内兄弟之名,并非都为履祥所生,受祉、泰时、时锡、九锡、师锡等五子应为徐履祥所出。但范允临言徐履祥有六子,徐泰时为第三子,然登科录只记其一兄受祉,另一兄或因早殁,殇者弗列。泰时有女徐媛(1560—1619)(夏树芳《徐宜人诔》[8])和一子徐溶(1597—1638)⑦范允临《寿内弟徐清之四十初度序》:“太仆公五十未举子也,逾八年而始举焉。”可知徐溶为徐泰时独子。同文又称徐溶生于1597年(《输寥馆集》第255页)。另沈德符《怀徐园瑞云峰兼悼清之》作于崇祯戊寅(1638),同卷前又有两首记与清之同游的诗歌,可知徐溶卒于是年夏秋之际。详见沈德符《清权堂集》卷十五,《续修四库全书》第1377册(集部别集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91页。。

徐时锡为徐履祥四子,侧室蒋氏(1525—1556)所生。时锡有五子:淳孝、淳友(字仲仁)、淳恭、淳让、淳逊。⑧张世伟《太学孟谐徐君墓志铭》:“(徐淳孝)父赠公(徐时锡)为尚宝公季子。”详见《自广斋集》第364页。徐时锡子嗣情况亦见姚希孟《敕封徐母陈太安人墓志铭》,详见《棘门集》第684页。

徐淳孝(1568—1625)字孟谐(又字升玄),有一子树丕。[9]365

徐树丕(1596—1683⑨卒年据冯桂芬《同治苏州府志》卷八十八言徐树丕“年八十八卒于康熙癸亥”推知。)字武子,少补诸生,娶姚希孟之女(1596—1669)。明亡后和子晟隐居不出。树丕有子四人:晟(1615—1684)①张世伟《太学孟谐徐君墓志铭》记徐晟为“煜兴”(《自广斋集》第365页)。徐元文《陶园徐先生墓志铭》载:“先生初讳煜兴,字祯起,更讳晟,字损之,陶园其号也。……先生生于明万历四十有三年……卒之时康熙二十有三年也。”详见徐元文《含经堂集》卷二十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4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80页。、燇禧、廷俶(育于外祖从外祖姓)、照隆。[10]179

徐申(1548—1614)[4]125为徐履和长子,字维岳,别号文江,为万历五年(1577)进士②《万历五年进士登科录》载,徐申“贯直隶苏州府长洲县,民籍,……曾祖朴。祖耀,赠刑部主事。父履和,监生。……兄:受祉,监生;泰时,贡士;时锡;九锡;师锡。弟:永锡、敷锡、元卿、宠卿、晋锡俱监生;文锡;蕃锡”。详见龚延明主编、毛晓阳点校《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点校本)》下册,宁波出版社2016年版第552页。。其任京兆尹后,朝廷赠父祖如其官。有子三:泓、洌、瀚。徐泓有子树明,徐洌有一嗣子树芬,徐瀚有子树萱、树藩。③李维桢《大泌山房集》卷一百十《南京通政使司通政使徐公神道碑》,详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53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28页。亦可参见叶向高《嘉议大夫南京通政使文江徐公墓志铭》、邹漪《启祯野乘一集》卷十六《徐节妇传》,详见《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1册,北京出版社1997年版第35页。又张世伟《孝廉仲容徐先生传》言徐洌生前“昆季、犹子相继殂谢”,“嗣同祖弟子一人名树芬”,详见《自广斋集》第380页。

徐洌(1573—1622)字仲容,举人,后“三上春官不第,……兄泓、弟瀚并室早世,配吴亦先卒。仲容又善病无子,昆弟之子多殇”,其死后“散家周其族属”。[1]810

至于其他徐氏子嗣姓名散见于诸种明人别集和方志之中,因其出生系谱无考,故从略。

二、徐氏家族与园林

长洲徐氏家族鼎盛于明中后期。从嘉靖至万历年间,徐氏一族共出了四位进士:徐履祥(1541年)、徐申(1577年)、徐泰时(1580年)、徐元正(1586年),可谓科名族望,冠冕一乡。姚希孟《紫藤阡记》以直塘祖茔追溯徐氏家阀,谓“吴中门阀之盛,首推徐氏。数十年中,一尚玺(徐履祥)、一纳言(徐申)、两冏寺(徐泰时、徐元正),皆起家至卿位。后先竞爽,即不繇科目奋,亦多以资为郎。伏腊燕会,朱紫缤纷,子弟以风流豪俊相高,崔卢王谢望而知之,真一时鼎族也”[5]104。

(一)徐氏家族园林兴衰

除却科场上的荣耀,徐氏家族自寻乐公徐朴开始积累财富,正德至嘉靖年间,徐氏已累资巨万[5]681。范允临《诰封奉直大夫尚宝司少卿芝石徐公行状》言:“其家自寻乐公而下,世修计然之策,资累巨万。墨川公修其业而息之,家益以裕。”[2]319经过两代积累,至徐封、徐履祥一辈便开始拓展产业、经营园池。徐封在荒年经营紫芝园以营建寓拯恤,“乃拓地鸠工,疏泉累石,仿洛中名园佳致,颜其堂曰东雅”,东雅园“饶园池花木之胜,盖比于素封”(范允临《太学生墨川徐翁暨配缪孺人传》)[2]295。申时行称徐封“所构园池水石之胜,为吴中甲乙”(《太学生徐翁夫妇合葬志铭》)[3]646。徐封之弟徐佳更为拙政园第二代主人,并在家族中保留拙政园数世④魏嘉瓒《苏州古典园林史》对此作初步推测。笔者增补以下几则史料,作为徐佳拥有拙政园之佐证:揆叙《隙光亭杂识》卷三言拙政园“为徐鸿胪少泉所得”,见《续修四库全书》第1146册(子部杂家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2页;申时行《鸿胪寺序班徐君暨配胡硕人合葬墓志铭》载徐佳“得名园,益复营之。有池亭花木之胜,与客相过从,觞奕流连甚适也”,详见《赐闲堂集》卷三十一第657页;王稚登《明故鸿胪寺序班古怀徐公暨配胡硕人墓表》直言徐佳“家有名园,甲第高室,曲池寿藤,古木悠然,如在长林深谷中,盖故王侍御旧宅,所谓拙政园也”,详见王稚登《南有堂集》,正中书局1970年版第140页。。

徐耀一系,徐履祥之弟履中除却营建花木水石,更在园中延致吴地文人墨客,通宵宴乐吟咏。[3]632徐履中所建之园即张凤翼《徐氏园亭图记》所载之园林。[11]徐履中弟履和也同样绝意仕进,一心构筑园池花木,并以觞歌游冶为乐。[3]439徐氏家族的园林营造活动到了下一辈更是为地方留下诸多名园。徐泰时挂冠归乡后,醉情泉石,营造东园(今留园),其在家族宅院基础上益治园圃[2]316,除却花木声伎、呼朋啸饮,更醉心筑土累石,从董份那里获得著名的瑞云奇峰。崇祯十六年(1643)十月初六,祁彪佳访友至徐清之东园,称瑞云一峰“殆冠海内”[12]。徐泰时子徐溶继承园林产业,又在旧宅基础上开拓西园(现为戒幢律院),其举孝廉时宗族鼎盛,“园池亭馆,甲于吴会”[1]810。

徐氏家族园林不仅是赏玩游冶之所,也以此为中心加强了徐氏一门与当地文士的互动。如徐封经营紫芝园,内建东雅堂收藏、精刻古书善本,“一时名胜若文征仲父子、王履吉兄弟,逮王子禄、汤子重辈,咸雅慕之,日登斯堂,相与啸歌竟日,或至丙夜犹闻敲灯落子声”[2]295。徐氏后代也多有与地方世家(如文征明、申时行、姚希孟、汤珍等家族)成通家之好,甚而缔结姻亲。

在专以游冶宴集为目的的园林之外,徐氏家族更是拥有众多的宅第产业。徐树丕称:“余家世居阊关外之下塘,甲第连云,大抵皆徐氏有也。”[13]552《吴门表隐》亦言徐氏富甲三吴,当时阊门下塘的江西会馆、陶家池、花埠、十房庄、六房庄、桃花墩等,“皆明尚宝徐履祥宅”[14]。至徐溶、徐洌一辈,虽然承继先祖的众多产业,但已是徐氏家族繁荣的最后一代。维持园林的游冶宴集,花费巨大,逐渐会力所不支,如姚希孟提及徐时锡父丧后伯兄兼摄家政,但资用豪奢,“罗绮充斥,管弦喧沸。过其家者疑为古金张之第。然岁入亦不免耗损,并耗及未析产”[5]682。文震孟提及徐元正未举进士前,“困徭役,遘外侮,则业日以旁落”[1]842。这些产业传至后代,更因家族中落而易主,蒋以化《纪败园》载徐氏族人徐廷祼所建园林冠于吴中,后却因园中奴仆专横跋扈惹怒于人,使园为众毁拆。[15]后经易代动乱,吴地的园池亭台多半荡为烟草。徐树丕感叹徐氏园林“年来式微,十去七八”,紫芝园亦因族人构讼售卖他人,经甲申之变更是付之一炬,“止巨石巍然旷野中耳”[13]552。

徐氏兴盛时,“凡资产之饶,室庐台榭园池之壮,与夫舆服、伎妾、优伶之丽,都悉冠于吴中,四方冠盖日夜争凑其门”,而入清后骤衰,“子姓多以骄稚纵恣破其产略尽”[16]。徐氏至正德已完成财富的积累,嘉靖、万历年间不论是以进士至卿位,还是以资为郎,家族声望在吴地都至鼎盛,而随后逐渐衰落,宅第园林不是易姓他人就是舍为寺宇,徐氏子孙在易代后更多有逃禅隐逸,断绝仕进。可以说,十六世纪前后的百余年是下塘徐氏的繁荣期,明季清初,徐氏宗族虽残留祖产,但已远离昔日繁盛。

(二)徐氏园林“东雅堂”考

徐氏家族历来有捐刻图书的传统,如嘉靖三年(1524)徐焴就曾于家塾刻印姚铉《唐文粹》(即今存徐焴刻本《重校正唐文粹》),徐履道参与刊刻的《沧溟先生集》亦为一例,又有东雅堂徐氏刻本《昌黎先生集》。前人多认为“徐时泰”(“徐泰时”之讹)为东雅堂主人①有学者指出,东雅堂主人并非“徐泰时”或“徐时泰”,又判断徐氏刻本《昌黎先生集》的时代当为嘉靖中,甚至嘉靖前期。可参见李庆涛《东雅堂徐氏刻〈昌黎先生集〉辩》,《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第112~114页;李庆涛《东雅堂本韩集再议》,《图书馆论坛》2000年第2期第89~91页。,实际上,东雅堂为同族徐封所建紫芝园之内堂名。徐封营造园林,“池阴有堂,颜曰东雅,公所宴息处也”[2]319。徐封本人即喜欢收集古书文物,“堂上积书数千卷,法书、名画、彝器无不购集”(《太学生徐墨川暨配缪孺人墓表》)[17]。至其子徐仲简也“性雅好图书彝鼎,不惜重直以购,得则陈列左右,把玩摩挲”[2]319。园主徐封自道取名缘由:“孟尝多侠客而乏文,梁园饶文士而未雅,吾所愿歌于斯、聚于斯者,其大雅君子乎!”[2]295故而此园建成后便成当时吴地文人谈诗论文、鉴赏文物的汇集之所。

据王稚登(1535—1612)所记,紫芝园造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徐封晚年家道衰落,已无暇顾及园林;徐元正于万历十四年(1586)登科复振饬之,并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修后才再现父辈时的园池风景[13]552,使之“堂构不移,岩峦如故”[3]127。徐元正别号“振雅”,抑或有重振先辈“东雅”之意。于此能以“东雅堂”之名刊刻书籍的时间,则应在嘉靖二十五年园林建成之后至徐封晚年(嘉靖、隆庆年间)家世衰落之前,或万历二十四年徐元正重振紫芝园之后。结合李庆涛对刻工年代的研究,《昌黎先生集》刊刻的时间应为嘉靖中后期。

至于清代以后的学者每每将“徐时泰”“徐泰时”和紫芝园(东雅堂)主人混为一谈的做法,这在徐氏家世系谱的梳理之下也很容易得到解释。《善本书室藏书志》的记述可谓这种混淆的典型例子,其言“吴中徐氏东雅堂主人徐时泰,万历中进士,历官工部郎中。崇祯末堂已易主,项宫詹煜居之”[18]。此段记述前半将堂主人归为徐泰时(讹为“徐时泰”),而后半记述的却是徐封、徐仲简紫芝园之事,是将两者信息拼接在了一起。徐泰时与徐仲简不仅是同宗同族,也是吴地园林文化的发展者。徐泰时与徐元正分别在万历八年(1580)、十四年(1586)先后登科,且均列职太仆,后人也均以“徐太仆”称之。东雅堂所在紫芝园甲申毁于动乱,曾经的园池胜景仅存之于史籍与记忆,而入清后吴地所存名园如留园、西园等多与徐泰时有关,故后人每提及“徐太仆园”便归为徐泰时也不足为奇了。

三、徐氏子弟与诗文创作

徐氏家族自徐朴五六代入清,其间培养了诸多出色的诗人。与其他明清时期的文化家族一样,宗族的文化传承与人际网络对徐氏子弟的文学创作与传播多有裨益。如徐波与钟惺的交往便得益于徐媛之夫范允临的引荐[19],历来论及徐灿大都会提到其祖姑徐媛,而至徐灿与徐文琳、徐树丕与徐晟更是直接的姑媳、父子关系,诗文创作的家学传承与影响表现得尤为明显。以下择选较为重要且有文献可查的徐氏作家,来展现其家族的文学创作图景。

(一)徐波

徐波(1590—1663)①叶廷琯《徐元叹外孙》记许洽题徐元叹遗像跋文:“洽少失怙恃,不及闻先人从外祖游处事,盖岁在壬寅(1662)吾以降,时外祖尚在,明年癸卯(1663),外祖既殁,寿七十四,洽甫二龄。”则徐波生卒当为万历十八年(1590)至康熙二年(1663),其“八龄失怙”,则父殁年为万历二十五年(1597)。详见叶廷琯《鸥陂渔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1页。字元叹,国变后更号顽庵,隐居天池落木庵,时人多目为遗民逸士。沈钦圻《赠徐元叹》言其一生:“少年为侠客,万金散尽不少惜。中岁为诗人,远之楚泽哀灵均。归来慕隐者,脱弃浮荣如土苴。晚岁依空门,庵名落木归本根。”[20]徐波早年因与钟惺等相识唱和,常被归为明末“竟陵派”诗人。钱谦益亦自明季已与其交往密切,彼时并不以徐氏的竟陵诗风为意,历经丧乱之后则更为看重徐波“脱弃浮荣”与回归本根的品格。钱谦益曾为徐波诗集作序阐述诗论“香观”说,又称徐氏诗歌“为一世之所宗”,且能别裁伪体辟明诗百年弊病,评价甚高。[21]严志雄也指出,徐波在明清之际甚有诗名,并且与钟惺、谭元春之“竟陵派”及钱谦益之“虞山派”关系密切,是竟陵诗风在江南吴中的一种特有转变。[22]徐波著有《浪斋新旧诗》《天池落木庵存诗》,现常见的滂喜斋本《浪斋新旧诗》为两诗集的选本。严志雄、谢正光依据“上图”藏本整理出版了《落木庵诗集辑笺》(上海古籍出版社2020年版),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徐波创作的全貌。

有关诗人徐波的家世一直不明确。范允临曾称徐波为内弟,可见其亦为长洲采云里徐氏子嗣。徐波《自叙小像》称自己“生于膏腴之族,而贫骨一具”,并且“八龄(1597年)失怙”,“生母梁,籍江陵”,“斩焉无嗣”。沈德潜《徐元叹先生传》称其为吴县人[23],则其为徐焴以下子嗣。沈德符《浪斋新旧诗叙》言徐波“家在临顿里中,正傍鲁望故居,草木蓊茂,市尘毕绝”[24],此处应指拙政园,则徐波为拙政园主人徐佳子嗣。申时行《鸿胪寺序班徐君暨配胡硕人合葬墓志铭》记徐佳与胡氏分别殁于1607年、1598年,而当时只有仲子与回先卒,故推测徐波为徐与回子。

(二)徐洌

徐洌著有《啸碧堂诗集》,其“高才能诗文”[9]432,戊戌年(1598)与友人钦叔阳、张益之等共缔文社。[5]38徐洌生逢宗族鼎盛之际,既有文才,又颇有贵公子习气,文震孟称其喜爱收藏各类法书文物,“意所欣赏,不吝重购”[1]809。徐树丕云其“富有才情,名为高资所掩,身后竟无道之者。所著诗文病中皆焚之,止一小册存门客华茂卿所,张异度先生题曰《焚余草》”[13]444。徐洌焚稿事亦见张世伟《题徐仲容遗稿》,其论徐洌作诗“原本六朝,入唐人阃奥”,“弱冠为伎女刘春衫赋情诗数十章行世,词坛甚称之。生平不自珍贵,随手散落,记室有抄录者,病剧皆索焚之,不留一字。度其中有大恨。艾年不得志于春官,又无胤息,宗人耽耽者多。谓总不足存,付之烈焰,可惜也”[9]334。由此可见,徐洌虽承继家族产业,但家族发展、官宦仕途都不顺利。《啸碧堂诗集》已散佚难觅,徐树丕《识小录》收录有部分篇什,《明诗综》选录其诗五首。

(三)徐树丕

徐树丕号活埋庵道人,著有《埋庵集》及笔记《识小录》。入清后,徐树丕、徐晟父子以遗民自居,“屏居郊西,布衣藿食,视世事等浮云”,其诗“专以唐人为师”[25]659。《埋庵集》今未见,《静志居诗话》录有树丕《寄徐亦史广文于马驮沙》一首:“欲寄广文札,惭无司业钱。每怀江上路,时咏月中篇。署冷真忘世,官清得晏眠。马驮衣带水,皎皎练同悬。”[25]659徐增《九诰堂集》亦收有其唱和诗两首。[26]

(四)徐晟

徐晟著有《存友札小引》一卷、《陶园删定诗集》十二卷、《陶园文集》十卷、《陶园词》一卷等,今仅见《存友札小引》与《续名贤小记》。徐晟受知于钱谦益等人,甲申后绝意进取,编集前代诗歌古文“钻研揣摩,虽饥不肯休”[27]。魏禧称其“吴门之隐君子也”,并评论其诗“自汉魏以暨三唐则又皆学之能工”,诗作“顿挫沉郁,几与古人方驾,其他巧力杂呈,宁使其辞之或有不工,必不使稍有矫饰,以自害其性情”[10]571。朱彝尊称其“交情真挚,悃愊无华,诗皆自道性情。虽以陶庵自称,不尽规模栗里”[25]681。徐晟曾寄文求教钱谦益,钱氏评其古文“雄矣壮矣,关合怪骇,驱涛涌云,天吴罔象,灭没行墨”,并对其寄予厚望。[28]《静志居诗话》收录徐晟《秋夜读书》一诗;《九浩堂集》亦录有贺寿诗《和呈子能道长兄》一首;另有《贻徐孝廉枋》一诗自述学陶心路:“我尝慕贞隐,独师陶征君。寻菊日夕佳,羲皇为我春。当其咏荆轲,志意非常伦。乃知天下士,锋颖藏其身。寥寥数百载,南州嗣清尘。述史鄙孟坚,间问贱子云。明哲匪不怀,笔削垂丝纶。采芝西山下,学钓东渚滨。晞发痛饮酒,吾愿随斯人。”[29]

(五)徐媛

徐媛字小淑,为范允临妻,婚后利用闲暇研习诗书,雅好吟咏,与陆卿子相互唱和,“吴中士大夫望风附影,交口而誉之。流传海内,称吴门二大家”[30]。范允临《络纬吟小引》记徐媛论诗“不喜子美,而私心向往长吉”,谓杜甫诗多俚俗语不利初学者,李贺语多自创,“深求之上,不失汉魏六朝,而浅摹之下亦不落中晚,岂至庸鄙,开宋人门户耶”。[31]故徐媛为诗多师心独造,无所沿袭,现存《络纬吟》十二卷。

(六)徐灿

当前学界关于徐灿籍贯的研究尚不明确。《康熙杭州府志》、阮元《两浙车酋轩录》等记载徐灿籍贯为吴县;《同治苏州府志》载徐灿为长洲人;拜经楼本《拙政园诗余》及《诗集》均署名为“茂苑徐灿”,而“茂苑”既可指长洲县也可指广义的苏州。历来研究徐灿家世所依据的资料为《海宁渤海陈氏宗谱》,卷七称徐灿为“光禄丞苏州徐桴女”,又卷二十七《第九世一品夫人徐夫人》(即拜经楼丛书本《拙政园诗集》所附陈元龙《家传》)称其父为“光禄丞子懋公”[35]265,然徐桴、徐子懋均不见史籍。另吴骞《拜经楼诗话》卷四称徐灿为小淑(徐媛)从孙,陈之遴《拙政园诗余序》言徐小淑为徐灿祖姑,徐媛为徐泰时之女,徐泰时之父为徐履祥。从以上亲属关系来看,可断定徐灿为徐履祥子嗣,而徐履祥父子的行状墓志和登科录均明确记为长洲县民籍,则徐灿当为长洲县人无疑。

(七)徐文琳

徐文琳(约1638—?)为徐灿之族女①《第十世贞娥徐氏》言:“文琳迨吉,于夫谪之年于归,于姑还之日年已三十四矣。”徐灿1671年疏请归骨,则徐文琳生年当在1638年左右,陈堪永出塞时,徐文琳19岁或20岁。详见《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第291页。《海宁渤海陈氏宗谱》称徐文琳为徐灿之族女,许字徐灿季子陈堪永,然同书卷八又称其为“长洲庠生徐树纪女”。按照辈分范字,徐树纪当为徐灿父辈,徐文琳不可能为徐灿族侄女,宗谱记载或有误。,嫁于徐灿季子陈堪永。后堪永随父母流放卒于沈阳,徐文琳守志于母家,“綦缟来归,事姑孝,抚侄于扆为子”[35]291。其著有《镜山阁诗稿》,今未见。沈善宝《名媛诗话》录有文琳《过莲池庵访圆明女师》一诗:“精庐屈曲倚云根,松竹周遮不二门。顿使尘缘都洗涤,懒将世网一评论。山花径绕名难辨,斋磬声沉日又昏。小衲坛前闲指点,赐幡曾沐大君恩。”[36]

长洲下塘徐氏家族的繁华虽已消失在历史之中,逐渐为人遗忘,但至今犹存吴地的名园均是家族的历史见证。其家族所培育的诗人,有些已在文学史上留有一席之地(如徐媛、徐灿);有些则尚未被学界足够重视(如徐波);有些则因大部分诗文散佚,只能从诸种明人文献所存零星诗文中窥其影踪。笔者在本文中展现下塘徐氏家族在明清的历史图景,考辨徐氏家族重要成员的世系籍贯、园林营造、诗文创作、图书刊刻等问题,有些问题尚有不甚明确之处,仍需进一步探讨。此处仅抛砖引玉,以待方家补正。

猜你喜欢

徐氏长洲家族
赞船工
大连海逸长洲居住区景观设计探索与实践
《小偷家族》
长洲水利枢纽建成“船舶吃水智能化检测与预警系统”
难逃的凶手
难逃的凶手
太平清醮
皿字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会跳的骷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