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茭白栽培新技术的探索与实践

2021-12-05刘芹王长荣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1年8期
关键词:茭白栽培病虫害

刘芹,王长荣

(黎平县农业农村局,贵州黎平 557300)

茭白是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及食用价值的蔬菜,是目前农业发展中的一类经济作物。茭白与其他蔬菜的种植环境有所区别,沼泽地以及相对潮湿的环境更利于茭白的生长,因此使用传统的蔬菜种植技术,无法有效提高茭白的产量及质量。由此可见,在当前茭白种植产业的发展中,应重点研究茭白栽培新技术,以保证农户从中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同时,大力推广无公害高产栽培新技术,能够在提高茭白产量的同时降低农业生产产生的污染,以实现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双重收获。

1 选择适宜栽培环境

茭白为多年生的水生草本植物,对生长环境中的水分要求较高,因此,要选择生态环境适宜的区域作为茭白生产栽培的基地。

栽培环境需远离工厂、城市及公路,避免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生活污水对茭白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对栽培产地环境的污染物进行监测,保证灌溉水中污染物限量在国家相关标准之内。选择没有污染源的稻田、沟塘等区域。栽培区域的水位要适宜,水源要充足,并且土壤中肥力可满足茭白生长,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无污染,pH值为5.5~7.0[1]。

2 品种选择

茭白的品种分为一熟茭、二熟茭。一熟茭也叫做单季茭,采收期仅有1个月,每年采收1次,能够连续采收4年左右,通常在春季时开始栽种,当年的白露至寒露期间进行采收,栽培一熟茭需要每年分株繁殖栽培,以保证茭白的高产、优质。二熟茭也叫做双季茭,采收期为5个月左右,通常在夏季栽培种植,当年的9月—10月完成1次采收,次年5月—6月可采收第2次。茭白品种的选择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可选择收获期长,在淡季也能采收的茭白品种。同时,考虑其产品品质以及品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优质高产的优良品种为首选。此外,在大面积栽培茭白的区域合理分区、搭配种植一熟茭和二熟茭,能够将不同时期收获的品种错开,既能避免采收高峰期的出现,也能够填补市场空白。

3 育苗

茭白作物是利用无性繁殖手法,将茭白母墩的幼苗分墩培育,以此实现茭白育苗培植。无性繁殖育苗方式对技术操作有一定的要求,若选种不当则会导致茭白幼苗出现灰茭或雄茭等情况,所以要注重育苗选种。选好种后去除其枯叶,挖出,并置于田间培育。通常情况下育苗在4月中旬开始,此时母墩大概生长至20 cm左右,将每一个母墩分割成若干个小墩,并将小茭墩均匀插入育苗地中。如果种苗需要从外地引进,在运输的途中,需要保证水分的充足。一般待苗高生长至30 cm时移栽茭白苗,移栽的时间选择傍晚或阴雨天[2]。

4 定植

在茭白的实际栽培过程中,会出现适宜种植区域土地不平整等情况,所以在茭白定植前需要对土地进行翻耕、平整,为了保证茭白的生长质量。

种植人员要清除土地中的杂物及植被,对于连作的土地,要挖干净旧茭墩。根据土地的肥力情况,提供优质腐熟肥、磷肥、钾肥等,以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营养成分供茭白生长,同时保证种植地处于浅水状态。在定植前2 d翻耕土地,对水位高度进行预估,保证汛期时最高水位<40 cm。最后,选择适宜的时间种植,通常在春季4月上旬开始种植,可有效提高茭白作物的成活率以及产量。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重视施肥与追肥

在茭白苗成活后,适当施肥。分蘖初期增施肥料,在分蘖旺盛期,根据茭白植株的生长情况,合理追肥。施肥应选择有机肥料,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5.2 适时耕田

通常在定植后12 d左右翻耕1次土地,以保证种植土壤松软、平整,提高土地对空气和养分的吸收[3]。

5.3 处理田间杂草

茭白栽培过程中应该定期处理作物周围的杂草,并在茭白分蘖期前后摘除枯叶、黄叶。

6 病虫害防治技术

6.1 病虫害防治的意义与要点

在茭白种植过程中,对其产量以及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病虫害。在传统的农业发展中更重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出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导致作物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使当前农业生产中病虫害的防治效率降低,因此种植人员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对区域内的多发病虫害有准确的了解以及风险评估,并提前制定病虫害应急措施。

6.2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针对茭白生长过程中的虫害,可以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防治,在保证防治效果的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茭白害虫主要包括大螟、长绿、飞虱和稻蓟马,病害包括纹枯病、锈病和瘟病。

利用化学方法防治茭白病虫害,要保证使用的农药符合安全标准。使用井冈霉素水喷施患病茭白,能够有效防治纹枯病的发生;喷施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对防治锈病有良好的效果;茭白瘟病使用多菌灵粉剂喷施效果显著;在大螟幼虫孵化期时,使用氟虫氰乳油喷施可控制其危害;长绿、飞虱可以喷施吡蚜酮可湿粉剂进行防控。通常情况下,采收期不使用药物进行病虫害防治。

生物防治可以使用轮作的方式,选择无病茭种与茭白轮作,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减少化肥的使用,增加有机肥的使用量。此外,也可以采取在田间养鸭的方式,能够减少茭白种植地中的害虫与杂草。

6.3 外来物种防治

外来物种对茭白的危害是茭白种植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之一。例如,部分地区受到福寿螺的侵袭,导致茭白产量大幅度降低,茭白质量严重受损。因此,需要及时预防外来物种对当地茭白的影响,在当前的研究中还未有能够完全杜绝外来物种侵袭的方法,需要开展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对于发生外来物种侵袭的种植区域,可以使用农药进行短暂控制,并且评估所使用的农药是否会对茭白的生产安全以及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7 适时采收

适时采收能够保证茭白的生产质量。通常新栽培茭白在每年的9月底开始采收,随后,每间隔6 d采收1次,在生长高峰期,可以间隔2 d进行1次采收。老茭白的采收时间在5月底,采收间隔为4 d左右,采收高峰期间隔为1 d,采收时应观察茭白的生长状态,判断其是否成熟。成熟茭白的3片外叶长齐,心叶短缩,孕茭的部位明显膨大,叶鞘略露茭肉,观察到上述现象时要及时采收茭白。在采收的过程中,注意采收手法,避免采收手法粗暴导致新茭中部断裂、根系受伤,影响茭白下一年度的生长。

8 结语

茭白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因其营养价值丰富、口感佳,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种植茭白的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为了提高茭白的产量,保证茭白的质量,要重视其栽培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栽培环境的选择、种植品种的选择、育苗方法、定植要点、田间水肥及杂草管理、病虫害防治及合理采收等每个环节都对茭白的生长有关键性的影响,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栽培环境,从各个环节的重点出发,不断对栽培技术进行更新与完善,为茭白的种植提供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茭白栽培病虫害
太湖茭白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油麦菜栽培要点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难以忘怀的江南味
“黑心”茭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