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创新农技推广机制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路径

2021-12-05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农技人员农业

郭 健

(单县李田楼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山东 菏泽 274333)

农技推广工作的不断进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生产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同时振兴战略的不断实施,还促进了农技推广新模式的出现,为其带来了一定挑战。农业科技手段作为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关键要素,而农技推广工作是技术普及的关键方式,为此,便需要利用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工作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1 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1.1 组织再造模式

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之下,将农技推广工作的核心转变为公益性质,同时再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形式,让“为人民服务”成为总目标。建起新形式的服务组织结构,并负责承接一部分公益职能,为激励人员的工作热情,政府还会给予其一定数量的资源与资金补贴。组织在进行改变的过程中,其自身公益性能够依据社会化的优势特点,将技术推广与普及的速度加快,同时进行相应组织的引领、监视督查、评价,能提升自身在总体之中的主导作用[1]。

例如:国内某地区的政府通过主动领导全区的人员,推动社会化的综合性服务站模式的站点建立。在前几年的时间里,还印制发行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 发展综合服务组织》的意见,通过表示将种植业作为发展主体,并试行建立技术社会化综合服务站。通过在产业形式集中、特色较为突出的区域,选择出示范、带动效果良好。政府通过资金整理、集合的方式,来支持服务站点购买测土配肥的机器,成立田地学院与完备相应设施。按照“身份各异,目的相同”的工作原则,指派专业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测土配肥、统筹防治、信息服务等繁多的工作,同时还需要将以往的涉及领域扩展到金融服务、市场营销、创意农业等方面,根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在该年底该区域的站点已经超过了41个,总面积达到了39000平方百米。

1.2 购买公益服务

在种植生产环节中,需要较高农业技术水平的育苗、插秧、烘干,储藏、加工、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的环节,政府相关部门可通过利用财政资金,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使其能够保证对农民服务的质量,保护其基本的经济利益,同时能推动新型农业经营制度的创建。

例如:在南方某地的县城中,当地政府通过购入房屋的方式,来帮扶、支持,引导社会化组织进行联合耕种的服务,通过在村庄的集体组织,与土地经营权不会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将以往存在的部分田埂破除掉了,促使田地面积不断扩大,再让相应组织统一进行机器耕作与插秧服务。政府同时需要发挥自身的撬动作用,来创建粮产的新高度,实行秸秆还田的工作,促使农民在享受机器耕作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补贴份额。为保证社会化组织的服务质量,政府建立了相关的监督管理标准与机制体系,将部分地农机大户与退休村干部中具备农业实力,懂得经营与管理的人员组织在一起成立合作社,在依据真实的经营需求与效益,购置适宜的农机配套设备。相应合作社与被服务的村庄需要签订合同,村委会对该项事务进行严密监督。该模式的推广工作在开始之后,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大幅提升,联动耕作的面积增加了61070平方百米,不仅减少了使用成本、处方药物,还让作物产量品质得到提升,同时还让周边的生态环境逐渐优化。

1.3 有偿服务模式

在当前市场机制的引领下,将顾客的需求作为主要导向,促使社会化组织能够提供出有偿的技术性服务。在服务链条中,社会化组织担任了技术供应的商家,对相应资源进行了集合整理与科学配置,发挥出了“专人专事”的优势,让工作的总体质量得到优化。

例如:北部地区的某个服务组织采取“网络+连锁站点+终端服务队伍”的形式,来开展有偿的技术托管。公司在生产活动开展的前一年,先收取农业指导与农资配套的相关费用,为农民提供第二年全程指导服务。主要是由妇女、种植大户、示范户、保险经纪人等组成的团队,在田地周边观察植株的整体生长趋势,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发现其中的异常情况,再根据移动系统的计算,制定出适宜的应对解决措施。服务人员作为管理工作中的“护士”,专家作为其中的“医生”,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开药”,由相关团队人员将配方与药物送到农民的手中,通过在“护士”的指导下,将植物的生长状态扭转过来。如是只负责农资与技术的半托管方式,能够防止出现农资人情等的出现,种植工作会比以往相比轻松些,更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与喜爱,重复购置的概率在75%。不仅如此,公司推出的“互联网+种植服务”的标准体系,能够对具备创业意愿的农民进行培训,通过下载相应软件来成为服务专员,农民人均的年收入达到了3万左右。

1.4 协同推广模式

相关高校与科研院发挥出自身的科技力量优势,再与地方政府共同合作创建技术推广机构。依据签订相关承包合同的方式,来创建试验站点与产业联盟等,促使科技与农业生产的相连。

在前几年农科院与政府创建了相应分院,第二年双方依据农产品生产主要区域、示范核心区、农业综合开发等,创建了发展促进中心。其与县农业局共同办公,同时农科院提供专业人士,并携带项目、资金、技术进行入驻,将当地需求作为主体,使用“政府+研究院+农技推广团队+经营主体+农户”的形式开展推广[2]。

2 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措施

2.1 强化领导组织

2.1.1 补助项目领导组

领导组需要由政府中的农业副县长,担任其中的组长位置,要由农委的主任与财政局副局,承担副组长的责任。同时成员分别是是农业、财政、畜牧等领导人员,具体办公室的位置,需要设置在当地的农委处,科研与教育人员负责项目等工作的展开,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内容,同时协调农技与畜牧的部门人员,统一进行项目实施、信息汇报、组织服务、督查考核评价。

2.1.2 补助项目专家组

专家组的组长是:首席专业人士、技术站长、高级农艺师,成员由:畜牧中心副主任、高级畜牧人员、农技推广中心的高级农艺师等相应人员组建而成。主要负责的工作是,对相应的指导与示范人员,进行技术上的专业培训,基地方案内容的审视核查、技术把控、主推技术的制定编印审核等多方面工作。

2.2 高效示范载体

2.2.1 选择农技人员

建立高效示范载体时,需要在该区域内的农机、畜牧兽医、农机管理等多个站点之中选择出适宜的人员,确保每位基层的人员,都能够为两个主体进行服务,确保每位员工进如村庄服务的天数不能低于4个月,同时聘请专业的乡土专家人员,再与其签订服务的协议,将其中服务与报酬的内容进行细化,使其能够深层次地进入到农村中,开展包村联户的相应工作,带动附近贫困人员的农业发展与技能优化。

2.2.2 选择科技示范户

在该区域内选择能力强、喜欢帮助的经营主体领头人、种植大户等作为农业科技的示范主体,同时建立相应的档案内容。通过指导与技术培训的形式,将配套的种植、防治灾害、标准生产的技术,与省时省力,节约本钱,增添效果的农机具与产品的信息提供给农民,提高自我发展与辐射的能力。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在生产中的关键时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与咨询。

2.3 打造新的形象

想要达成农技推广机制的创新,必须要注重该工作中新形象的树立。通过在加深与农民联系的程度,同时进行农技的推广与服务,将其需求作为工作的重心,以此来个性化地进行扩展,创建出全新的形象。首先需要相关农技推广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素养,优化素质与能力水平,促使服务质量提升。其次,需要农技推广人员进入到基层深处,尽可能地多了解、掌握、沟通、总结,还要向专业的人员与群众学习,根据这样的方法,来确切地掌握当前阶段中,真正需求的内容。最后农技推广部门需要具备长期的学习机制,通过组织全部基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同行沟通、考察等方面,来引导其在该期间吸取更多的知识,并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先进的技术手段,加深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

2.4 推广信息化建设

以往所使用的农技推广手段具备一定局限性,在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时并未出现明显效果。为解决该问题,便要强化推广工作的建设,依据先进的综合技术,来让信息化推广在能够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显著提高了覆盖与效率。例如:想使用“中国农机推广”、“掌上农业”等多种APP,来提升工作中的现代化水平。同时在现实工作中,还要求员工能够灵活地使用软件,及时推送出农业情况、日记等信息记录。不仅如此,还要加强对科教云平台的使用,根据信息技术手段来将其进行完善。达成以平台作为基础,开展网络化的任务安排,使用信息手段来完成对农技推广工作的创新[3]。

3 结语

从以上文章中可以看出,农技推广工作在当前的乡村振兴计划中,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实行的过程中,仍是会存在一系列的制约因素,但是该工作正在进行的过程中,对农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相关人员需要对其保持高度的重视,从乡村振兴的发展角度实施科学的推广工作。不仅如此,在农机推广的过程中,还要强化领导的组织、树立新的形象、推广信息化建设,促使工作的效率大幅提升。

猜你喜欢

农技人员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新形势下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思考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
26亿中央财政支持农技推广
完形填空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