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①

2021-12-05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土地农民资源

贺 旺

(曲阜师范大学财务处 山东曲阜273165)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备受国家关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程,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方式、发展效率等方面具有直接影响,同时在拉动我国农业经济上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1 土地流转概述及主要模式分析

1.1 土地流转概念解析

土地流转就是指农民群众通过合理的流转方式,将自己的土地转让给其他经济形态组织使用的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农民依旧享有土地承包权,仅仅是土地经营权转让,并在所签订的合同中对一些细节进行详细说明[1]。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制度的深入实施,政府部门也出台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如:若土地以出租方式进行流转,则租赁时间不得超过20年。

1.2 土地流转的主要模式

在我国农村地区,土地流转政策基本普及,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目前,我国土地流转的模式主要有4种:一是土地出租模式。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最主要的土地流转模式是出租模式,即:承包方依旧具有土地承包权,仅仅是将土地出租给其他经营主体,并通过协商设定出租期限、土地租金收取的方式实现土地流转。土地出租模式是一种农民自发行为,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的。二是土地入股模式。在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农民以土地作为入股公司的资本,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股份制公司等方式,获取公司股份,并以股份形式体现出土地经营权及收益。这种模式依旧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上的。对于农民而言,既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可以直接选择作为股东分红,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土地资源的集约化管理。三是股份合作模式。这一模式与土地入股模式相似,是一种新型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建立于分红这一基础上,以自愿、集约化为原则,在土地流转中引入集体合作经营模式,以此来获得收益分红。在分配收入时必须要坚持土地保底和收益分红两大原则。四是反租倒包模式。主要是由企业或集体与农户签订合同,通过集约化的方式对农民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和规划,然后再以招标的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发放出去,各方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权责。

2 土地流转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2.1 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

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效益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需发挥出市场的指导作用,合理配置土地种植资源。比如,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农业示范园区,推动新型农业产业的发展,包括蔬菜、畜牧、水果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引进符合地区实际的优良农业品种,并提供种植、栽培等技术服务;加大对绿色生产技术的引进,大力开展节水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现代农业[2]。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开展信息化试点工作,引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破除当前耕地荒废的困局,尽量降低耕地的浪费情况。农民将自己多余的土地转让或租赁给有实际需求的人,提高土地开发率,使得土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同时还能助力当地农业发展,拉动地区经济增长。

2.2 促进农民收入结构多元化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束缚,我国农村地区土地管理呈现出分散化趋势,集约化管理难度较大。在农业生产种植过程中,零碎耕作是常态,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土地集中化生产的进程,导致我国迈向农业强国的步伐滞缓,过程异常艰辛。而在这种模式下,我国广大农民收入始终得不到有效提高,收入来源相对比较单一,因而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外出务工,以此来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如此一来,农村地区出现土地闲置现象,资源浪费加剧。同时由于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也多为体力劳动,根本无法从质上改变经济现状。实行土地流转制度后,这一情况得到有效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不再单一,他们通过出租土地获取租金,通过土地入股获得分红,在增收的同时也使得收入结构更加多元。此外,农民也可以与其他人进行合作,获得更多的生产资源,大幅度提升了单位土地的生产效率。与此同时,借助土地流转,农民还可以与一些大型农业企业、投资商进行合作,以出让部分利益来换取技术支持,从而提高生产效益,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

2.3 推动农业科技飞速发展

在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之前,我国农村大部分农民都属于小规模农业生产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成本逐渐提高,很多农业企业、种植大户所拥有的土地极为有限,而土地流转则让更多有实力、资金雄厚的企业参与进来,土地资源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一些大型企业甚至直接承包土地,将农民的土地变为自己的经营地,这样不仅能帮助农民扩收,还能提高自身的经营规模,农业生产收益有所提高,也为生态化、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而在此过程中,企业、合作社等为提高生产效益,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推动了农业科技的全面普及。而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基于集约化、规模化、规范化的土地管理模式,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同时凭借着“供销产”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发挥企业资金优势,能够在农村地区、农民之间更好地推广和普及现代农业科技,让农业科技能够真正进入到田间地头,推动生产力转换[3]。与此同时,农民可以与高科技近距离接触,转变生产理念,接受先进的农业科技,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很好地改进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当然,通过与农民进行合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企业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有所提升,有助于增强自身在行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2.4 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目标在于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切实解决好当前大量土地闲置的问题,为各项农业政策的落地做好准备工作,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农业经济水平。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土地流转最主要的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成效[4]。一是使得家庭农场得到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建立中,土地是不可或缺的资源,但是农场主所拥有的土地资源有限,农场规模无法扩大,并对经济收入造成影响。但是通过土地流转,农场主就可以从农民手中获得大量的土地资源。二是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在土地资源扩大后,有利于农作物的大规模种植,而通过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对农作物进行科学的管理,能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三是通过土地流转可以建设具有生态性的特色农家乐,赋予农业娱乐和休闲的功能,使得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从而推动整个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3 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土地作为农民的专属资源,如何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率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土地流转可以使得农村土地得到最大化利用,还能扩大农民收入渠道,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从而为农民提供更多的经济保障,推动农业更好发展,助力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

猜你喜欢

土地农民资源
耕牛和农民
我爱这土地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我给资源分分类
农民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