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订单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①
——以“数字粮仓”产销对接模式为例

2021-12-05

热带农业工程 2021年1期
关键词:粮仓订单农户

张 莉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来,家庭承包责任制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农产品流通市场改革,农业经营规模化过程中“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逐渐突出。据统计,2020年,全国各种形式订单农业违约率超过80%[1]。何嗣江[2]认为以“公司+农户”为主的订单农业模式有利于解决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减少生产运营成本、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学者们关于订单农业交易风险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订单农业的道德和信用风险研究,如刘馨月等[3]探讨了农户风险态度对契约决策属性偏好的影响;蒋逸[4]认为商业信用、生产规模对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产生巨大影响。二是订单农业中产生的经济风险,如黄建辉等[5]提出降低交易双方所面临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主要依靠发展农业保险,鼓励农户为农作物参保。三是订单农业管理机制研究,如夏春玉等[6]针对契约治理、收购商管控以及农户绩效等方面探讨公司与农户之间的交易行为及对订单农业交易绩效的影响。

1 “数字粮仓”产销对接新模式发展状况

1.1 “数字粮仓”发展现状

订单农业将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互联网+”的融入,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了农产品的交易速度,给农民增收提供了保障。“数字粮仓”以农作物生长实时数据为核心,通过数字化设备,如田间摄像头、温度湿度监控仪、航拍无人机等对农作物生产和土壤质量进行精准管控。通过实时监控设备、智能物流、多样化风险管理手段对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大幅提升农业产业链运营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

1.2 “数字粮仓”案例

目前,订单农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充,“公司+农户”模式已占据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45%左右[7]。阿里巴巴集团在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湖北、内蒙古8个省区推动100个数字粮食基地建设,将粮食生产基地产品通过淘宝平台直达全国消费者餐桌。农户可通过电商平台获取订单信息,除了与加工企业、龙头企业签定订单合同之外,还可以通过淘宝与消费者直接签定农业订单。“小农户”在“数字粮仓”助力下推出了新的订购模式,通过提前预定品种、种植方式甚至包装和价格等内容,提前拟定服务方式。在水稻播种前下单,订单农户负责选种、育苗、耕种,水稻成熟后进入商家专属粮仓储存,商家也可在水稻成熟前实地考察,通过互联网监控水稻生长各环节。同时,在原产地建设产地仓,通过电商平台扩大销路,使绿色有机大米被端上百姓餐桌。

“数字粮仓”计划中“消费者+互联网+农户”交易模式有效节省了“公司+农户”交易模式的中间成本,减少了供应链环节,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在传统“公司+农户”订单模式中,由于小农户生产规模小、交易信息不对称、农作物生长周期长,导致农户在交易过程中对公司依赖性强,谈判处于不利地位。“消费者+互联网+农户”交易模式推动了农产品销售由间接交易转化成直接交易,提高了小农户的谈判地位。

2 “数字粮仓”产销对接新模式SWOT分析

2.1 优势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通过先进设施装备,革新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8]。“数字粮仓”的上线,有效连接了农户与消费者,明确订单内容,减少农户盲目生产带来的产销障碍。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对农户往年产品进行比对,选择自己需要的农户。因此,“消费者+互联网+农户”产销对接模式,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

2.2 劣势

农产品订单合同的不完整性、自然风险的不可以预测性、市场交易的波动性都会对订单的达成造成影响。“小农户”拥有的耕地面积小,加上自身受教育程度不高,长期依靠土地资源禀赋以及多年耕种经验,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不强烈,不容易接受数字农业技术,使用数字化生产的积极性不高[9]。

2.3 机遇

农业产业化发展迅速,“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凸显,传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难以维持,应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转变。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会发生改变,对农产品的品质、口感、包装、服务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10],数字化、订单农业模式、,直播带货等将进一步强化品牌认知,给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4 威胁

“小农户”面临自然环境风险,“公司”则面临农产品销售的市场风险。若当季度农产品供过于求,粮食市场价格下降,公司无利可图时,便视订单合同为“一纸空文”。若当季度农产品供小于求,粮食市场价格上升,农民便纷纷违约,把粮食卖给各大商超。造成违约的主要原因是在“公司+农户”型农产品订单合作关系中,公司和农户相互独立,双方不存在隶属关系,各自为自己的利益谋划。

3 “数字粮仓”产销对接新模式发展的对策

3.1 优势—机会战略(SO战略)

基础设施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助推器[11],因此,现代农业生产和运营需完善多功能基础设施,包括现代农业物流配送系统、农产品市场交易系统、农业信息系统、农业防灾害系统、农业水利系统等。随数字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农业领域,采用农业技术装备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同时也保护农业水土资源。

3.2 劣势—机会战略(WO战略)

全面培养“新农民”,搭建专业领域人才培养通道,构建中职、高职、成人本科等人才培养系统;促进高等院校与涉农人员的对接,帮助农民扩充专业知识;为农民提供农业应用技术培训,开设专业共建、信息共享、技术互通的实用课程;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推动农业生产。

3.3 优势—威胁战略(ST战略)

随着农产品供应链的不断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可以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增强“小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更新农业基础设施装备,引导农户引进数字化农业机械设备。“数字粮仓”将科技、电商等行业渗透到农业生产当中,通过新的产销对接模式扩大农产品销量。

3.4 劣势—威胁战略(WT战略)

农产品订单要明确合同双方经济收益的分配比例,确保订单双方达到共赢。借鉴以往农产品交易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监管方案和保障机制。一方面,让农民安心生产,保障农户的经济收益。另一方面,使企业放心收购,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交易。同时,政府应优化农业生产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与农民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模式。

目前,我国农业仍以小农生产为主,因此,必须多路径、多元化吸收社会资本,加大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完善农产品流通加工体系,发展农业新态势,鼓励农户引进耕作机械设备,减少农业供应链环节,从需求层面刺激农户对数字化农业技术装备的需求;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农户的教育培训力度,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助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做好“小农户”与“大市场”产销供应的有机衔接。

猜你喜欢

粮仓订单农户
春节期间“订单蔬菜”走俏
订单农业打开广阔市场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仓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