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研究
——以南京市文化馆数字建设为例

2021-12-05金秋

艺术品鉴 2021年33期
关键词:普及文化馆全民

金秋

当前是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开展全民艺术普及依然是文化馆的重要任务和职能之一。在数字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全民打开手机就能查阅资料,足不出户就能在家听到名师讲堂,这给文化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基于当今社会现代化的迅速发展,以及扩大艺术普及受众群体的考虑,文化馆在利用好传统阵地服务和建设传统群众文化事业的同时,也要运用好数字化服务的技术和手段,建立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推出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群众能更简单、更高效、更智能的获得文化艺术资源。

随着时代的进步,虽然我馆培训服务的内容和举办的活动种类越来越丰富,但受益群体出现了老年化、单一化的趋势,很难吸引年轻人的兴趣。难道是年轻人与文化馆无缘吗?事实上并不是。文化馆需要对自身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进行反思,从而做出有效的创新和改变。而数字资源的共建共享,为群众学习和享受艺术提供更为方便的方式,节省来回地路途时间,更能吸引年轻群体的注意。年轻一代可以通过手机端,PC 端等平台,直接享受到文化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可见,我馆在全民艺术普及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方面,还是有不足之处的。原因在于:第一,数字人才缺乏,服务手段单一。传统的文化馆大部分活动是为了开展和指导群众文艺创作,以及策划组织群众文艺演出等,招入的馆员大部分是业务骨干,善于开展和指导群文艺术创作,专攻专业方面,在自己业务能力方面,还是比较突出的,而对数字化的意识并不强;第二,数字管理不规范,工作效率低,以及与其他地区文化馆信息互联不通等,一直是文化馆长期存在和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第三,以往传统的文化馆没有涉及数字建设这一方面,大部分的经费都用在阵地以及下基层服务方面,导致数字建设经费不足。

如今,信息化的时代赋予文化馆工作新的意义,数字文化馆建设势在必行,需要我们文化馆人与时俱进、善于思考、深入调研、突破创新,运用新的方式服务于群众。我馆怎样为群众提供更方便、更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如何依托数字互联网技术,建设并运营好数字文化馆,是当今文化馆提档升级的重大课题。

第一,提升数字意识,规范科学管理。在新的发展趋势下,我馆不仅在有效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上存在不足,而且在内部资源管理上也有些混乱。如果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我馆内部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增强了文化馆的服务能力。因此,近两年,为顺应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中,对于文化需求重心向线上转移的大趋势,我馆建立文化馆数字化平台,改版门户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增加微信小程序、微博官方账号等,方便群众在移动客户端的使用,还分批派出各部门去进行数字学习,提升馆员的数字化意识,制定科学规范管理。从解决内部数字问题入手,再对外提供优质的数字文化服务,最终实现文化共建共享。我馆还建立了馆内资源存储和共享的文件服务器,不仅利用互联网有效的管理我馆内部文化资源,方便各个部门资源互联互通,随时查阅各项活动信息,同时,也向各区文化馆收集资源进行整合,加强了区域合作交流。随着时间的积累,数据库内容越来越丰富,为让群众能更有效的找到所需资料,文化馆可以将数字资源进行分类规划,可以按照艺术的七大形式: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美术、书法、摄影进行分类。在资源内容上,多增加基础性、扫盲性的艺术知识和普及视频,从零基础的入门教学开始,降低学习艺术的门槛,利于大众艺术的普及。此外,还可以利用数字平台,让想了解学习艺术的群众,可以通过线上零距离地跟老师们进行互动,增加参与感,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获得更快的提高。这项做法不仅为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增加了一条“高速公路”,也为文化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激发创造活力。人才是一个国家建设的基础,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文化馆数字建设成功的关键,很大一部分取决于人才的培养。目前,就我馆而言,既缺乏数字化专业知识型人才,又没有计算机知识复合型人才。因此,想要将文化馆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进行全民艺术普及,则需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是要引进计算机知识复合型人才,从事数字化管理和运行,用数字化的视角发展文化馆,加快文化馆进行数字化转变;另一方面,是要加强非数字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常态化、系统化教育培训,提素质,强务实,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让更多的馆员能够参与到数字化的工作和管理中,提高馆员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整个文化馆的创新创造活力,形成共同助推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良好氛围。

第三,鼓励全民参与,发挥群众力量。我馆经过一段时间的数字化建设,发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短板。有的是需要资金的辅助来完成,有的则是需要增强宣传力度。为不断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受众面,我馆通过利用微信公众账号以及网页平台,向社会发布活动预告以及线上展览与微课堂,实时公布我馆的重点工作和动态,扩大文化馆的影响力和辐射面,打破地域限制。我馆为了全民在家也能享受到艺术普及,特意打造文化新品牌“艺时间文化微空间”,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形式,引入多项艺术门类,范围广泛,涵盖戏剧、音乐、诗歌、戏曲、儿童讲故事……给群众带来全新体验与享受。“艺时间文化微空间”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学习感”,还能反复观看学习,收获了传统线下活动获得不到的信息和感悟,产生了强烈的“云学习”仪式感。今年我馆还推出了“云展览”,打造永不落幕的展厅文化,线上不光是提供简单的图片展览,还有老师点评,作者创作感想,以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多种表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推送给群众。群众观看后,也可以提出问题和看法,参与互动。这样结合线下实物展览,开发的“云展览”区别于传统展厅,是一种线上产物,它为长期以来不变的展览形式,产生了新的突破口,带来新的增长点,为群众提供更加灵活的观展时间,普及了艺术知识,提高了群众的审美水平。

第四,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服务水平。为完善共建共享发展,文化馆还需要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破除文化馆网站的建设就是数字文化馆建设的错误观点,打造文化馆实体数字体验空间,形成远程与实体相互支撑的交互式艺术普及与体验服务新模式,让文化馆数字建设迈向“快车道”。依据各个文化馆的现状,我馆打算在现有的基础上,通过对固定场所的空间改造,引入数字化装备和系统,运用虚拟现实等技术,探索与观众新的沟通方式,为群众提供体验式的互动服务,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务内容。例如,关于书画展览,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丰富展览的内容和表现形式,用手机扫描作品二维码,观众可以借助数字高清技术,放大作品欣赏,进而加深对作品细节的观察和理解,用科技提升服务效能;或在公共区域放置朗读亭,让群众在馆内闲暇时间,可以进入练习朗诵技巧,体验到阅读的美和音韵的美。给那些不好意思在公共区域朗诵的人,有一个大声朗读的空间,激发群众朗读的潜在热情。又或者置入书法体验台,用真实的毛笔,以水代墨,结合高清大屏,完美还原书法写作效果。体验台系统内置名家名帖供临摹学习,利用数字化的形式普及书法知识,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爱好。

第五,加大宣传力度,做好艺术普及。由于传统文化馆的管理和传播制度,群众已习惯线下服务,对数字公共文化服务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怎样使用。为了让群众了解什么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怎样享受到这样的服务,需要大力推广我馆数字平台,与教育、广电以及社会机构等行业联合宣传,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全民艺术普及,使数字资源共享共建的成果,切实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让群众在家也能学习,大大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面对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对服务内容优质化的个性选择,文化馆行业需要加快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扩大服务覆盖面。根据各馆的所在城市的急需情况,精准服务,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探索新的定位方向,提升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职能,让文化馆不仅仅成为群众文化的学习和展示的平台,更是数字资源共建共享的服务平台。采取"无需报名,不设门槛"的方式,让全民主动地参与进来,保证全民艺术普及工作积极开展,推动文化馆从根源上进行改造,有效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加文化馆对社会的影响力和创造力,力求让群众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利用网络就能随时享受到我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

猜你喜欢

普及文化馆全民
全民·爱·阅读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章堰文化馆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大爱有光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