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民歌的演唱特点及发展传承研究*

2021-12-05聂蓉

艺术品鉴 2021年33期
关键词:咬字民歌方言

聂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的今天,山西民歌的传承发展虽然得到了更多的支持,但要想真正走上长期、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仍然需要传承者们准确把握相关演唱技巧与特点,通过高质量表演将山西民歌的魅力充分展现出来,同时,迎合时代发展趋势与人民群众需求,找到合适的传承创新路径,而对于山西民歌演唱特点及传承发展策略的相关研究,自然也是十分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山西民歌的演唱特点

(一)气息运用较为灵活

气息运用是歌曲演唱中最为关键的技巧、技能之一,不同类型歌曲在艺术风格、演唱形式等多方面因素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对于气息的运用往往也会逐渐形成鲜明特征,而山西民歌的气息运用特征则主要体现在灵活多样上。从整体上来看,山西民歌的演唱通常会涉及偷气、停气、收气、提气、沉气、弹气、揉气几种,不同气息运用方法的功能作用虽然有所不同,但在山西民歌演唱中的运用都比较多,且能够使歌曲的演唱效果得到较大提升[1]。例如,民间歌手杨仲清在演唱歌曲《那是个谁》时,从利用偷气方法对歌曲第二小节、第三小节间的衔接进行了处理。而民间歌手张吉良演唱歌曲《羊倌歌》时,则在“一群群(那)肥绵羊青草湾湾里跑”这句的末尾处运用了收气技巧,用以放慢气流、降低音量,营造出舒缓、和谐的意境。另外,山西民歌演唱对于气息运用并无固定要求,各种气息运用方法完全可以由歌手根据自身理解来进行灵活把控。例如,在歌唱家牛宝林演唱歌曲《那是个谁》时,对于“对坝坝(那个)圪梁梁上,那是一个(那)谁”这一句的处理就与杨仲清明显不同,并未在第二小节、第三小节间运用偷气技巧,而是将提高其技巧运用到了第三小节末尾处(第二个那),使歌曲在旋律上呈现出了“连中有断”的特点,同时,也让音乐形象变得更为鲜活。

(二)润腔技巧十分多样

润腔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中极为独特的一套唱腔与技巧,不仅在山西民歌的演唱中有着广泛应用,同时也使山西民歌在长期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十分多样化的润腔技巧。一般来说,山西民歌演唱中常用的润腔技巧包括直音、顿挫、力度增减、装饰音、重拍移位几种。其中,直音技巧是指声音演唱时不摇不颤,以平直的方式将声音延长,使声音能够具有抛物线感,并营造出空灵、辽阔的意境,如歌手杨仲清在演唱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时,就于“不大大小青马马踏拉拉拉走”这一句的“大”字前一拍处运用了直音唱法。

顿挫技巧是指在演唱时在某处将气息快速停止,之后再逐渐拉长,使声音能够达到从强转弱再转强的变化效果,并将歌唱中的情绪变化、情感表达充分展现出来,增强歌曲演唱表演的感染力[2]。如歌手冀爱芳在演唱歌曲《桃花红杏花白》时,对于“爬山越岭看你来(呀啊个呀呀呆)”这一句中“啊”字的处理,就直接运用了顿挫技巧,再短暂停顿并换气后,再唱出后面的“个”字,不仅突出了本句的语气,同时,也为观众创造了欣赏、回味的空间,同样取得了较好的演唱效果。

力度增减技巧主要是指在演唱时通过对气息、口型、共鸣的调整,凸显声音力度、音量的强弱变化,以增强歌曲演唱表演的画面感。如歌手单秀荣在演唱歌曲《脚夫歌》中的“((晦哟晦哟)枣红红(的那)骡子(哟)豹花花(的那)马,脚夫各个来到了(呀哎)我们家”这一句时,就进行了多次的声音力度变化,使听众能够不由自主的跟着歌曲旋律、歌词展开想象,眼前浮现出“一群脚夫牵着毛驴在山间慢行,毛驴脖子上的铃铛发出清脆响声”的画面。

装饰音作为装饰、美化旋律的临时音符或特殊记号音符,具体可分为倚音、颤音、廻音、波音、滑音等多种类型,主要用于增加乐曲的表现力,不同装饰音在演唱时的应用技巧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都有着诠释歌曲意境的功能,同时,还能够让曲调变得更加优美。如歌手王宏伟在演唱《难活不过人想人》这一首歌曲时,就在“隔山那个隔水呀”这句的“水”字处运用了波音,将“黄土高原沟壑万千,情人间山水相隔无法相见”的悲伤意境营造了出来。

重拍移位技巧是指在演唱歌曲时,故意打乱原有的节拍强弱规律,将原本该唱成弱拍的字改唱为重拍、重音,以达到突出重点字腔、丰富音乐形象内涵的效果[3]。如歌手梁虎威在演唱歌曲《难活不过人想人》时,就将“山曲曲(那)串起了,哎(亲亲)两颗颗(那个)心”这一句中的“曲”从弱拍改唱为强拍,使歌曲演唱更加生动、更具韵味。

(三)吐字、咬字要求严格

很多歌手在演唱民歌时,对于吐字、咬字虽然比较重视,但从实际演唱效果来看,却常常会出现咬字过于直白、吐字比较笨拙的问题,即便能够保证每个字发音的标准,也同样很难将民歌的韵味凸显出来。这主要是由于山西民歌对吐字、咬字的要求十分严格,不同歌曲的吐字、咬字技巧往往存在很大差异,必须要熟悉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及山西方言,同时根据歌词内容加强相应的吐字、咬字练习,才能够使演唱时的吐字、咬字变得更加规范[4]。例如,在演唱《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这首歌曲时,应注意保持咬字与共鸣的统一,同时,将歌曲中音高、母音位置发生变化的位置明确下来,保持喉头与共鸣位置不变。如“双腿腿跪在石头上”这句歌词中的“腿”字,就需要在发音时采用快吐的方法,通过上颚与舌尖一触即送的方式保证咬字规范性。而对于“好脸要配好小伙”这句歌词,则需要在末尾处加入儿话音,将“好小伙“唱成”好小伙儿”,以降低演唱难度,实现歌词间的顺利过渡。

(四)语音、语调变化较多

山西地区的方言虽然具有很多的共性,通常被称为西北方言,但在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下,不同地区方言在发音规则与特点上却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而这些方言上的差异,则对山西民歌演唱的语音、语调产生了直接影响。要想在演唱时将不同地区山西民歌的风格特点凸显出来,赢得当地群众的认可与喜爱,还需熟悉山西各个地区的方言特点,准确把握方言发音规则差异,同时,对歌曲演唱的语音、语调做出相应调整[5]。例如,山西运城地区位于陕西省与陕西省的两省交界,当地方言受陕西地区方言影响较大,具有语调豪爽、朴实的特点。而临汾地区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虽与运城地区相邻,但方言语调却略显柔和,歌手在演唱《打土匪》等临汾民歌时,则需要将语调适当放缓。

另外,山西民歌的很多歌词中同样包含着很多方言词语,歌手在进行这些歌词的演唱时,还需根据各地区方言来发音,以保证语音、语调的标准性。例如,在汾西地区民歌《打土匪》中,歌词“不下雨红灿灿”融入了“红灿灿”这一方言词语,本意是形容火辣辣的阳光,歌手在演唱之前,应注意了解汾西地区方言中“红灿灿”一词的发音。而闻喜地区民歌《割韭菜》中,歌词“小伙子长得真麻利,三步两步跟着来。”则融入了当地方言词汇“麻利”,用于形容人精明、利索,歌手演唱前还需深入了解、学习闻喜方言中“麻利”的发音。

二、山西民歌的起源与历史沿革

山西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民歌的传承发展上具有极为悠久的历史,虽然当地民歌起源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从相关历史记载中可以得知,早在四千余年前的尧舜时期,民歌就已经在山西地区形成并流传开来,如《击壤歌》《南风歌》等远古先民创作的歌谣,基本都是属于这一时期。而在此后的数千年间,山西地区民歌的传承不仅未曾断绝,反而还逐渐发扬光大,将传播范围扩大至周边其他地区乃至各地,如春秋时《诗经》中《魏风》《唐风》等部分收录的民谣,就是都出自于山西地区[6]。到了秦汉时期,由于历代帝王都选择用山西地区民歌的曲调来重新填词,用以歌功颂德或达到其他目的,因此,山西民歌再一次得到了发展,无论是曲式还是歌谣作品都变得更加多样。在此后的魏晋、隋唐、两宋时期,山西民歌不仅从农村逐渐流传到城市,同时,还在众多专业艺人的改进、创新下,实现了曲调艺术性的提升。而在进入明代后,受当地发达工商业的影响,山西民歌逐渐进入到盛行阶段,各种曲艺、戏曲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很多歌曲直至今日仍然在民间广为流传。

此外,山西民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还进入到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阶段,广大人民群众在集成传统民歌风格、特色的同时,还以歌唱新中国、歌唱中国共产党、歌唱人民领袖、歌唱新生活为主题,创编出了大量的新民歌,而这也使山西民歌的主题内容、风格变得更加多样化。

三、山西民歌传承发展的有效策略

(1)重视民歌搜集整理。在民歌作品传承时间较长、采集工作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当前山西民歌的作品数量虽然看似较多,但从整体上来看,得到有效保护的民歌作品实际上并不多,如果不能够扩大山西民歌的收录范围,那么随着传承时间的不断增加,很多民歌都将会出现“失传”的情况。因此,在当前阶段,要想使山西民歌得到有效传承与发展,首先就必须要提高对民歌搜集整理工作的重视,组织专业的音乐工作者深入农村,对民间流传的民歌进行广泛收集,并建立专门的档案,将延长音频、歌词等各种形式的资料保存下来,使山西民歌能够更好地传承下去[7]。

(2)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山西民歌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在数千年间实现持续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是由于山西地区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不仅可以为山西民歌的创编提供丰富素材,同时,还能够使民歌在民间广泛传播开来。而在山西民歌传承发展陷入困境的今天,要想找到新时代山西民歌的正确发展路径,则需要加强对山西地区文化生态的保护,将西口、黄河、太行山及活态民歌流传较多的传统村落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使山西民歌能够始终拥有良好的自然、人文生态环境,并在这一生态环境中自然的传承、发展、创新。

(3)全面融入音乐教育。面对山西民歌传承人不断减少的现实问题,山西各地区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还需将山西民歌传承发展与音乐教育联系起来,并将山西民歌作为教育教学内容,全面融入各阶段、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中来,以激发人们对山西民歌的兴趣与热爱,培养更多的民歌传承人。例如,在基础教育阶段,可依托传统文化进校园战略,引导各中小学将经典的山西民歌纳入到音乐学科教学内容中来,使中小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山西民歌,产生主动学习山西民歌的兴趣。而在高等教育阶段,则可以鼓励各高等院校面向山西民歌开设相关专业,以培养更多专业的山西民歌理论研究人才、歌手,为山西民歌的传承、创新提供支持。

(4)创新民歌发展路径。在山西民歌与现代人审美意识存在一定差异的情况下,要想使山西民歌在当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还需主动转变思路,对山西民歌的传承发展路径加以创新,深入到旅游、影视等行业领域中,为山西民歌的传承、发展、创新开辟全新路径。例如,在旅游领域,就可以通过节日庆典表演、主题音乐会等活动形式来展现山西民歌的魅力,并将这些活动融入民俗旅游中来,成为民俗旅游项目的一部分,以激发游客对山西民歌的兴趣。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山西民歌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已经逐渐陷入困境,要想推进山西民歌的相关传承发展工作,除了要深入了解其起源与历史,同时,还需要准确把握山西民歌在气息运用、咬字与吐字、语音与语调、润腔技巧等演唱特点,并在民歌搜集整理、文化生态保护等方面采取合适的传承发展策略。

猜你喜欢

咬字民歌方言
方严的方言
方言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歌唱的咬字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