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对策探析

2021-12-04王永明马艾琳刘程程

理论观察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

王永明 马艾琳 刘程程

关键词:翻转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价值;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G4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7 — 0028 — 04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1〕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翻转课堂既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融合运用,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灵活生动,又顺应了时代发展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和特点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在2007年被美国科罗拉州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首次运用于高中课堂,授课效果得到学生喜爱和认同,此后才被广泛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是2011年传入我国,并开始在实际教学中进行运用的。

(一)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之所以称之为“翻转”,就是因为它把传统教学中本应在课后完成的辅导答疑移到了课上,而把本应在课上学习的理论知识挪到了课后网络课堂。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界定。学者杨春梅认为,翻转课堂就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由教师对学生课前学习中所不理解的知识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翻转课堂应当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当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特点。还有学者将传统课堂中课下的巩固也纳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之中,认为翻转课堂应当是学生先学,教师再教,课下再进一步巩固。

综上所述,现阶段学术界对翻转课堂内涵的界定总体来说包含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也就是提前预习知识点,中间课堂教学环节是学生带着问题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课下通过答疑巩固知识点,这样三部分简单构成了翻转课堂。就翻转课堂的概念来说,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就是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上就重点难点问题教师进行讲授引导,课后巩固,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二)翻转课堂的特点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的,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目的的现代教学模式,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师生地位“翻转”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往往成为了单纯的知识接受者。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者,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翻转课堂为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无限可能。

2.教学活动顺序“翻转”

“先教后学”是传统课堂的普遍教学顺序,但在翻转课堂中却是“先学后教”,翻转课堂将“知识传递”过程前置,这一过程难度较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内化”过程翻转到课中,这一过程难度较大,通过学生课堂讨论和教师的答疑解惑来完成。

3.学习时空“翻转”

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中,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时间大多集中在课堂时间,而翻转课堂录制了教学视频,能够将课程内容通过视频展现,学生可以在课前课后不受时空限制反复循环播放复习,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拓展思政课的教学场域,也可以有效整合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丰富生动的案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和吸引力。

(一)拓展了教学场域

教学场域是指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空间。相较于教学活动仅限于教室的传统课堂,翻转课堂的应用拓展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场域。一方面表现为从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空间。翻转课堂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思政课教学活动仅限于实体空间的局限,教学场域转至多形态的网络教学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这些网络教学平台与学生实时交互,各类网络教学平台实则成为了新的教学空间。在传统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学活动只限于课堂时间,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能够24小时全天候虚拟在线,可以利用课外时间根据教学进度传输课程学习资源至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在讨论区为学生答疑,实现实时教学辅导,使思政课教学时间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在物理空间上也有所拓展。思政课教学场域从校园环境拓展到社会环境。因为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模式很少开展情景教学,即使是在课堂开展情景教学,也都属于模拟性质,这种大致的模仿,并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而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课前让学生自主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然后围绕课程主题组织社会实践教学,如组织学生进行专题式调研或访谈、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或参观党史博物馆等红色文化场域和革命纪念地,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有效地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在物理空间上的拓展。

(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術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将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思政课活起来。长久以来,思政课传统教学将理论知识传输作为首要教学目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思政课教师无疑成为了课堂的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阻断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思政课的“教”与“学”相分离,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难以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传递”过程“翻转”到课前,把课堂时间留给了师生一起探究学习,促进“知识内化”,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由被动性接受向探究性学习转变,这种探究性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提升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意愿。

(三)增强了思政课的实效性与吸引力

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是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两个重要变量。吸引力缺乏、说服力欠缺、实效性不强是传统思政课教学的痼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正是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这一缺陷的有效“新配方”。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思政课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调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存在的思想困惑,充分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将教材上的静态理论与学生关注的动态热点话题有效结合,充分利用了网络的即时性,将学生关切的社会问题以及与学生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信息通过恰当的教学时机转化为学生触手可及的学习素材,及时传递给学生,解决了思政课供需之间的矛盾,满足了青年学生“拔节孕穗期”的成长需要,提升了学生的获得感,增强了思政课的实效性。此外,翻转课堂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另一大优势是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和畅通的师生沟通渠道,使思政课更加有亲和力,课堂更加有吸引力。翻转课堂的线上教学平台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各种不同的感知材料,可以通过图片、短视频、音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思政课教学由静变动、由平面走向立体可视化,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满足学生不同的感知特点,使思政课的学习变得丰富多样,思政课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运用翻转课堂的对策

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着手进行。课前加强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课中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后加强交流互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一)课前加强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

由于翻转课堂已将课上的学习放到了课后,因此课前的线上课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利用微课开展自主学习。因此,线上导学和高质量的微课建设就成为课前学习的重点。

1.线上导学的建设

线上课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学生在课前进行了深入而真实有效的自主学习,找到自己的疑惑和学习难点,才能在课中与同学、教师深入探讨,做到真正的“知识内化”,可见,深入的课前自主学习是思政课实现“翻转”的首要前提。为了提高大学生的线上自主学习能力,思政课教师在进行线上课程建设的时候,一定要建设“课前任务”栏目,“要求学生按照‘课前任务中的要求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并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为线下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3〕“课前任务”布置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点要能够让学生明确线上学习都学什么,怎么学,怎样取得相应的分数。教师在课前设计学生学习任务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在课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第二点要能够引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启迪学生思想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线上微课视频的学习,这样才能使线上微课的建设物尽其用,发挥其最大价值。

2.高质量微课的制作

“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现翻转课堂的第一步,而教学资源建设的核心内容是微课程视频的设计与制作。”〔4〕目前,绝大多数高校还很难拿出专项资金为思政课购买网上的慕课资源,因此大多数学校思政课线上学习资源都是通过教师自己录制的微课进行的。这就对微课的制作提出了高质量的要求。在高质量微课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微课的时长应控制在2-15分钟之内。观看微课本是学生的自学行为,时间过长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时间过短知识点则很难讲清楚,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15分钟之内是学生记忆持久的最佳时间。第二,微课的内容应是各章节的重点、难点问题。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学生在初高中已经进行过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对一些基本概念已经有了常识性的掌握。为了减轻学生学习的疲劳感,微课的内容不应面面俱到,应以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学生不易理解掌握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主,其它内容可以在线下实体课堂讲授中通过提问、知识回顾的方式加以解决。第三,微课中要穿插小测试以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微课视频中穿插测试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度,为教师线下授课内容、方法的选取提供依据,另外一方面也是对那些缺乏自控力,企图通过播而不学的方式蒙混过关的学生进行警示的最好办法。

(二)课中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注重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因此,线下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教师的主导,让学生将教师所要传达的教学信息由学生自己表达出来,最终实现知识的理解吸收。为此,线下课堂教学应以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和课堂展示教学法为主来进行。

1.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以分组讨论式教学方法为主,再辅之以灌输式、体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开展。在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學方法开展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适时地深入各讨论组与学生进行交流。在以小组展开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意见难免出现分歧,当小组成员就分歧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就会使讨论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就需要有一个权威出现来帮助小组成员展开分析,使其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分组讨论式教学开展时,教师不能当一名旁观者,而是要及时深入各个讨论组倾听学生的交流,及时化解学生不能解决的意见分歧,使小组讨论得以有效进行;二是讨论结束后的发言环节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分组讨论结束后,应当是各组代表的发言环节。在学生代表将本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的时候,教师更不能作为一名旁观者,而是在发言结束后,要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对展示小组进行其所持结论的引导。

2.课堂展示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课堂展示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有机结合,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主体性诉求,提升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首先,思政课教师在授课前,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找出适合学生进行课堂展示的内容,将其分解成小的问题,借助线上课程平台发起展示要求。这种课堂展示既可以要求学生个人完成,也可以由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展示的内容既可以是以社会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是以阅读心得的方式开展,还可以是以学生授课的方式进行;其次,借助提问和辩论对展示成果展开探讨,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学生展示结束以后,教师则应当引导学生对展示的内容展开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得出教师想要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谈感受,就所展示内容的某一方面提出质疑等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展示成果所反映的现象或问题进行思考、辩论,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在辩论中明是非、辨真理,以达到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后,借助答疑讨论强化学生认知。对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评价以及学生们对这一展示成果的讨论所得出的结论,显然不可能让所有学生得到认同,“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搞好将‘大水漫灌和‘精准滴灌有效结合。”〔5〕教师还要就个别学生的思想认识问题进行辅导答疑,帮助其意识到思想认识上的错误,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课后加强交流互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思政课中应用时,一定要注重加强课后知识的巩固和交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使思政课程成为学生的贴心课。首先,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与学生沟通交流。大学生是应用新媒体技术的排头兵,他们对各种新媒体技术了解颇多,运用甚熟。运用翻转课堂开展思政课教学,要求思政课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学会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并且会运用其与学生进行课后的交流答疑;其次,教师要创新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加强与学生课后的交流答疑。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不应仅仅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工具,更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答疑的场所。思政课教师要创新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建设,增加答疑讨论区功能,既可以由学生对其思想困惑发布话题展开讨论,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课上学习讨论情况发布话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思政课教师对学生的困惑要及时进行回复。学生在学校网络课程平台发布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复,将会影响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后续网络课程平台的答疑讨论功能可能就成为摆设而无人问津,因此,思政课教师一定要及时浏览学校网络课程平台的答疑讨论区,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回复;最后,思政课教师要建立与学生面对面答疑机制,更好地解决学生思想困惑。人说百闻不如一见,借助于现代新媒体技术确实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但是,现代新媒体技术在人际交流中运用时也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存在交流的滞后性。借助现代新媒体技术的人际交流要依托于网络的存在,网络本身就存在延迟性,因此交流过程中一方发表的话题,另一方却不能同时看到,要过一会儿才能看到,而此时新的话题可能已经出现,所以会出现交流不畅。因此,就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要想真正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线下的面对面答疑必不可少。思政課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固定时间,在办公室或者学校的教学场所,通过约谈或者等候的方式为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解惑答疑,更好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吸收翻转课堂优势的同时,又要注意其中的问题,只有将“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生命力,创造更大的教学价值。

〔参 考 文 献〕

〔1〕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3〕王永明,李旭娟.基于智能手机APP的思政课混合教学模式探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20,(04):96.

〔4〕裴松,刘薇,张婷.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与反思〔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4.

〔5〕安克杰.逆序创新:基于实践教学的高校思政课翻转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31.

〔责任编辑:丁 冬〕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