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海地区遭受生物战剂袭击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2021-12-04胡挺松陈荣华周志坚

西南国防医药 2021年4期
关键词:生物武器岛屿南海

陈 刚,胡挺松,张 洋,陈荣华,周志坚

[关键字]南海;生物防御;对策

2020 年以来,美国为了维护其世界霸权,频繁在南海地区制造事端。据外交部数据,2020年上半年美军机在南海活动就多达2000余次[1]。美国2001年悍然退出《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继续发展生物武器。为应对南海地区存在的生物安全威胁,有必要对该地区遭受生物武器袭击进行研究。

1 遭受生物武器袭击的可能性

生物武器属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被列为战争违禁武器,2018年《公约》缔约国达到182个。但是西方国家从未放弃生物武器研究,生物武器危险仍然存在[2]。在南海未来军事冲突中,我军遭受生物武器袭击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1 发动生物袭击可以做到隐蔽与可控 南海地区大部分海岛距离较远并且被海水分割,由于水陆生物的种间隔离对病原传播的阻断,在短时间内病原体在海岛之间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3]。敌方在实施生物袭击时,能以一个岛屿为单位杀灭所有的有生力量,达到隐蔽可控的目的。对于发动生物袭击一方来说,做到隐蔽可控,就可以降低生物袭击造成大范围扩散的概率,也不用担心遭到国际社会谴责。

1.2 美军具有顶级生物战能力 美国从未放弃对生物武器的研究,在2001年公开退出《公约》后,大力发展生物武器。据消息称,美国现拥有200个生物安全实验室,在5大洲92个国家建立500多个生化监测哨点系统,美军编制了5200人的国防部核化生响应部队、1000人的陆军公共卫生司令部、3个防化旅和9个防化营。另外美国在基因编辑、生物合成、反向生物学、生物交叉等技术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4-5],为美军生物战提供动力和技术支撑[6]。

1.3 美军有实施生物战的先例 美国曾经实施过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乱弧菌和肠伤寒杆菌的生物战[7]。美国的先民采用赠送天花病人用过的毛毯给印第安人的方式,削减了印第安人80%以上人口,为殖民北美大陆奠定了基础[8]。在朝鲜战场上,美军试图利用细菌武器挽回在朝鲜战场上的败局。对朝鲜北部和我国东北、山东地区布撒了携带霍乱弧菌、鼠疫杆菌、炭疽杆菌、痢疾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的昆虫,给我中、朝军民造成了极大危害[9]。在越南战争,美军大量使用了落叶素等战剂,造成部分越南军民出现遗传缺陷。黄热病毒、委内瑞拉马脑炎病毒、Q热立克次体、炭疽杆菌、野兔热杆菌、布氏杆菌、肉毒杆菌和葡萄球菌肠毒素都是美军公开的标准生物战剂[7]。

1.4 受近年来生物事件的启示 新冠病毒肺炎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目前全球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还在不断攀升,给全球的经济带来重大影响[10],在抗击新冠疫情中,全世界国家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从战略上来看,包括新冠在内的传染病大流行对国家发展进程和战争的胜负有重大影响[8]。

综上所述,南海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理特点、顶级的生物战对手,并处在特殊时节,在未来斗争中我军必须做好应对生物武器袭击的准备。

2 南海地区生物防御战的特点

南海地区具有高温、高湿、高盐、高阳光辐射的气候特点[11],年降水量为1500 mm左右[11],但缺乏能到达饮用水标准的淡水资源[12],人口密度较低[13],动植物分布具有典型的热带海岛特点,珊瑚礁分布广泛[14]。该地区一旦遭受生物武器袭击,可能具有以下特征。

2.1 传播范围小,规模有限可控 在我国的4个海域中,南海的岛屿数量居第二,约有1700多个,占我国海岛总数的1/4左右。主要岛群有海南岛、东海岛、上川岛、下川岛、大濠岛、香港岛、海陵岛、南澳岛、涠洲岛和万山群岛[15],而南海诸岛主要由珊瑚岛群构成,这些岛屿大多面积较小,岛屿之间距离较远[16]。受病毒的物种屏障影响和战时行动限制,病毒由于缺乏必要的传播途径,在短时间内岛屿之间不存在相互传播病毒的风险[17-18]。在一个岛屿发动生物袭击,仅限于岛内传播,即使存在人类活动导致致病微生物传播,其行动轨迹和传播范围是可防可控的,因此传播范围小,规模有限。

2.2 生物战剂与环境特征高度融合 生物战剂的毁伤方式主要是依靠传播媒介将病原微生物扩散,造成大范围发病而发挥作用,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流行高度依赖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植被分布、媒介生物种类及活动规律等。实施生物袭击必须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否则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例如,日军在诺门崁战役中实施生物战,但事与愿违,日军自食恶果,有1000余人患了伤寒病、赤痢病、霍乱病[19]。为研究生物战剂的环境适应性,美军花费巨额资金在全世界设立生物研究所。据俄罗斯消息称,具有病毒传染能力的格鲁吉亚蚊子已经向俄罗斯扩散,这表明美军生物战剂的环境适应性研究已经初见成效[20]。

2.3 采用隐蔽袭击的方式 美军在实施生物武器袭击时,为达成隐蔽袭击的目的,可能从袭击方式和生物战剂的技术性能着手。在袭击方式上,一是改变二战、朝鲜战场和几次局部军事冲突中采用的飞机布洒、炮弹投送、敢死队秘密潜入的方式[10],转而采用无人机和防生生物将生物战剂投送到对方指挥所、集结地等关键场所;二是将生物武器袭击混杂于常规火力打击中,从而达到隐蔽的目的。在改进生物战剂技术性能上,一是通过改变生物战剂发病的临床症状,与传统的地方病、季节病症状混杂,引起对方误判、漏判;二是将生物战剂潜伏期拉长,并存在一定比例无症状感染者,从而掩盖生物武器袭击精确时间;三是改变生物武器的传播途径,导致传播规律难于发现,遭受袭击地区发现病人数不断上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却找不到病原的传播规律,对防控工作造成困扰。

3 南海生物防御战的对策

为应对美军生物武器袭击,南海诸岛驻守官兵除要坚持做好疫情报告、样品采集检验、个人与集体防护、污染区应急隔离处置和伤病员救护等防疫制度,针对南海地区生物战特点,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3.1 建立岛屿为单位的疫情处置单元 我方应充分利用岛屿地理特点,建立岛屿为单位的疫情防控处置单元。地方发动生物袭击后,我方应:一是减少岛屿间人员的往来,避免生物战剂扩散风险。如果确实因为战场需要,应降低人员往来频次和数量,并且做到人员的身份和往来的轨迹单一化,为发生袭击后的流行病调查追踪提供方便,最大程度减少传播范围;二是建立以岛屿为单位的疾病监测和报告体系。每天进行症状监测并登记上报,加强巡逻观察,发生敌方炮弹袭击,及时查看弹着点附近有无媒介生物异常和粉尘并上报;发现敌方飞机经过时,应认真巡查飞行轨迹有无异常,如媒介生物等;三是加强岛屿的防疫措施。注意杀灭媒介生物,定期进行周围环境的整治,及时清理生活垃圾,做好个人卫生。

3.2 加大本底数据研究,提高生物感知的灵敏度 生物本底数据包括该地域的流行病学史、地方病和一切影响流行病传播的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健康状况、媒介生物密度等。生物袭击本底数据对战时生物袭击防御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生物袭击预警的灵敏度,增加预测袭击后果的准确度,改进防疫防控措施的效果。专职防疫力量应整合驻地军队机构、地方防疫部门、医疗机构等对任务地域开展本底数据的搜集汇总,并通过数据平台进行分析,将本底数据纳入生物袭击预警、袭击后果预测、防御措施效果评估模型。

3.3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防疫能力 一是通过情报侦察提升预警能力。敌方在生物武器袭击的运筹、准备、实施都会有信息传递和物质运转。我方情报系统如果能获取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分析,能为我方生物武器防御提供预警,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分析判断的效率;二是通过传感系统提升生物战感知能力。我方在防御地域应建立全空间不间断监控,防范一切可疑目标。还应在传统的视觉、声音传感器的基础上,增加有毒有害物资、远距离广谱分析等传感器,提升发现生物武器袭击的能力;三是利用大数据提升综合防疫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和本底防疫相关的海量数据,结合深度学习,提升我军在生物战剂感知、识别、处置等方面的能力。

3.4 开展任务地域适应性训练 由于任务地域处于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在该地域开展防生物武器袭击对任务分队、装备器材、试剂耗材、措施手段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开展野外驻训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野外驻训达到以下目的:一是提高人员对任务地域的适应性。尤其在高热高湿环境下作业,人员的体能和技能的适应性;二是解决仪器装备的适应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部分仪器设备出现性能下降甚至不工作的情况,通过调整技术参数,或者与厂家联系更换部件,必要时更换适应性更强的仪器设备;三是检验试剂耗材的可用性。在任务地域开展采样、检验和洗消等任务,判断试剂耗材是否可用,效能是否下降等,及时更换调整试剂耗材,从而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总之,热带海洋性季风海岛生物武器袭击防御战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仅仅对该地域生物防御的主要特点和应对策略做了一个初浅的探讨,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去挖掘发现。

猜你喜欢

生物武器岛屿南海
南海明珠
海水里浮现的岛屿
美国“迷恋”生物武器
本期导读
北海北、南海南
美军濒海战斗舰又来南海
构建主动应对生物武器的触法边界
我画上一座岛屿(四首)
「南海」——歴史、国際法尊重を
初到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