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胜任力培养的高职院校“四阶梯”创新创业实践体系构建

2021-12-04□吴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1期
关键词:阶梯胜任双创

□吴 烽

自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 年9 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公开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双创”一词由此开始走红,成为国内众多学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然而,从双创教育的本质来看,双创教育应该是一种普适性大众化教育,其核心目的应该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以及创新创业综合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岗位创新与就业能力,而非通过双创教育让所有学生都去创业。此外,据《202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统计数据显示:2019届高职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3.4%。因此,就目前来看,以创业带动就业对高职毕业生实际的就业贡献极其微弱,而探讨双创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影响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

一、胜任力与职业胜任力

胜任力概念最早是由David McClelland 教授在1973 年提出来的,他将胜任力定义为“绩效优秀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特质”,并提出了著名的胜任力冰山模型,分为两个层次:“冰山以上部分”和“冰山以下部分”,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两个方面,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四个方面。在此基础上,Kuijpers 和Scheerens(2006)进一步对职业胜任力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任何个体发展自己职业生涯所需要的胜任力,体现员工发展职业生涯的动机、行为和能力。

在国内,陈非、赵西萍(2009)通过研究分析认为,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是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开发,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大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应该包括冰山以上的专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应聘能力,以及冰山以下的合作能力、判断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理解能力等。焦静、冯明(2010)认为,大学生职业胜任力是指大学生通过在校期间的学习和实践,确保其能正确择业、顺利就业,以及保持工作晋升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品质等,具体包括个人特质、岗位适应能力、基础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关系建立能力、持续进步能力六大方面的能力。

二、双创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影响分析

(一)双创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

双创教育与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之间的影响关系回归系数P 值=0.000<0.01,呈现显著性,并且回归系数为0.501>0,说明双创教育会对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产生正向的影响关系。通过双创教育的推进实施,可以切实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这也就打破了传统中很多人对双创教育仅作用于“想创业的人”的狭隘的理解。也就是说,双创教育不仅有益于高职学生的创业,同样有助于高职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二)双创教育中的实战教育对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影响最大

调查数据分析表明,高职双创教育包括认知教育、模拟教育、实战教育三个层次,其对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影响系数分别为0.110、0.155、0.303。这说明,相对于基础的认知性双创教育,实战性双创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影响更大。也就是说,对于高职学生而言,仅仅是传统双创理论知识的学习,给学生带来的职业胜任力的培养与提升并不大,而双创实战操作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进而全面提高高职学生的岗位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总的来讲,双创教育对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具有正向的积极影响,双创教育的有效开展是提升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尤其是双创教育中的实战教育环节,所产生的教育效果更为明显。因此,加强双创教育中的实战教育,构建合理的双创实战教育体系,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胜任力的重要推手。

三、基于职业胜任力培养的高职“四阶梯”双创实践体系构建

高职院校应以双创教育为抓手,重点做好双创实践教育,加大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双创教育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及需求的差异性,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因此,本文提出以下高职双创实践教学“四阶梯”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及需求差异,整合专业、学校、企业、行业及社会等创新创业资源,搭建基于产教融合的“课堂→院系→学校→社会”四级阶梯型双创实践体系。

(一)第一阶梯:双创课程课堂训练

双创教育作为一种普适教育,双创课程是其基础和根本。这里的双创课程主要包含两类:一是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创新创业类公共基础课程,例如《创新思维训练》《创新创业基础》等;二是专创融合课程,是指与创新创业相融合的各类专业课程,比如《产品设计创新》《创业营销策划》等。以课堂双创类课程为平台,通过单项技能的反复课堂训练,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离不开创新,创新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创业还是未来就业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第二阶梯:院系双创工作室双创实践

“四阶梯”双创实践体系的第二阶梯指的是各二级学院层面的各种专创融合的双创实践工作室。通过双创类课程的学习、课堂训练的创新思维激发,会形成一系列的有效的学生课业创新方案、模式、技术、产品等成果。在此基础上,各二级学院可以围绕这些创新性成果,形成项目工作小组,搭建学生和导师团队,组建双创工作室,为创新成果的进一步转化和整合提供平台和支撑。院系双创工作室实践平台应以项目为抓手,围绕专业群,整合各专业资源,同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上的支持,实现专业技能学习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专业综合创新能力。当然,在组建双创工作室时,各院系可以充分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企业共建共享双创实践工作室。

(三)第三阶梯:学校创业基地创业实战

“四阶梯”双创实践体系的第三阶梯指的是学校层面搭建的校内创业实战基地。在二级学院双创工作室实践项目训练的基础上,针对于一些技术创新较为成熟或可行性较高的项目,如果项目团队有进一步的创业实践需求意愿,项目可以通过申请入驻学校创业基地开展创业实战,从而进一步实现产品或技术的商业化运作。学校创业基地应免费向在校学生开放,同时要简化项目申报入驻流程,让真正有创业想法的学生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当然,作为校内创业基地管理部门,在这个过程中则需根据入驻的不同创业项目的特点、需求以及所处的项目发展阶段,做好技能培训、商业指导、政策解读、企业注册、资金支持、市场对接等各方面的配套服务,以更好地促进项目的发展,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战能力。

(四)第四阶梯:校外创业园孵化加速

“四阶梯”双创实践体系的第四阶梯指的是校外创业孵化园区。入驻学校创业基地的创业项目,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商业化运作之后,有的会被市场认可,运作日趋稳定,而有的则会被市场淘汰。被市场认可检验可行的优质项目,后期要继续做大做强,则需要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资源来配套和支撑,这就需要项目入驻到校外体系环境比较成熟完善的创业园区进一步孵化,借助社会资源,来推动项目的市场化快速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应与社会上比较成熟的创业孵化园区建立充分的密切合作关系,为学生优质创业项目的后期扩展与发展提供向上通道。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开展,尤其是其中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是提升高职学生创新能力,进而提升学生未来岗位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以此为抓手,依托学生的专业背景和特色资源,实现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以及需求差异的“双创类课程课堂训练→院系创新工作室项目实践→学校创业基地创业实战→校外创业园区孵化加速”四级阶梯型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切实提高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推动学生职业胜任力的发展,提升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

猜你喜欢

阶梯胜任双创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的冰雪人才培养新策略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良师·阶梯·加油站
艺术创意阶梯
国内外关于“胜任力”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