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中如何实现人才有效衔接

2021-12-04韩晓明

人才资源开发 2021年21期
关键词:人才农村

□韩晓明

(作者单位:河南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同时,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乘胜追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大踏步迈进,而人才振兴是打赢这场战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如果说乡村振兴是上层建筑,那么人才振兴便是基石,只有夯实人才这个基石,才能保障乡村振兴稳步推进,只有大量的“三农”、科技、管理等各类人才提供智力支撑,才能带领广大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全面脱贫与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实现人才有效衔接,将是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

一、强化政策衔接,让人才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一)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政策

一是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这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尊重人才的发展和成长规律,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不同种类的需求,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二是通过向上争取、整合项目、县级财政配套等方式,加大对乡村人才引进培育的投入力度,出台鼓励返乡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奖励扶持政策,集聚乡村人气。三是着力改善农村落后现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打造便利农村。四是适当提高农村人才待遇,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给予补贴和优先晋升职称等待遇。人才有自主发挥的空间,有便利的条件、不错的收入,就能提高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

(二)提升人才的农村归属感

一是不断完善乡村人才的生活、工作、职业保障,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审、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政策方面向下乡返乡人才给予倾斜,让人才干事创业无后顾之忧。二是强化乡村人才的关爱激励,建立基层班子成员联络机制,实时帮助解决其面临的困难。三是着力发展壮大经济,让人才看到付出获得的回报,提高人才的成就感。四是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乡村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

(三)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

一是面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以培育本地乡村振兴人才为重点,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课程相结合,转变传统观念和生产方式,提升乡村振兴人才的综合素质。二是建设乡镇社会服务站,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以项目吸引更多社会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这样既提高了问题的解决效率,又拓宽了人才引进的渠道。三是实行“双向特派”制度,加大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人才交流力度,选派一批本地技术人员到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培训锻炼。四是与高校或科研单位签订友好合作单位,从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派驻一批“科技特派员”到基层,指导农业生产、乡村建设。

二、强化组织衔接,为人才振兴提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思想政治建设

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管人才基本原则,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合格”,坚定不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各类组织、各项工作的领导,着力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

(二)加强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基层党组织在建设农村人才队伍时应当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作为基本要求,既要引进社会人才提供专业化服务,还要加强对农村本地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特别是扶持培养一批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经理人、乡村工匠等。既要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乡村科技人才,也需要发现、发掘能工巧匠、乡土艺术家;既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也需要能招商、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肯钻研的“土专家”和“田秀才”。

(三)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以实施村党支部建设“堡垒”工程为牵引,实施“百千万”示范引领行动,以实施“头雁工程”为抓手,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成为乡村治理的“顶梁柱”。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成为农民群众的贴心人。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广泛参与。

三、强化生态文化衔接,为人才振兴营造舒适环境

(一)改善乡村生态文化环境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关系,要有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通过绿色发展推动农业升级、促进农村进步、实现农民富裕。在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的同时还需深入挖掘乡村生态文化底蕴,培育生态道德,加强生态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将生态文化培育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内容,打造以和谐生态、文化传承为主题的乡村生态文化品牌,吸引更多人才“落户乡村”,为乡村振兴贡献智力支撑。

(二)营造乡村人才生态环境

为人才提供舒适的发展环境是能否发挥人才价值的重要因素,要吸引人才就必须让人才有用武之地,要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的平台、舞台,还要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解决乡村发展中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乡村引才求才必须根据地方特色精准定位,不能盲目地追求高精尖人才,应秉持“不求最好,但求最适合”“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求才理念。乡村求才引才要紧紧围绕自身的产业发展需要,做到因才选人、因才施策,既要注重人才的使用和管理,也要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还要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只有对口的求才引才政策才能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只有为人才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推动乡村产业蓬勃发展。

四、强化产业衔接,让人才在产业振兴中实现价值

(一)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优势

产业振兴是最能直接体现乡村振兴与否的标志性因素,实质上就是通过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在产业振兴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对本地特色优势的挖掘,最终会导致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更重要的是,如果产业缺乏市场需求,还会造成不小的财政负担。因此,在产业振兴中,需要有充分了解本地产业发展特色,能够挖掘本地的特色风光、优质产品、独特历史、特殊地理位置等元素的人才,做到立足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资源开发,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产品,树立具有价值的本土品牌,并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做精、做强、做优特色产业

首先,引进专业人才利用多种手段对本地特色进行产业升级和引导宣传,可以利用电商平台推广本地特色产品,也可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开发文化旅游等。其次,全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造升级,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最后,抓好质量管控。很多乡村的产品并非没有特色,而是缺乏质量管控。质量管控是打造乡村产业品牌的核心环节,要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强质量管控,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构建乡村产业品牌体系。最终实现人才因品牌而闻名,乡村因产业而振兴。

猜你喜欢

人才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人才云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智珠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