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欧班列驱动下新疆开放型 产业集群培育探索

2021-12-04吾斯曼吾木尔热合木提拉图拉巴

铁道货运 2021年8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通关班列

吾斯曼·吾木尔,热合木提拉·图拉巴

(1.新疆财经大学 应用经济博士后流动站,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2;2.新疆社会科学院 农村发展研究所,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通过积极探索创新中欧班列运营模式,开行全国首列采取“集拼集运模式”的班列,以加挂的形式搭载中欧班列出境,实现快速接力、阶梯直达运输,形成班列便捷换装协同、高效通关的发展格局,有效解决新疆货源产品种类相对单一、数量少、用户相对分散、难以成列开行的难题,不断扩大中欧班列国际物流品牌影响力,优化中欧班列线路“集货地”,提升物流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形成产业聚集,为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开放型产业集群培育提供了重要保障。

1 新疆中欧班列发展现状

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是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的核心部分[1],自2016年5月26日建成投运以来,中欧班列运输组织得到优化,开行列数和货运量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整合新疆内外货源的能力不断提升,推动中欧班列“集拼集运”模式规模化、常态化、公交化运营和开放订舱的市场化运作,对外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

(1)开行数量创新高。一是开行列数逐年增加。随着乌鲁木齐集结中心中欧班列的开行,新疆实行与其他省份中欧班列拼车、零散车辆加挂等更加灵活的班列开行模式,聚零为整、整合货源,确保贸易运输道路畅通,开行列数由2016年的135列增加到2020年的1 105列,实现年均增长152%,其中2020年在新疆组货开行329列,贸易额20.28亿美元。二是开行线路逐年增加。自从2016年以来,新疆中欧班列开行线路由4条增加到21条,通达中亚及欧洲19个国家、26个城市。依托成熟的中欧班列集结平台,乌鲁木齐集结中心提高作业效率,推进物贸一体化建设,促进集结中心与全国各个节点的配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安全、便捷、经济的物流服务,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升企业竞争力。

(2)货运品类多元化。随着新疆中欧班列开行规模逐渐扩大,班列搭载的货运品类日益丰富,从最初以鞋帽、日用百货、服装为主,扩展到建材、机电产品、窗帘、番茄酱、钢材等产品,以及重庆的电子产品和杭州的茶叶等,运输附加值明显增加。回程货物以电子设备、汽车、红酒、葵花籽油、液态奶、进口食品等为主,实现了从生活必需品向生产必需品的转变。从北疆的化工产品,到南疆的核桃,中欧班列推动优势产品出口,吸引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外向型产业向铁路港聚集,加速新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提高产业竟争力,以国际物流通道建设带动高附加值产业,催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升级换代的步伐。

(3)运输效率不断提升。新疆中欧班列创新开行模式、优化运输时效,实现快速通关。霍尔果斯海关设置“中欧班列”办事窗口,24小时办理中欧班列放行手续,并且积极推进中欧班列“舱单归并”集中办理申报业务,中欧班列整列换装时间已由平均 6 h缩减至3.5 h左右,平均通关时间控制在21 h以内。阿拉山口海关列车技术检查和交接班时间由以前的40 min压缩至20 min,口岸通关时间由原来的12 h缩短至6 h以内。乌鲁木齐海关以深化改革和“放管服”改革为契机,出台12项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措施,持续优化监管作业流程,充分释放全面深化改革溢出效应,简化中欧班列通关手续,降低通关时间和成本,实现海关监管与铁路作业无缝衔接,提升外贸企业的获得感。

(4)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满足客户个性化物流需求,由陆港区牵头,新疆铁路部门与进出口企业合作设计全程物流方案,建立揽货联盟,提供分拨、仓储、转运等物流增值服务。“集拼集运”业务为中小企业“走出去”搭建起物流集结服务平台,货源组织逐渐辐射北京、山东、四川、浙江、广州、上海、重庆等10余个省市,极大拓展货物来源。新疆对国内65个城市开行的中欧班列开展集拼集运业务,使得中欧班列在乌鲁木齐由“过路”变为“集结”。2019年9月,南疆集拼集运中欧班列的开行有效缓解了南疆地区运输成本高、货源分散的瓶颈,打通了南疆农副产品市场新通道。截至2019年,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已经与200余家进出口企业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

2 中欧班列驱动下新疆开放型产业集群培育路径

2.1 吸引货物资源

(1)实施“中欧班列提质增效”行动,不断加强统筹协调,创新服务模式,拓展集拼集运合作城市数量,加大融资、保险、外汇收付等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通关配套服务,提升中欧班列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更多优质客户在新疆建厂发展。另外,鼓励优秀企业在乌鲁木齐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鼓励优秀企业购并当地企业,开展深层次的股权合作,鼓励优秀企业开展技术开发、业务拓展等多层次合作,力争出口欧亚的产品在新疆加工、组装。

(2)推进通关模式改革,加强口岸与属地海关协作配合,进一步优化中欧班列通关流程,秉持资源共建共享共用的原则,持续完善联检单位“大通关”机制,将检验检疫与货物换装转运流程高度融合,构建畅通、高效、便捷的通关平台,提高货物进出场站的组织效率,压缩中欧班列通关时间,确保中欧班列通关零延时。

(3)建设企业“走出去”平台,提升“走出去”企业精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2],充分发挥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粮屯河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广汇集团、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等优势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建设大宗商品境外生产基地,加快培育跨国企业。

2.2 深化产业合作

(1)深化与甘肃、陕西、四川、河南、重庆等省市的合作,建立以多式联运为载体,通过跨关区口岸部门联动,实现口岸直通,扩大口岸延伸的区域合作机制,加快推进关检合作“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提高企业通关效率。

(2)加快推进北、中、南3条进出疆大通道建设,主动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深化优势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开发、交通物流等领域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加强交流合作,扩大合作基础,助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

(3)积极与连云港港、青岛港、天津港开展合作,开行“集拼集运”模式的中欧班列,进一步加强与内地中欧班列运营公司和国际物流企业合作,延伸中欧班列业务,加强箱源调配组织,探索设立集结分拨点、海外集货站,搭建起更加绿色、便捷、安全的贸易桥梁。

(4)强化与中欧班列沿线城市的联系,加强通道优势互补、海外资源共建、区域协作分工、自贸试验区改革共创、信息数据互认、口岸开放共享、人才共用共育等方面合作,改变中欧班列沿线城市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与内生需求的发展模式,不断培育新的发展轴,形成大交通促大开放的新局面。

2.3 提升通关效率

(1)发挥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站双口岸优势,持续强化“一单制”“门到门”运营优势[3],放大跨境电商、进口肉类、水果、植物种苗、粮食、冰鲜水产品等业态的新动能,建设专用口岸设施和特色商品物流集散中心,以“指定口岸+”经济为驱动,发挥新疆中欧班列运营的“反促反哺效应”,打造中欧班列“运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模式,建设国际业务集聚中心。

(2)规划建设新疆邮政口岸综合枢纽基地,通过实施“邮政口岸+”战略,借助采集器将邮包原始数据录入集装箱安全智能锁,实现海关数据共享。另外,还应拓展节点网络,构建陆空并进、覆盖全球的国际邮路通道网络,促使邮政运输成为支撑跨境电商的物流渠道,为新疆中欧班列运邮常态化提供有力支撑。

(3)完善线下“综合园区”平台,探索跨境电商的监管模式,深化“一区多功能”监管创新,将口岸作业区、快件监管中心、贸易检验中心、邮件监管中心、内贸货物监管中心等进行集中,提升“一站式、一窗口”便利服务。

2.4 培育竞争新优势

(1)加快建设乌鲁木齐综合保税区,积极探索新型贸易方式、规则和监管方式,强化示范引领作用,整合新疆中欧班列货源市场,促使跨境电商出口的流程更优、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提高中欧班列竞争力。

(2)以“大型平台、专业机构、高位介入”为导向,支持在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地创建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扩大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推动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与特色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跨境电商生态圈和产业链,打造中欧班列贸易发展新优势。

(3)加快推动与俄罗斯铁路公司、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等境外铁路公司的接洽合作,加快建设覆盖面更加广泛的新疆国际陆港体系,降低物流运输成本,打造物流高地带动产业聚集,更好地融入中欧班列国际分工。提升中欧班列通道畅通性,推进通道多样化发展,保障中欧班列运行的安全稳定[4]。

3 中欧班列驱动下新疆开放性产业集群培育效应

(1)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将加速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纺织服装、石化、特色轻工等优势产业。借助乌鲁木齐陆港区辐射作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金融、电子商务、电子产品等新型业态的加快发展,催生新产业。例如,德国特吕茨勒纺织机械公司在库尔勒纺织工业园建设辐射中国新疆、带动中亚多国的纺织机械技术服务网络。随着乌鲁木齐陆港区“集货、建园、聚产业”作用显现,不断吸引优质资本集聚和产业转移,着力打造布局结构优、支撑带动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打造现代物流组织平台。喀什经济开发区利用深圳产业园、综合保税区、临空经济区、总部经济区等多重平台,积极推进向西开放,吸引面向南亚、中亚乃至欧洲市场的机电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组装企业落户喀什。

(2)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新疆中欧班列有助于加快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其依托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共建共享的“飞地经济”,推进产业链转移、集群式发展,实现上下游产业链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布局[5]。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广汇集团、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等龙头骨干企业在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等国家建立7个境外园区,不断加强与俄罗斯,以及中亚地区在棉花、小麦、棉花等种植、加工领域合作,实施一批电力、玻璃、纺织、光伏等产业投资项目,积极承揽附加值较高、影响力较大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项目,带动配套企业走出去,实现集群式对外投资[6]。《“一带一路”中欧国际货运班列联盟新疆宣言》的发布以及合作共建全国中欧班列公共信息平台,统筹运行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实现资源、信息和成果共享,有效带动了新疆化工、建材、番茄酱、机械设备、汽车配件、服装百货、钢材等领域发展,通过引进电子产品加工组装、现代物流企业,夯实产业基础,促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东联西出”的重要枢纽和节点。

(3)优化新疆投资环境。中欧班列的常态化开行,不仅能够帮助外贸企业降本增效,还将有利于高水平承接内地产业转移,吸引内地企业依托新疆资源、地缘和区位优势,发展劳务输出、工程承包和服务贸易,改善新疆的投资环境。围绕重点优势产业,高位推动针对外向型大企业大集团的招商,吸引产业链下游企业在乌鲁木齐聚集,带动产业链上游企业在地州落地,形成开放型产业全产业链布局,充分发挥陆港区通道作用。如今新疆正逐步吸引东部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向中西部地区加快转移,已有天虹、如意、即发、红豆等一批知名纺织服装品牌和出口加工型企业在阿克苏、乌鲁木齐、伊犁、巴州、喀什等地投资设厂[7]。

(4)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新疆中欧班列具有资源优势明显、政策优势最集中、班列频次最高、运输距离最短等优势,可充分发挥开放型经济的“溢出效应”,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8]。例如,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落实“集货、建园、聚产业”总体发展思路,打造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核心区、功能引领区;阿拉山口口岸寻求新的发展动力和契机,开启“中欧班列+跨境电商”新模式,回程货物满载率稳步上升,中欧班列在跨境贸易中的综合效能逐渐凸显,2020年全年阿拉山口口岸跨境电商已累计出货量超5 000万票,累计出口金额11.72亿元,共出境集装箱1 458 TEU,服务商家50.67万家,位居全国口岸跨境电商增速第一,业务量排名全国第4;霍尔果斯围绕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5大产业”,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开放型产业集群正逐步形成,着力带动新疆开放型经济发展。

4 结束语

新疆中欧班列作为内涵丰富、产品多元的优质铁路货运品牌,通过不断优化运输组织流程,“点对点”的铁路运输服务持续发力。通过“集拼集运”模式,中欧班列开行列数增长迅猛,辐射范围快速扩大,逐步实现由“增量”阶段向“提质”阶段转变,以此为牵引实现产业转型,带动产业提速升级,拉伸经济腹地,为新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有效支撑。加强中欧班列驱动下开放型产业集群培育研究,有助于吸引上下游产业链转移,促进技术、产品的创新和升级换代,改善新疆投资环境,提升新疆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通关班列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通关英雄榜
中欧班列开行十周年
一碗面的通关密码
首趟“义新欧”中欧班列抵达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