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

2021-12-03张丽华陈晓颖

中国畜禽种业 2021年11期
关键词:鹅群雏鹅流行性

张丽华 陈晓颖

(1,江苏省昆山市畜牧兽医站 215300;2,江苏省昆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215300)

通常情况下,鹅流行性感冒只在鹅群中发生,而鸡群和鸭群不会感染本病。尤其是3 周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发病鹅或恢复健康后的带毒鹅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并且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消化道排泄物向环境中排放病原体,对生活环境、空气、饲料、饮水和饲喂器具等造成污染,将疾病传播给健康鹅群。尤其在外界温度变化异常或寒冷冬季,再加上长途运输、更换饲料或管理不善等,都会促使本病的感染和流行。鹅群感染本病后潜伏期较短,并且在刚开始发病时就会表现临床症状,在疾病流行早期危害雏鹅的健康状况;在疾病流行后期可以对成年鹅群造成感染[1]。

1 发病原因

1.1 环境条件

如果鹅舍内温度不稳定,忽高忽低或变化过大,容易引起鹅群出现扎堆情况,再加上驱散不及时,促使机体发生出汗现象,致使鹅群羽毛潮湿或发生打绺,降低御寒能力,容易受凉发生感冒或呼吸道疾病。同时鹅舍通风管理不当,舍内氨气和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会强烈刺激鹅只上呼吸道黏膜,损坏呼吸道内的纤毛逐渐丧失摆动活力,给外界病原体的侵入打开方便之门,从而导致鹅群发生流行性感冒。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容易发生料位水位不足,舍内单位面积内蓄积的粪便和有害气体数量增加,不仅容易引起鹅群均匀度下降、大小不齐的情况,而且还会增加鹅群接触病原体的机会,致使本病时刻威胁鹅群。

1.2 管理水平

在鹅群育雏阶段生长速度较快,混群饲养容易发生密集情况,给疾病传播带来便利,尤其是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再加上光照管理不当,还容易诱发鹅群发生啄羽的恶癖,鹅群之间相互啄食羽毛,会降低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不仅增加饲料消耗,还会降低机体抗病能力,诱发鹅群感染本病[1]。

如果饲喂管理不当,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来饲喂,不仅造成饲料浪费或发生霉烂变质,还极易造成营养过剩或不良情况,长期下来会对鹅群的体质产生影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另外,鹅属于水禽,具有嬉水的生理习性,一般在饲喂后需要供给一定量的饮水,如果水槽中添加饮水过多,并且不能及时撤掉水槽,会给鹅群嬉水提供便利条件,致使整个饮水区域非常潮湿,并且鹅只羽毛淋水也容易诱发流行性感冒。

1.3 营养因素

如果饲料营养不平衡或发生缺乏不仅能引起鹅群生长缓慢、体重增加不足、饲料转化率降低等,还会引起鹅群营养不良、体质和抗病能力下降,给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创造良好条件,诱发鹅群感染流行性感冒。同时饲料中营养不平衡时也容易诱发鹅群发生啄癖,尤其是氨基酸含量不足时,不仅影响鹅群羽毛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容易诱发鹅群感染啄癖,致使鹅群防寒能力降低,容易受凉发生流行性感冒[1]。

1.4 卫生防疫不健全

鹅群感染本病的主要原因是通过呼吸道摄入外界病原体,同时外界野毒或病鹅的排泄物或分泌物会对环境中的土壤、空气和饲喂器具、饲养设备造成污染,如果鹅群生活环境污浊,使用器具和设备布满灰尘,会增加环境中流感病毒的存活数量,加大对鹅群造成的危害,因此,必须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同时有的鹅流行性感冒发生在比较普遍的地区,没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或者使用疫苗剂量不足,接种方法不正确等,都不能保证鹅群获取足够的抗体水平,在外界野毒入侵时很容易爆发流行性感冒。

2 临床症状

鹅群感染流行性感冒后通常表现精神状态较差、体温升高、扎堆在一起、羽毛松乱、反应迟钝、头颈蜷缩、采食量减少或停止采食,发生腹泻,粪便呈浅绿色或白色。随着病情发展,病鹅出现屈颈斜头、走路摇晃等神经症状,发病的雏鹅症状更加明显,站立无力、爬地不起、不愿行走,有的出现呼吸道困难,有的病鹅头颈肿大、皮下水肿,眼角膜混浊、出血,眼睛分泌物增多,流眼泪和鼻涕,甚至发生失明现象。有的病鹅鼻孔中流出鲜红色血液。

鹅群发病后病程因周龄不同有所区别,雏鹅发病后病程为2~4d,育成鹅和成年鹅发病后病程为4~9d,产蛋期母鹅发病后经过2~5d 时间就会停止产蛋,促使整个鹅群产蛋率迅速下降20%~50%,甚至绝产,通常经过4~6 周后鹅群才能恢复产蛋状况[2]。

3 解剖变化

对病死鹅进行剖检,头部肿大的可以看到头部皮下有胶冻样物质,鼻腔黏膜和眼结膜发生水肿、出血,眼角膜混浊、鼻腔内充满分泌物或血液,喉头和气管充血和出血,心肌上面有明显的坏死斑点,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脾脏肿大且有灰白色斑点,胰腺有点状出血,肠系膜有点状出血或溃疡面,卵泡充血、坏死、液化等。

4 预防措施

4.1 保持生活环境适宜

根据鹅群生长阶段,随时调整舍内温度、湿度和通风,保证环境条件适宜。在育雏阶段需要供给较高的温度外,还应维持温度相对稳定,尽量减少温度差异给鹅群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通风管理,根据外界天气、鹅群存栏数量、生长周龄等随时调整舍内通风系统,及时将鹅群产生的废气排出舍外,减少对鹅呼吸系统产生的危害,降到鹅群发生流行性感冒的风险。另外保持饲养密度合理,及时对鹅群进行分群或护栏,减少单位面积内产生的废弃物质,并且避免鹅群相互争抢饲料和饮水,有利于增强鹅群体质和抗病能力[2]。

4.2 改善管理水平

在鹅群生长过程中,需要根据体重和周龄随时分群饲养,保持鹅群活动自然,供给适宜的料位和水位,避免鹅群发生体重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同时保证通风和光照合理,避免鹅群发生啄癖,一旦发现个别鹅出现啄癖现象,应立即挑出大群,防止其他鹅相互模仿而加重啄癖现象,同时立即查找发病原因,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合理的饲喂程序,督促饲养人员定时定量饲喂鹅群,保证获取足够饲料的同时减少饲料在料槽中存留的时间和数量,避免发生霉菌毒素超标或饲料浪费现象。保证饮水充足的同时,需要在每次饲喂后添加清洁的饮水,在鹅群不再饮水后需要及时撤掉水槽,或者将水槽悬挂起来,避免鹅只进入水槽嬉水,进而降低舍内湿度和鹅感染疾病的风险[3]。

4.3 提供饲料营养水平

根据鹅群不同生长阶段对饲养营养的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饲料营养平衡,针对雏鹅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含量,避免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并且饲料营养充足的情况下有利于提高鹅群的体质、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有效增强抵御流行性感冒的能力。

4.4 完善卫生防疫体系

首先做好环境卫生工作,定期对鹅舍地面、墙壁、屋顶,以及饲养设备和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尤其在空舍期间需要进行彻底全面的消毒处理,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合格后方可引进雏鹅,否则必须重新进行清洗和消毒。

在日常管理中,每天定期清理舍内粪便,对地面进行彻底清扫,选择2~3 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有利于提高消毒效果。建议生产中选择2%~5%的氢氧化钠溶液或2%~3%的火碱溶液或0.1%~0.2%的过氧乙酸等来轮换使用,有利于将环境中存活的病毒杀灭,促使流感病毒失去感染能力,避免鹅群感染流行性感冒[3]。

在流行性感冒多发地区,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给鹅群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可以有效预防鹅群发生流行性感冒。正常情况下免疫程序如下:7~10 日龄,在雏鹅颈部1/3 处皮下注射0.5ml 的多价禽流感灭活苗,20~25 日龄在雏鹅颈部皮下再进行二次免疫接种多价禽流感灭活苗。种鹅需要在育成期60 日龄进行第二次免疫,在开产前2 周进行第三次免疫接种,产蛋期每隔4~5 个月免疫接种一次,育成期和产蛋期需要在胸部进行肌肉注射,使用疫苗剂量均是0.5ml。有条件的需要在接种免疫前后半个月对鹅群进行抗体水平检测,根据检测水平来确定具体的免疫接种时间,或者是否进行紧急接种,这样的免疫程序更具有依据性。

5 治疗方法

一旦确定鹅群感染流行性感冒,需要给鹅群注射禽流感抗血清,尽快提供机体的抗体水平,还可以结合使用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有利于提高病鹅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对机体受到损伤的免疫细胞或组织进行修复,帮助病鹅尽快恢复健康。采取上述措施在鹅群发病初期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起到减少死亡率和控制病情扩散的目的。

鹅群感染流行性感冒后,往往食欲下降、抗病力和免疫力降低,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为了避免鹅群继发或混合感染细菌性疾病,建议使用抗生素药物来进行防治,并且减少鹅群的应激反应。实际生产中,经常使用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等针剂进行肌肉注射,能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4]。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病鹅进行隔离治疗,一方面有利于对鹅群的精细化管理,改善饲养环境和饲料营养,及时疏散饲养密度,提高病鹅体重和抗病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卫生消毒,每天对鹅群生活环境彻底消毒1~2 次,将死亡病鹅进行深埋或焚烧,严禁一切人员随意出入养殖场区,防止病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4]。

6 小结

无论什么季节或周龄的鹅群均会发生鹅流行性感冒,尤其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外界温度变化异常、舍内外温度较差时鹅群容易感染本病。同时雏鹅个体弱小、各种组织和器官发育不健全,如果再加上环境较差、管理不当、营养不良、免疫接种等因素,都会诱发鹅群感染流行性感冒。雏鹅感染本病后能引起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产蛋期鹅群发病后会造成产蛋率迅速下降,甚至导致停产现象,由此可见,本病能给鹅群带来严重危害,进而降低鹅群的养殖效益。所以必须做好本病防治工作,尽量减少本病给鹅群带来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鹅群雏鹅流行性
被鹅追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和防治
打鹅
大学生流行性感冒防治知识、行为及中医知识调查研究
浅谈雏鹅养殖关键技术措施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放鹅娃
雏鹅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与育雏方法
农村养雏鹅糊肛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流星花园》的流行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