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规划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方法研究
——以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为例

2021-12-03吴晓武

福建建筑 2021年6期
关键词:龙岩市路网教职工

吴晓武

(福建省龙岩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福建龙岩 364000)

0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人口向城市集聚,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民生补短板的重要内容。根据《龙岩市“一市两区三组团”学校布局规划及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龙岩市主城区范围三年内计划新建、改建、扩建小学项目达24个。小学上下学期间产生的瞬时交通量,将给城市路网造成巨大压力。如何科学分析小学出行特征、影响范围、结合项目区位条件,有针对性提出改善措施,是该类项目评价的重点。

1 小学项目交通影响特性

1.1 交通影响时间

结合龙岩市小学作息时间,一般小学为周一至周五上午7∶20~8∶00上学,中午11∶30左右放学,下午2∶00~2∶40上学,下午5∶05放学(一、二年级提前10 min放学)。因此接送一天中呈现四个时段,上学交通与城市交通高峰重叠[1],影响最为明显。

1.2 交通影响范围

根据技术标准,单独报建学校类项目评价范围,应为建设项目临近的第二条主干路或者快速路围合的范围[2-3]。然而小学属于义务教育,龙岩市基本采用划片招生办法,新建小学服务半径在500 m左右,因此评价范围比实际产生影响的范围要大。同时部分家长送完学生后,以学校为起点开始通勤交通或者其他出行,影响范围随之扩大。

1.3 交通参与者构成

交通出行参与者包括小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组成,其中小学生数量根据班级数量确定,家长数量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的接送比确定,教职工数量根据教职工学生配比率确定。由于参与者以未成年人、老人居多,在交通资源分配上应多给予倾斜。

1.4 交通出行方式

交通出行方式构成是预测小学项目交通需求的重要环节,然而不同家庭交通出行方式存在较大区别,出行方式构成与经济条件、接送人员、区位条件、公共交通水平、政策引导息息相关。

龙岩市居民出行结构中,动车比例较高,结合学校类项目调查,家长接送交通出行方式以摩托车、步行、小汽车为主。教职工出行方式中私家车、摩托车出行比例较高,教职工上班时间与学生基本接近,但下班时间通常略晚于学生。

2 交通影响评价方法

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应符合《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但是在具体分析方法更具针对性。

2.1 相关调查与资料收集

(1)收集小学划片范围及该范围内居住用地开发情况。明确项目交通吸引源,有利于交通流线组织及确定评价范围。

(2)进行详细交通调查。调查周边路网、交叉口交通运行情况,了解片区路网运行情况。

(3)项目交通出行特征调查。以问卷形式对参考学校进行调查,具体应包括学校概况、学生及教职工数量、学生是否有接送、接送方式、接送时间、教职工出行方式、出行时间等。

2.2 周边土地利用及交通现状及规划

重点了解周边用地性质与开发强度,停车场、公交首末站规划建设情况。了解项目周边路网是否完善,路网建设时序,慢行系统是否连续等,综合评估周边规划和路网存在的问题。

2.3 交通需求预测

采用“四阶段”预测方法进行项目未来交通量预测,交通生成不建议采用弹性大的出行率法,可通过学生、教师人数结合调查参数进行准确预测;交通方式划分以调查为基础,结合目标年交通发展趋势变化及项目区位条件进行标定;交通分布以招生范围内居住用地开发强度,结合目标年路网建设情况确定。

2.4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针对有无项目对周边路网、交叉口、公交等系统、停车设施、慢行系统进行评价。

2.5 交通改善措施

除常规对外部交通改善外,小学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可以对规划条件进行较大程度优化,包括项目班级配置数量、项目出入口布局与组织、接送规模及布置、内部交通与配建停车设施、项目临近路网宽度及断面形式等等。

2.6 提出评价结论

明确项目规划是否可行,是否需要对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进行调整,列出包括高标准慢行系统、家长接送区、公交线路及场站建设、公共停车场等方面的必要性措施或者建议性措施。

2.7 评价过程主要难点

现状流量特征的调查与分析,归纳相关交通参数,作为后续交通预测的基础;交通分布分析,明确不同方向到达的流量大小;接送区布置规划与组织;项目对于周边高质量慢行系统与周边用地开发之间的博弈。

3 应用实例

根据上述小学项目主要交通特征和研究思路,以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为例,分析该项目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交通影响评价的运用。

3.1 项目概况

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位于龙岩市中部公共板块,东邻犀牛路,北靠莲西路,南临华莲西路,西侧为厦蓉高速公路。根据学校招生范围基本为第一条干路围合区域,比评价范围(第二条主干路围合区域)更小。评价范围内以住宅用地为主,主次干道基本形成。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6 147 m2,班级数48班2160人,机动车出入口方位为东侧、南侧。

3.2 交通现状分析

根据周边路网及交叉口流量调查,除龙岩大道、龙腾路、华莲路交通流量较大,服务水平在D级左右外,其余路网服务水平较高。

选取与该项目类似的小洋小学进行交通问卷调查,通过归纳分析,接送比率为0.5~0.55,接送系数1.2,家长接送方式中摩托车约45%、步行约30%、小汽车约15%,教职工出行方式中小汽车约50%、摩托车约20%、步行约15%。

3.3 交通需求分析

根据规范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5年[2-3],即2022年及2027年,项目评价时段考虑最不利因素,选取工作日早高峰7∶30-8∶30。

根据学校划片规定,该项目招生范围东至龙腾路,南至陈陂溪,西至大锦山,北至西陂路的合围区域。参照其他小学交通出行特征,该项目2022年高峰小时生成3042人次,其中吸引2367人次,发生675人次;2027年高峰小时生成4056人次,其中吸引3156人次,发生900人次。

结合家长接送出行方式特征、教职工出行方式特征,2022年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步行方式交通生成量为470pcu/h、71vel/h、366人次/h和1749人次/h。2027年机动车、非机动车、公交、步行方式交通生成量为493pcu/h、95vel/h、527人次/h和2486人次/h。

3.4 交通影响程度

根据交通分配情况,目标年该项目对华莲路与犀牛路交叉口东进口左转、西进口直行,对华莲西路与龙腾路交叉口东进口直行、西进口直行影响较为显著。公交剩余能力不足,对于公交系统影响显著。停车设施不足,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宽度不足,对于慢行系统影响显著。

3.5 交通改善措施

3.5.1 路网方面

完善片区路网建设,如东侧规划支路、南侧规划支路;结合高速后退增加南侧单行联络线,打通与华莲路联系通道;犀牛路设置中央隔离栏杆,路段设置过街人行横道;增加周边道路断面宽度,优化断面分配形式。

3.5.2 公交方面

加快西侧公交首末站建设,根据片区入住情况,逐步增开公交线路,在北侧规划次干路中加设一组港湾式公交车站。

3.5.3 慢行方面

完善片区自行车道及人行道,周边道路人行道宽度仅为2.5 m~3.0 m,设置行道树后慢行空间不足,建议南侧支路人行道宽度拓展至5.0 m。

3.5.4 车行开口规划

该项目车行开口设置在东侧和南侧,周围未开发地块应与本项目机动车开口协调,间距保持15 m以上,避免车行相互影响。

3.5.5 机动车车位

根据省技术规定,小学项目按照2个机动车泊位/百学生,20个非机动车泊位/百学生配置[4],该项目应配置44个机动车泊位,432个非机动车泊位。该项目配置教职工至少150人,根据现状教师出行结构调查,机动车位不足,非机动车偏多。建议项目增加机动车泊位,非机动车换算为摩托车车位,适应龙岩市出行结构特征。

3.5.6 接送区规划

为缓解家长等待与接送空间不足的问题,配置临近学校主出入口附近的家长接送区,生均面积按照0.6 m2/人考虑,该项目则需配置1296 m2。接送区结合地形地貌,设置在项目南主入口西侧,采用半地下室形式。

3.5.7 管理建议

为减缓高峰特征,建议学校分年级进行错峰上学、错峰放学,避免家长接送时段过于集中。家长接送区应用隔离设施限定规定区域,接送区划分明确的家长非机动车停车位,家校联合规范接送秩序。

3.6 评价结论

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项目建设对于周边路网、慢行、公交均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通过外部措施的改善,对外部交通影响降低,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通过内部交通条件优化,项目对外交通更加便捷,交通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4 结语

小学项目具有独特的交通出行特征,在交通影响评价过程应充分收集基础资料,通过科学调查统计分析相关特征,准确预测项目对外部的交通影响,有针对性地采取公交、停车、慢行等方面交通改善措施。同时应结合项目控规条件,优化机动车开口、调整车位配置比例、明确家长接送区规模及位置、规范高峰交通管理。本文以龙岩市松涛第二小学为例分析了上述问题,希望对类似规划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有一定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龙岩市路网教职工
云南智慧高速路网综合运营管控平台建设实践
渭南师范学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教职工书画作品选登(一)
龙岩市妇联打造社会服务“心品牌”
适应脱贫攻坚新形势,加快构建服务农村中小学教职工保障体系
新时代青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探析
龙岩市人社局等六部门举办2018年“海西招聘—春风行动”暨春季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
从教职工福利谈高校工会工作的创新
打着“飞的”去上班 城市空中交通路网还有多远
对“学生惧怕阅读理解题”现象的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