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戏曲的影视改编研究

2021-12-03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21年9期
关键词:原著影视戏曲

施 俊

(1.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 210023; 2.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合肥 230022)

戏曲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艺术样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戏曲起源于隋唐时期,历经宋南戏、金院本、元杂剧而不断发展、成型,于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戏曲不仅广泛继承了前人的精华,更开拓创新,涌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剧目,如明代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玉簪记》,清代的《桃花扇》《秣陵春》《长生殿》等。影视艺术作为现代艺术,与戏曲有着深厚的渊源,我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便来自于戏曲中的传统剧目。并且,从影视的发展历程来看,戏曲影视改编是影视民族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的类型与特点

(一)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类型

从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的情况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点缀改编。戏曲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元素非常丰富,影视作品在制作中会根据环境渲染、情节发生、人物塑造等的需要,运用一些戏曲元素。此类戏剧影视中,戏曲元素多作为点缀而存在,但绝非可有可无的点缀,往往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较典型的有《霸王别姬》《鬓边不是海棠红》等;二是故事片改编。明清戏曲影视的故事片改编,即用故事片的形式来呈现演绎明清戏曲中的故事。此类影视作品一方面体现了戏曲艺术的许多元素,如服装造型、动作身段,但总体上没有采用戏曲的唱腔,以人物间的对白为主,如《青蛇》《孟丽君传奇》等。受影视艺术商业性的影响,故事片改编是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的主流;三是戏曲片。戏曲片是戏曲艺术与影视艺术深度的融合的产物,无论是舞台布景、人物造型、动作身段、唱腔唱词,均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戏曲风味,仅是用影视制作的方式将戏曲呈现了出来,如黄梅戏电影《孟姜女》《女驸马》等。

(二)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特点

从《定军山》以来戏曲影视改编的历程来看,其呈现了三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多样性。多样性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即戏曲来源的多样性和戏曲改编次数的多样性。一些经典剧目,如《白蛇传》等,先后被改编多次;二是民族性。在戏曲艺术的影响下,我国影视艺术走出了一条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发展之路。民族性是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的重要特点;三是开放性。明清戏曲的影视改编处于持续不断的发展状态中,不同时期的改编有着不同的特点,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二、明清戏曲影视改编中的问题

(一)脱离原著改编

明清戏曲影视改编是“戴着镣铐跳舞”,既为创作人员赋予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对创作人员设置了种种限制。如何在保留原著精髓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实现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是明清戏曲改编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早期的戏曲影视改编尚能尊重原著,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观众的审美品位日益多元化,一些创作人员在改编中存在过分迎合观众的现象,导致戏曲影视改编脱离原著。

以陈凯歌执导的《赵氏孤儿》为例,故事源自元杂剧,明清戏曲中有大量以赵氏孤儿为故事的剧目,如京剧《搜孤救孤》、曲剧《赵氏孤儿》等。纵观明清赵氏孤儿戏曲,复仇是一条主线,然而电影虽然沿用了复仇的叙事,但却有意冲淡复仇的主题,如庄姬托孤时说,“不许告诉他父母是谁,也不许告诉他仇人是谁,忘了报仇,就过老百姓的日子”。

(二)丢失了戏曲艺术的魅力

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戏曲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且不同戏曲种类的审美效果也有一定的差别。从造型来看,戏曲艺术造型极为精美,无论是人物的装扮,抑或服饰,均显示出独特的美感,特别是不同行当的造型之间,有着显著的差别,如旦角的贴片子、老生的胡须等;从动作来看,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表演艺术,戏曲艺术非常重视演员的身段,其中,武生更以武打为中心,融入了民族武术的大量元素。不仅如此,戏曲艺术的唱腔、器乐等,均有着深厚的审美价值。

然而明清戏曲影视改编存在丢失戏曲艺术魅力的问题,比如,在布景中忽略了戏曲布景虚实结合、移步换景的特点。影视艺术在场景选择中具有更大的自由性,多以实景为主,实景虽然具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但也存在僵硬、机械的问题,与传统舞台虚实相生的独特美感有一定的距离。对舞台布景经验的漠视,影响了戏曲改编影视作品的审美效果。又如,动作设计中弱化了程式化表演的价值,多以生活性动作为主,未能有机地融入戏曲的程式化动作。

(三)市场反响不佳

现代工业的发展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形态,也重新塑造了艺术创作的环境,市场成为衡量艺术的重要指标。影视艺术是现代工业的产物,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不仅可以满足受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

明清戏曲改编的影视作品虽然不乏精品,但总体上面临着市场反响不佳的问题。究其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戏曲艺术总体上在走下坡路。戏曲在明清时期广受人们的喜爱,但在当下的影响力却极为有限,特别是在年轻群体中,喜欢戏曲的人数非常少,这从根本上制约了戏曲的影视作品的市场效益;二是戏曲影视改编存在脱离大众的现象。一些创作人员忽略了当下受众的审美心理与文化需求,戏曲影视改编未能做到贴近群众、贴近时代,自然无法起到吸引目标受众的效果,这又会反过来影响创作者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

三、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的建议

(一)给予原著足够的尊重

明清戏曲,特别是经典剧目,多是千锤百炼的产物,无论是艺术品质,抑或是思想内涵,均有着跨越时代的意义。以《梁祝》为例,作为汉族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明清以梁祝为题材的剧目为数甚多,囊括京剧、越剧、川剧、芗剧等多个剧种。因此,影视改编要给予原著足够的尊重,以免陷入乱编、胡编、瞎编的窘境,脱离了改编的初衷。

首先,尊重原著的主旨。明清时期,戏曲艺术高度繁荣,涌现了许多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剧目。最为典型的便是《再生缘》,剧作以孟丽君挣脱礼教束缚的思想、行为,热情讴歌了女性的才识与胆略,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味,影视改编在突出爱情主题的同时,也必须尊重原著的主旨,将原著反封建的精神呈现出来,而不是简单地流入儿女情长的俗套故事。

其次,尊重原著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与戏曲相比,影视作品,特别是电视剧,情节展开的空间更大,人物刻画的手段也更为多样化。主创人员可以从自身的理解出发,插入一些新的情节,但情节总的发展脉络需要和戏曲原著相一致,同样,人物形象的设计也要尽可能不脱离原著。适度呈现人物形象的复杂性是可取的措施,但要避免陷入另类解读或者随意翻案的困境。

(二)最大程度保留戏曲魅力

影视与戏曲属于不同的艺术范畴,明清戏曲的影视改编不可能成为戏曲的影视翻版,但最大程度保留戏曲魅力,则是明清戏曲影视改编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为综合性的舞台艺术,戏曲艺术的魅力体现在多个层面。以戏曲艺术中的美术元素为例,包括服饰元素、头饰元素、脸谱元素等,其中,服饰、头饰元素在戏曲改编影视作品中应用尤多。例如,徐克导演的《青蛇》,改编自《白蛇传》,其中的女性造型的设计便采用了贴片子的元素。所谓的贴片子指的是特意化妆佩戴的人造仿真头发,是京剧旦角造型的重要特征。同时,青蛇、白蛇的服饰,也和戏曲舞台上旦角的服饰高度相似,如水袖等。

戏曲表演元素也是戏曲改编影视作品中体现戏曲魅力的重要内容。例如,《新白娘子传奇》就大量采用了戏曲表演元素。赵雅芝饰演的白素贞、陈美琪饰演的小青在出场时借鉴了京剧舞台中的亮相、步走、云手等元素,具有小旦行当的特点,而叶童饰演的许仙,不少动作均来自小生行当。对戏曲表演元素的运用成功地刻画了戏剧影视中的人物,使整部《新白娘子传奇》具有浓厚的戏曲韵味。

当然,最能体现戏曲艺术魅力的莫过于唱腔。明清戏曲改编的戏曲片完整地保留了戏曲艺术的唱腔,尤以京剧、越剧、黄梅戏等的唱腔居多。

(三)兼顾艺术和市场

与一般的影视作品相比,明清戏曲改编的影视作品有着更为强烈的艺术气息。大部分戏曲改编的影视作品,均可以纳入到艺术作品的范畴。因此,专注艺术就成为明清戏曲影视改编的首要原则,也是明清戏曲影视改编区别于其他影视作品的基本要求。

影视艺术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天然具有市场性,票房、收视率等更是衡量影视作品的重要指标。明清戏曲的影视改编既要有艺术品质的追求,也要考虑到市场的反应。因为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仅仅依靠财政扶持、戏曲影视改编注定无法走得长远,事实上,好的作品并不会陷入曲高和寡的困境。所以。主创人员一要熟悉受众的喜好,精准定位观众,在通俗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要规避低估观众审美鉴赏力的问题;二要了解影视艺术发行的市场规律,借助前期的舆论造势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也是传承戏曲艺术的重要措施。

(四)融入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

创新是戏曲艺术在今天重新绽放艺术魅力的根本路径。影视改编为戏曲艺术提供了创新的路径,主创人员要从理念、技术、内容、形式等多个层面来进行创新,使戏曲改编的影视作品既能保留戏曲的韵味,又能迎合观众的审美需求。

戏曲影视改编常见的方式是将戏曲故事中的次要人物拎出,从次要人物的视角出发,重新呈现故事的走向,这样既不会脱离原著,也对原著进行了新的发掘,比较典型的有《青蛇》《红娘》等。以《红娘》为例,红娘本是张生和崔莺莺爱情的媒人,电影《红娘》将红娘作为主人公,重新塑造张生、崔莺莺、红娘的三人关系,并表现了红娘渴望自由的精神。又如,三国戏是明清戏曲的重要类型,而曹操、诸葛亮、关羽等则是三国戏中高频出现的人物。2018年出品的《曹操与杨修》改编自三国戏,在遵循历史真实原则的基础上,从电影工业发展的趋势出发,采用了3D技术,使人物更具历史感,观众宛如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情境中,极大地突破了传统舞台表演的局限性。

融入时代精神是明清戏曲在影视改编中创新的重点内容,以TVB出品的电视剧《西厢情缘》为例,主创人员延续了港片注重市井气息的传统,更符合现代人的观看心理。并且,作品摒弃了才子佳人戏曲以美貌、才华作为择偶标准的范式,以生活的真实性作为爱情的基础,更能为现代人所接受。

四、结语

戏曲与影视均为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均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应的叙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自电影艺术传入我国以来,戏曲便在影视艺术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戏曲影视类型。明清戏曲的影视改编在戏曲艺术的传承以及影视艺术的民族化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从尊重原著、保留戏曲艺术魅力、兼顾艺术与市场以及融入创新意识和时代精神四个层面做好戏曲的影视改编工作。

猜你喜欢

原著影视戏曲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戏曲从哪里来
《广西戏曲》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歌剧要向戏曲学习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
水家乡
琵琶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