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21-12-03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罗建美

亚太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城乡规划城镇化专业

河北地质大学土地科学与空间规划学院 罗建美

作为近些年新兴的城镇发展道路,新型城镇道路展现出了极为显著的优势。而在当前新型城镇化背景之下,原本的城乡发展理念逐渐被抛弃,转而向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方向发展。当前,新型城镇化也为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对学生创新能力与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城乡规划专业构建一个与新型城镇化时代要求相契合的改革模式,成为当前必须要进行充分考虑的关键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基本概述

所谓新型城镇化,实际上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政策深入发展以后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新道路,其中的“新”在以下方面体现尤为明显。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并不会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重量、发展规模和城乡区域空间扩展等层面,逐渐将“质”作为发展核心,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坚持以人为本与统筹兼顾等原则,从而确保城乡间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另外,相较于过去的城镇化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的群众整体文化素养等得到了显著改善,使得城镇均衡化发展需求得到了进一步增强。除此之外,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之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社区类型也产生了巨大转变,给城乡合理规划带来较大挑战,过去所使用的传统城乡规划模式很难再满足城乡发展具体要求。以上述情况为基础,对高等院校中的城乡规划专业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针对此进行实践研究,有助于该专业的学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一)社会需求和教育方法有机结合,促使学生形成社会认知能力

当前,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城市建设规模以及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所以现阶段城市问题相较于过去计划经济时代有了显著改变,城乡规划中的专业性内容逐渐趋向于复杂化。而这就需要教师在引导与鼓励学生学习基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社会认知以及调查研究等能力进行培养。在新背景下,对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工作进行改革时,应当保证学生可以精确理解与掌握政府职能实际变化与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城乡规划的基础属性,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政府部门对城乡居住条件建设综合调控进行准确把握,以此确保城乡规划专业学生能够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高水平规划要求。

(二)关注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基于新型城镇化,在城乡规划专业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学生明确规划师的职责并非仅仅为政府部门在空间利益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提供服务,而是要确保“以人为本”这一原则得到有效体现。在规划管理以及设计过程中,人是绝对的主体,并且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是给予社会中弱势群体所需要的福利、应有的重视,从而保证能够为人民群众服务,并不只是由形式出发,导致仅见物却不见人的局面。所以,在设置城乡规划专业的课程时,一定要让“价值判断”“规划管理”以及“公众参与”等一系列现代化的规划理念得到充分展现,进而让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时代性精神得到有效宣传。

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改革目标

(一)明确城乡规划专业具体定位

想要实现城乡规划专业的有效改革,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定位进行明确尤为关键。虽然城乡规划专业最初是为城乡区域的发展而设立,有大致的发展目标及方向,然而从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性质来讲仍旧存在范围过广等问题。因此,对城乡规划专业进行改革时,一定要对该专业进行准确定位,对此专业的发展方向与性质进行科学定位,让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可以在专业领域及方向中的发展目标得到进一步明确。

(二)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培养

当开展教学工作时,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身心素质以及思想政治等素质的培养,此类非业务性素质与专业素质同样重要。与此同时,还需要将职业道德以及科学价值观等教育和日常教学工作相结合,从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借助不同类型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规划在人类以及城市等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价值,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并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会价值理念,对公共利益进行自觉维护。

(三)提升教师教育综合水平

在专业改革发展建设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属于决定性因素。现阶段,中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教学工作中的核心力量,为城乡规划专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青年教师应当努力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以及知识水平,一方面要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深入了解,明确掌握学科基本框架以及各部分间存在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树立良好的职业精神,不断充实以及完善自己,教师只有在自己文化底蕴相对丰富、专业技能较为精湛之后,才可以完成教书育人以及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等目的。

四、改革措施

(一)建设优秀的城乡规划教学队伍

上述已经提出,教师在城乡规划专业改革及发展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建设一支优秀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团队至关重要。首先,必须要对现有的城乡规划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师教学实际类型进行针对性培训。其次,要鼓励相关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以外的时间参与对应的学术交流探讨活动以及学术比赛,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提升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最后,从相关教师选拔方面来看,在选拔教师人才时,一定要将兼顾城乡规划专业知识教学能力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首选,以此来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学队伍,从而为专业教学改革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二)对学生社会管理能力进行培养

党的十八大指出: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城乡规划不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有着极强的综合性,在实践操作方面仍旧如此。因此,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要求学生对有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进行深入了解,基于此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及社会关系协调沟通等能力。

(三)精确定义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至关重要,所以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以创新思想为基础进行设计,实现实践性教学和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设计的有机结合。同时,当设计城乡规划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还需要提高课程设计整体性、系统性及严谨性等,确保其能够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除此之外,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设计时一定要重点强化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网络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建设新型城镇时必然会用到大量网络知识,所以在设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一定要对该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五、推动交叉及关联学科的融合发展

基于原有理论的强化以及专业技能教学课程的完善,还应当适当引入新学科,从而保证整体教学体系系统、综合与体制化等诸多特点能够得到充分展现。过去,城乡规划专业通常被当作建筑学这一门综合性学科的分支,并没有对学生宏观分析等能力给予高度关注,也未进行科学培养。但是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综合变成此专业最为突出的特点,而这也就需要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例如自然地理以及建筑艺术等),还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知识面,借助跨学科知识来帮助学生对城市有一个明确认识以及理解和预测。例如,组织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讲座,重视学生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变动、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以及人文知识等诸多领域中的综合化培养。

综上所述,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改革既应务“实”也要务“虚”。而这也是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最为主要的一个发展方向,即规划研究以及规划设计二者并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乡规划专业的教学工作应当为开放及研究性工作,而城市社会需求的改变也一定会促使与之相关教育的变化。为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在知识探索以及发现方面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最终取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城乡规划城镇化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乡规划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