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研究——以浙江地方高校为例

2021-12-03嘉兴学院

亚太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培训

嘉兴学院 徐 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曾在西安交大、陆军步兵学院、北京大学等高校中多次指出“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还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明确了“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与使命。

近年来,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国家尤为重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高校的根本任务,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来抓。辅导员队伍是高校具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能够在学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重要的基础作用。笔者围绕当前新形势,就如何“推动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水平”提出一些思考和探索。

一、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发展的问题和挑战

在浙江省11 个地级市11 所地方代表性高校的1000 名辅导员中,课题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实地调研浙江海洋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嘉兴学院3 所大学,与30 多位辅导员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会交流。同时,通过线上的微信、QQ、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与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12 所高校的20 多位专家进行个别咨询。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地方高校目前辅导员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辅导员自身认同感低,职业发展路径信心有待坚定

一是职业认同感低。目前“高校辅导员”尚未被国家职业认证权威部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单独列为一种职业,导致社会公众、辅导员自身对辅导员职业认可度低。从问卷调查的数据来看,83.3%的辅导员认同辅导员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75.76%的辅导员愿意走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道路,而59%的辅导员表示有转岗的想法。二是职业发展路径信心有待坚定。针对辅导员职业发展信心的调查显示,30%的辅导员认为学校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71%的辅导员认为工作遇到的困惑来源于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只有30%的辅导员对自己以后前途充满信心或比较有信心。分析原因主要是通过专家化转型典型少、岗位晋升空间有限。

(二)辅导员自身身份迷失,职业评价的满意度有待提高

一是辅导员自身身份迷失。首先,辅导员不再是简单的管理者身份,学生主体性增强,对传统的话语体系容易产生怀疑和抗拒,不再是简单地顺从。其次,服务者身份力不从心。高校辅导员工作量大,需要与学校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对自身业务知识能力提出挑战。最后,教师身份实际淡化,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机会有限,科研学术精力有限,评职称过程难以单独拟定评价标准。二是职业评价满意度一般。从调查情况来看,67%的辅导员认为做学生工作很有趣;69.7%的辅导员满意同事间的人际关系,70%的辅导员认为工作满足感来源于学生评价。此外,60%的辅导员认为个人发展受到限制,63%的辅导员认为周围同事工作态度不积极和说不清楚,52%的辅导员对工作分工不满意,主要原因是收入与工作付出不成正比,职称晋升困难,造成队伍流动性强。

(三)辅导员专业归属模糊,专业科研积累能力有待提升

一是专业归属模糊性。教育部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定位为九大职责,内容包含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教育。辅导员工作职责涉及面广,融合多学科、多领域,但缺乏统一的专业理论支撑。目前学术界对于辅导员归属存在一定争议性,专业归属尚未有清楚界定,导致辅导员难以系统性实现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能力提升。二是研能力有待提升。辅导员事务性工作繁杂,缺乏对课题信息的捕捉能力。缺乏科研团队氛围和专家指导,承担课题少且级别低,论文成果有限。

(四)辅导员培训经费有限,专业学习培训水平有待提高

地方高校确立基本辅导员培训体系,并设立辅导员培训专项经费,满足辅导员培养的一定需要。但因辅导员岗位流动强的实际情况,加之教育部1:200 的师生比要求,目前辅导员队伍逐步扩大,原本的经费无法满足辅导员培训需要。目前辅导员培训需求集中在工作方法技能、人际关系处理、心理学、思想政治学理论方面,但缺乏专业的课程体系。此外,各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次数虽然较多,但参与不均,存在简单化、碎片化倾向,内容非系统化等问题,培训过程缺乏延续性。

二、地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升的对策建议

(一)明确提供辅导员长期发展条件,建立辅导员职业能力发展平台

一是明确对辅导员的发展给予条件上的保障,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协调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参与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具体举措是为辅导员提供专项的经费补助,大力支持辅导员工作开展,并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同时大力支持辅导员开设相应的思政教育课堂,开展学术研究,提升校际交流与学习。二是同时要努力搭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平台,加强辅导员队伍稳定性,重点为辅导员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平台,根据辅导员的个性特征为辅导员制订职业发展规划,支持鼓励辅导员在思政领域深入发展,完善学校育人体系,有针对性地提升各个辅导员的就业指导能力、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等。

(二)完善职业发展路径与激励机制,提升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满意度

当下,需要建立科学的辅导员职业发展途径和激励措施。一要畅通出口,确保辅导员队伍稳定性。高校应根据学校的人事制度特点,按照合理调动和岗位稳定的原则,建立具有特色的、符合校情的辅导员队伍管理和建设机制,并结合辅导员自身兴趣、条件、能力选择职业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二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辅导员评价考核体系,重点做好优秀辅导员的表彰奖励措施,在校级层面给予重点的统一表彰和激励举措,激发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保持辅导员工作热情。此外,选树一批优秀典型,宣传优秀事迹,引导辅导员队伍进行重点学习,肯定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

(三)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学科支撑,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的针对性

一是明确辅导员专业归属,建立学科支撑,依托学科获得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和发展空间,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础和主干,整合哲学、法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建立专门的辅导员学科或专业,为辅导员发展提供强大的知识和理论支撑。二是切实加强辅导员培训的针对性,根据辅导员工作和需求制订辅导员队伍培训的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对辅导员分层分类有计划地进行专业培训,并积极选派优秀辅导员参加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结合本校工作积极探索开展专职辅导员学历提升、实践锻炼以及岗前培训、经验交流、成果分享等。

(四)厘清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职责,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能力

一是明确辅导员队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进一步细化班主任与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责任清单,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前提下,促进辅导员与班主任工作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形成互助互通、共同促进但各有侧重的特点。具体表现为辅导员更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促进安全稳定。而班主任则集中在班级整体文化建设层面,掌握学生学业整体情况,关注班级学困生,积极建设学风好、凝聚力强的班集体。二是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信息化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利用大数据时代的特色,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发或建立学生事务管理技术平台,加强网络思政教育阵地打造,提高学生事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综上所述,加强地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需要一支综合素质强、政治立场坚定的辅导员队伍。在加强地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中,辅导员既具有教师身份,又是管理者和服务者的身份,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队伍。站在教育第一线,能够直接倾听学生呼声、懂得学生关切、了解学生实际困难、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这些“天然”条件,决定了高校辅导员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更需要地方高校重视和发挥辅导员队伍的积极作用,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培养,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向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培训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
青藏高原筑“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