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进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的效果观察

2021-12-03李象武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15期
关键词:骶管躁动泌尿外科

李象武

(蕲春县妇幼保健院,湖北 蕲春 435300)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具有操作精细、持续时间较长等特点,故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确保麻醉的平稳及安全至关重要。全凭静脉复合麻醉是临床上进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时常用的麻醉方法。该麻醉方法的安全性较高、麻醉效果较好。但该麻醉方法使用麻醉药的量较多,可影响患儿术中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等血气分析指标,并可延长其麻醉苏醒的时间[1]。本文以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在蕲春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8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对这类患儿进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在蕲春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8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1)具备进行泌尿外科手术的指征。2)非急诊患儿。3)进行择期手术的患儿。其排除标准为:1)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或骶部畸形。2)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3)正在接受抗凝治疗[2]。将这80 例患儿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 例患儿的年龄为3 ~12 岁,平均年龄(6.14±1.21)岁;其中,有13 例尿道下裂患儿,有9 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有11 例隐睾患儿,有7 例输尿管肾盂连接处狭窄患儿。对照组40 例患儿的年龄为2 ~12岁,平均年龄(6.23±1.07)岁;其中,有12 例尿道下裂患儿,有7 例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有12 例隐睾患儿,有9 例输尿管肾盂连接处狭窄患儿。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嘱两组患儿禁食8 h,禁水4 h。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全凭静脉复合麻醉。具体的麻醉方法为: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为其开放静脉通路,肌内注射0.2 mg/kg 的阿托品,并为其静脉注射0.08 mg/kg 的咪达咗仑、1.5 ~2.5 mg/kg的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协助患儿进行面罩吸氧,保留其自主呼吸,然后为其持续静脉泵注5 ~9 mg·kg-1·h-1的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在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患儿若发生躁动,为其追加0.5 ~1 mg/kg 的丙泊酚。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具体的麻醉方法为:在患儿进入手术室后,为其静脉注射0.08 mg/kg 的咪达唑仑、1 ~2 mg/kg 的丙泊酚。待患儿的意识消失后,协助其进行面罩吸氧,保留其自主呼吸。将患儿摆放为侧卧位,使其腰背尽量向后弓曲,双膝尽量向腹部屈曲。在患儿骶裂孔的中心做皮内小丘(不做皮下浸润,以免影响骨性标志的清晰度,妨碍对穿刺点的定位)。将穿刺针垂直刺入穿刺点,待针头的阻力感消失后,将穿刺针倾斜,顺势推进2 cm,进入骶管腔。肥胖患儿骶角的标志不清晰,可直接对其进行穿刺,以免进行皮肤局麻导致的肿胀影响其穿刺的成功率[3]。将穿刺针与注射器相连接,待无脑脊液流出后,向骶管腔内注入0.6 ~1 mL/kg 浓度为0.25%的罗哌卡因[4]。

1.3 观察指标

手术结束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发生躁动的次数、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2)及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5]。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及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

两组患儿手术持续的平均时间相比,P>0.05。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术中丙泊酚的平均用量较少,术后其麻醉苏醒的平均时间较短,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手术持续的时间、术中丙泊酚的用量及术后麻醉苏醒的时间(± s)

术中丙泊酚的平均用量(mg)组别 手术持续的平均时间(min)麻醉苏醒的平均时间(min)观察组(n=40) 54.29±1.17 61.47±1.02 8.26±1.33对照组(n=40) 54.69±1.29 110.88±1.99 14.37±1.19 t 值 1.453 139.746 21.653 P 值 0.150 0.000 0.000

2.2 术中两组患儿的HR、SP02 及发生躁动的次数

术中,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平均的HR 及SP02均较低,其发生躁动的平均次数较少,P<0.05。详见表2。

表2 术中两组患儿的HR、SP02 及发生躁动的次数(± s)

组别 平均HR(次/min)平均SP02(%) 发生躁动的平均次数(次)观察组(n=40)121.13±7.11 99.85±0.14 2.41±1.78对照组(n=40)146.74±6.42 99.98±0.32 15.31±4.56 t 值 16.908 2.354 16.667 P 值 0.000 0.021 0.000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在进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时常用的麻醉方法主要包括全凭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及支气管内麻醉等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腰硬联合麻醉及骶管麻醉等椎管内麻醉[6]。进行椎管内麻醉对患儿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而且,将该麻醉方法与全身麻醉复合使用后,可减少患儿在术中使用阿片类全麻药物的剂量,缩短其术后苏醒的时间,同时可为其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效果[7]。

骶管阻滞麻醉是指经骶裂孔将麻醉药物注入骶部硬膜外的麻醉方法,属于单次硬膜外麻醉法。因骶裂孔正好位于督脉腰腧穴的部位,故有学者将该麻醉方法称为腰腧穴麻醉法。临床实践证明,对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进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有利于阻断伤害刺激向其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减轻麻醉药物的呼吸抑制作用,保障其麻醉效果的稳定性,并可减少其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缩短其麻醉苏醒的时间,缓解其术后的疼痛[8]。另外,该麻醉方法的安全性较高,术后患儿基本不会出现呕吐等不良反应[9]。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对接受泌尿外科手术的患儿进行骶管阻滞复合静脉全麻可减少其术中麻醉药的用量,稳定其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其麻醉苏醒的时间,并可减少其术中发生躁动的次数。

猜你喜欢

骶管躁动泌尿外科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稿约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稿约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道路躁动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安徽农化:在变革与躁动中坚守前行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