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推进汉中茶产业新“三品一标”

2021-12-03唐志刚

西北园艺(综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品一标汉中茶园

唐志刚

2021年3 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决定从2021年启动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升行动,更高层次、更深领域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因为和以往的“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所指不同,我们称之为新“三品一标”。近年来,汉中茶产业在引进良种、提升品质、培育打造汉中仙毫区域品牌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三品一标”行动实施方案的出台,为汉中茶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 汉中茶产业发展成效

1.1 引进优良品种,基地初具规模2020年,全市茶园面积达到129.95万亩,其中投产园面积86.9万亩,茶叶总产量6.12万t,一产实现产值83.9亿元。近年来引进陕茶一号、中茶108、龙井长叶、名山131、平阳特早、中黄1号、中黄2号、黄金芽等国内20余个无性系新品种高标准建设良种茶园,使全市无性系茶园面积达到55万亩以上。

1.2 建设标准茶厂,品质稳步提升2020年全市有茶叶生产、经营及专业合作社1 842个,其中加工企业783个、经营企业863个,专业合作社196家。茶叶类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2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14家、市级37家。国家级示范专业合作社5个,省级示范社20个。茶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绿茶为主导,红茶、白茶、黑茶、砖茶为补充的产品结构,茶产品屡获国内茶叶质量评比金奖,汉茶品质稳步提升。

1.3 做靓“汉中仙毫”,汉茶知名度提高 全市茶产业形成了“汉中仙毫”“汉中红”“汉中炒青”“汉中毛尖”和“汉中茯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2020年,“汉中仙毫”品牌价值达29.37亿元,位列全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列,汉中茶叶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今年12月,汉中市被农业农村部列入“汉中仙毫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4 开展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有了一定保障

1)严把茶园投入品使用。严禁高毒高残留违禁农药、除草剂在茶园中使用。加大无公害、绿色、有机“三品”认证力度。全市茶园绿色防控覆盖面积达70多万亩。

2)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重点乡镇、重点企业开展化肥减量增效试点,建设一批化肥减量技术服务示范基地,为农民提供全程技术服务。加强宣传引导,普及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增强科学施肥意识。继续在重点县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引导茶农大范围施用有机肥,提高有机肥使用比例。

3)完善茶叶标准体系。组织茶叶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编印了《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制定的《陕西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汉中炒青茶》已通过省卫健委专家评审,制定的陕西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汉中仙毫》已通过省市场监管局专家会审,即将颁布实施。每年向重点茶企免费发放汉中仙毫防伪二维码50万枚以上,推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制向纵深发展。

2 对汉中茶产业实施新“三品一标”的思考

2.1 加快品种培优 保护、开发现有古生茶树和本地群体种,引进国内优良品种,实现茶园品品种良种化、多元化。汉中属江北茶区,且茶区内海拔垂直差异大、降水不均,对品种抗寒性、抗旱性、成品茶口感品质要求高。在茶树品种培优上,要按照“四个一批”要求,有序推进。

1)通过单株选育,选育出一批地方新品种。借鉴“陕茶一号”品种选育成功案例,在汉中不同海拔茶园里选择优良单株—进行无性繁殖—开展品系试验—品种区域试验—繁育推广,培育一大批本地新品种。

2)持续开展汉中茶区古生大茶树调查,抢救性收集一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汉中产茶历史悠久,茶区内古生大茶树多,要加大古生大茶树调查力度,对表现优异的古生大茶树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合理开展单株繁育,培育出品质优异的地方特色品种。

3)保护开发汉中本地群体种茶园。汉中境内的镇巴紫阳群体种、西乡大河群体种、南郑碑坝群体种、宁强广坪群体种等分布在汉中不同海拔区域,群体品种虽发芽迟,但群体品种复合型香气、滋味相对无性系良种具有不可复制性,而群体品种制成的产品深得部分消费者的喜爱,对这部分群体种要加以保护和复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

4)引进国内高产优质及特异性品种。引进国内优良茶树品种利于汉中仙毫、毛尖、红茶等名优茶类生产,可促进茶叶整体质量提高,适应多茶类组合生产,但应尽量从同纬度和相似生态条件的地区引种,要引适制汉中仙毫、汉中毛尖、汉中炒青、汉中红茶的品种,同时强化引进良种茶园的肥培管理。为满足不同消费者个性化要求可在低海拔地区引进白化类、黄化类、紫叶类特异性品种。

2.2 重视生态优品质,品质提升增效益

1)认真实践“两山”理论,呵护汉茶优良生态环境。汉茶品质优异,得益于汉中的好山好水,作为输京水源地,森林覆盖率高,部分县区还荣获“全国生态保护示范区”,境内工业污染少。因此必须呵护好我们优良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绿色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2)严格投入品管控,从源头上保证汉茶品质。一是加大有机肥和作物秸秆使用,茶叶品质与肥料使用密切相关,过量施用化肥影响茶叶口感、品质,因此在茶园施肥中要加大生物有机肥、农家肥、腐熟菜籽饼等有机肥使用,推广茶园秸秆覆盖、修剪枝叶还田、种植绿肥等提高土壤肥力。二是持续实行使用除草剂黑名单制度。茶园(特别是幼龄茶园)杂草生长茂盛,人工除草成本高,如果为降低成本,在茶园中使用除草剂,将会对产业带来巨大伤害,因此要继续实行使用除草剂黑名单制度。在茶园中推广人工锄草、秸秆覆盖、防草布覆盖、种植绿肥(鼠茅草等)综合控草技术。三是汉中茶区病虫害发生少,继续推行农业、物理、生物等措施控制病虫害,对个别发生病虫害的茶园,确需药物防控的应以生物农药为主。

3)重视科技投入,科技助力品质提升。茶产业涵盖一二三产业,产业链长,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人,要持续加大茶产业从业人员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更新他们的观念,推动高新科技成果在茶叶中的转化应用。

2.3 唱响“汉中仙毫”,育强龙头企业

1)唱响汉中仙毫区域公用品牌,引领汉茶品牌知名度快速提升。一是要建立汉中仙毫核心生产区。汉中仙毫是将多个品牌整合而成的区域公共品牌,整合后有力的变指头为拳头,提升了汉茶的知名度,但是汉中仙毫生产区涵盖汉中全市近130万亩茶园,茶园海拔、气候、植被条件等存在巨大差异,产品品质差异也大,因此建立汉中仙毫核心生产区十分必要,核心生产区内的茶叶内质要十分优异,种植加工要求十分严格,生产的汉中仙毫真正达到中国顶级绿茶水平,通过核心产区的汉中仙毫打响汉茶知名度、提升汉中仙毫单位价格和效益。二是聚力唱响“汉中仙毫”区域公用品牌。要聘请专业人士制定品牌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凝聚多方力量提升汉中仙毫知名度,让“汉中仙毫”在国内知名度逐年攀升。同时强化品牌监管,实行品牌动态管理,加大对冒牌、套牌和滥用品牌的惩处力度。

2)培育一大批国家、省、市级茶叶重点龙头企业。要实现分户经营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必须培育打造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一是成立国有控股汉茶集团公司,专司汉中茶叶品牌打造、科技研发、汉中茶叶线上线下推介等,上联市场,下联企业、茶农,以解决茶企小、散、弱,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缺少专业营销人才的问题。二是根据市内企业实际,有计划每年重点培植10~20户企业为国家、省、市级茶叶重点龙头企业,以发挥他们在茶产业中的龙头带动作用。

2.4 推行标准化生产,做强汉中茶产业

1)以《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规范》为依据,培植一大批标准园。《陕西省茶叶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规范》是全省标准化茶园创建的规范性文件,须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每年有计划、有目标地创建一批标准园,提高汉中茶叶标准园的比例和水平。

2)新建、优化改造一批清洁化、连续化茶叶加工厂。在稳定现有茶园面积的基础上,新建、优化改造一批清洁化、连续化茶叶加工厂,是当前茶叶生产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清洁化、连续化加工厂的建设,引进一批科技化、智能化程度高的生产机械,生产出标准一致的茶产品。

3)加大绿色食品认证、良好农业规范认证、质量体系认证。这既是当前汉中茶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汉中茶企走向标准化、规范化的有力举措。

猜你喜欢

三品一标汉中茶园
汉中老年大学特色教学(上)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周宁生态茶园
汉中为王(二)
汉中为王(一)
茶园观色
福州“三品一标”建设收获理想成绩单
汉中仙毫
井研县“三品一标”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