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 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2021-12-03张婧

甘肃医药 2021年11期
关键词:影像学恶性病理

张婧

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骨肌肿瘤全称为原发性骨骼系统肿瘤,主要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1]。因骨肌肿瘤呈现出复杂、多样等特点,故临床、影像、病理表现均存在一定差异,致使诊断困难程度较高[2]。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当前辅助骨与软组织肿瘤临床诊断的常用影像学技术,常规MRI 成像,能获取骨肌肿瘤病变的组织学特征,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等,但是缺乏特异性,无法准确定性诊断[3]。有研究指出,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作为 MRI 功能成像的重要方法,有助于增加MRI 成像的特异性,现已广泛用于脑、肝等不同部位的疾病中[4]。虽然已有研究将DWI用于骨肌肿瘤鉴别诊断中,但结论不一,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讨骨肌肿瘤临床诊断中应用MRI-DWI 的价值。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 10 月本院收治的60 例骨肌肿瘤患者。男37 例,女23 例,年龄 18~79 岁,平均(38.75±10.14)岁,病程 6 个月至 14年,平均(15.48±3.17)年。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经病理(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为骨肌肿瘤患者;②具备正常沟通交流能力;③患者或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既往)患有精神疾病;②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③骨折患者或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

1.3 方法 使用仪器:磁共振扫描仪(型号:Siemens SKyra 3.0T 超导型,厂家:德国西门子公司)。信号采集:关节表面线圈(适用于肘、膝、踝、足等部位),8 通道相控阵表面线圈(适用于除肘、膝等部位外的其余部位)。扫描检查:①MRI 平扫,进行肿瘤长轴方向、典型病灶处横轴位检查,完成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FSE)T1WI、FSE T2WI、脂肪抑制 FSE T2WI 扫描。②DWI扫描,行采集阵列空间敏感度编码技术序列校准扫描;进行脂肪抑制单次激励EPI 序列,弥散敏感系数b=300s/mm2、600s/mm2、900s/mm2,在不同轴向施加敏感度梯度脉冲。进行横断面扫描,不同DWI 序列采集时间均相同,为60.8s。扫描参数见表1。

1.4 观察指标 ①骨肌肿瘤病理诊断结果。②良、恶性骨肌肿瘤MRI 影像表现。分析内容包括大小(≤5cm、>5cm)、边界(清晰、模糊)、T1 信号(均匀、不均)、T2 信号(均匀、不均)、瘤周水肿(有、无)、液化坏死(有、无)。③良、恶性骨肌肿瘤DWI 信号表现。以邻近正常肌肉作为参照,按良、恶性骨肌肿瘤分别统计DWI 信号分布情况,包括高信号、低信号、混杂信号。④不同b 值下,良、恶性骨肌肿瘤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比较。b=300s/mm2、600s/mm2、900s/mm2,获取良、恶性骨肌肿瘤的 ADC值。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3.0 软件。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或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肌肿瘤病理诊断结果 60 例骨肌肿瘤患者均经病理(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良性肿瘤共23 例(占38.33%),恶性肿瘤共37 例(占61.67%)。见表2。

表2 骨肌肿瘤病理诊断结果(n=60,例)

2.2 良、恶性骨肌肿瘤MRI 影像表现 良、恶性骨肌肿瘤在MRI 影像大小、边界、T1 信号、T2 信号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有无水肿、肿瘤有无液化坏死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良、恶性骨肌肿瘤MRI 影像表现及比较(例)

2.3 良、恶性骨肌肿瘤DWI 信号表现 良、恶性骨肌肿瘤DWI 信号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6,P=0.608)。见表 4。

表4 良、恶性骨肌肿瘤DWI 信号表现(例)

2.4 不同b 值下,良、恶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比较不同b 值下,良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均高于恶性骨肌肿瘤(P<0.05),同一良、恶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随着 b值增加而降低(P<0.05)。见表5。

表5 不同b 值下良、恶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比较(×10-3mm2/s,)

表5 不同b 值下良、恶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比较(×10-3mm2/s,)

分型 n 300s/mm2 600s/mm2 900s/mm2 F P良性骨肌肿瘤 23 1.97±0.41 1.76±0.42 1.62±0.45 3.915 0.025恶性骨肌肿瘤 37 1.22±0.40 1.08±0.35 0.92±0.30 6.715 0.002 t 6.995 6.774 7.238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骨肌肿瘤有良、恶性之分,良性骨肌肿瘤患者经科学救治后通常预后良好,能根治;与良性骨肌肿瘤不同,恶性骨肌肿瘤病情往往较重,治疗难度高,死亡风险高,严重危及患者生命[5]。本研究中,60 例骨肌肿瘤患者均经病理证实,良性肿瘤共23 例,恶性肿瘤共37例。早期筛查骨肌肿瘤,准确鉴别良、恶性骨肌肿瘤意义重大。骨肌肿瘤呈现出复杂、多样等特点,良、恶性鉴别难度较大,往往需要利用影像学技术辅助诊断。MRI组织密度分辨率高,常规MRI 成像能反映病灶的组织学特点,将其用于骨肌肿瘤,可获取骨肌肿瘤病变部位、范围、侵及程度等信息,本研究中,在MRI 影像大小、边界、T1 信号、T2 信号方面,良、恶性骨肌肿瘤差异较小,可能是由于常规MRI 扫描序列(特别是脂肪抑制FSE T2WI)具有较好的组织对比度,明确骨肌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及情况。在瘤周有无水肿、肿瘤有无液化坏死两方面,良、恶性骨肌肿瘤存在明显差异,此两项特征对良、恶性骨肌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由于常规MRI 成像的主观性较强,缺乏特异性,难以准确定性诊断,存在误诊,不利于治疗及预后。有必要寻求更客观、更具特异性的影像学方法。DWI 属于无创检查,是目前已知能在活体上进行水分子扩散测量与成像的唯一方法,能从细胞水平反映组织局部的功能信息,进而有效区别正常组织和病理组织,从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制定提供更加科学的影像学信息[6]。已有研究尝试通过观察DWI 图像信号特征以辅助肿瘤鉴别、诊断,其认为肿瘤产生、进展会出现新信号或引起信号特征改变。但本研究结果显示:良、恶性骨肌肿瘤DWI 信号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说明DWI 图像信号特征仅能提示病变存在,在鉴别良、恶性病变方面并无确切优势。研究发现[7],DWI 的定量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感兴趣区的ADC 值来完成,进而为临床诊断提供影像依据。通过测定ADC 值,能较客观了解肿瘤组织的水分子扩散情况,获取细胞密度大小的相关信息,进而鉴别肿瘤组织的良、恶性。水分子扩散快,ADC 值上升;细胞肿胀,则水分子扩散过程受阻,ADC 值下降。骨肌肿瘤细胞密集,细胞外空间减小,致使水分子运动受限,难以扩散,ADC 值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b 值下,良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均高于恶性骨肌肿瘤,同一良、恶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随着b 值增加而降低。说明DWI 的ADC 值有助于骨肌肿瘤的鉴别诊断,b 值不同,良、恶性骨肌肿瘤的ADC 值差异较大,据此或能进行鉴别诊断。

综上所述,DWI 的ADC 值能为骨肌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较准确的影像学信息,有助于鉴别良、恶性骨肌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猜你喜欢

影像学恶性病理
2022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专题介绍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观察肺结核合并肺癌的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
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及免疫研究进展
术前MRI检查对宫颈癌病理分期及宫旁浸润评估的诊断价值
2019-nCoV感染者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分析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探讨超声检查在甲状腺肿块良恶性鉴别中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