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优化策略研究

2021-12-02司晋华

中国饲料 2021年22期
关键词:畜牧业畜牧养殖

司晋华,彭 艳

(1.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长治 046000;2.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

乡村振兴战略首次出现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这一战略将我国多年来重视的“三农”问题提升至新的高度。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包括产业、生态、农村风貌、农村社会治理和农民生活5大方面。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产业升级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底,我国畜牧业的总产值已超过3.2万亿元,约占当年农业产业总产值的1/3,与之前相比有了巨大的飞跃和发展。但也要看到,在欧美发达国家,畜牧业的产值占比往往能达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因此,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仍然有巨大的成长空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在产业兴旺的总要求下,畜牧业发展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

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畜牧业产业发展现状

1.1 畜牧产业高速增长,丰富了人民的“菜篮子”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呈现出了提速发展的特征,传统的畜牧分散养殖模式已逐渐被规模化、精细化的养殖模式所替代,养殖产业逐渐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我国畜牧产业发展速度的提升,保障了畜牧产品的数量供给,同时也对畜牧产品的种类起到了丰富的作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不断提升,畜牧产业的高速发展对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畜牧产品深加工,改善了传统产业模式 以往我国畜牧产业处于传统生产阶段,采用传统的粗放式、低效益生产模式,产业收益不高,附加值较低。近年来,我国畜牧产业逐渐朝着深加工、延长产业链的高效益发展模式转型,畜牧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高,养殖农户收益不断提高。2018年底,我国农村地区上规模的畜牧产品加工企业约有8万家,总营业收入接近15亿元,畜牧加工产业的产能同比增加1000万t以上。

1.3 推动产业领域延伸,实现产业模式创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间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畜牧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程度不断提高,生态养殖、观光养殖等养殖产业与旅游等第三产业的融合愈加普遍,这些融合产业逐渐成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促进力量。畜牧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高了农业作为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有效提高了农业产品供给结构的科学化水平。

2 基层畜牧养殖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引种不规范 引种是畜牧业养殖产业的重要环节。在畜禽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粗放式发展过程,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更大规模的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引种渠道较为多样,但在引种的过程中并未对引进品种进行科学严格的检疫检验,导致一部分带有病患的禽类和畜类被引入到规模化养殖场。另外,在引种过程中,有些养殖户一味追求低成本,引进了一些生产性能低下的新品种。

2.2 饲料种类较少,营养价值较差 畜牧产业不仅需要提高畜牧养殖产业的发展水平,还需要上下游产业配合发展。其中,畜牧产业的上游产业——饲料产业的发展对畜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畜禽饲料质量和饲料种类是提高畜牧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另外,畜牧产业无论采用何种养殖模式、养殖规模,饲料在畜牧产业的成本构成中都超过了2/3的比重。但在当前养殖过程中,受饲料品质不高、饲料种类选择不合理的影响,导致畜禽养殖品质不高,禽畜营养状态、疾病抵抗力不强,甚至大量的畜禽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受到致病细菌、病毒的影响,甚至有些仅是提高了养殖场的畜禽密度,畜禽患病几率便会大大增加,甚至造成养殖场内的疫病蔓延。近年来,随着畜牧产业发展不断迈向科学化、规模化,但在农村地区,中小型养殖户仍然广泛存在,这些养殖户受教育程度水平不高,养殖经验不足,难以按照畜禽生长情况合理配制饲料。

2.3 动物防疫检疫工作不到位 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尽可能保障禽畜健康生长,减少疫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地位。因此,禽畜抗病工作是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但动物防病对养殖户来说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部分养殖户受养殖规模的影响,动物防病技能和检疫检验观念不强,因此,养殖技术掌握、操作不规范,过于依赖他人或过去的养殖经验。一些养殖户只要禽畜能正常饮食,临床表现不明显便表明动物健康状况良好,无需接种疫苗,疾病防控也是杞人忧天。但随着病毒变异速度不断加快,有些能造成流行性疫病的病毒在传播早期并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潜伏期。有些疾病尽管不会造成较大规模的死亡,但会对禽畜自身疾病抵抗能力产生较大的影响,造成反复发病,不利于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产业管理需厘清的几个关系

3.1 当下与长远的关系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高速、变化多样的特征,养殖企业需要关注我国经济发展宏观趋势及畜牧产业的发展动态,在企业战略制定、调整方面应顺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从市场需求出发,根据市场需求和宏观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策略,从当下经济形势出发,对未来长期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和规划,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2 生态与效益的关系 在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伴随污染物的产生,生态环境保护和养殖效益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在养殖过程中,禽畜饮食和排泄过程均会产生污染物。在畜牧产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不断提升生产量,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技术水平,更多地发展洁净技术,尽可能降低畜牧生产带来的生态负效益。

3.3 生产与市场的关系 农业产业发展结构供给侧改革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传统农业生产供给与农业产品市场需求不匹配。供需不匹配一方面将造成大量的农产品积压、滞销,另一方面难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因此,畜牧产业的企业首先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消费需求的发展趋势,从需求出发,调整企业经营方向。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产业经济管理创新发展的路径思考

4.1 理顺畜牧产业发展体制,增强技术管理服务水平 当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畜牧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全方位提升发展质量,如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高科技技术应用程度及营销和售后服务质量等。但目前我国农村产业发展历史较短,产业的基础较为薄弱,大多数农村地区尚未形成清晰的产业发展结构,农业产值较低。因此,政府需要进一步从顶层设计方面强化对农村农业发展的方向性引领,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促进农村畜牧产业的发展。按照地方政府属地管辖原则,为地方各级政府机构制定相应的引导、协调制度,为农村地区的畜牧养殖产业提供科学的产业规划,通过政策引导等方式鼓励养殖企业和养殖散户采用科学、规范的模式开展生产经营。同时建立健全的畜牧产业金融支持体系,规范畜牧业合作社的规范化运营管理,为畜牧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2 构建生态高值产业体系,优化乡村多元产业融合 畜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产业链的延长及产业附加值的提升。因此,需要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畜牧产业发展分布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形成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让不同产业在融合发展过程中进一步促进资源的流动与共享,促进畜牧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一是要提高畜牧养殖业的生态环保水平,将畜牧产业与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相结合,尽可能形成生态闭环,减少畜牧产业为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压力。二是要挑选合理、优质的畜牧品种,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提高畜牧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水平,满足消费者购买畜牧产品的营养需求等,不断提升畜牧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三是打通畜牧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壁垒,畅通产业链条,加强畜牧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

4.3 科学审视产业发展前景,深度打造畜牧产业品牌 当前,我国畜牧产业尽管呈现出产值高速增长的趋势,但和国外已经进入成熟阶段的畜牧产业相比,我国畜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较弱,在市场竞争尤其是全球市场竞争中位于下风,尽管当前我国部分畜产品的产品品质较高,但往往由于品牌市场识别度低,消费者鉴别成本较高,仍不能占据更多的国际市场。因此,在不断提高畜牧产业发展质量和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还需要不断提高品牌意识,提升市场营销理念的先进程度。龙头企业要进一步打响优质品牌,以过硬的产品质量树立起行业标杆,进而在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占据一席之地。一方面可以体现较多的地方特色,以地方民俗、风光等特色地方名片作为畜产品的主要卖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牧品牌。另一方面可以体现更多的生态特色,结合畜牧产品本身的生态效益等,打响绿色、生态等高标准、高品质的品牌符号,进一步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畜牧业畜牧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2021中国(重庆)畜牧业博览会
“黑科技”打造畜牧健康管理专家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