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智慧”引领教育 让教育饱含“智慧”

2021-12-02沈书生

江苏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学习者智慧校园

沈书生

当前,智慧教育已经从学术话语转变为应用话语,教育系统正在全面推进智慧教育的落地行动,并已经积累了许多丰富的实践案例。本专题中的四个案例,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和职业院校,是江苏省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财富。

一、关注智慧的内涵

在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新的技术正在不断向教育领域渗透,并由此丰富了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新的技术出现以后,为变革教育过程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但这种变革并非是要建立所谓的“纯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将教育的行为完全等同于机械化的工业生产,并依赖于统一的流程完成教育过程。

变革教育的起点在于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发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凭借纯粹的身体参与所无法完成的“真”问题。“智慧”的真谛就在于寻求最为适切的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最终引导学习者学会解决问题。

江苏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将“融合与创新”作为重要的考察维度,就是倡导要能够在选择技术工具、创设学习空间与环境、设计现代课程、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开展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出智慧的复合内涵:一是要充分发挥技术融合的优势,体现学习支持与服务系统的“智慧化”,二是要充分发挥数据的证据作用,体现教学决策过程的“智慧化”,三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体现人机协同的“智慧化”,四是要充分发挥创新精神,体现现代教育生态的“智慧化”。智慧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学习者,可以有机会在不同的时空中获得同样的学习条件,形成共同的成长机会。

二、注重智慧的品质

“智慧”之形在技术,但本质在“人”,如果没有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人与技术之间的相互融合,一切由技术所构成的外部系统都将会成为一种纯粹的“摆设”,教学过程也将依然如旧。本期“智慧校园”栏目中的案例学校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多样化的方式,不断诠释着对“智慧”的理解,以追求高质量教育目标的达成。

一是追求课程体系的融合。譬如盐城市敬贤路实验小学倡导“科艺”融合,通过对贴近生活的课程资源的学习,将学生从课程内容的简单学习引向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进而转向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是追求教学体系的融合。譬如南京市科利华中学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过程中,既注重对师生进行人工智能教育,全面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并为师生创设丰富的学习与生活场景体验;还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教学行为跟踪与分析,支持教学的决策服务。在探索过程中,注重现代技术对教育系统综合变革的支持。

三是追求学习体系的融合。譬如无锡市第一中学从完整的学习过程出发,思考如何构建支持学习的环境、课程、模式、方式与评价等,借助于现代学习系统的支撑,寻找学习证据,促进深度学习。

四是追求学校治理体系的融合。譬如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从校园治理的高度出发,注重校园统一数据平台建设,实现了教学数据与管理数据的一体化建设,既注重学习资源建设,也注重应用服务,有效建立了混合学习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新样态。

三、实现智慧的教育

智慧校园的建设,为智慧教育的实现创造了基础,而真正的智慧教育,首先在于“人”的智慧,能够“突破自我”并实现“自我超越”,是当前智慧教育推进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校管理者是推动智慧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充满“智慧”的学校管理者,能够与时俱进并准确判断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真问题,且敢于直面这些真问题,并能够寻求合适的问题解决方式。学校管理者需要具有洞察力、预见性和果敢性,要能够以信息化领导力作为新时期对于自己的基本要求,实现学校发展的多层面融合,不会因为个人关于教育的曲解、偏见甚至傲慢,让学校在变革的浪潮中遭遇“不测”。

学校教师是推进智慧教育的实际执行人。充满“智慧”的教师,需要以更加全面的视野理解学习,唯有理解了学习的本质,才能够设计出合适的学习活动,服务于学习者的成长需求。现代教师需要具备体现时代特征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样才能为学习者提供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的支持。

学习者将是推进智慧教育的最终受益人。充满“智慧”的学习者需要在与外部事物的持续互动中建立认知、形成思维、提升个人的终生学习力。现代学生需要具备信息化学习能力,让自己能够有机会接触更加丰富的资源,更加接近真实的外部世界,让学习伴随自己一生。

每一个个体都需要懂得合理地使用技术,既不能成为技术的奴隶,也不能够成为技术的“门外汉”,要学会整合技术,并能够巧妙地向技术借力,将其与学校的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在应用中融合,在融合中创新,共同开创出教育的一片新天地。

猜你喜欢

学习者智慧校园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