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创新为切入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2021-12-02李建国

江苏教育 2021年17期
关键词:流程智慧校园

李建国

2016年6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十二五”基础上更加强调突出“深化应用、融合创新”。[1]2018年4月,教育部又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引领着教育信息化向融合创新转段升级。在这一过程中,教育信息化正在从教育变革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2]在“十三五”期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南工”)以应用创新为切入点,发力信息化建设,加快智慧校园建设进程。

一、对应用创新的认识与思路

信息化应用创新是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所催生的应用创新,包括硬件平台应用创新、业务应用创新、服务应用创新、数据应用创新等方面内容。这几个维度的应用创新体现了智慧校园不同场景下的硬件应用、系统应用和数据应用,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容。

1.坚持问题导向,直击应用“痛点”。

针对智慧校园应用存在的现实“痛点”问题,首先要确定应用创新需要达到的目标和需要完成的任务,这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基本要求。南工与多数院校一样,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到“十二五”末时,发现了不少问题:信息孤岛现象较为严重,各业务系统数据不能互联互通;应用系统多为购买而来,与学校业务匹配度和适用性不高;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核心业务领域的信息化覆盖程度不高;缺少对跨部门、跨团队、跨系统的业务协同支撑;业务伴随式过程性数据很少,数据质量较差;缺少数据综合应用支撑能力,数据对业务创新与治理决策起不到支撑作用。这些问题导致信息化应用体验落后,服务支撑作用难以发挥,是当时亟须解决的“痛点”。

2.注重理念引领,推动思路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是当前信息化领域的理念共识。其核心内涵是通过信息技术与学校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业务发展的新旧动能转换,驱动学校的结构重组、流程再造、模式变革和治理重塑,推动人才培养现代化。基于此理解,南工将这一理念具化为技术改变育人、流程改进管理、数据驱动创新、服务提升认同、融合创新供给“五大理念”,更加易于引领具体建设思路的设计。

3.加强教学诊改,突显职教特质。

诊断与改进是教育部推出的职业院校构建常态化质量保证机制的制度举措。其核心理念是“全面质量管理”,引领信息化应用体现了三个变化:从注重业务结果到更加注重业务过程,从注重线性过程到更加注重循环过程,从注重结果静态数据到更加注重过程性动态数据。南工作为教育部首批27所诊断与改进试点学校,将诊断与改进理念融入信息化顶层设计和每个项目的建设方案中,突出信息化应用的职业教育特质。

基于上述理念,结合校内大量的需求调研,南工从育人、管理、服务、治理等几个维度出发,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五重智慧”建设目标,即融智慧平台、智慧育人、智慧校务、智慧服务、智慧治理于一体的智慧家园。在此基础上,用“网络无处不在、个性智慧育人、高效协同校务、便捷工作生活、科学治理决策、数据产生价值”六个具体目标来描述和界定“五重智慧”的目标内涵,并将建设思路确定为:以“五大理念”为引领,以应用创新为切入点,以新技术应用为支撑,以流程为先导,以数据为核心,深化“五重智慧”建设,推动“基础设施平台化、培养个性化、管理精细化、服务线上化、决策科学化”五个升级。

二、应用创新的路径与策略

1.实施路径。

南工智慧校园建设路径的内在逻辑是:推进业务流程治理,夯实信息化应用的根基;建设硬件基础设施平台,构筑应用创新的资源基础;打造公共支撑平台,形成各类应用的通用组件;构建统一数据平台,打造应用创新的数据引擎;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师生的信息化获得感;推进数据综合应用,凸显应用创新的内在价值。按照实施路径的逻辑,对项目和任务进行切分,形成“任务手册”,让建设有序推进。

2.推进策略。

一是构建起适合自身的体制机制。体制机制作为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是高职院校推进信息化亟须解决的问题。其核心内涵是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建立起“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管理体制和“科学决策、全程管理、专业运维、资源保障”的运行机制。南工制定了涵盖项目立项、实施、监控、验收、结项全过程的流程规范,实施项目负责制,明确项目团队工作职责和工作标准,建立项目间横向沟通协调机制,引入第三方进行全程监理,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信息化工作体系,为信息化的有效有序推进提供了保障。

二是增量建设带动存量变革。经过多年持续建设,南工信息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推倒重来既有较高成本,亦难以推行,遂采用了“增量建设带动存量变革”的方式。对于新上的系统,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的标准规范和技术架构要求进行建设,如用当前流行的微服务架构取代传统的MIS架构,在新旧系统的使用对比中体现新建系统的优势,以此带动旧系统的变革,逐步用新的理念、新的架构实现旧系统的替换。

三是学习借鉴企业信息化成功经验。由于市场竞争驱动,企业信息化进程较快,无论在管理上还是技术上,成功经验较多,也有不少失败案例,值得高职院校借鉴。南工在建设模式上,采取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预算、统一实施的策略;[4]在开发模式上,采取校企合作和商业服务相结合模式;在机构设置上,设立独立的信息化工作机构,将其定位为管理和协调部门,建立配套保障制度,确保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

三、应用创新的实践与成效

1.坚持需求导向,打造智慧平台,推动软硬件基础设施“平台化”“云化”升级。

软硬件基础设施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为智慧校园应用提供底层的网络通信、存储算力、智能感知和统一数据、统一组件、统一工具的支撑,是智慧校园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南工结合全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卓越高职院校创建、“智慧工程”建设,着力推进了软硬件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

一是硬件基础设施“六化”升级。与华为公司合作,完成了网络的“光化”升级,“光猫”进宿舍,光纤入讲台,为全校一万四千多名师生员工提供了稳定可靠的网络服务。推进无线网络“物联化”升级,基于有线无线网络一体化、无线全覆盖的基础上,在无线AP中预留物联网模块,根据场景应用需求构建无线物联网。对数据中心进行了“云化”升级,打造校园云平台,为各种应用和师生创新提供按需申请的弹性服务。适应移动支付发展趋势,对一卡通支付进行了“移动化”升级,师生在校园内扫码支付,消费数据实时反馈。强化职教特色,对工学环境进行了“数字化”升级。对校园安防进行了“智能化”升级,构建了“人过留影、车过留痕、探头站岗、门禁把门、鼠标巡检、对讲联动、数据分析”的校园立体安防模式,提升了校园安全管理效能。

二是软件基础设施“平台化”升级。将统一数据平台、公共支撑平台作为智慧校园基础设施予以统一建设,构筑起支撑上层业务应用和线上服务的“大平台”,是当前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趋势。其中,全量数据中心是智慧校园的大脑和心脏,完成数据的采集、汇聚、共享、开放、应用、管控等关键环节的工作,为全校智慧校园应用和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基于此思路,南工打造了全量数据中心、数据清洗与整合、数据质量监控、数据可视化、数据开放5个平台,集成各类数据接口422个,每天同步数据量超过6000万条。同时,还打造了基础信息管理、身份管理、消息通信、报表分析、流程引擎、网站群等公共支撑平台。

2.技术改变教学,推进智慧育人,推动培养个性化升级。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任务,相应地运用技术服务育人、支撑教学进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教与学模式变革,是智慧校园建设的第一要务。通过打造一体化平台,打通专业调研、教学建设、人才培养、评价反馈与数据传递链条,通过数据链条形成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循环迭代机制,面向学生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个性化供给和自主化、泛在化学习,推动人才培养从规模化、标准化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基于此,南工把人才培养需求作为信息化上位要求,按照“在哪里教、教什么、用什么教和谁来教”的思路,推进智慧育人。

一是打造数字化工学环境。学校打造了121间智慧化教室,建设了课程资源录播中心,校企合作共建了西门子智能制造、华为云与大数据、京东跨境电商等一批数字化实训基地和飞机维修、国际商务、动漫设计等VR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师生在真实场景和数字仿真环境中进行互动式、项目式、沉浸式的教与学。

二是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学校主持建设了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与自动化、创新创业、房地产经营与管理等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注册用户约43.17万,活跃用户约34.9万。资源库具有“三多”特点,数量上全省高职最多,机电一体化资源库覆盖院校最多,双创资源库用户最多。学校建有各类在线开放课程1599门,2020年上半年,有590门春季学期课程实施线上教学,学生总体满意度89.33%,经受住了大面积线上教学的严峻考验。

三是构建教学一体化平台。学校以人才培养能力为主线,将信息化贯穿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了教学一体化平台建设,打造了专业建设、教学运行、学习考试、在线教学、顶岗实习、综合评价等多个中心,实时展示专业建设、资源建设、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相关情况,为教育教学提供全流程信息化服务,支撑了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和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支持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成长。

四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施教者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是推进智慧育人的基础性工作。每年学校利用寒暑假,面向全体教师,以基础培训和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日常应用的培训。自2017年以来,学校已安排培训近30场、培训上万人次。

3.流程改进管理,推进智慧校务,推动管理精细化升级。

推进智慧校务和精细管理,先导性工作是推进流程治理。流程治理是指将现代高校管理思想和信息化思维进行创新性融合,对现有流程按照战略流程、业务流程、事务流程分类进行梳理,对流程框架体系进行再造、对管理运行体系进行重构,逐步形成信息化支撑下的育人、管理和服务新模式。高职院校只有将传统的教学科研管理思路和模式调整到符合信息化思维、信息化运行的轨道上来,才能真正发挥出信息化的“功效”。具体推进上,可以分为三步:一是运用信息化思维对管理运行体系进行整体设计;二是设计支撑新管理运行体系的流程框架,建立逐级细化、完整配套的流程清单,既要注意跨层级、跨系统、跨部门流程的梳理和设计,消除业务墙和部门墙,又要注意流程体系的完整性、逻辑性和关联性;三是制订流程文件描述标准模板,将流程清单变成配套的标准性流程文件。根据此思路,南工专门成立了由校长担任组长的“业务流程治理领导小组”,以及由分管信息化副校长担任主任的“流程办”,领导统筹和协调推进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全校制度和流程梳理。目前,已梳理各类业务流程182个,夯实了信息化的根基。

在流程治理基础上,高职院校可按照“全流程、管服分离、多端一体”的思路,对核心业务平台进行重构。“全流程”是指实现核心业务信息化的全生命周期覆盖、全流程线上办公和伴随式数据生产。“管服分离”是指分别面向业务人员和师生员工,提供线上办公、业务管理功能和线上流程服务,管理功能在业务平台实现,服务功能入驻办事大厅等服务平台,同时,技术上按照“大平台、微服务”进行架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和服务需求。“多端一体”是指同时提供基于PC电脑和智能手机移动端的功能服务,适应快速便捷办公需求,提高运转效率和使用体验。根据此思路,南工对管理、教学、学生、教师、科研、安防、党建等主线的业务平台进行了重构,对全校精细管理、业务协同、内部控制和质量监控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4.信息代替跑腿,推进智慧服务,推动办事线上化升级。

服务是信息化的永恒主题。以师生为中心、服务为导向,提升信息化获得感,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人性化、高品质的信息化服务,是推进智慧校园建设的价值取向。近年来,高职院校均积极把握移动互联带来的机遇,按照“一网化、移动化、自助化”服务思路,推进基于“PC+移动”的综合服务门户、网上办事大厅和移动校园的建设,信息化的应用体验得到持续提升。在此进程中,南工打造了PC端“智慧南工”和移动端“AI南工”等公共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个性化、一站式的信息、日程、应用、办事、数据和网盘服务,集成业务系统36个,上线办事服务日均70余件,日活跃量高达14000。落实“不见面审批”要求,变“线下跑”为“线上办”、“分头办”为“协同办”,方便了师生,提高了效率,优化了治理,提升了认同。

5.数据支撑决策,推进智慧治理,推动决策科学化升级。

数据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未来学校的核心资产和重要的教育要素,将成为学校发展的创新引擎。数据治理与智慧校园建设相伴相生,是一项持续性工作,主要任务是实现数据资产化管理,提高数据生产质量,推进数据汇聚共享,推动数据融合应用,让数据产生应有的价值。其主要环节为“数据生产、汇聚共享、融合应用”。其中,数据生产的核心为业务数据化,让业务过程数据和结果数据伴随业务实时产生,切实提高源头数据质量和可用性;汇聚共享的核心为数据标准化、主题化,对业务系统和办事大厅产生的数据进行全量集成与拉通,各系统通过上行和下行接口互联互通;融合应用的核心为数据业务化,通过建立数据模型挖掘数据价值,让数据反哺业务、支撑决策。基于此思路,南工进行了信息资源规划,对数据的生产、流转、共享、应用进行了整体设计,打造的全量数据中心有15个数据集市,形成了数据循环流动、持续迭代的机制,为学校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助力业务诊断与治理决策。结合发展规划和诊断与改进需求,建立了363个数据模型,打造了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平台,运用大数据进行了综合校情、规划指标、年度任务、教学分析,服务学校发展和办学决策;通过群体画像、典型画像,进行师生“全能型”和“单打型”人才的数据挖掘,探寻成长成才规律,服务人才培养和教师成长;进行综合施策,以各业务平台常态化数据为支撑,大力推进网上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服务焦点、难点业务问题的解决,并以此为抓手倒逼业务源头数据质量提升;为师生提供个人数据中心空间,全面汇集个人教学、工作、学习和生活相关数据,并与各领域脱敏后的数据进行对比,服务师生自我诊断与改进。

二是助力精准疫情防控。依托企业微信和简道云“云融合”,学校自主研发了健康打卡、进校审批、扫码定位、开学返校、离校请假等疫情防控专题应用17个,学校、学院、班级可分级进行师生健康状况、校园状态摸排,助力疫情精准防控、科学防控,得到政府督查组的高度肯定。

四、对智慧校园建设的再认识和再思考

智慧校园建设是一项接续性很强的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站在“十四五”的起点上,学校更需要谋划和推动新一轮的智慧校园建设。

1.信息化站位决定信息化高度。一方面要深刻理解信息化的内涵及其本质,奠定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创新的认识基础。另一方面要从学校战略角度出发来谋划信息化的顶层设计,将事业发展战略转化为IT战略,将业务架构转化为应用架构、数据架构和技术架构,将信息化顶层设计得更具象化、更有可操作性。

2.切实坚持应用驱动、数据核心的基本原则。应用是智慧校园的生命力所在,数据是智慧校园的核心资源。应用是数据生产的源头,所以本质上两者是一条主线。以应用牵引数据的生产,实现业务数据化;以数据反推应用的改进,发挥数据业务化的价值。让应用和数据互为支撑,迭代循环,共同提升。

3.构建起科学有效的信息化体制机制是关键。不同于信息化软硬件系统的建设,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作为隐性工作容易被忽视,但却决定着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成败,需要被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应深入认识信息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推动构建起与自身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实现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中层以上干部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信息化建设表面上看是技术问题,实质上是认识问题、管理问题、战略问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建设成效取决于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应大力实施信息化领导力培训,深化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不断优化信息化的生态与氛围。

五、结语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我们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这一重要论述准确把握了未来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态势,对于高校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同样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南工已经进入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要把握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充分运用,持续推进智慧校园的智能化、数据化、服务化水平的提升,构建起学校新一轮改革创新发展的新动能,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

猜你喜欢

流程智慧校园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