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现代学校制度开创自主办学新局

2021-12-02

江苏教育 2021年79期
关键词:办学师生制度

陈 欣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也是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的根本所在。现代学校制度的主要内涵,就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其目的就是要对学校与内外部各类组织或个体关系进行系统变革,核心是学校和社会关系、政府和学校关系以及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等多重关系的调整。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众多学校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可否认在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尤其是在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方面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存在的问题

一是自主办学环境不宽。“管办分离”落实不到位,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统得太严、管得太死、问得太多”的问题还较为普遍,学校在教学组织、干部选拔、教师选聘等方面还难以有自主权。二是自主办学边界不清。对于哪些事是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管的,哪些事是学校应该做的,并不十分明确,难免出现越俎代庖的现象。三是自主办学规范不严。学校管理者学习、理解、把握教育法律法规以及政策制度等不到位,特别是对新形势、新政策、新要求的敏锐性、领悟力、执行力欠缺,往往凭经验办事,不能充分体现依法治教、依法办学的根本规范。四是自主办学保障不力。学校的制度订立以及执行囿于形式,建章立制没有体现发展要求、问题导向,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不能有效调动和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五是自主办学借势不足。校长教育观念陈旧,闭关自守,自成一统,对发展大势漠然处之,对客观形势被动应付,对未来态势视而不见,应对挑战出现本领恐慌,面对机遇无动于衷。

新时代推进教育现代化,对进一步强化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应时代需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具体到教育领域和基层学校,就是要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现代学校治理新格局。要完成这一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根本途径还在于继续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断激发学校自主办学、优质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开创自主办学新局面的路径

1.以完善学校章程为关键,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制度保障。

学校章程是办学治校的“根本大法”,集学校的性质宗旨、育人方略、治理方式、师生发展、特色建设、文化特质和发展愿景等诸多要素于一身。一部好的章程就是一所学校成长的“宣言书”“路线图”和“任务表”。学校章程的制订,要“上接天气、下接地气”,左顾同类学校之共性,右盼自主发展之神韵。

“上接天气”,就是要深刻学习领会党和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定位、新期待和新要求,就是要准确把握法律法规对学校办学的规范、约束和保护。“下接地气”,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校的历史,全面掌握校情、教情、学情和社情,尊重师生的首创精神,形成共同的成长需求和发展追求。左顾右盼,就是要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确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发展目标,既关注办学治校过程中的共性问题,又突出自身发展的个性化表达。学校章程是一所学校举旗定向、行稳致远的制度保证,对外是一种宣示,对内是一种凝聚,在其制订、通过、执行、评估、完善的过程中,应广泛征询校内师生员工、校外各级领导、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是学校章程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

2.以优化治理结构为突破,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内生动力。

学校内部结构的优化,是落实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根本保障。要突出校长作为学校“首席管理者”的地位,全面落实好校长负责制。校长要处理好集权、分权和授权的关系,集权有助于更好地保证校长的办学自主权,分权有利于调动校内众多管理者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管理的活力,授权有助于增强权力行使者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在办学规模较大的情况下,要推行扁平化管理,通过强化分层管理,确定决策层、统筹层、执行层和监督层等不同管理者的角色,党委会、校长办公会负责决策,中层行政处室负责统筹安排,年级管委会负责具体执行,纪委负责全程监督。年级管委会是执行层的主体,由一名校级领导、两名年级主任以及多名组长构成,每名年级组长分别联系一个行政处室,在同层次的年级和行政处室之间形成“桥梁”和“纽带”,使行政处室统筹安排的工作,在各年级得到高效落实。如此部署做到中层机构既相互独立,又协作配合;既各司其职,又彼此呼应,有效提升了自主办学的成效。

3.以增强师生参与为目标,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人本环境。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首要资源和基本力量,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体。学校自主办学成效的高低,与师生的参与度紧密相关。教师与学生的成长,又是检验学校自主办学成效的关键因素。在推进自主办学过程中,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师生主体地位;坚持为人而谋,一切围绕师生成长;坚持因人而异,关注师生个性发展。

在教师层面,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日常自主管理中的“三重一大”事项,议题由党委会确定、校务委员会集体决定。凡涉及学校发展的重大事项,如“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新校区的建设等;凡关乎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如职称晋升、岗位晋级、绩效考核等,均在广泛征询教职工意见的基础上,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后执行。

在学生层面,除建立健全校级、年级学生会和共青团组织外,还要成立“学生校长助理团”,由学生自主报名、年级初选推荐、学校竞选聘任。学生校长助理受校长委托,通过日常观察、征求意见等方式,收集学校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通过每周专题例会直接呈报当周值班的校级领导,与学校每周行政例会“无缝对接”,让学生关心的问题能第一时间得到回应和解决。

4.以家校社合作为重点,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有力支持。

学校在加强与社区联系合作方面,成立社校建设发展共同体,建立与社区党建共育机制、文明创建共进机制和志愿服务共享机制,为学校自主办学与和谐社区建设创设良性互动平台和合作共赢环境。在家校合作方面,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和周末家长学校,通过开设各级家长会、家庭教育报告会、家教经验分享会和家校互动课堂等,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学生家长还可以广泛参与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自习与考试义务值班监考、亲子互评共读等活动中去,成为助力学校自主发展的“同盟军”和“亲友团”。

5.以优化教育评价为契机,为学校自主办学提供正确导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对于学校办学质量、育人成效、内在品质等,将会更好地发挥导向作用,也必将为推进自主办学提供有利时机和基本遵循。学校自主办学的成效如何?政府、社会、家长等各方面是否满意?实际工作中,学校要关注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评价方式和评价路径。关键看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情况、教师潜心育人达成情况、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及核心素养提升情况。评价的结果反过来也将决定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赋权,成为推进自主办学的科学依据。毕竟教育评价不是为了自主而自主,而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校的活力,最终落实到学生培育、教师培养以及优质学校的培植上去。

猜你喜欢

办学师生制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师生讨论改病句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师生过招,你敢接吗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