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弱传播视域下广西电影传播影响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12-02杨雪团

艺术探索 2021年2期
关键词:广西情感

杨雪团 杨 成

(1.广西艺术学院 人文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2.广西艺术学院 影视与传媒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提到广西电影,大多数人想到的,可能是张艺谋,可能是《刘三姐》,也可能是广西电影制片厂。在半个多世纪以前,广西悠久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成就了电影《刘三姐》的风靡全国;在三十多年前,广西电影制片厂为中国电影贡献了世界级的导演张艺谋;到目前为止,《刘三姐》、张艺谋、广西电影制片厂,依然是广西电影最有影响力的“三张名片”。中国电影在推行市场化之后的十几年,逐渐成为世界级的电影大国,而广西电影在这“三张名片”之后,却再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导演和影片,老牌的国有电影制片厂,也一度在市场化的转型过程中摇摇欲坠。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与东盟国家交往的日益频繁,也随着与国内外优秀导演以及电影制作人合作的日趋紧密,广西陆续推出了《碧罗雪山》以及《夜莺》这样口碑与市场都不错的影片,却没有在总体数量上形成优势。广西有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资源,别具一格的山水风光,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在新一轮的历史机遇面前应该做大做强,提升广西电影的影响力,为中国电影走向全世界,提高电影的文化生产软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理论背景:舆论世界的弱传播法则

弱传播理论来源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邹振东教授《弱传播:舆论世界的哲学》一书。弱传播假说认为,“舆论世界是一个弱传播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舆竞天择,弱者生存”[1]8,“舆论世界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弱者优势,情感强势,轻者为重,次者为主”[1]33。即在舆论世界中,生活中弱势的一方比强势一方更具传播优势;传播的技巧上,相对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具传播效果;而现实生活中比较沉重的主题,如主旋律的东西最不容易传播,一地鸡毛却相反;强者认为更重要的东西在舆论世界中反而是次要的,而越是事关民生的琐事却越容易被舆论世界惦记。弱传播理论虽然探讨的是舆论世界的通用法则,但如果舆论是“对关注的表达与聚集”,作为大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电影艺术,从来都是大众茶余饭后的关注焦点。实现大众的持续关注与聚焦,形成强大的舆论口碑与攻势,显然对电影的传播和推广意义重大。

国家电影局2018年12月31日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电影总票房为609.76亿元,同比增长9.06%。[2]而据《2018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显示,最近三年,进入电影院的观影用户愈发呈现年轻化的趋势,19岁及以下观影用户占比逐年加倍……2018年,25岁以下观影用户持续增长,占比已接近四成至39%。[3]显然,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电影市场中,普通群众特别是年轻群众正成为观影主流。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青年群体对于电影的口碑形成和传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然,弱传播法则不只是在舆论世界中有效,在电影的口碑形成与广泛传播方面,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现实分析:当代广西电影影响力有限的强势传播姿态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文化的多样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广西电影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中迅速调整战略,紧跟时代步伐,推出了大量反映广西优美自然风光或者多样少数民族风情的影片。然而,在制作与传播推广方面,广西电影选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严肃题材以及秉持政府推动的策略,民族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参与叙事,缺少个性化以及接地气的作品。

有学者说:“广西电影从题材和主题上看都更符合苏联电影模式,更像是把电影作为一种宣传工具,因为它旨在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干部形象、民族文化形象甚至广西整体形象。现代电影观众喜欢娱乐性强的电影,或文艺性强的电影,但是不是很喜欢刻板的程式化的宣传性电影。”[4]183刻板的、程式化的、宣传性的要素在很大程度上给广西电影套上了沉重的枷锁,使其在制作与传播推广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强势的传播姿态。

(一)严肃的电影主题和“高大全”的人物形象

广西电影的主题整体偏严肃,电影中的主人公一般都会以国家命运、民族命运为重,早期电影有《一个和八个》《血战台儿庄》以及《周恩来》等。《一个和八个》作为中国第五代导演的开山之作,仍以传递主流价值观、采用宏大叙事策略为特点,但影片在故事架构、摄影构图以及人物塑造上均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成为主旋律电影当中不可多得的佳作。新时期的影片《风雨上海滩》(2003年)、《歌谣》(2006年)、《我们需要你》(2007年)、《承诺》(2008年)、《冰雪同行》(2008年)、《壮乡木棉红》(2009年)、《红军村》(2010年)、《海鹰战警》(2010年)、《三天三夜》(2012年)、《心中的天堂》(2012年)无一不沿袭了广西电影一贯的主旋律传统。

目前电影的主要受众是年轻人。信息爆炸时代,年轻人接触新事物、认识新观念的能力在不断提升,自我意识非常强烈,个性鲜明,喜欢尝试新事物和打破陈规。因此,当下的电影创作也需要适时创新叙事模式和影像语言,通过多样的艺术手法来“盘活”较为单一的话语体系,拓展不同的话语空间,呈现多样的话语形态,让电影解除镣铐来跳舞,在更大的程度上唤起不同年龄层次观影群体的共鸣。

在大量的广西电影作品中,故事的主人公一般都是有着高尚人格情操和坚定自我意志的所谓“高大全”的人物。如《刘三姐》中的刘三姐是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形象,但是在她的身上,却汇聚了勤劳勇敢、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等诸多良好品格,加上她爱唱山歌的开朗性格,刘三姐成为了老百姓眼中完美的人物形象。新时期的广西电影如《寻找刘三姐》《阿佤山》《夜莺》等,在情节设计、矛盾冲突方面都融入了很多新的电影元素,且依托着一条经典的“寻找”路线,故事更加饱满,传统与现代的冲突等电影主题也更加突出,但是少数民族地区优美的山水、淳朴的民风以及热情好客的居民等程式化的元素依然存在,跳不出“优美山水风光片”的叙事模式。美的角色形象、美的人文地理,却给电影最后的“美”打了折扣。举重若轻、大智若愚这样看上去普通却蕴含更高智慧的创作手法,应该更好地运用到电影当中来。

(二)简单的叙事法则和推广模式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编剧崔凯认为,我们的电影创作者长期以来没有彻底摆脱“主题先行论”和“题材决定论”的观念影响,创作生产的文艺作品带有明显的功利意识和宣传色彩,总是要“以理服人”而不能“以情动人”,缺少一定的美学价值取向。[5]130他谈的主要是中国电影在“走出去”过程中存在的重要误区,这同样也是广西电影在传播推广方面存在的明显不足。

广西电影无论是主旋律影片还是展示少数民族地域特色的影片,在叙事上都显得非常生硬和呆板,电影故事和主题似乎还不能水乳交融,不能在具体的故事展开过程中,通过人物的动作、行为、语言以及命运走向等情感叙事法则来烘托主题。

在广西另一类现实题材影片如《姐姐词典》《桃花村》《清水的故事》《喊过岭的故事》《海的故事》《山那边的女人》《起舞的蝴蝶》等中,故事主人公多舛的命运以及跌宕的情节设置等,都赋予了角色非常大的情感张力以及深厚的情感力量,然而这样的影片又过于局限于小我而缺少以小见大的深刻主题或者民族情怀,在视听语言等表现手法上也乏善可陈,与大多数普普通通的电影故事片并无不同。

情感的叙事法则规避强势生硬的叙事手法,着重从普通人物、普通事件出发,但是并不应该局限于自我与小情小感,而应润物细无声,在叙述中道出故事背后的深刻主题,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启迪。

电影的宣发环节也是大量资本投入运作的环节。然而长时间以来,广西因为地处偏远,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电影的传播与推广一直以政府推动为主。为了获得政府强有力的支撑,广西近年来拍摄的电影,多为广西电影制片厂或者民营影视公司与政府共同出品,或者直接就是政府的文化项目,比如《心中的天堂》(2012年)。[4]183因为政府的参与,很多电影也就以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主,但是按照舆论的弱传播法则,“主旋律最不容易传播”。[1]124这跟主旋律所具有的常识性、常理性、共识性等特点有关。

上文提及的广西电影存在的很多突出问题,如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以及宣教式的电影叙事,显然也与政府推动的影响有关。广西电影在未来的发展中,还应学习借鉴好莱坞电影的市场营销模式,形成完善的电影制作和营销体系。

三、对策探讨:广西电影传播影响力提升路径

通过对广西电影的分析和梳理不难发现,目前电影传播用力过猛是其主要问题。广西电影的发展现状与经典好莱坞时期的电影风格非常类似,即主题、人物以及创作手法程式化,给人一种非常强烈的厚重之感。在新时期,尽管有些电影做出了打破刻板套路的尝试,寻求电影语言新的诠释和表达,但仍是少数。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邦妮与克莱德》的横空出世,好莱坞电影一改经典时期的模式,其对反面人物的人道主义关怀,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以及对电影语言的全新改写,宣告了一个新好莱坞时代的到来。这给广西电影的发展带来了启发:在新时期要适应新的传播语境,无论是题材选择、主题营造还是叙事转换乃至电影语言革新方面,都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创作出符合市场规律以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

(一)题材的亲民性

电影主要的受众是普罗大众,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关注得更多的应该是生存与发展问题。以往的政治题材、战争题材、历史题材等,在新时期已经不再是电影制作的首选。除了经典的爱情、动作、悬疑等题材外,当代电影更加关注个体的成长,重视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探寻,对社会问题的揭露。近五年奥斯卡最佳影片中,2018年的《水形物语》是奇幻剧情片,2017年的《敦刻尔克》是战争悬疑片,2016年的《月光男孩》是关注同性恋的故事片,2015年的《鸟人》是探索现代人精神归宿的剧情片,2014年的《为奴十二年》、2013年的《脱离德黑兰》都是传记剧情片。尽管不同的国家对电影有不同的兴趣偏好,但是作为世界电影标杆,奥斯卡的题材选择偏好,还是能很好地反映当代人的审美追求。

取材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敦刻尔克》看起来是个例外,然而其中的悬疑色彩以及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电影的艺术本质,诚如美国《娱乐周刊》的评价:该片用细节而不是英雄主义来打动观众,是一部饱含艺术的商业电影。[6]

除了个人生存与发展的题材外,民族文化题材因为符合当今时代对文化的关注,也应该成为广西电影制作首选的题材类型。2010年,由广西电影制片厂投资拍摄,刘杰导演的作品《碧罗雪山》,讲述了云南西北部少数民族地区一个村庄中发生的故事。与以往民族题材影片对民族文化元素单纯的展示不同,该片深刻表现了民族地区所面临的传统生活和现代生活的矛盾,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图腾崇拜、日常生活以及价值行为都作了非常细致的描述,不失为近年广西电影中一部颇有分量的作品。

(二)主题的普世性

关注人类命运,传递人类信仰,表达人类情感,是所有文艺作品的终极使命。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当然也是一个社会的情感所需,但不是全部。

1950年,亚洲电影《罗生门》让西方的电影大师为之一振,其对于深邃而不可知的人性的探索引发广泛共鸣,加上独特的镜头语言的运用,让该片导演黑泽明一跃而起,成为世界级的知名导演。

有学者在分析美国动画电影与其他国家的不同时,认为前者更具备“合家欢”的属性,即年老的家庭成员看思想,年轻的父母关注故事,年幼的孩子则钟情于角色。一部电影具备了不同年龄层次观众的情感期待,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美国动画电影在主题上所呈现的普世性。相对于欧洲电影对深奥的哲学问题的探讨,美国电影更关注普通电影观众的情感,这也是它在横扫全球市场时能够畅通无阻的重要原因。2018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寻梦环游记》取材于墨西哥的传统民族文化,当中展示了非常多的异域元素,而其爱与成长的主题是其能俘获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电影观众最重要的武器。

广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这些是广西进行电影创作最重要的资源,而跨越地域与民族的限制,排除狭隘与被他者化的猎奇窥探,选择普世性的主题,是广西创作出具备独立气质和高辨识度的优质电影作品的必备条件。

(三)呈现的通俗性

电影是集声、光、色于一体,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以及听觉感染力,充分作用于人体各个信息获取器官的全新艺术种类。尽管探索性或先锋性电影采用异于常态的表现手法,但总的来说,电影能唤起大多数观众的观影热情,使观众的身心获得极大的愉悦,还在于它通俗浅显的视听语言。

然而,通俗浅显不等于简单粗糙。广西有代表性的电影作品中,除了早期第五代导演充满张力的画面布局、色彩渲染之外,新时期的电影更多采用的是一种简单、质朴的表现手法。刘杰的《碧罗雪山》探讨的是一种情感非常饱满的冲突和变迁,但在视听表现上依然是不疾不徐、客观冷静的。偏纪录风格的电影语言在一定程度上能唤起观众的现实思考,很好地调动观众的情绪情感,但这终究只是电影有效表达的手法之一。大量循规蹈矩的构图,单薄无感的色彩光线,拖沓的节奏处理,以及脸谱化的人物,都会使观众失去继续往下看的耐心和热情。

拥有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等电影大师的日本电影,素来以清新唯美著称。日本电影没有好莱坞电影的大场面、大制作以及专门负责搞笑的角色乙,但是惯用的大景别画面、平角度拍摄、简洁的色彩处理以及人物台词,加上丰富的细节呈现,都让其充满了东方美学的韵味。

电影从不同观众的角度出发,会被赋予不同的观影功能:好莱坞电影是天然的造梦工厂,伊朗电影对现实进行冷峻思考,欧洲电影一直在探讨哲学问题。不同的目的会运用不同的电影语言,不同的视听呈现不同的主旨。

(四)善用情感法则

情感法则在舆论世界里几乎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舆论世界里情感占据着主导地位,它是最容易传染的病毒,是电阻率最小的导体,是最方便存储及转换能量的蓄电池。情感是媒介,也是能量。情理之争,情感胜。[1]76面向大众,讲道理不如谈感情更有说服效果,而谈概念不如讲故事更加清晰明了,情感法则不仅在通俗题材的作品中屡试不爽,在严肃的主旋律电影当中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刷新了中国电影票房记录的《战狼2》,是一部地地道道的主旋律电影。它选择的是在舆论世界里最不好传播的题材,但却意外获得了中国电影观众的普遍好评。中国之前的主旋律电影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因大量明星的加盟以及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收获了不错的口碑和票房。而《战狼2》虽然采用了好莱坞电影的大场面、大制作模式,但是宏大的国家和民族主题被巧妙地放置在了一个不甚完美却有勇有谋的个体角色之上,通过故事矛盾的巨大推动力,在困境一一被解除的过程中揭示了个人的性格、情感、命运等,通过个人传奇式的故事讲述使观众对电影人物产生情感认同,故事主人公的信仰成了观众的信仰,故事主人公的选择成了观众的选择。主题故事化、故事人物化、人物情感化,宏大主题的个人化表达,是《战狼2》获得成功的重要叙事技巧。

广西电影中大量的革命、政治题材因脱离时代背景一直为学界所诟病,但是问题的根源不在于如今的电影观众不再喜欢这样的主题,而在于这样宏大的主题用同样宏大的手法来表现,在过分客观理性的语调中拉开了与普通观众的距离。

结语

张经武在《需要珍视的“矿藏”:广西电影文化资源》[7]一文中,对广西现存的丰富电影资源进行了梳理,除了上文提及的“三张名片”外,以鬼子、东西等为代表的优秀编剧队伍,丰富多彩的人文自然景观,以及与东盟各国电影交流的常态化,等等,都成为广西电影实现长足发展的巨大动力。但是,地域、民族、文化元素既是广西电影发展的源泉,也是一直束缚广西电影的沉重枷锁。弱传播理论告诉我们,越好的起点,越要想普通观众之所想,反映普通观众的愿望和需求,选择亲民的题材,化深刻主题于具体故事情节之中,充分运用电影的声光色等手段,塑造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电影形象。除此以外,在电影的营销方面,广西可多借助市场的推力,充分与国际接轨,创作出既符合本土审美趣味又能唤起其他民族共鸣的优秀电影作品,为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贡献应有的力量。

猜你喜欢

广西情感
广西贵港
壮美广西
习主席视察到广西
《广西戏曲》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情感小语